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再次叛乱虽遭挫败,但并未彻底覆灭,其残余势力仍在暗处蠢蠢欲动。李瑁深知,安禄山不会轻易放弃,必将卷土重来。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更严峻挑战,李瑁进一步强化了情报网的建设,力求在未来的战斗中抢占先机。
在长安的一处隐秘府邸中,李瑁精心培养的情报人员们日夜忙碌着。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这些情报人员有的乔装成商人,游走于各地的市集,在不经意间打探着叛军的动向;有的则深入敌营,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获取最核心的情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份份关键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李瑁手中。李瑁深知这些情报的重要性,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召集郭子仪等将领,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郭将军,这是最新从情报网传来的消息。安禄山正在秘密扩充兵力,他在北方的一处山谷中设立了新的训练营,每日都有大量新兵被送往那里进行训练。而且,他还派人四处搜罗工匠,打造更为精良的武器装备。”李瑁一边说着,一边将情报递给郭子仪。
郭子仪接过情报,仔细研读,神色愈发凝重。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安禄山此举显然是在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从情报来看,他对武器装备极为重视,想必是吃了上次武器不如我军精良的亏。我们必须针对这一点,制定相应的战术。”
李瑁点头表示赞同,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情况,还要清楚他可能采取的进攻路线和战略意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随后,李瑁又向郭子仪透露了另一份重要情报:“据可靠消息,安禄山打算联合周边一些小势力,从多个方向对长安发起进攻,以分散我们的兵力。他还计划利用一处地势险要的峡谷,设下埋伏,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
郭子仪听闻,眉头紧锁,说道:“这安禄山倒是狡猾。他联合小势力多路进攻,确实会给我们的防御带来不小的压力。而那处峡谷埋伏,更是凶险。不过,既然我们提前知晓,便可将计就计。”
李瑁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问道:“郭将军有何妙计?”
郭子仪微微一笑,说道:“殿下,我们可以佯装不知安禄山的埋伏计划,派一支小股部队佯装成主力,故意进入峡谷。待叛军发动埋伏,我们的主力部队便从两侧包抄,将他们一网打尽。同时,对于安禄山联合小势力的多路进攻,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先各个击破那些小势力,再全力对付安禄山的主力。”
李瑁听后,拍手称赞道:“郭将军此计甚妙。不过,执行此计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和各部队之间的配合。我们必须确保行动的保密性,不能让安禄山察觉到我们已洞悉他的计划。”
于是,李瑁和郭子仪开始详细制定作战计划。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从部队的调动、埋伏的地点到进攻的时机,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李瑁还安排情报人员继续密切监视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及时向他们汇报。同时,他对参与此次行动的将领和士兵进行了严格的保密教育,要求他们不得泄露半点消息。
随着安禄山叛乱准备工作的推进,李瑁和郭子仪也加快了战术部署。他们暗中调动军队,将主力部队隐藏在安禄山可能进攻的路线附近,等待着叛军的到来。
终于,安禄山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再次发动了叛乱。他兵分多路,联合周边小势力,气势汹汹地向长安进发。
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一支唐军佯装成主力,大张旗鼓地向安禄山设下埋伏的峡谷进军。安禄山得知消息后,心中大喜,以为唐军中计。他立刻下令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叛军准备出击。
当唐军进入峡谷后,叛军突然发动攻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然而,唐军早有准备,他们迅速组成防御阵型,抵御着叛军的攻击。
就在叛军以为唐军陷入绝境时,郭子仪率领的主力部队如神兵天降,从峡谷两侧杀出。唐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叛军万万没想到会遭到夹击,顿时阵脚大乱。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峡谷中的叛军被全部歼灭。
解决了峡谷埋伏的叛军后,李瑁和郭子仪集中兵力,开始对付安禄山联合的小势力。他们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挑选了一路实力较弱的小势力,发动突然袭击。这路小势力毫无防备,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
其他小势力见状,心生畏惧,士气低落。唐军乘胜追击,接连击败几路小势力。安禄山见势不妙,急忙收拢兵力,试图集中力量与唐军决战。
此时,李瑁又收到情报,得知安禄山的粮草运输路线。他立刻将这一情报告知郭子仪,说道:“郭将军,若能截断安禄山的粮草,他的军队必将不战自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