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48章 拓跋珪建魏称帝与慕容宝溃败之局

晋纪三十二

公元398年,春季,正月,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从邺城率领四万百姓向南迁移,前往滑台。魏卫王拓跋仪攻入邺城,没收了后燕在邺城的仓库物资,随后追击慕容德,一直追到黄河边,最终没能追上。

赵王慕容麟向慕容德进献尊号,慕容德效仿兄长慕容垂(昔日称燕王的)旧例,自称燕王,将永康三年改为自己的元年,以藩王府署代行皇帝职权,设置文武百官。他任命赵王慕容麟为司空、兼任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尚书右仆射。后来慕容麟再次谋划叛乱,慕容德将他处死。

庚子日,魏王拓跋珪从中山南下巡视,抵达高邑,抓获了王永的儿子王宪,高兴地说:“这是王猛(字景略)的孙子啊!”于是任命王宪为本州中正,兼管选拔官员的事务,同时掌管门下省。拓跋珪抵达邺城后,开始设置行台,任命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让他与左丞贾彝率领五千官吏、士兵镇守邺城。

安排好这边的事情后,拓跋珪便从邺城返回中山,准备向北回到代地,便征调一万士兵修筑直通的道路,从望都开凿恒岭,一直延伸到代地,全长五百多里。拓跋珪担心自己离开后,太行山以东地区会发生变故,便又在中山设置行台,命令卫王拓跋仪镇守;任命抚军大将军、略阳公拓跋遵为尚书左仆射,镇守渤海郡的合口。北魏右将军尹国在冀州监督征收赋税,听说拓跋珪将要北归,便谋划袭击信都;安南将军长孙嵩抓获尹国,将他斩首。

后燕使者启伦回到龙城,报告中山已经陷落的消息;后燕君主慕容宝下令停止进军。辽西王慕容农对慕容宝说:“如今我们刚迁都龙城不久,不能向南征战,应当利用现有的军队袭击库莫奚,夺取他们的牛马补充军资,再探查魏国的虚实,等明年再商议南征的事。”慕容宝听从了他的建议。己未日,慕容宝率军向北进发;庚申日,大军渡过浇洛水。恰逢南燕王慕容德派遣侍郎李延前往拜见慕容宝,李延说:“拓跋珪率军向西进发,中原地区兵力空虚。”李延追上慕容宝后,把情况说明,慕容宝十分高兴,当天就率领军队返回了龙城。

辛酉日,魏王拓跋珪从中山出发,迁徙太行山以东六个州的官吏、百姓以及各族夷人共十多万户,前往代地充实人口。博陵、渤海、章武三郡的盗贼同时起兵叛乱,略阳公拓跋遵等人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魏广川太守贺赖卢,性格豪爽强悍,不甘心位居冀州刺史王辅之下,于是率军袭击王辅,将他杀死,随后胁迫冀州的守城士兵,劫掠阳平、顿丘等郡,最后向南渡过黄河,投奔了南燕。南燕王慕容德任命贺赖卢为并州刺史,封他为广宁王。

这时,西秦王乞伏乾归派遣乞伏益州进攻后凉的支阳、鹯武、允吾三座城池,攻克了这三座城,俘虏了一万多人后返回。

后燕君主慕容宝回到龙城皇宫,下诏让各路军队在驻地集结,不许解散,文臣武将都要带领家属随从皇帝出行。辽西王慕容农、长乐王慕容盛恳切劝谏,认为:“现在军队疲惫、兵力薄弱,魏国刚刚取得胜利,士气正盛,我们不能与他们对抗,应当暂且休整军队,观察局势变化,等待时机。”慕容宝原本打算听从他们的建议,抚军将军慕舆腾却说:“百姓可以和君主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却难以和君主一起谋划开创大业。如今军队已经集结,陛下应当独自决断,抓住时机进军,不应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以免阻碍重大计划的实施。”慕容宝于是说:“我的计划已经确定,敢劝谏的人处死!”二月,乙亥日,慕容宝离开皇宫,前往军队驻地,留下慕容盛掌管后方事务。己卯日,后燕军队从龙城出发,慕舆腾担任前军,司空慕容农担任中军,慕容宝担任后军,各军之间相隔一个驻地的距离,营寨相连,绵延一百多里。

壬午日,慕容宝率军抵达乙连,军中的长上段速骨、宋赤眉等人利用士兵们畏惧征战的心理,发动叛乱。段速骨等人都是高阳王慕容隆的旧部,他们共同逼迫拥立慕容隆的儿子高阳王慕容崇为君主,杀死了乐浪威王慕容宙、中牟熙公段谊以及宗室中的各位亲王。河间王慕容熙向来与慕容崇关系要好,慕容崇保护他,所以只有慕容熙得以幸免。后燕君主慕容宝率领十多名骑兵逃往司空慕容农的军营,慕容农准备出城迎接,身边的人抱住他的腰,阻止他说:“应当先查明情况,不能立刻出去迎接。”慕容农拔出刀要砍抱他的人,随后出城拜见慕容宝,又派人快马送信,催促慕舆腾率军前来汇合。癸未日,慕容宝、慕容农率领军队返回,直奔大军主力的营寨,讨伐段速骨等人。慕容农军营中的士兵也厌恶征战,全都丢弃兵器逃跑,慕舆腾的军营也随之溃散。慕容宝、慕容农只好逃回龙城。长乐王慕容盛听说叛乱的消息,率领军队出城迎接,慕容宝、慕容农才得以脱险。

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忌惮王恭、殷仲堪的逼迫,认为谯王司马尚之以及他的弟弟司马休之有才能谋略,便把他们当作心腹。司马尚之劝司马道子说:“如今地方藩镇势力强大,宰相的权力薄弱,应当暗中在地方上培植心腹,作为自己的屏障。”司马道子听从了他的建议,便任命自己的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以及豫州四个郡的军事,让他作为外援;司马道子还日夜与司马尚之谋划,等待各地出现可乘之机。

