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总坛的晨钟刚响过第三遍,议事堂内已灯火通明,二十四个分坛的掌事围坐成圈,案前各自摊着本《资源清册》,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边。李瑁站在堂中,指尖叩击着身前的紫檀木案,案上平铺的《江湖资源全图》用朱砂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小点,每一点都代表着一处闲置的资源——从铁剑门落灰的十二座锻造炉,到百草堂堆在角落的三百种草药图谱;从护民部闲置的八匹良种马,到文宣部那十位精通六国语言却整日抄录文书的译师。
“上个月波斯商队来换药材,”李瑁的声音在寂静的堂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百草堂的‘雪莲子’能解沙漠瘴气,他们开口就要三十斤,可药圃里只存了十五斤。不是种不出来,是照看药圃的十二名弟子全被临时调去护商队了,没人浇水施肥,眼看着新苗枯死了一半。”他俯身,指尖点在图上标着“铁剑门”的位置,“而这里,三名经验最丰富的锻造老师傅正闲着没事,昨天让人把三座锻造炉改造成了取暖炉,说天冷了,弟子们练剑冻手——诸位觉得,这是不是浪费?”
百草堂掌事脸涨得通红,起身拱手:“是属下调度失当!当时想着护商队凶险,弟子们去了能帮上忙,没料到雪莲子的缺口会这么大……”
“不怪你。”李瑁抬手示意他坐下,目光扫过全场,“问题不在谁的错,而在‘各管一摊’。铁剑门的老师傅们懂天候,知道什么时候移栽雪莲子最耐旱;百草堂的药农识土壤,能教铁匠怎么用炭灰改良炉温——这些本事锁在各自的门里,就是死资源,换不来粮食,挡不住马贼。从今日起,所有资源,不分门派,统一调度。”
他话音刚落,铁剑门掌事便皱起眉:“盟主,不是我们不肯,只是锻造炉是门派根基,若是借给外门弟子乱用……”
“不是借,是共冶。”李瑁从袖中取出一卷更细致的图纸,展开时哗啦啦铺满了半张案台,“这是‘资源蛛网图’,你们看——”
图纸上,青城总坛是蛛网中心,向四周延伸出五道金线,分别标着“武学”“器物”“人才”“财货”“讯息”。每条金线旁都缀着密密麻麻的小笺:铁剑门的锻造术旁粘了张百草堂的《淬火草药方》,旁边批注着“薄荷汁淬剑可提升韧度三成”;文宣部的译师名录后附了张西域分坛的《商路风险图》,标注着“波斯语译师可提前三天规避沙暴区”;连护民部的骑射教头名单,都和牧马堂的良马登记簿别在了一起,旁注“黄骠马耐力佳,适合带教新射手”。
“先说武学。”李瑁指向“武学”金线,指尖沿着漠北分坛的位置划向岭南,“漠北分坛的‘破风刀’练到瓶颈,最后一式总缺股收势的锐气。而岭南分坛的‘惊涛剑’最擅长用剑风补势,剑理与刀理相通,为何不让岭南派三名弟子去漠北?他们只需教刀客们如何用腕力带起风势,‘破风刀’的收尾式自然能成。”
漠北掌事眼睛猛地一亮,往前凑了凑:“对啊!我们试了半年,总觉得差口气,要是能得剑派指点,说不定真能成!”
“再看器物。”李瑁的指尖移到“器物”金线,“铁剑门的十二座锻造炉,三座改造成药圃的烘干炉,百草堂按每月二十斤雪莲子抵租金;剩下九座,三座借给护民部打造箭簇,三座给牧马堂修补马具,还有三座留给文宣部——他们不是总抱怨画《万国江湖图》的木板不够平整吗?让铁匠们帮忙刨平,换译师教铁匠子弟学波斯语,免得下次接待大食商队,连‘马要加料’都比划不明白。”
这话逗得众人笑起来,牧马堂掌事连忙点头:“上次大食商队的马夫比划着要‘带露水的草料’,我们给成了干稻草,差点没吵起来!译师肯教的话,我让马夫们天天去学!”
“人才更要流动。”李瑁翻过一页图纸,露出背面的花名册,上面标着“闲置”二字的名字密密麻麻,“百草堂有个叫阿芷的弟子,祖传的‘辨土术’,看一眼土色就知道能种什么作物,在药圃里屈才了。铁剑门新炉要建在红泥地,正好让她去看看,哪种红泥烧出来的铁最韧,换铁匠们教她锻打防身短刃——小姑娘总说药圃不安全,这不就两全其美?”
阿芷的名字旁立刻被文宣部掌事圈了起来:“她还懂点丹青吧?我们画《商路图》正缺个会画地形的,等她学完打铁,能不能借我们用半个月?”
“只要铁剑门没意见,自然可以。”李瑁笑了笑,“资源流动起来,就活了。”
散会后,各掌事捧着抄录的《资源共享名录》匆匆离去。李瑁站在窗前,看着铁剑门的老师傅扛着工具箱往百草堂走——他们要先去改造烘干炉,顺便讨教“用薄荷汁淬剑会不会更锋利”;文宣部的译师已经坐在牧马堂的马厩里,对着马夫们比划“马镫”的波斯语说法,引得一群糙汉跟着念叨“阿斯巴鲁兹”;最热闹的是药圃,阿芷正蹲在地里,指尖捏着土块给铁匠们讲解:“这种泛青的土,种雪莲子能多收三成,用来和煤块掺在一起烧,炉火能稳半个时辰不晃,打出来的铁不会崩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