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
格物院新设的印书坊内,巨大的蒸汽印刷机发出低沉的轰鸣。
滚筒有节奏地转动,一张张散发着油墨气味的纸张被飞速吐出,落在旁边的木板上。
王希站在机器旁,亲自监督工匠调试,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全神贯注地盯着每一个环节。
这里正在印制汉王军治下的第一份官方报纸——《汉王新报》的创刊号。
李信走进工坊,机器的震动顺着地面传到他的脚底。
他随手拿起一张刚刚印好的报纸。
头版的位置,是巨大的黑色标题。
《汉王谕全域军民书》。
标题下方,是雕版印刷的李信亲笔签名,以及一篇新春贺词。
“黑水、伊犁、青海诸地军民父老兄弟姊妹们:”
“值此新春佳节!本王谨代表汉王军政府!向尔等贺岁!”
“过去一年!赖将士用命!父老支持!我军破清狗十万!灭准噶尔残部!拓土千里!河西西域重现汉家天日!”
“然!清廷未灭!锁链犹存!我辈岂敢懈怠?!”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本王期冀!”
“其一!军民同心!加紧生产!囤粮!造械!练武!备战!待春雷炸响!东出祁连!光复河山!”
“其二!兴文重教!凡我治下!六岁以上孩童!无论汉、畏兀儿、羌、藏、蒙!皆须入汉学宫蒙学!习汉文!学汉礼!知廉耻!明大义!学费全免!衣食保民府酌情补助!凡阻挠入学或令孩童辍学务工者严惩!”
“其三!安民乐业!保民府将严查吏治!清丈田亩!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推广新农具!新作物!凡有贪腐害民!盘剥乡里者无论官职!一经查实!枭首示众!”
“其四!伤残孤寡!荣军屯永为定制!凡战伤残退!为国捐躯者遗属!保民府必妥善安置!授田!抚恤!绝不容英雄流血又流泪!”
“望我军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共创汉家复兴之伟业!”
“汉王李信!亲笔!于壬申年正月初一!”
李信的手指划过第二版。
标题是《汉学宫蒙学章程细则》。
里面详细列明了入学年龄、课程设置,包括识字、算数、汉史、格物启蒙。
免费政策、奖惩制度也写得清清楚楚。
报纸的末尾还附上了首批三十所蒙学学堂的地址与开学日期。
第三版,《伊犁大捷!西镇军团扫灭准噶尔残部纪实》。
旁边配了一副线描插图,张猛率领铁甲车攻破霍尔果斯堡,将士们呐喊着冲锋,画面极具冲击力。
第四版,《格物惠民!蒸汽抽水机助力春耕!》。
上面介绍了新式农具的用法,并预告开春后将在各个屯垦区进行推广。
“好!”
李信放下报纸,纸张上的油墨还未完全干透。
“印!”
“加印!十万份!”
他转向身边的王希与陈敬之。
“第一!各军团、旅、团、营、连,务必张贴至每个营房与饭堂,由教导官宣讲,务必让每个士兵都知晓!”
“第二!保民府各分司,张贴于城门口、集市、学堂!保长、里长要挨家挨户宣讲,尤其蒙学入学令,必须做到家喻户晓!”
“第三!所有商队、驿站,必须携带报纸,分发至伊犁、青海、畏兀儿各部落,送到金帐汗国的边境!想办法送进清廷的锁链防线之内!让清狗也看看,我汉王军在做什么!”
“第四!学曹!李颙!”
李颙立刻从人群后方出列。
“臣在!”
“组织蒙学学子、仕学学员,成立‘宣讲队’!深入街巷、田间地头,用大白话给百姓读报,讲解新政!尤其要讲清楚孩童入学的好处,讲明白伤残抚恤的实在!”
“诺!臣定让新政,深入人心!”
李颙躬身领命,他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正月初五。
《汉王新报》飞遍了汉王军治下的每一个角落。
军营里,教导官指着墙上张贴的报纸,高声宣读着汉王的新春贺词。
士兵们听到“光复河山”四个字,不自觉地挺直了胸膛,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当听到伤残安置、遗属抚恤的条令时,许多老兵的眼眶都红了。
集市上,保民府的吏员敲着铜锣,在最显眼的位置张贴报纸。
他一遍遍高声宣读着蒙学免费的政策。
许多衣衫褴褛的畏兀儿人、羌人父母,拉着自己孩子的脏兮兮的小手,挤在人群前面。
他们不识字,却死死盯着那张纸,听着吏员的每一句话,仿佛在听神谕。
一个畏兀儿老汉拉着孙子,挤到最前面,他指着报纸,又指指自己的耳朵,向旁边的人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田间地头,宣讲队的学子们穿着崭新的学袍,用生涩的各族语言,耐心地向牧民与农夫解释着报纸上的内容。
一个老农夫伸出满是裂口的手,抚摸着报纸上“授田”、“免税”的字样,嘴唇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