魏王拓跋珪前往繁畤宫,赏赐给迁徙到代地的百姓田地和耕牛。拓跋珪在白登山打猎,看见一只母熊带着几只小熊,对冠军将军于栗磾说:“你向来以勇猛健壮闻名,能和这只母熊搏斗吗?”于栗磾回答说:“野兽的性命卑微,人的性命尊贵,如果我搏斗没能取胜,岂不是白白牺牲一名壮士!”于是他驱赶母熊,把它引到拓跋珪面前,拓跋珪射尽箭矢,将母熊和小熊全部捕获。拓跋珪回头向于栗磾表示感谢。秀容川酋长尔朱羽健跟随拓跋珪攻打晋阳、中山,立下战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拓跋珪还划定尔朱羽健居住区域周围三百里的土地,封给他作为封地。柔然多次侵犯魏国边境,尚书中兵郎李先请求率军攻打柔然,拓跋珪同意了,率军大败柔然,之后返回。

杨轨任命自己的司马郭纬为西平相,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向北进发,援救郭黁。秃发乌孤派遣自己的弟弟、车骑将军秃发傉檀率领一万骑兵援助杨轨。杨轨抵达姑臧,在姑臧城的北边扎营。

后燕尚书、顿丘王兰汗暗中与段速骨等人勾结,率领军队在龙城东城的东边扎营。龙城城中留守的士兵人数很少,长乐王慕容盛把住在城池附近的百姓迁到城内,征得一万多名成年男子,让他们登上城墙防守。段速骨等人的同谋只有一百多人,其余的士兵都是被胁迫参与叛乱的,没有斗志。三月,甲午日,段速骨等人准备攻城,辽西桓烈王慕容农担心城池守不住,又受到兰汗的引诱,于是在夜里悄悄出城,投奔段速骨,希望能保全自己的性命。第二天早晨,段速骨等人攻城,城墙上的守军奋力抵抗,段速骨的部下被杀死的有上百人。段速骨于是带着慕容农沿着城墙行走,慕容农向来有忠诚守节的名声,城中的守军原本依靠他,认为他能带领大家抵抗叛军,忽然看见他在城下,无不惊愕沮丧,于是纷纷逃离溃散。段速骨攻入城中,放纵士兵杀人劫掠,城中尸体遍地。慕容宝、慕容盛与慕舆腾、馀崇、张真、李旱、赵恩等人率领轻骑兵向南逃跑。段速骨把慕容农囚禁在宫殿里。长上阿交罗是段速骨的主要谋士,他认为高阳王慕容崇年幼懦弱,打算改立慕容农为君主。慕容崇的亲信鬷让、出力犍等人听说后,在丁酉日杀死了阿交罗和慕容农。段速骨随即为慕容农报仇,处死了鬷让等人。慕容农过去的部下、左卫将军宇文拔逃往辽西郡。

庚子日,兰汗率军袭击段速骨,把段速骨及其党羽全部杀死。兰汗废黜慕容崇,尊奉太子慕容策为君主,按照君主的旨意大赦天下,同时派遣使者迎接慕容宝,在蓟城追上了慕容宝。慕容宝打算直接返回龙城,长乐王慕容盛等人都劝他说:“兰汗的忠诚与奸诈还不能确定,如今您独自骑马前往龙城,万一兰汗有别的图谋,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向南前往范阳王(慕容德)那里,聚集兵力夺取冀州;如果夺取冀州不能成功,再收拢南方的兵力,慢慢返回龙城,也不算晚。”慕容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离石郡的胡人首领呼延铁、西河郡的胡人首领张崇等人不愿意迁徙到代地,聚集部众反叛魏国,魏国安远将军庾岳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魏王拓跋珪征召拓跋仪入朝辅佐自己,任命略阳公拓跋遵代替拓跋仪镇守中山。夏季,四月,壬戌日,拓跋珪任命征虏将军穆崇为太尉,安南将军长孙嵩为司徒。

后燕君主慕容宝沿着小路经过邺城,邺城的百姓请求他留下,慕容宝没有答应。他向南行进到黎阳,埋伏在黄河西岸,派遣中黄门令赵思前往拜见北地王慕容钟,并对他说:“君主在二月收到丞相(慕容德)的奏表,当即率军南征,抵达乙连时,恰逢长上发动叛乱,失去了立足之地,才来到这里。您赶快禀报丞相,让他前来迎接君主!”慕容钟是慕容德的堂弟,当初是他首先劝慕容德称尊号的,他听到赵思的话后,十分反感,于是把赵思抓起来关进监狱,并把情况禀报给南燕王慕容德。慕容德对大臣们说:“你们当初为了国家大计,劝我代理朝政;我也因为继位的君主流亡在外,百姓和神灵没有君主,所以暂且顺从大家的建议,来稳定民心。如今上天正要弥补过错,继位的君主得以返回,我打算准备好皇帝的车驾,前往迎接他,在皇宫前认罪请罚,你们认为怎么样?”黄门侍郎张华说:“如今天下大乱,没有雄才大略的人,就无法安定百姓。继位的君主愚昧懦弱,不能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基业。陛下如果坚守普通人的节操,放弃上天赐予的大业,一旦失去权力,就会性命不保,更何况国家社稷还能得到祭祀吗!”慕舆护说:“继位的君主不懂得顺应时势,放弃国都,自取败亡,他无法承受国家的危难,这已经很明显了。从前蒯聩(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出逃在外,他的儿子卫辄(卫出公)拒绝他回国,《春秋》肯定了卫辄的做法。儿子拒绝父亲返回尚且可以,更何况父亲拒绝儿子呢!如今赵思的话,真假还不清楚,臣请求为陛下快马前往探查情况。”慕容德流着眼泪派遣慕舆护前往。

