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瑁和杨玉环紧锣密鼓地稳定长安局势,为应对安禄山叛乱积极准备之时,郭子仪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平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关乎大唐的兴衰存亡。回到营帐后,郭子仪便一头扎进军事地图和情报堆中,开始精心谋划平叛策略。
营帐内,烛火摇曳,郭子仪紧锁眉头,目光在地图上不断游走。安禄山叛军势力分布广泛,占据了不少战略要地,且叛军士气正盛,这无疑增加了平叛的难度。但郭子仪并未退缩,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深知,越是艰难的局面,越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周密的计划。
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郭子仪终于初步拟定了一套平叛策略。他决定召集将领们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计划。李瑁得知消息后,也迅速赶来参与会议。
当李瑁踏入营帐时,将领们已经齐聚一堂。郭子仪见李瑁到来,起身行礼道:“殿下,末将已初步制定了平叛策略,还望殿下一同商讨,提出宝贵意见。”
李瑁回礼后说道:“郭将军客气了,郭将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此次平叛还需仰仗将军。本王定当全力协助,共同完善此计。”
郭子仪点了点头,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诸位,安禄山叛军虽看似强大,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可兵分三路,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他指向地图上的三个方向,继续说道,“东路军由张将军率领,带领三万精兵,从叛军东侧的青州出发。青州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东路军可凭借骑兵优势,迅速突进,扰乱叛军的侧翼防线。”
张将军起身领命道:“末将领命,定不辱使命!”
郭子仪接着说道:“西路军由李将军带领两万步兵,从潼关出发。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西路军可先稳固防线,防止叛军向西逃窜。同时,寻找机会出击,牵制叛军的西路兵力。”
李将军也起身坚定地说道:“末将必不负将军所托!”
郭子仪又将目光移向地图中央,说道:“而中路军,由本将亲自率领五万精锐,从洛阳正面进攻。洛阳乃中原重镇,叛军必定在此重兵把守。中路军的任务最为艰巨,但也是整个平叛计划的关键。我们要吸引叛军的主力,为东西两路军创造机会。”
众人听了郭子仪的部署,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但李瑁却提出了自己的疑虑:“郭将军,此计甚好,但安禄山叛军狡猾多端,若他们察觉到我们的合围之势,提前做出应对,恐怕会影响计划的实施。”
郭子仪微微一笑,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所以我们还需用计迷惑叛军。本将打算派出一支疑兵,佯装从北路进攻。叛军必定会分兵防守北路,从而分散他们的兵力,为我们的主力部队创造有利条件。”
李瑁听后,不禁称赞道:“郭将军果然老谋深算,如此一来,叛军必定会被我们牵着鼻子走。只是这疑兵的人选,还需慎重考虑。”
郭子仪点头道:“殿下放心,末将心中已有合适人选。王将军,此人智勇双全,善于带兵,由他带领疑兵,定能完成任务。”
王将军起身抱拳说道:“多谢将军信任,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此时,一位将领提出:“郭将军,大军行进,粮草辎重至关重要。不知这方面如何安排?”
郭子仪说道:“粮草辎重关乎战事成败,本将已安排专人负责。我们会在沿途设立多个粮草补给点,确保大军的供应。同时,加强对粮草运输队伍的护卫,防止叛军偷袭。”
李瑁补充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发动沿途百姓,协助运输粮草。一方面可减轻军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让百姓参与到平叛中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众人纷纷称是。接着,大家又对作战计划的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包括军队的行军速度、集结地点、信号传递等方面。
然而,平叛策略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各路军队之间的协同配合至关重要,任何一路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子仪制定了详细的联络机制。他安排了专门的信使,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联络,确保各路军队能够及时沟通,协调行动。同时,规定了各种信号标识,以便在战场上快速传递信息。
其次,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是关键。安禄山叛军内部情况复杂,且不断变化,只有掌握最新的情报,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李瑁和郭子仪决定进一步加强情报网的建设,不仅依靠朝廷的情报机构,还发动江湖门派的力量。江湖门派在各地都有眼线,他们提供的情报往往更加准确和及时。
在完善平叛策略的过程中,郭子仪还考虑到了叛军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他分析道:“安禄山此人诡计多端,若他发现我们的合围之势,很可能会收缩防线,坚守不出。或者,他也可能会集中兵力,攻击我们的某一路军队,试图打破合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