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新局逐渐稳固,各方积极筹备对抗安禄山之际,李瑁心中却始终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虑,那便是杨玉环的未来。随着局势的日益复杂,各方势力在暗中涌动,李瑁深知,杨玉环身处宫廷,随时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长安的夜,静谧而深沉。李瑁处理完一天的军政事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王府。月光洒在庭院中,投下斑驳的树影。他走进内室,杨玉环正坐在窗前,借着微弱的烛光,专注地绣着一幅锦帕。见李瑁回来,她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相迎。
“瑁郎,今日又忙到这么晚,一定累坏了吧。”杨玉环轻柔的声音中带着关切,她为李瑁倒了一杯热茶,递到他手中。
李瑁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看着杨玉环温柔的面容,心中的担忧愈发浓烈。他握住杨玉环的手,缓缓说道:“玉环,如今局势虽有好转,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实在放心不下你的安危。安禄山之乱未平,朝堂之上也并非风平浪静,我担心你会受到牵连。”
杨玉环微微一愣,随即展颜一笑:“瑁郎,你无需为我过度担忧。我在宫中会小心谨慎,不会轻易涉险的。你肩负着抗击叛军、复兴大唐的重任,切莫因我而分心。”
李瑁轻轻摇了摇头:“玉环,你不明白。安禄山叛乱,搅得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李林甫虽倒,但他的余党或许还在暗中谋划。宫廷之中,人心难测,我怎能不担心你的安全。”
为了给杨玉环寻求更多的安全保障,李瑁决定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他与郭子仪商议,调派了一支精锐的亲卫队,暗中守护在杨玉环身边。这支亲卫队由郭子仪亲自挑选,成员皆是武艺高强、忠诚可靠之人,他们日夜巡逻,严密监视着王府周围的一举一动。
其次,李瑁利用朝堂新形成的关系网络,与一些正直且有影响力的大臣达成默契。他向这些大臣表明了自己对杨玉环安全的担忧,希望他们在宫廷之中留意各种风吹草动,一旦发现对杨玉环不利的迹象,及时通风报信。这些大臣深知李瑁在对抗安禄山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答应了他的请求。
与此同时,李瑁还与江湖门派取得联系。他写书给玉玑子、玄真子等掌门,恳请他们派一些信得过的江湖高手,在暗中保护杨玉环。江湖门派向来敬重李瑁,且对他在抗击叛军过程中的领导才能钦佩有加,接到书信后,很快便挑选了一批轻功卓绝、擅长隐匿行踪的高手,秘密潜入长安,分布在王府附近。
然而,李瑁心中清楚,这些措施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保障杨玉环的未来,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便是彻底击败安禄山,恢复大唐的太平盛世。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宫廷内外的不稳定因素,让杨玉环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朝堂上,李瑁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对抗安禄山的战略谋划中。他与军事议事机构的大臣们日夜商讨,根据系统提供的危机预警和战略模拟信息,不断完善作战计划。
一日,李瑁正在与郭子仪等将领研究地图,谋划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突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营帐,呈上一封密信。李瑁打开密信,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殿下,可是发生了何事?”郭子仪见状,关切地问道。
李瑁将密信递给郭子仪,说道:“这是眼线传来的消息,安禄山正在秘密与吐蕃谈判,企图再次联合吐蕃,对我大唐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他们似乎还在谋划着一些针对宫廷的阴谋。”
郭子仪看罢密信,眉头紧皱:“殿下,看来我们必须加快部署,加强对吐蕃方向的防范。同时,宫廷那边也不能掉以轻心。”
李瑁点头:“郭将军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调整军事部署,在边境地区增派兵力,密切监视吐蕃的动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宫廷的保卫,绝不能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
为了应对安禄山与吐蕃可能的联合进攻,李瑁与大臣们经过反复商讨,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战略。他们决定在边境地区设置多道防线,利用山川地形,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
在宫廷保卫方面,李瑁与禁军将领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他要求禁军加强巡逻,严格盘查进出宫廷的人员,防止安禄山的奸细混入。此外,他还让杨玉环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然而,局势的发展比李瑁想象的还要复杂。安禄山不仅与吐蕃勾结,还暗中联络了一些国内的反动势力,企图在大唐内部制造混乱。一时间,各地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李瑁深知,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稳定民心,同时打击安禄山的反动势力。他一方面安排礼部尚书发布公告,澄清谣言,安抚百姓;另一方面,利用系统的危机预警功能,对反动势力的活动进行严密监控,一旦发现确凿证据,便立即派兵进行围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