慕舆护率领几百名壮士,跟随赵思向北进发,表面上说是去迎接、护卫慕容宝,实际上是想趁机除掉他。慕容宝派遣赵思去见慕容钟后,后来遇到一个砍柴的人,砍柴人说慕容德已经代理君主职权(称制),慕容宝又怕又慌,只好向北逃走。慕舆护抵达约定地点后,没见到慕容宝,就把赵思抓起来带回南燕。慕容德知道赵思熟悉典章制度,想留下他为自己效力。赵思说:“狗和马尚且知道眷恋主人,我虽然是受过宫刑的臣子,仍请求回到君主身边。”慕容德坚持要留他,赵思愤怒地说:“周王室向东迁都时,依靠的是晋国和郑国。殿下论亲属关系是君主的叔父,论职位是上公,本应带领各位藩王辅佐王室,却趁机希望王室根基倾覆,做当年赵王司马伦篡权那样的事!我虽然不能像申包胥那样保全楚国,却也仰慕龚君宾(龚胜)不在王莽乱世苟且偷生的气节!”慕容德于是处死了赵思。

慕容宝派遣扶风忠公慕舆腾和长乐王慕容盛到冀州收拢兵力,慕容盛因为慕舆腾向来残暴专横,被百姓怨恨,就杀死了他。两人行进到巨鹿、长乐二郡时,劝说当地的豪杰之士,这些人都愿意起兵拥戴慕容宝。慕容宝认为兰汗祭祀后燕的宗庙,所作所为似乎还顺从王室,就打算返回龙城,不愿留在冀州,于是率军向北行进。抵达建安后,慕容宝住在百姓张曹家里。张曹向来勇猛健壮,请求为慕容宝召集部众,慕容盛也劝说慕容宝应当暂且在此驻扎,观察兰汗的真实意图。慕容宝于是派遣冗从仆射李旱先去龙城拜见兰汗,自己则留在石城驻扎。恰逢兰汗派遣左将军苏超前来迎接,苏超极力陈述兰汗的忠诚之心。慕容宝认为兰汗是燕王慕容垂的舅舅,又是慕容盛的岳父,断定他不会有二心,不等李旱返回,就率军向龙城进发。慕容盛流着眼泪坚决劝谏,慕容宝不听,留下慕容盛在后方,慕容盛就和将军张真离开大路,躲藏了起来。

丁亥日,慕容宝抵达索莫汗陉,这里距离龙城还有四十里,龙城城内的人得知后都十分高兴。兰汗却是又慌又怕,想亲自出城认罪,他的兄弟一起劝谏,阻止了他。兰汗于是派遣弟弟兰加难率领五百名骑兵出城迎接,又派哥哥兰堤关闭城门、解除守军的武装,禁止人员出入。龙城百姓都知道兰汗将要发动叛乱,却没有办法阻止。兰加难在索莫汗陉的北边见到慕容宝,行完拜见之礼后,就跟随慕容宝一同向龙城进发。颍阴烈公馀崇暗中对慕容宝说:“观察兰加难的神情举止,灾祸变故已经近在眼前,应当停下来仔细考虑,怎么能径直前进呢!”慕容宝不听。行进了几里路后,兰加难先抓住了馀崇,馀崇大声骂道:“你们家凭借外戚的身份,蒙受国家的宠爱和荣耀,就算全家覆灭,也不足以报答这份恩情。如今竟敢谋划篡权叛逆,这是天地都不能容忍的!估计你们早晚就会被诛灭,只恨我不能亲手把你们剁成肉酱!”兰加难杀死了馀崇,又把慕容宝带到龙城城外的府邸,随后处死了他。兰汗追谥慕容宝为灵帝,又杀死了献哀太子慕容策以及王公卿士一百多人,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改年号为青龙。他任命兰堤为太尉,兰加难为车骑将军,封河间王慕容熙为辽东公,仿照古代杞国、宋国(延续亡国宗室祭祀)的旧例对待他。

长乐王慕容盛得知慕容宝被杀的消息,立刻骑马想去龙城奔丧,张真阻止了他。慕容盛说:“我如今走投无路,只好归降兰汗。兰汗性情愚昧浅薄,必定会顾及我和他的姻亲关系,不忍心杀我。只需十天半个月,我就足够施展自己的计划了。”于是慕容盛前往龙城拜见兰汗。兰汗的妻子乙氏以及慕容盛的妻子(兰汗的女儿)都哭着向兰汗求情,慕容盛的妻子还向兰汗的各位兄弟磕头哀求。兰汗心生怜悯,就把慕容盛安置在皇宫里,任命他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对待他还像过去一样亲近。兰堤、兰加难多次请求杀死慕容盛,兰汗都不同意。兰堤傲慢凶狠、荒淫无度,侍奉兰汗时常常无礼,慕容盛趁机挑拨兰汗和兰堤的关系。从此,兰汗兄弟之间渐渐互相猜忌怨恨。

后凉太原公吕纂率领军队进攻杨轨,郭黁率军援救杨轨,吕纂战败返回姑臧。

段业派沮渠蒙逊进攻西郡,抓获西郡太守吕纯后返回。吕纯是吕光的侄子。于是晋昌太守王德、敦煌太守(赵郡人)孟敏都率领本郡军民投降段业。段业封沮渠蒙逊为临池侯,任命王德为酒泉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

