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41章 墨海奇缘录

古风故事集 第141章 墨海奇缘录

作者:水流花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9 02:03:17

清乾隆年间,江南吴县有个叫陈梦鲤的寒门书生,家住太湖畔。此人年方廿二,生得眉目清朗,却因家道中落,只在镇上学堂当个启蒙先生度日。家中最珍贵的,是一方祖传的松烟墨,黑中透紫,据说乃是前朝制墨名家程君房所制,历代不舍得用,传至陈梦鲤已是第七代。

这年梅雨季节,湖水暴涨,陈梦鲤家中老屋墙塌了一角。修缮时,竟从墙洞中落出个铁函来,打开一看,是卷用油布裹着的古籍,书名《墨林拾遗》,乃陈家先祖所着。书中除了记载制墨秘法,还夹着张泛黄绢图,绘着太湖七十二峰,其中西山缥缈峰处标有个朱红小字:“墨精藏处”。

七月初七,学堂放假,陈梦鲤忽发奇想,携书泛舟往西山去。那日湖上忽起大雾,小舟迷失方向,漂至一处从未见过的水湾。但见岸旁老梅成林,中有茅舍数楹。陈梦鲤系舟登岸,见一白发老妪正在檐下捣练,便上前问路。

老妪自称梅婆,独居在此制墨为生。见陈梦鲤怀中《墨林拾遗》,讶然道:“此乃先师遗着,君从何得之?”原来梅婆之师正是陈家先祖的制墨弟子。陈梦鲤说明来历,梅婆叹道:“既是师祖后人,请随我来。”引他至屋后墨棚,指着一窑新墨道:“老身近日得古法,制得‘如意墨’数锭,可随人心意幻化形态,君可试之。”

陈梦鲤取墨研磨,心中想着近日学堂孩童苦无趣味读本,那墨汁在砚中竟自行幻化成小人形状,演绎《论语》故事。梅婆笑道:“此墨通灵,然需以心血养之。君既得师祖真传,老身便将这‘七十二神墨法’传授予你。”遂留陈梦鲤住下,悉心教授制墨秘术。

一月后,陈梦鲤学成归家,按古法重开墨灶。说也奇怪,他所制墨锭不仅清香四溢,更奇的是写字作画时,墨迹竟能随人心意微微流动。他为学堂绘的《九九消寒图》,梅花瓣竟能随气温变化开合;写的书法条幅,字迹会在夜间微微发光。此事渐传渐远,人称“灵墨陈生”。

这年冬至,苏州知府举办雅集,陈梦鲤应邀前往。席间有个京城来的翰林学士,出示半块残墨,号称是南唐李廷珪真迹,难住了在场众多鉴墨行家。陈梦鲤被推上前鉴定,他取残墨研磨,忽见墨汁中隐现“建隆二年”字样,便断定是真品。更奇的是,当他用自家墨在旁作对比时,两块墨汁竟在纸上相融,幻出龙凤呈祥图案。翰林大惊,连称“神技”。

雅集后,陈梦鲤名声大噪。一日深夜,他正在研制新墨,忽闻敲门声。开门见是个蒙面女子,递上一封密信即匆匆离去。信中约他三日后子时,独往石公山墨禅洞相见,落款处画着个梅花印记。

陈梦鲤依约前往,洞中早有个白衣女子等候。女子自称墨娥,乃制墨世家传人,出示半部《墨林拾遗》下册。原来陈家祖传的只是上册,下册专记载“神墨通灵”之法。墨娥道:“近日江湖出现‘墨妖’,用妖墨伪造名画,欲嫁祸于我墨家。妾闻君得梅婆真传,特来相求,共制‘辨邪墨’以破奸计。”

陈梦鲤细观下册,果然载有辨邪墨制法,需取太湖心水、冬至梅花露、以及制墨人三滴心血。二人遂在洞中设灶,七日不眠不休,终成墨锭。试用时,那墨写在纸上,遇伪作即变灰黑,遇真迹则显金黄。

正当此时,忽闻洞外喧哗,苏州知府带衙役冲入,厉声道:“果然在此私制妖墨!”原来近日多幅名画被盗,现场皆留有用特殊墨汁写的狂诗。陈梦鲤方知中计,那墨娥竟是假扮,下册亦为伪造,真墨娥早已被囚。

公堂之上,知府出示所谓证物——数锭刻有“陈记”的墨锭。陈梦鲤有口难辩,被收监候审。狱中,他取贴身藏着的真如意墨,磨汁画鼠。墨鼠竟活了过来,循墙钻出。三日后,真墨娥果然被救出,连夜击鼓鸣冤。

原来真墨娥乃梅婆侄女,近日发现有人假冒墨家之名制售伪墨,暗中调查反被囚禁。她出示真正下册,书中记载的“还原墨”可令篡改的书画恢复原貌。知府半信半疑,命取来查获的赃物试验。墨汁涂处,一批所谓“古画”竟显出今人题款,果然都是伪作。

案情大白,知府释放陈梦鲤,发海捕文书缉拿真凶。陈梦鲤与墨娥联手,按下册古法制成“追踪墨”,书于嫌犯旧物上,墨迹自指方向。不出半月,竟在嘉兴擒获主犯,原是某个遭墨家除名的逆徒。

风波过后,陈梦鲤与墨娥情愫日深。二人合资在胥口开“墨缘斋”,专研古墨。这年乾隆南巡至苏州,偶访墨斋,见二人所制“七彩璇玑墨”,惊为天物。御笔亲题“墨魁”匾额,并命贡七十二锭如意墨入京。

谁知贡墨入京后,突发异变。原来逆徒在狱中买通差人,在墨料中混入毒粉。御用时有大臣中毒,龙颜大怒,下旨查封墨缘斋。陈墨二人再度入狱,这次案情重大,竟被判秋后问斩。

危急时刻,梅婆突然现身京城,击登闻鼓呈上血书。原来她查出毒粉乃西域奇毒“相思子”,与墨性相克,入墨三日必显红丝。开验库存墨料,果然见毒墨中隐现红纹。乾隆命三司会审,终证二人清白。

经此大难,陈梦鲤悟出“墨如其人”之理,与墨娥归隐西山,精研“立德墨”。此墨最奇,心术不正者研之出臭,仁人君子研之生香。二人晚年着《墨心说》,开篇即道:“制墨如修身,烟细胶清犹在次,第一须是心端正。”

三十年后,有盗夜入西山草堂,见案上墨锭光华灿灿,欲窃之。忽闻堂中墨香大作,历朝制墨先贤影像自墨中显形,齐声呵斥。盗骇极而遁,次日自首于官衙,从此洗心革面。

陈梦鲤墨娥夫妇皆享高寿,无疾而终。后人整理遗物,见那方祖传松烟墨竟自行裂开,中空处露出一卷帛书,乃先祖手迹:“墨通天地,心正为法;墨缘一世,心传千载。”自此吴门陈氏制墨术代代相传,尤重德操,“墨如其人”成为行规。

有诗证曰:

松烟万杵炼玄霜,一点灵犀透纸光。

莫道墨池惟黑色,此中清浊自分明。

至今太湖西山仍有人家制墨,尤以“梦娥墨”为贵,相传即按陈墨二人秘法所制。月夜泛舟湖上,时闻墨香自远山来,老人言此乃墨精感应,在择心正之人传其绝艺呢。

喜欢古风故事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古风故事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