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再次叛乱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宫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本平静的宫廷,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了风云变幻之中。唐玄宗面对这一局势,虽已历经风雨,但仍不免忧心忡忡。李瑁深知此时宫廷局势的微妙与关键,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协助唐玄宗稳定局面,指挥平叛。
叛乱的消息传来时,宫廷内一片慌乱。宫女和太监们神色慌张地奔走相告,大臣们也纷纷匆忙进宫,神色凝重。唐玄宗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看着下方乱作一团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李瑁迅速来到宫中,他的出现让宫廷内的慌乱局面稍有缓和。
李瑁先是向唐玄宗行礼,然后转身面对大臣们,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此时慌乱无济于事。安禄山叛乱,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大家各司其职,听候陛下和本王的安排。”大臣们听了李瑁的话,逐渐冷静下来,纷纷点头。
李瑁走到唐玄宗身边,轻声说道:“父皇,安禄山虽再次叛乱,但我大唐已有应对之策。之前依靠情报网,我们已对叛军的动向有所掌握,郭子仪将军也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当务之急,是稳定宫廷内外的人心,让百姓和将士们看到我们平定叛乱的决心。”
唐玄宗微微点头,说道:“瑁儿,如今局势危急,你有何良策?”
李瑁沉思片刻,说道:“父皇,首先,您需发布诏书,昭告天下安禄山的叛乱行径,表明朝廷平定叛乱的坚定决心,以正视听,稳定民心。同时,对郭子仪等将领委以重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指挥作战。”
唐玄宗听后,立刻采纳了李瑁的建议,下诏昭告天下。诏书迅速传遍大唐各地,百姓们看到朝廷的决心,心中的恐慌也减轻了许多。
在宫廷内部,李瑁协助唐玄宗安抚皇室宗亲。他召集皇室宗亲们到宫中议事,说道:“各位宗亲,安禄山叛乱,危及我大唐江山。此时,我们皇室更应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大家要以身作则,稳定人心,切不可自乱阵脚。”皇室宗亲们纷纷表示愿意听从李瑁的安排,为平定叛乱贡献力量。
李瑁深知,宫廷中的稳定至关重要,一旦宫廷内部出现混乱,将会对平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宫廷的守卫,增派精锐部队守护皇宫,确保唐玄宗和皇室成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宫廷内各方势力的动向,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在指挥平叛方面,李瑁与郭子仪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每天都会收到前线传来的战报,详细了解战场局势。当得知郭子仪按照计划成功设伏歼灭峡谷中的叛军,并对安禄山联合的小势力进行各个击破时,李瑁心中大喜。但他也没有丝毫放松警惕,继续关注着战场的变化。
随着平叛战争的推进,安禄山的粮草被唐军烧毁,叛军士气低落。李瑁意识到,这是发动总攻的绝佳时机。他与唐玄宗商议后,决定让郭子仪率领唐军发起全面进攻。
在总攻前夕,李瑁再次来到军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他对将士们说:“将士们,安禄山叛乱,致使百姓受苦,国家蒙难。如今,我们已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胜利就在眼前。大家要奋勇杀敌,为大唐的荣耀,为百姓的安宁,彻底平定叛乱!”将士们听了李瑁的话,士气大振,纷纷高呼:“平定叛乱,保卫大唐!”
总攻开始后,唐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叛军。安禄山的叛军在唐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李瑁在宫廷中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当得知安禄山被唐军生擒的消息时,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安禄山叛乱被平定后,宫廷内一片欢腾。唐玄宗对李瑁在此次平叛中的表现赞赏有加,说道:“瑁儿,此次平叛,你功不可没。若不是你协助朕稳定宫廷局势,指挥平叛,大唐恐怕要遭受更大的危机。”
李瑁恭敬地说道:“父皇过奖了,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如今叛乱虽已平定,但大唐历经战乱,百废待兴,儿臣愿与父皇一同努力,让大唐重新走向繁荣昌盛。”
然而,宫廷的风云并未就此平息。虽然安禄山叛乱已被平定,但在平叛过程中,一些隐藏在宫廷深处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例如,部分官员在战乱中趁机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还有一些势力在宫廷中结党营私,妄图争夺权力。
李瑁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他深知,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大唐将难以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于是,他向唐玄宗进言,说道:“父皇,如今叛乱已平,但宫廷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整顿吏治,清除那些贪污**、结党营私的官员,以正朝纲。”
唐玄宗深以为然,说道:“瑁儿,此事就交由你负责。你要公正严明,绝不姑息任何违法乱纪之人。”
李瑁领命后,立刻展开行动。他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官员们在战乱期间的行为进行深入调查。一旦发现有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立即严惩不贷。在李瑁的铁腕整治下,宫廷吏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朝廷风气焕然一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