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252章 擘画江湖定乾坤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第252章 擘画江湖定乾坤

作者:又一口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23:58:34

晨雾像一层薄纱,轻轻笼住武学书院的青砖灰瓦,沙盘室里已弥漫开淡淡的松烟墨香。李瑁握着一根竹杖,杖端裹着防滑的鹿皮,在沙盘上轻轻点触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抚摸大地的脉络。那沙盘足有半间屋子大小,铺着从漠北运来的细腻白沙,颗粒均匀,踩上去悄无声息。上面插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牌,红、蓝、绿三色分明——红色标戍堡,蓝色记商栈,绿色代学堂,仿佛将大唐的山河脉络都浓缩在了这方寸之间,连最细微的溪流都用银线标出,在晨光中闪着微光。

“先看边境。”李瑁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在场者耳中。他身着素色锦袍,袖口绣着暗纹流云,腰间系着一块双鱼玉佩,是去年西域商队送的和田玉。他指尖划过西北方向,那里插着一排朱红色的木牌,牌上用墨笔写着“戍堡”“烽燧”“驿站”等字样,旁边还标注着数字:“这里是河西走廊,吐蕃、回纥、大食的势力在此交错,商路安危直接关系到中原的绸缎、茶叶能不能顺利运到西域。上个月突厥残部突袭了三队商队,抢走了二十匹丝绸和五十担茶叶,连赶车的老汉都被打伤了,现在还在长安的医馆养伤。”

他俯身拿起一枚红色木牌,木牌上刻着细小的花纹,是工匠特意雕的胡杨林图案。他稳稳将木牌插在沙盘中标记为“玉门关”的位置,竹杖在沙上划出一道弧线,扬起的细沙在光线下像碎金:“咱们要在这里建一座戍堡,规模不用太大,能驻扎五十人即可,但墙必须筑得厚实——用当地的黄土混合糯米汁夯实,底层还要埋三层青砖,墙角要砌成弧形,能分散冲击力,至少能抵挡投石机的冲击。”

沈青玄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册子封面是牛皮做的,边角已经磨得发亮。他翻到“玉门关戍堡”那一页,纸页边缘已被翻得起了毛边,上面贴着几张草图,是工匠画的戍堡剖面图。他念道:“根据勘察,当地有优质黏土,含沙量低,黏性强,适合筑墙。附近的胡杨林可提供木材,直径超过一尺的树干用来做梁柱,细枝能编筐子,连树皮都能剥下来熬胶。还能雇佣三十名熟悉地形的回纥牧民参与修建,他们擅长在沙地里打地基,说用‘红柳枝加砂砾’的法子,能防地鼠打洞。”

他抬眼看向李瑁,眼里带着细致:“工钱按日结算,每人每天两升米加十文钱,管两顿饭,其中一顿要带肉——回纥人说,有肉才能有力气干活,最好是羊肉,他们不怎么吃猪肉。另外得备些伤药,上次勘察时有个牧民被蝎子蜇了,用咱们的解毒膏涂了三天就好了,现在见人就夸‘中原药膏神了’。”

李瑁点点头,竹杖移向东北方向,那里的白沙上还留着昨夜画的浅浅水纹,代表鸭绿江。“辽东这边,靺鞨各部时而归附时而叛乱,上个月有个部落突袭了咱们的盐队,抢走了三百斤海盐,那可是咱们跟江南盐商订的货,耽误了十多家酱园的生意。”他在江畔插下三枚红色木牌,呈品字形,“三座了望塔,塔高五丈,分三层,每层都要设箭窗和铜锣。底层住人,二层堆粮草,顶层放信号设备。白日见敌放黑烟,用的松烟加狼粪,烟浓且直;夜里燃火把,分三色——红光示警,白光求援,绿光报平安。”

他顿了顿,指尖在沙上画了个圈:“一塔示警,两塔呼应,三塔齐鸣则意味着敌众我寡,附近的猎户、村民见信号要立刻集结。塔下要挖地窖,存够三个月的干粮和水,万一被围困也能撑得住。对了,塔门要做两道,外层是铁门,内层是木闸,防冲撞也防火攻。”

负责辽东事务的唐煜上前一步,他脸上还有一道浅浅的疤痕,是上次护盐队时被箭矢划伤的,此刻却带着笑意:“属下已与靺鞨的白山部谈妥,他们提供木料和劳力,咱们出铁器和盐巴作为交换。他们的首领叫阿骨打,是个壮汉,喝了三碗烈酒才拍板,说只要能安稳做买卖,愿意帮咱们守塔。”

他摸了摸腰间的弯刀,刀鞘上挂着个狼牙配饰:“还特意说了,塔上要多备些干辣椒,说是对付熊瞎子也管用——上次他们的人在塔上守夜,就靠辣椒面逼退了一头黑熊,那熊被辣得直打喷嚏,嗷呜叫着跑了,现在成了部落里的笑话。”

众人低笑几声,沙盘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些。李瑁也微微笑了笑,竹杖转向中原腹地,指尖点在长安的位置:“边境是盾,中原便是血脉。长安西市的联盟总号要扩建成三层楼,底层卖大宗商品,像江南的丝绸、蜀地的茶叶、岭南的香料,都设专柜。雇十个伙计,每人每月三百文工钱,其中两个要会说胡语,一个懂突厥话,一个通波斯语,方便招待西域商人。”