六月,丙子日,魏王拓跋珪命令大臣们商议国号。大臣们都说:“周朝、秦朝以前,君主都是从诸侯升任天子,因此用原来诸侯国的名称作为天下的国号。汉朝以后,开国君主都没有一寸土地的根基。我们国家世代相传,在代地开创基业,如今已经安抚了中原地区,现在应当用‘代’作为国号。”黄门侍郎崔宏说:“从前商朝人没有固定的都城,所以国号既称‘殷’,又称‘商’;代地虽然是旧的封地,但如今国家承受天命,气象一新,登国元年(拓跋珪此前的年号)时,已经把国号改为‘魏’。‘魏’是寓意广大的名号,是中原地区各族所尊崇的,应当像从前一样,用‘魏’作为国号。”拓跋珪听从了崔宏的建议。

杨轨依仗自己兵力众多,想和后凉王吕光决战,郭黁却常常以“天道不允许”为由阻止他。后凉常山公吕弘镇守张掖,段业派沮渠男成和王德率军进攻张掖;吕光派太原公吕纂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吕弘。杨轨说:“吕弘有一万精锐士兵,如果他和吕纂汇合,姑臧的实力就会更强,我们就无法夺取姑臧了。”于是杨轨和秃发利鹿孤一起出兵,截击吕纂,吕纂率军迎战,大败杨轨的军队;杨轨逃往王乞基(人名,部落首领)那里。郭黁性情狭隘急躁、残忍好杀,得不到士人百姓的归附,听说杨轨战败逃走,就投降了西秦。西秦王乞伏乾归任命郭黁为建忠将军、散骑常侍。

吕弘率领军队放弃张掖,向东逃走,段业把都城迁到张掖,准备率军追击吕弘。沮渠蒙逊劝谏说:“返回的军队不要阻拦,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追击,这是用兵的戒律啊。”段业不听,结果率军追击时大败而回,多亏沮渠蒙逊救援,才得以脱险。段业在西安(地名,非今西安)修筑城池,任命自己的将领臧莫孩为西安太守。沮渠蒙逊说:“臧莫孩勇猛却没有谋略,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您这不是在为他修筑城池,是在为他修筑坟墓啊!”段业还是不听,不久后,臧莫孩就被吕纂打败。

后燕太原王慕容奇,是慕容楷的儿子、兰汗的外孙,兰汗也没有杀他,任命他为征南将军,允许他入宫拜见长乐王慕容盛。慕容盛暗中让慕容奇逃出龙城,起兵讨伐兰汗。慕容奇在建安起兵,部众很快达到几千人,兰汗派兰堤率军讨伐他。慕容盛对兰汗说:“慕容奇(小字善驹)只是个小孩,不可能策划出这样的事,难道不是有人假借他的名义,想在城内做内应吗!太尉(兰堤)向来傲慢,不值得信任,不宜把大量兵力交给她。”兰汗认为慕容盛说得对,就撤回了兰堤的军队,改派抚军将军仇尼慕率领军队讨伐慕容奇。

从这年夏天开始,龙城一直没下雨,直到秋季七月仍无降雨。兰汗每天都去后燕历代君主的宗庙以及慕容宝的牌位前磕头祈祷,把干旱的罪责推到兰加难身上。兰堤和兰加难听说后,又愤怒又害怕,担心自己被兰汗处死。乙巳日,两人一起率领自己的部众袭击仇尼慕的军队,打败了仇尼慕。兰汗十分恐惧,派太子兰穆率领军队讨伐兰堤、兰加难。兰穆对兰汗说:“慕容盛是我们的仇人,必定会和慕容奇内外勾结,这是心腹大患,不能留着他,应当先除掉他。”兰汗打算杀死慕容盛,先派人召见慕容盛,想观察他的反应。慕容盛的妻子(兰汗的女儿)得知此事,暗中把消息告诉了慕容盛,慕容盛就称病不出,兰汗也就暂时打消了杀他的念头。

李旱、卫双、刘忠、张豪、张真,都是慕容盛一向亲近信任的人,而兰穆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心腹,因此李旱、卫双能够出入慕容盛的住处,他们暗中与慕容盛勾结,谋划除掉兰汗父子。丁未日,兰穆率军进攻兰堤、兰加难等人,打败了他们。庚戌日,兰汗、兰穆设宴犒劳将士,两人都喝醉了。慕容盛趁夜去厕所,趁机翻墙进入东宫,和李旱等人一起杀死了兰穆。当时军队还没有解除戒备,士兵们都聚集在兰穆的住处,听说慕容盛已经逃出控制,都欢呼跳跃,争先恐后地进攻兰汗,最终杀死了兰汗。兰汗的儿子鲁公兰和、陈公兰扬分别在令支、白狼两地驻扎,慕容盛派李旱、张真率军袭击,处死了两人。兰堤、兰加难逃走躲藏起来,不久后被抓获,也被处死。从此,龙城内外安定下来,士人百姓互相庆贺。宇文拔率领几百名壮士前来投奔慕容盛,慕容盛任命宇文拔为大宗正。

辛亥日,慕容盛到宗庙祭拜,发布诏令说:“依靠五位先祖(后燕历代君主)的福佑,文武大臣的力量,宗庙和社稷从被篡夺的困境中恢复,重新彰显。不仅我这渺小的身躯免除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指为慕容宝报仇),所有的臣子百姓,都能在当世光明正大地生活。”于是慕容盛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他行事谦逊,不敢自称皇帝,只以长乐王的身份代理君主职权。各位亲王都降爵为公,任命东阳公慕容根为尚书左仆射,卫伦、阳璆、鲁恭、王腾为尚书,悦真为侍中,阳哲为中书监,张通为中领军,其余的文武官员都恢复了原来的职位。慕容盛把慕容宝的谥号改为惠闵皇帝,庙号定为烈宗。

