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七年十一月,北京城笼罩在初冬的寒意中。位于西城的武王行辕戒备森严,来往传令的军官络绎不绝,战马的嘶鸣声与电报机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战争进行曲。
行辕正堂内,巨大的北疆沙盘几乎占据整个厅堂。柏凌岳手持长杆立于沙盘前。沙盘上,伊尔库茨克周边的山川河流、城镇要塞被精细呈现,代表帝国大军的红色小旗如燎原之火,将这座西伯利亚重镇围得水泄不通。
王爷,参谋长手持一叠战报快步走入,第六军段祺瑞部已推进至伊尔库茨克东郊二十里处,正在安扎营寨,构筑炮兵阵地。第七军冯国璋部控制了城西的制高点老虎山。第八军马啸川部的骑兵部队已清扫完城北贝加尔湖沿岸的俄军据点,正在湖面冰层上建立警戒哨所。
柏凌岳微微颔首,手中的长杆点在沙盘上的伊尔库茨克城:布鲁西洛夫是俄军宿将,曾在欧战中屡立战功,最善防守。传令各军,务必稳扎稳打,不可贸然强攻。当以围困为主,步步为营,逐步消耗敌军实力。
他移动长杆,指向沙盘另一侧:第九军吴佩孚部现在何处?
回王爷,第九军主力已推进至勘察加半岛,第二十五师程潜部正在围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预计旬日内即可完全控制该地区。
传令吴佩孚,加快进攻节奏,务必在月底前肃清远东残敌,彻底切断俄军从太平洋方向增援的可能。
遵命!
命令通过新架设的有线电报迅速传往前线。此刻,在数千里外的伊尔库茨克城外,帝国士兵们正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艰苦作战。
第六军军帅段祺瑞将指挥部设在距离前线不足五里的一处农庄内。这里不时有流弹呼啸而过,震得屋檐积雪簌簌落下。
报告军帅!第十六师李根源部已突破敌军第一道防线,正在向火车站推进!第十七师蒋雁行部正在清扫城东郊区的残敌。
段祺瑞举起望远镜,透过漫天风雪观察战况。只见远处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
命令炮兵集中火力掩护十六师侧翼。特别注意俄军可能设伏的区域,告诉李根源,稳扎稳打,不可冒进!
在西线,第七军军帅冯国璋面临的战况更为复杂。俄军依托贝加尔湖岸的复杂地形,构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
军帅,第十九师师帅张之江满身雪尘地走进指挥部,胡须上结满了冰霜,湖岸地区的俄军暗堡太多,火力配置十分刁钻。我军今日推进不足三里,又损失了三百多名弟兄。
冯国璋凝视着地图,手指在湖岸线上划过:改变战术。调两个团的兵力,趁夜色从湖面冰层上迂回,袭击敌军侧后。另外,请求工兵支援,用炸药清除那些暗堡。
可是军帅,湖面冰层情况不明,太危险了!昨夜就有一支巡逻队连人带马掉进了冰窟。
执行命令!冯国璋斩钉截铁,告诉将士们,此战关系帝国北疆百年安危,纵有万难,也要克服!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武王行辕内,柏凌岳正在审阅兵部送来的后勤报告。兵部侍郎躬身站在一旁,详细汇报:
王爷,从张家口到伊尔库茨克的补给线已经全线贯通。每日可运输粮食五百石,弹药二百箱,药材五十担。新式的防寒装备也已运抵前线,包括五万件加厚棉衣、十万双防冻靴和两万顶护耳冬帽。
柏凌岳满意地点点头:传令嘉奖后勤部队。另外,医疗物资要确保充足,特别是治疗冻伤的药品。告诉太医署,再多调配些冻伤膏和驱寒药酒。
下官明白。太医院调配的五千份冻伤膏昨日已经启运,由专人押送,走最快的驿道。
这时,一份加密电报被送进指挥室。译电员迅速翻译后呈上:王爷,锦衣卫北镇抚司急电。俄军可能从西线抽调近卫军第三师、第五师和第七师,共计三万人东援。
柏凌岳眼中精光一闪:果然不出所料。传令第八军马啸川,着他的骑兵部队向西延伸二百里警戒线,务必在俄援军抵达前完成阻击部署。再令第九军加快攻势,给俄军施加更大压力。
另外,他补充道,给新京发报,请求海军派遣舰艇在波罗的海方向进行牵制性行动。再请陛下下旨,令驻德公使襄王殿下在柏林造势,牵制俄军西线兵力。
前线战事日益激烈。在伊尔库茨克东郊,第十六师师长李根源亲临火线。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此刻正指挥部队对俄军核心阵地发起猛攻。
炮兵延伸射击!步兵准备冲锋!李根源的声音在枪炮声中依然清晰洪亮。
数百门火炮同时怒吼,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俄军阵地上。待炮火稍歇,帝国士兵如潮水般涌出战壕,震天的喊杀声冲破风雪。
俄军的抵抗异常顽强。机枪火力从暗堡中喷射而出,在雪地上划出致命的火网。不断有士兵中弹倒下,鲜血染红了白雪,但后续部队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进。
爆破组,炸掉那个碉堡!李根源指着前方一个仍在喷吐火舌的工事大声命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