他走到沙盘边缘,拿起一个蓝色木牌,上面刻着“货栈”二字:“二层做‘样品交易’,小商队不用带实物,看样订货即可,咱们负责担保运输。比如江南的绸缎,挂块样品,标上‘上等杭绸,每匹三两’,商人看中了,直接付定金,咱们从仓库调货,省去他们押货的风险。雇三个账房先生,必须会用算盘,还得认得各地的货币——上次有个波斯商人用银币付账,伙计差点按铜钱算,亏得账房及时发现,不然要少赚二十两。”

管账的钱通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算珠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他面前堆着一摞账本,最上面的写着“四月收支明细”。他接口道:“扩建要花五百两银子,木料用的是秦岭的松木,结实耐潮;砖瓦选的是洛阳窑的青砖青瓦,下雨不渗水。但每月能多赚八十两,不出七年就能回本。而且咱们的‘赊账通’业务越来越火,上个月就有二十个小商队靠这个盘活了生意。”

他翻出一本账簿,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个,汴州的张记布庄,开春时没钱进货,在咱们这赊了五十匹布,卖完就还了,还多给了五两利息,说‘比借高利贷踏实多了’。还有个卖瓷器的老汉,以前走街串巷只能卖方圆百里,现在通过咱们的货栈,把货卖到了幽州,这次特意送来一窑‘联盟专用’的青花碗,碗底还烧着‘江湖’二字,说以后咱们的茶馆就用他的碗。”

李瑁竹杖轻点沙盘上的洛阳城,那里的绿色木牌最多,密密麻麻像片小树林。“这里是文脉所在,也是咱们的‘软实力’。武学书局要再招十位先生,把《江湖总志》扩充到二十卷,新增‘海外篇’,专门记录扶桑的剑道、天竺的瑜伽、大食的骑兵术。”他拿起一本样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烫着金字,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简易的图示,旁边注着小字。

“你看这段,是从波斯商人那里学来的‘沙漠取水法’,挖个坑,铺层塑料布,中间放个陶罐,太阳晒一天能接半罐水,去年救了在罗布泊迷路的商队。还有这个,扶桑的‘拔刀术’,图上标着发力的角度,咱们的弟子学了,出刀速度快了三成。”他把书递给身边的周先生,“插图要再细致些,最好让画匠去现场看,别画错了刀柄的纹路。”

负责书局的周先生是个戴眼镜的老秀才,镜片厚得像瓶底,他推了推眼镜,连连点头:“已经派弟子去泉州,跟阿拉伯商人学天文历法,他们的星盘据说能精准定位,对航海很有用。还请了五台山的空明大师,他曾去天竺游学十年,正忙着写《异域禅法》,里面讲的‘冥想术’,据说能让人在打斗中保持清醒,将来也收入总志。”

他从袖中掏出几张画稿:“您说要加插画,咱们找了苏州最好的画匠,正在画‘各国兵器图谱’,这是吐蕃的长柄刀,这是大食的弯刀,下个月就能出样稿。对了,还收了个小徒弟,才十二岁,毛笔字写得极好,抄书又快又工整,我打算让他专门抄录海外篇,孩子眼睛亮,学外语快。”

“江湖学堂要在苏州再开一家分堂。”李瑁的竹杖点在苏州的位置,那里的白沙被染成了淡淡的绿色,还插着几个小木人,代表读书的孩子。“去年长安的学堂收了三百个孩子,一半是灾民孤儿,学费全免,书本费从商号利润里出。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爹娘在洪水里没了,刚来时见人就躲,现在敢主动给先生递茶了,上个月还考了算术第一。”

他语气柔和了些,像是想起了什么温暖的事:“苏州的分堂要加开‘技艺班’,请织娘教刺绣,请木匠教手艺,让孩子们学门本事。织娘我都找好了,是苏州织造府退下来的,据说曾给杨贵妃绣过披帛,现在老了,说想‘教些娃娃,让手艺传下去’。木匠是个瘸腿的老兵,以前在工部做过活,打家具又快又结实,他说‘教孩子做木活,不光是学手艺,更是学本分——料子要真,榫卯要严,做人也一样’。”

沙盘室里静了片刻,众人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木牌,仿佛能看到戍堡的炊烟在晨雾中升起,牧民们扛着木料往高处走;货栈的伙计正忙着卸货,波斯商人用生硬的汉语讨价还价;学堂的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飘出墙外,夹杂着织娘教刺绣时的温柔叮嘱。

李瑁拿起最后一枚木牌,上面用金粉写着“天下江湖”四个篆字,木牌边缘刻着缠枝莲纹,是他亲手雕的。他沉吟片刻,将木牌轻轻放在沙盘的正中央——那里,正是长安的位置。

“边境的戍堡要能挡风,中原的货栈要能通脉,江南的学堂要能养气。”他环视众人,目光扫过每个人脸上的神情,有沈青玄的严谨,有唐煜的爽朗,有钱通的细致,也有周先生的儒雅。“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人一事的功。但只要咱们照着这个布局走下去,将来江湖人提起联盟,就知道这里既是挡风的墙,也是赚钱的路,更是安心的家。”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沙盘室,在白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瑁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与那些木牌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画卷。墙角的铜壶滴漏滴答作响,记录着时光,也见证着一个江湖新格局的诞生——那些红色的戍堡会守住疆土,蓝色的商栈会连通四方,绿色的学堂会滋养出一代又一代心怀江湖的人。

沙盘旁的架子上,放着一盆刚开的茉莉,香气清淡。李瑁伸手拂过一片花瓣,指尖沾了点露水,他轻声道:“走吧,该去看看学堂的孩子们早读了。”众人应声跟上,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像一串踏实的鼓点,敲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