当初,太原王慕容奇在建安起兵时,南方(指龙城以南)、北方(指龙城以北)的百姓都纷纷归附他。兰汗派自己的侄子兰全讨伐慕容奇,慕容奇率军反击,消灭了兰全的军队,兰全全军覆没,没有一人生还;慕容奇随后进军,驻扎在乙连。慕容盛处死兰汗后,命令慕容奇停止进军,就地解散军队。慕容奇却采纳了丁零人严生、乌桓人王龙的计谋,拒绝接受命令。甲寅日,慕容奇率领三万多士兵进军到横沟,这里距离龙城只有十里。慕容盛亲自率军出击,大败慕容奇的军队,抓获慕容奇后返回龙城,处死了他的党羽一百多人,又赐慕容奇自杀,慕容隆(桓王)一脉从此断绝。大臣们坚决请求慕容盛登基称帝,慕容盛没有答应。

魏王拓跋珪把都城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始营建宫殿,修建宗庙,设立祭祀土地神、谷神的社稷坛。宗庙每年举行五次祭祀,时间分别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腊月(年末)。

东晋桓玄请求担任广州刺史。会稽王司马道子忌惮桓玄,不想让他留在荆州(桓玄此前势力根基在荆州),就顺着他的请求,任命桓玄为督交、广二州军事(管辖交州、广州军事)、广州刺史;但桓玄接受任命后,却没有前往广州赴任。

豫州刺史庾楷因为司马道子把自己管辖的四个郡划分出来,交给王愉统领,就上奏朝廷说:“江州是中原内地,而豫州(西府,指豫州军府)北边与敌寇(指北方政权)相邻,不该让王愉分走豫州的管辖范围。”朝廷没有批准他的奏请。庾楷大怒,派儿子庾鸿去劝说王恭:“司马尚之兄弟又掌握了朝廷大权,权势比当初的王国宝还大,他们想借朝廷的威势削弱地方藩镇,吸取之前(王国宝被杀)的教训来打压我们,将来会酿成难以预料的灾祸。现在趁他们的谋划还没成型,应当尽早动手除掉他们。”王恭认为庾楷说得对,就把这事告诉了殷仲堪和桓玄。殷仲堪、桓玄都同意起兵,推举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一同进军京城(建康)。

当时朝廷内外互相猜忌隔绝,渡口、要道的巡查十分严密,殷仲堪用斜纹绢布写了密信,塞进箭杆里,再把箭头合上,涂上油漆,通过庾楷转送给王恭。王恭拆开箭杆取出密信,绢布上的字迹因为折叠挤压变得扭曲,再也辨认不出是殷仲堪的亲笔,怀疑是庾楷伪造的;再加上他觉得殷仲堪去年(约定起兵)已经违约没赶来,这次肯定不会行动,就没等约定日期,提前起兵了。

王恭的司马(官职)刘牢之劝谏说:“将军您是国家的国舅,会稽王是天子的叔父,而且会稽王正执掌朝政。之前他为了您,处死了自己宠信的王国宝、王绪,还把王廞(曾反对王恭)的书信送给您,可见他对您的退让已经很多了。近来他提拔任用的人,就算没能让所有人满意,也不算大的过错。把庾楷的四个郡划给王愉,对您又有什么损失呢!像当年晋阳起兵(借清君侧名义举兵)那样的事,怎么能屡次发动啊!”王恭不听,上奏朝廷,请求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道子派人劝说庾楷:“从前我待你,恩情就像亲骨肉一样,当年帐中饮酒、结下盟约的话,称得上是亲密无间了。现在你抛弃老朋友,结交新盟友,难道忘了王恭过去对你的欺辱吗!要是你投靠他、做他的臣子,就算王恭得偿所愿,也一定会把你当成反复无常的人,怎么会真心信任你!到时候你连性命都保不住,更何况富贵呢!”庾楷愤怒地说:“当初王恭去先帝陵寝(祭拜),相王(司马道子)你担忧恐惧,毫无办法,是我知道事态紧急,立刻领兵赶来,王恭才不敢轻举妄动。去年起兵的事,我也只是等候命令再行动。我侍奉相王,从来没有辜负过你。可你不能抵抗王恭,反而杀死王国宝和王绪,从那以后,还有谁敢再为相王尽力!我庾楷实在不能拿全家百口人的性命,帮别人(指司马道子)承受被灭族的风险。”当时庾楷已经响应了王恭的檄文(起兵号召),正在征召士兵、整顿军备。使者回去复命后,朝廷上下又忧又怕,内外都进入戒严状态。

会稽王的世子(嫡长子)司马元显对司马道子说:“之前没讨伐王恭,才酿成今天的祸患。现在要是再顺着他的意思,那您(太宰,司马道子当时兼任太宰)就会大祸临头了。”司马道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司马元显,自己每天只喝烈酒度日。司马元显聪慧机敏,粗略通晓文辞义理,志向果断、锐气十足,把国家安危当成自己的责任。依附他的人,都称赞他英明神武,有晋明帝(东晋有作为的君主)的风范。

殷仲堪听说王恭已经起兵,想到自己去年延误了起兵日期(失信于王恭),就立刻领兵准备出发。殷仲堪向来不熟悉领兵打仗,把所有军务都交给南郡相杨佺期兄弟,让杨佺期率领五千水军担任前锋,桓玄率领军队紧随其后,自己则统领两万士兵,依次沿长江而下。杨佺期认为,自己的祖先从汉朝太尉杨震一直到父亲杨亮,九代人都凭借才能和品德闻名天下,因此夸耀自己的门第,认为江南地区没有哪家能比得上。有人把他比作王珣(江南名门王氏子弟),杨佺期还会心生怨恨。但当时的名流因为杨家是很晚才渡江南迁的(东晋名门多为早期南迁的家族),婚姻、仕途都比不上老牌士族,再加上杨佺期和哥哥杨广、弟弟杨思平、堂弟杨孜敬性格都粗犷暴躁,所以常常被排挤压制。杨佺期对此常常慷慨激昂、咬牙切齿,想借机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也赞成殷仲堪起兵的计划。

