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疆地区紧锣密鼓地为平叛进行经济与军事建设之时,长安城内却被一股无形的恐慌所笼罩。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不安的涟漪。百姓们忧心战事蔓延,生活陷入动荡;商贾们担忧商业受损,前途未卜;朝中官员们同样各怀心思,局势微妙。李瑁敏锐地察觉到,稳定长安局势、安抚人心,是保障平叛行动顺利推进的重中之重。而在这一艰难使命中,杨玉环成为了他最为坚实可靠的助力。
李瑁与杨玉环携手迈出宫门,他们的身影很快出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见二人到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纷纷围聚过来,眼神中交织着忧虑与期待。
李瑁登上一处高台,声音洪亮且坚定地说道:“乡亲们!安禄山犯上作乱,妄图颠覆我大唐江山,此乃十恶不赦的叛逆之举。但请大家切勿惊慌,朝廷已然做好全面准备,必定能将叛军一举平定,还我大唐太平盛世。”
杨玉环也面露温和微笑,对百姓们轻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深知大家心中的担忧。但请坚信,陛下与殿下日夜操劳,一心只为大家的安宁。如今边疆稳固,各方力量皆在为平叛全力以赴。大家只需安心生活,切勿轻信毫无根据的谣言。”
百姓们听着李瑁和杨玉环的话语,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人群中颤颤巍巍地走出,上前问道:“殿下,叛军来势汹汹,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究竟该如何是好啊?”
李瑁赶忙亲切地扶住老者,说道:“老人家,您不必忧虑。朝廷定会全力保护每一位百姓。在这特殊时期,大家照常生活即可。若家中有年轻力壮的子弟,也可踊跃报名参军,为保卫我们的大唐贡献一份力量。并且,朝廷也会全力保障城中的物资供应,绝不会让大家忍饥挨饿。”
杨玉环在一旁也附和道:“是啊,老人家。平日里大家相互扶持,共克时艰。如今国家有难,更应团结一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安禄山的叛军必定很快就会被平定。”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支持朝廷,平定叛乱”的呼声。李瑁和杨玉环的出现,犹如给慌乱的百姓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原本悬着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安抚完百姓,李瑁和杨玉环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长安的各大商号。此时,商人们正聚在一起,焦虑地商讨着应对之策,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殿下,安禄山叛乱致使商路受阻,我们的生意恐怕要遭受重创啊。”一位经营绸缎庄的老板满脸苦涩地说道。
李瑁神色沉稳地说道:“各位商家,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担忧。但当下正是我们共同克服困难的关键时刻。朝廷会竭尽全力保障商路畅通,对于因战乱而遭受损失的商家,战后也定会给予相应的补偿与扶持。而且,大家不妨转换思路,尝试为平叛大军提供物资,这不仅是为国家尽一份力,同时也能维持生意的运转。”
杨玉环也微笑着补充道:“各位老板,你们皆是长安商业的中流砥柱。在这紧要关头,期望大家能与朝廷同舟共济。待平叛胜利,大唐再度繁荣昌盛,各位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商人们听了李瑁和杨玉环的话,眼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一位粮行老板开口说道:“殿下、娘娘放心,我们愿意为平叛大军提供粮草。只是这价格方面……”
李瑁立刻回应道:“价格方面,朝廷一定会按照公平合理的标准支付,绝对不会让大家吃亏。况且,这也是各位在商道上树立良好声誉的绝佳机会,相信日后大家的生意会更上一层楼。”
商人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平叛行动,为大军提供物资。李瑁和杨玉环成功稳定了长安的商业局势,确保了平叛所需物资的供应。
从商号出来后,李瑁和杨玉环径直前往城中的军营。士兵们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训练,士气高昂。
李瑁对着将领们严肃地说道:“各位将军,安禄山叛乱,我们肩负着保卫大唐江山社稷的重任。如今百姓和商家都在全力支持我们,我们必须加紧训练,提升战斗力,尽早平定叛乱。”
将领们齐声高呼:“谨遵殿下命令!”
杨玉环则亲自为士兵们送上慰问品,温柔地说道:“将士们,你们是大唐的脊梁,是百姓的依靠。在前线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我们在后方盼望着你们凯旋而归。”
士兵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奋勇杀敌,绝不辜负期望。
在稳定长安局势的同时,李瑁和杨玉环也没有丝毫放松为应对安禄山叛乱所做的深入准备。回到宫中,李瑁即刻召集谋士和将领,共同商讨作战计划。
“如今安禄山叛军势力不容小觑,我们必须制定出周密详尽的计划,方能一举取胜。”李瑁凝视着军事地图,神情凝重地说道。
一位谋士建言道:“殿下,叛军虽人数众多,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矛盾丛生。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同时,要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精准掌握叛军的一举一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