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庆典的余韵还萦绕在曲江池畔,李瑁已收到三封来自异域的信函。最厚重的一封来自波斯,火袄教祭司用金粉在羊皮书上写道:“听闻大唐江湖有‘以武载道’之术,愿邀贵盟赴波斯,共办‘东西武学论剑’”;最精巧的一封系着孔雀羽毛,来自天竺戒日王朝,信中说“久慕中原医术,盼百草堂医者能赴天竺,切磋‘脉诊’与‘瑜伽疗愈’之法”;最急切的一封则是大食商人哈曼捎来的,他在信里画了幅简笔画:一群大食武者围着个铁剑门的彩剑,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旁注“此等巧技,愿学之”。
“这些信函,是比金镶玉令牌更沉的托付。”李瑁将信函摊在议事堂案上,晨光透过窗棂,在“东西武学论剑”几个字上投下光斑,“长安庆典让天下人看见了大唐江湖的模样,如今,该让这模样走出国门了。”
赵虎摸着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防滑纹还是波斯技法,此刻却生出几分豪情:“护民部愿挑五十名精壮弟子,跟着商队走丝路,把咱们的‘盾牌阵’教给沿途的城邦护卫队——去年在河套护驿道的法子,保准他们用得上。”苏婉则翻出百草堂的《异域药材图谱》,上面标注着波斯的**、天竺的郁金香:“医者无国界,若能把‘针灸’传到天竺,再学些他们的‘草药敷贴’,倒是两全其美。”
李瑁点头,指尖在舆图上划出一条弧线:“分三路走。一路随波斯商队西行,带铁剑门的彩剑、护民部的阵法图谱;一路乘海船南下,由百草堂带队,携针灸铜人、药草种子;再让文宣部整理长安庆典的画谱、曲谱,托哈曼的商队带到大食、新罗,让他们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出发前,风险防控部的周先生又做了细致预案:给西行队伍备了双语通译(既懂波斯语,又通江湖切口),给南下医者带了“防瘴气药方”,连画谱上的“江湖术语”都加了注解——“侠义”译为“守护之德”,“淬火”释为“百炼成真”。“去了异域,既要展本事,更要懂尊重。”周先生反复叮嘱,“波斯人不食猪肉,天竺人敬牛,这些都记在《异域风俗录》里,每日出发前要默念三遍。”
首支西行队伍由赵铁柱带队,随波斯商队踏上丝路。行至怛罗斯河畔,遇到个叫“雄鹰盟”的波斯武者组织,盟主是个络腮胡大汉,见赵铁柱腰间的彩剑镶着红绸,便扬声道:“听说大唐武者只会花架子,敢不敢比划比划?”
赵铁柱不恼,解下彩剑递给对方:“咱们不比拆招,比打铁如何?”他让人支起便携小炉,取来波斯的铁矿,按铁剑门的“千锤百炼”技法锻打,不过半个时辰,一块顽铁就变成柄弯刀,刃口锋利却不崩裂,柄部还锻出鹰羽纹路——正是雄鹰盟的标志。络腮胡盟主掂着弯刀,又看了看自家铁匠打了三日才成的粗坯,当即拱手:“大唐技艺,名不虚传!愿学这‘淬火之术’。”
此后一路,赵铁柱的队伍成了“移动工坊”。在波斯的马什哈德,他们教雄鹰盟的铁匠“水火共淬”技法,让弯刀的韧性提高三成;在大食的巴格达,护民部的弟子演示“盾牌阵”,教城邦护卫如何用二十人守住城门,抵挡住十倍于己的马贼;最让人惊叹的是文宣部带的《长安庆典画谱》,波斯国王看着画中蛇形门的剑舞与清议堂的判词合演,竟让宫廷画师照着画谱,编了出“唐波合璧”的舞剧,在王宫上演。
南下的百草堂队伍则在天竺掀起波澜。苏婉带着针灸铜人抵达戒日王朝时,正遇当地爆发“瘴疟”,医者们用草药敷贴效果甚微。苏婉让人按“疟脉弦数”诊脉,在患者的“大椎”“陶道”二穴施针,再配着青蒿汤,三日就控制了疫情。戒日王亲自召见,见铜人身上标注着三百六十处穴位,叹道:“中原医术,如观星象,能洞见人体之秘。”当即派十名御医随苏婉学习,苏婉也趁机学了天竺的“瑜伽呼吸法”,发现对调理哮喘有奇效,便记在《异域医术录》里。
更妙的是文化交融。天竺的舞者学跳蛇形门的剑舞,把“扭腰摆胯”的动作改成“合十旋身”,添了几分佛意;大唐的弟子则跟着天竺乐师学弹“七弦琴”,将“药歌”的调子改成梵音,竟更适合安抚病患。有个天竺高僧见了,挥毫写下“医道无东西,慈悲即法门”,被苏婉刻在针灸铜人底座上。
半年后,首批回访的外国江湖组织抵达长安。波斯雄鹰盟的盟主带着十名铁匠,扛着块百斤重的“镔铁”,说是“拜师礼”;天竺戒日王朝的御医团捧着《瑜伽疗愈经》的手抄本,要与百草堂合编《汉印医典》;连远在西域的突厥部落联盟,都派来使者,说要学“长安庆典”的模式,在漠北办“草原江湖会”,请大唐江湖派弟子当顾问。
李瑁在青城总坛设宴款待众人。席间,雄鹰盟的铁匠当场演示学来的“淬火术”,虽火候稍欠,却已有三分神韵;天竺御医则为赵铁柱诊脉,用的竟是“望闻问切”四法,引得众人喝彩。酒过三巡,突厥使者起身道:“以前只知大唐有铁骑,不知有这般能让人服气的江湖。我们愿与贵盟立约,共护丝路商道,若有马贼,唐突联手剿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