八月,杨佺期、桓玄突然率军抵达湓口(今江西九江附近,长江重要渡口)。王愉毫无防备,惊慌失措地逃往临川郡,桓玄派一支偏军追击,抓获了王愉。

后燕任命河间公慕容熙为侍中、车骑大将军、中领军、司隶校尉,任命城阳公慕容元为卫将军。慕容元是慕容宝的儿子。又任命刘忠为左将军,张豪为后将军,还赐他们姓慕容氏(赐姓是当时的重要恩宠)。任命李旱为中常侍、辅国将军,卫双为前将军,张顺为镇西将军、昌黎尹,张真为右将军;这些人都被封为公爵。

乙亥日,后燕步兵校尉马勤等人发动谋反,被处死;此事牵连到骠骑将军高阳公慕容崇、慕容崇的弟弟东平公慕容澄,两人都被赐死。

东晋宁朔将军邓启方、南阳太守闾丘羡率领两万士兵进攻南燕,在管城与南燕中军将军慕容法、抚军将军慕容和的军队交战,邓启方等人兵败,只有他一人骑马逃走,得以幸免。

魏王拓跋珪命令有关部门划定都城周围的疆域,标注道路里程,统一重量单位(权衡),审定长度、容量单位(度量);还派遣使者巡视各个郡国,举报上奏不守法度的地方长官,拓跋珪亲自考察,决定他们的罢免或升迁。

九月,辛卯日,朝廷授予会稽王司马道子黄钺(古代帝王或重臣持黄钺,象征掌握生杀大权),任命世子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派卫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领兵讨伐王恭,派谯王司马尚之领兵讨伐庾楷。

乙未日,后燕任命东阳公慕容根为尚书令,张通为尚书左仆射,卫伦为尚书右仆射,慕容豪为幽州刺史,镇守肥如(今河北迁安附近)。

己亥日,谯王司马尚之在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长江要隘)大败庾楷,庾楷独自骑马逃往桓玄那里。会稽王司马道子任命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任命他的弟弟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司马休之为襄城太守,让他们各自统领兵马,作为自己的外援。

乙巳日,桓玄在白石(今安徽马鞍山附近)大败朝廷军队。随后桓玄和杨佺期进军到横江(今安徽和县附近,长江渡口,与牛渚隔江相对),司马尚之率军后退逃走,司马恢之所率领的水军全军覆没。

丙午日,司马道子驻扎在中堂(建康城内重要建筑,常用于集会、驻军),司马元显防守石头城(建康军事要塞);己酉日,王珣防守北郊,谢琰驻扎在宣阳门(建康城南正门),各自防备桓玄等人的进攻。

王恭向来凭借自己的才能和门第轻视别人,处死王国宝后,更觉得自己的威势无人敢违抗。他把刘牢之当作心腹,但只把他当作普通的部曲将领对待(没给予相应的礼遇和地位),刘牢之自负有才能,对此深感耻辱和怨恨。司马元显知道这件事后,派庐江太守高素去劝说刘牢之,让他背叛王恭,许诺事成之后就把王恭的官职爵位都授予他;还把司马道子的亲笔信送给刘牢之,向他陈述背叛王恭的利弊。

刘牢之对儿子刘敬宣说:“王恭从前蒙受先帝的大恩,现在又是皇帝的舅舅,却不能辅佐王室,反而屡次领兵进攻京城,我没法判断他的真实志向——就算他这次起兵成功,将来一定能屈居在天子和相王(司马道子)之下吗?我想凭借国家的威势,以顺应朝廷的名义讨伐叛逆,你觉得怎么样?”刘敬宣说:“朝廷虽然没有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盛世,也没有周幽王、周厉王那样的暴政;但王恭依仗手中的兵权,轻视、冒犯王室。您和他既没有骨肉亲情,也没有君臣之义,就算一起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心意也不合,现在讨伐他,在情义上有什么不妥呢!”

王恭的参军(官职)何澹之知道了刘牢之的谋划,就把这事告诉了王恭。王恭因为何澹之向来和刘牢之有矛盾,就不相信他的话。反而设宴邀请刘牢之,在众人面前拜刘牢之为兄长,把精锐的士兵、坚固的铠甲都交给刘牢之,让他率领帐下督(官职)颜延担任前锋。刘牢之率军抵达竹里(今江苏南京附近,通往建康的要道),斩杀颜延,向朝廷投降;还派刘敬宣和自己的女婿东莞太守高雅之返回,袭击王恭。

当时王恭正在出城检阅军队,刘敬宣率领骑兵从侧面突袭,王恭的士兵瞬间溃散。王恭想退回城中,高雅之已经关闭了城门。王恭独自骑马逃往曲阿(今江苏丹阳),他向来不擅长骑马,大腿都磨出了疮。曲阿人殷确是王恭过去的部下,用船载着王恭,准备逃往桓玄那里;到了长塘湖(今江苏常州附近),被人告发,王恭被抓获,押送到京城,在倪塘(今江苏南京附近)被斩首。

王恭临刑前,还在整理自己的胡须鬓发,神色镇定自如,对执行死刑的人说:“我错在轻信他人,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推究我的本心,难道不是忠于国家社稷吗!只希望百年之后,还有人知道有我王恭这个人。”王恭的子弟和党羽也都被处死。朝廷任命刘牢之为都督兖、豫、冀、幽、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管辖多地军事),接替王恭的职位。

不久后,杨佺期、桓玄率军抵达石头城,殷仲堪率军抵达芜湖。司马元显从竹里快马返回京城,派丹杨尹王恺等人征发京城的士人百姓几万人,驻守石头城,抵抗杨佺期等人。杨佺期、桓玄等人上奏朝廷,为王恭辩冤,请求处死刘牢之。刘牢之率领北府军(东晋精锐军队,主力为北方流民)快马赶赴京城,驻扎在新亭(今江苏南京附近,军事要地)。杨佺期、桓玄看到北府军,大惊失色,率军退回蔡洲(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中岛屿)。

