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逆命菩提 > 第163章 祭天前

逆命菩提 第163章 祭天前

作者:万灵咏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12:21:29

(时间: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春三月)

(地点:北宋东京汴梁)

汴梁城的春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躁动。杨柳新绿,御沟水涨,本是繁华富丽的帝都,却因即将到来的南郊祭天大典而笼罩在一层肃穆与期待之下。

街巷间,车马粼粼,皆是各地赶来的官员与使臣;市井中,议论纷纷,多是对官家亲政后首次大典的揣测。

万衍行走在御街之上,身形如常人无异,周遭汹涌的人间业力——贪渎的浊黄、对权柄的偏执墨绿、惧上的惊惶惨白——如同浑浊的河流,却无法沾染他周身方寸。他心如明镜,映照着这座帝国心脏的每一次搏动。

慈航高阶的感知早已覆盖全城,那些在朱门高墙内酝酿的心思,于他而言几近透明。

祭天在即,太后刘娥的意图却愈发微妙。她虽还政于官家赵祯,但多年垂帘的积威犹在,朝中诸多大臣仍唯其马首是瞻。

此次祭天,规格空前,太后亦有意借此机会,以“祭祖”为名,行某种彰显自身权威之实,甚至隐隐有穿戴帝王衮冕的念头在亲近内侍间流传。这无疑在本就暗流涌动的朝堂上,又投下了一块巨石。

紫宸殿内,年轻的官家赵祯眉宇间凝结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他面前站着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等重臣。气氛凝重。

“陛下,南郊祭天,乃国之重典,一切仪轨皆需依祖制而定。太后虽功高,然祭天之主,唯天子耳。若允太后另立仪程,恐于礼不合,易生非议。”吕夷简语气沉稳,但话中的坚持显而易见。

张耆则稍显迟疑,他是太后提拔之人,此刻颇感为难:“吕相所言固然在理。然太后抚育陛下,匡扶社稷,功莫大焉。欲于祭天之际,另仪祭告先帝及列祖,以示孝道与功业,若断然回绝,岂非有伤陛下仁孝之名?且……太后心意已决,恐难更易。”

赵祯沉默着。他深知太后的能力与野心,也感激她的养育之恩,但更明白帝王权柄的独一无二。这种被无形之手掣肘的感觉,令他胸中憋闷。

他目光扫过殿下诸臣,看到的是一张张或忠诚、或观望、或别有算计的面孔。业力的颜色在他们身上交织,构成一幅复杂的权力图谱。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殿角阴影处,仿佛他一直就在那里。来人青衣素袍,面容模糊不清,却自然流露出一种令人心静的气息。

“何人?!”殿前侍卫惊呼,刀剑半出。

赵祯却抬手制止了侍卫。他认出了这种感觉,与那日宫中悄然现身,留下高深莫测修行法门的高人一般无二。

“先生来了。”他语气复杂,带着一丝期待,一丝警惕。

万衍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掠过殿中众人,那些翻涌的业力在他目光下似乎都凝滞了片刻。“祭天,乃沟通天地,祈福万民。心诚为要,仪轨次之。然,若心念纷杂,各有所图,则非祭天,实为演闹剧于昊天之下。”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直抵心神。吕夷简等人只觉心头一凛,诸多算计念头竟有些运转不灵。

“太后之处,我自会前往。”万衍看向赵祯,“陛下当谨记,何为天子之责?非固守权位,乃承天之命,牧养万民。民心所向,愿力所聚,方为真正的权柄基石。外界之法,可强身,可明心,然治国平天下,终需内圣外王之道。”

他的话如同洪钟大吕,敲在赵祯心上。那些关于太后、关于权柄的烦恼,似乎被拔高到了一个更宏大的层面。

赵祯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先生教诲,朕铭记于心。”

片刻后,万衍的身影出现在太后的寝宫——宝慈殿。

刘娥端坐于凤榻之上,虽年事已高,但威仪不减,眼神锐利,周身笼罩着浓厚的、偏向墨绿色的对权柄的执着业力,其间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岁月流逝的惨白惊惶。

“哀家听闻,近日宫中有异人出入,献上奇术。便是阁下?”刘娥的声音平稳,带着久居上位的压迫感。

“方外之人,见过太后。”万衍淡然道。

“你既能见官家,又能悄无声息至此见哀家,想必有非凡之能。哀家欲于祭天之时,告祭先帝与太庙,你可有法旨,助哀家心愿得成?哀家必不吝厚赏。”刘娥直视万衍,话语直白,她相信力量能达成目的。

万衍却摇了摇头:“太后,所求为何?是青史之上,留下临朝称制、权倾一时的刘太后之名,还是留下抚育圣主、匡扶社稷、有功于国的贤后之名?”

刘娥凤目微眯:“二者有何不同?功业与权柄,本就一体!”

“不同。”万衍声音平和,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前者,业力缠身,史笔如刀,身后评说难料。后者,万民感念,愿力自生,或能福泽延绵。祭天在即,天地鬼神皆鉴,所求为何,心念一动,因果已种。太后聪慧,当知何种选择,于己、于官家、于大宋江山更为有利。”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观太后,体内亦有沉疴暗疾,权柄或可带来一时畅快,然于身心何益?若愿放下执念,静心修养,或可享更长久的安宁与尊荣。强求不合身份之仪,恐招致非议,反损当下清誉。”

万衍的话语没有动用任何神通,只是平静的陈述,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刘娥内心深处的权衡。

她追求权力,但也极其看重身后之名。更让她心惊的是,对方竟能一眼看出她隐藏的病情。那墨绿色的业力波动了一下,似乎出现了一丝裂隙。

刘娥沉默了许久,殿内檀香袅袅。最终,她挥了挥手,语气略显疲惫:“阁下之言,哀家知道了。祭天之事,容后再议。你……退下吧。”

万衍微微躬身,身影悄然淡去,仿佛融入空气。

他离开后,刘娥独自坐了良久,方才召来心腹内侍,低声吩咐了几句,原定的一些过于彰显帝王规格的“祭祖”准备,被悄然搁置。

万衍走在汴梁的夜色中,感知着皇宫内那浓墨重彩的业力波动稍稍平复了一些。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历史的惯性巨大,个人的心念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祭天,将会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是他播下的种子,能否在这个时代发芽的第一个关键考验。

他抬头望向星空,这个时代的星辰似乎比后世更为清晰。愿力的网络在此地稀薄近乎于无,而业力却浓郁而原始。他所做的,不过是投下一颗石子,试图激起一丝不同的涟漪。最终能扩散多远,能否真正改变那条通往“靖康之耻”的悲惨时间线,仍是未知之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