朝廷不知道西边(指殷仲堪、桓玄等人)军队的虚实,而殷仲堪等人率领几万士兵,遍布京城郊外,朝廷内外都被逼迫,陷入忧虑之中。

左卫将军桓修是桓冲的儿子,他对司马道子说:“西边的军队是可以通过劝说解散的,我知道他们的内情。殷仲堪、桓玄等人之所以敢起兵,全是依靠王恭,现在王恭已经被消灭,西边的军队肯定士气低落、心怀恐惧。现在要是用丰厚的利益拉拢桓玄和杨佺期,两人一定会心中欢喜;桓玄能牵制殷仲堪,杨佺期也能被劝说倒戈,进而除掉殷仲堪。”司马道子采纳了桓修的建议,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征召郗恢回朝廷担任尚书,任命杨佺期接替郗恢,担任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命桓修为荆州刺史,暂时统领左卫将军府的文武官员,前往荆州镇守,还命令刘牢之率领一千士兵护送他;把殷仲堪贬为广州刺史,派殷仲堪的叔父、太常(官职,掌管礼仪祭祀)殷茂宣读诏书,命令殷仲堪率军撤回。

张骧的儿子张超收拢了三千多户人家,占据南皮(今河北沧州南皮区),自称乌桓王,劫掠周边各郡。魏王拓跋珪命令庾岳率军讨伐他。

杨轨驻扎在廉川(今青海乐都附近),招集夷人、汉人,部众达到一万多人。王乞基对杨轨说:“秃发氏(指秃发乌孤)才能出众且兵力强盛,况且他原本就是我的君主,不如归降他。”杨轨于是派遣使者,向西平王秃发乌孤投降。不久后,杨轨被羌人首领梁饥打败,向西逃到??海(今青海湖附近),袭击乙弗鲜卑部落,占据了他们的地盘。

秃发乌孤对大臣们说:“杨轨、王乞基真心归降我,你们却不赶紧出兵救援,让他们被羌人击败,我对此深感愧疚。”平西将军浑屯说:“梁饥没有长远的谋略,一次交战就能活捉他。”

梁饥率军进攻西平郡(今青海西宁附近),西平人田玄明抓住太守郭幸,自己取而代之,率军抵抗梁饥,还派儿子到秃发乌孤那里做人质,请求救援。秃发乌孤想出兵救援,大臣们忌惮梁饥兵力强盛,大多对此犹豫不决。左司马赵振说:“杨轨刚刚战败,吕氏(后凉)势力正强,洪池岭以北的地区,我们暂时不能指望夺取。但岭南(洪池岭以南)的五个郡,或许可以拿下。大王如果没有开拓疆域的志向,我就不敢多说;如果想治理天下,这个机会不能错过。要是让羌人占领西平,汉人、夷人都会震动,这对我们不利啊。”

秃发乌孤高兴地说:“我也想趁机建立功业,怎么能困在偏远山谷里死守呢!”于是对大臣们说:“梁饥要是占领西平,凭借山河险阻据守,我们就再也控制不了他了。梁饥虽然勇猛,但军队纪律混乱,很容易打败。”随后率军进攻梁饥,大败梁饥的军队。梁饥后退,驻扎在龙支堡(今青海民和附近)。秃发乌孤继续进军,攻破龙支堡,梁饥独自骑马逃往浇河郡(今青海贵德附近)。此战中,秃发乌孤的军队俘虏、斩杀敌军几万人,他任命田玄明为四平内史。乐都太守田瑶、湟河太守张裯、浇河太守王稚,都率领本郡投降;岭南地区几万部落的羌人、胡人,也都归附了秃发乌孤。

西秦王乞伏乾归派遣秦州牧乞伏益州、武卫将军慕兀、冠军将军翟瑁,率领两万骑兵讨伐吐谷浑。

冬季,十月,癸酉日,后燕大臣们再次请求长乐王慕容盛登基称帝;丙子日,慕容盛正式即位,大赦天下,尊奉皇后段氏为皇太后,尊奉太妃丁氏为献庄皇后。当初,兰汗执掌朝政时,慕容盛跟随后燕君主慕容宝出逃,兰汗的女儿(慕容盛的妻子)侍奉丁氏更加恭敬。等到兰汗被处死,慕容盛认为兰妃应当受牵连治罪,想杀死她;丁氏因为兰妃曾有保全自己的功劳,坚决为她求情,兰妃才得以幸免,但最终没能被立为皇后。

东晋朝廷大赦天下。

殷仲堪收到朝廷贬他为广州刺史的诏书后,勃然大怒,催促桓玄、杨佺期进军京城。桓玄等人对朝廷授予自己的官职(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感到满意,想接受任命,却又犹豫不决。殷仲堪听说后,立刻从芜湖向南返回荆州,还派使者告知蔡洲的士兵:“你们要是不各自解散回家,等我回到江陵,就把你们留在荆州的家人全都处死。”杨佺期的部将刘系率领两千士兵,率先撤回荆州。桓玄等人十分害怕,慌忙向西撤退,追到寻阳(今江西九江),才赶上殷仲堪。

殷仲堪已经失去了荆州刺史的职位,只能依靠桓玄等人作为外援;桓玄等人也需要借助殷仲堪的兵力,两人虽然内心互相猜忌隔绝,但形势逼迫,不得不联合。于是他们互相交换子弟做人质,壬午日,在寻阳结盟,都不接受朝廷的任命,还联合署名上奏,为王恭辩冤,请求处死刘牢之和谯王司马尚之,同时申诉殷仲堪没有罪过,却唯独被降职罢免。朝廷对他们十分忌惮,内外一片混乱。于是朝廷只好又罢免桓修的荆州刺史职位,把荆州还给殷仲堪,还下了措辞优厚的诏书安抚他,以求和解,殷仲堪等人才接受了诏书。御史中丞江绩上奏弹劾桓修,说他只考虑自身利益,误导朝廷,朝廷下诏罢免了桓修的官职。

当初,桓玄在荆州时,行为放纵蛮横。殷仲堪的亲信都劝他杀死桓玄,殷仲堪没有听从。等到在寻阳结盟时,殷仲堪凭借桓玄的声望和门第,推举他为盟主,桓玄从此更加傲慢自大。杨佺期性格骄横强悍,桓玄却常常把他当作出身低微的人对待,压制他的气焰。杨佺期对此怨恨不已,暗中劝说殷仲堪,认为桓玄终究会成为祸患,请求在结盟的祭坛上袭击桓玄。殷仲堪忌惮杨佺期兄弟勇猛健壮,担心杀死桓玄后,无法控制杨佺期,就极力阻止了他。之后,几人各自返回自己的镇守之地。桓玄也知道杨佺期的谋划,暗中有除掉杨佺期的打算,于是率军驻扎在夏口(今湖北武汉附近),征召始安太守、济阴人卞范之担任长史,把他当作主要谋士。当时,朝廷的诏书中唯独没有赦免庾楷,桓玄就任命庾楷为武昌太守。

起初,郗恢为朝廷抵抗西边(殷仲堪、桓玄)的军队,桓玄还没得到江州时,想夺取郗恢的雍州,改任郗恢为广州刺史。郗恢听说后,十分害怕,向手下人询问对策,众人都说:“如果是杨佺期来接替您,我们谁不会尽力抵抗;但要是桓玄来,恐怕很难和他对抗。”不久后,郗恢听说接替自己的是杨佺期,就和闾丘羡谋划起兵抵抗。杨佺期得知后,故意宣称桓玄要率军进入沔水(汉江),让自己担任前锋。郗恢的部众相信了这话,听到消息就四散溃逃,郗恢只好请求投降。杨佺期进入雍州府衙,斩杀闾丘羡,放郗恢返回京城;郗恢走到杨口(今湖北潜江附近)时,殷仲堪暗中派人杀死了他和他的四个儿子,对外谎称是被蛮族部落杀死的。

西秦乞伏益州和吐谷浑王视罴在度周川(今甘肃岷县附近)交战,视罴大败,逃到白兰山(今青海玉树附近)据守,派儿子宕岂到西秦做人质,请求和解。西秦王乞伏乾归把宗室女子嫁给宕岂,同意了和解。

后凉建武将军李鸾率领兴城(今青海民和附近)军民,向秃发乌孤投降。

十一月,东晋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享受与三公同等的待遇),任命征虏将军司马元显为中领军,任命领军将军王雅为尚书左仆射。

辛亥日,魏王拓跋珪命令尚书吏部郎邓渊制定官制,协调音律;命令仪曹郎、清河人董谧制定礼仪;命令三公郎王德制定法令;命令太史令晁崇观测天象;由吏部尚书崔宏总领各项事务,进行裁定,作为永久的制度。邓渊是邓羌的孙子。

杨轨、王乞基率领几千户人家,主动归附西平王秃发乌孤。

十二月,己丑日,魏王拓跋珪正式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兴。他命令朝廷内外官员百姓都束起头发,戴上帽子(改变过去的鲜卑习俗);追尊远祖拓跋毛以下二十七代祖先都为皇帝;追谥六世祖拓跋力微为神元皇帝,庙号始祖;追谥祖父拓跋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追谥父亲拓跋寔为献神明皇帝。

魏国过去的习俗是:初夏时节祭祀上天和东庙,仲夏时节率领部众到阴山祈求消除霜灾,初秋时节在西郊祭祀上天。到这时,拓跋珪开始依照古代制度,确定祭祀天地、宗庙以及朝会宴饮的礼仪音乐,但只有初夏祭祀上天是他亲自举行,其余的祭祀大多由有关部门代为执行。他还采纳崔宏的建议,自称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称王(古代王朝更替的“五德终始说”)。

拓跋珪迁徙六个州、二十二个郡的地方长官和豪杰之士两千户到代都(今山西大同);划定疆域:东边到代郡,西边到善无(今山西右玉附近),南边到阴馆(今山西代县附近),北边到参合(今内蒙古凉城附近),这一区域都作为都城周围的畿内之地;畿外的四方(东、南、西、北)和四维(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设置八部师,负责监督当地事务。

己亥日,后燕幽州刺史慕容豪、尚书左仆射张通、昌黎尹张顺,因谋反罪被处死。

起初,琅邪人孙泰在钱塘人杜子恭那里学习妖术,士人百姓大多信奉他。王珣厌恶孙泰,就把他流放到广州。王雅向晋孝武帝推荐孙泰,说他懂得养生之道,孝武帝把孙泰召回京城,孙泰逐步升迁,最终担任新安太守。孙泰知道东晋的国运将要终结,借着王恭叛乱的机会,以讨伐王恭为名,收拢士兵,聚集了巨额财物,三吴地区(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很多人都追随他。

有见识的人都担心孙泰会发动叛乱,但因为中领军司马元显和他关系要好,没人敢揭发。会稽内史谢輶发现了孙泰的谋反计划,己酉日,会稽王司马道子让司马元显引诱孙泰前来,将他斩杀,还处死了他的六个儿子。孙泰哥哥的儿子孙恩逃到海上,愚昧的百姓还认为孙泰是像蝉蜕壳一样脱胎不死,纷纷到海上资助孙恩。孙恩于是聚集逃亡的人,得到一百多人,谋划为孙泰复仇。

西平王秃发乌孤改称武威王。

这一年,杨盛派遣使者归附魏,魏任命杨盛为仇池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