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和李文博带着与海因里希博士达成的新合作框架以及一箱子珍贵的实验数据、样品和初步的工艺参数,踏上了归国的航班。尽管旅途劳顿,但两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混合着疲惫与兴奋的光彩。慕尼黑之行,如同在黑暗的矿井中艰难掘进,终于触摸到了富含希望的矿脉,虽然开采和提炼仍前路漫漫,但方向已然明确。
陈遇亲自到机场迎接。没有过多的寒暄,他用力的拥抱和眼神中毫不掩饰的赞赏,已胜过千言万语。
“辛苦了!老孙,文博!”陈遇拍着两人的肩膀,“家里的事情,你们在路上大概也知道了。琵琶湖那边,孩子们打出了血性,没丢人!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回到公司,甚至来不及休息,孙宇和李文博就直接扎进了研发中心的会议室,陈遇、王小虎、张伟等核心层早已等候在此。
孙宇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投影,开始汇报慕尼黑之行的具体成果。他详细阐述了与海因里希博士达成的分阶段合作计划,重点介绍了第一阶段的核心目标——将植物纤维界面处理和定向理念与现有“虎煌”碳布体系结合,旨在短期内提升产品的韧性、抗冲击疲劳性能以及阻尼特性(吸收震动的能力)。
“这意味着,”孙宇调出一组对比模拟数据,“如果成功,我们的‘轩辕之翼’或者下一代‘掠食者’,在应对巨物猛烈冲刺或者复杂结构区挂底后强行拉出时,竿身的容错率会更高,不易发生脆性断裂,手感反馈也会更加绵密扎实。这正好弥补了我们目前高端产品在极致轻量化后,可能带来的一丝‘脆’感。”
王小虎听着,眼睛越来越亮:“要是真能成,那俺们以后就不用老担心像猛子那样,发力猛了点或者磕碰一下就断竿了!这可是实战派的大利好!”
李文博补充道:“海因里希博士提供的几种生物基界面改性剂和特殊的低温固化催化体系是关键。我们已经带回了少量样品和详细的制备方法。接下来,我们需要立刻进行小批次的试制和全面的性能测试,验证其在我们的生产线上是否具备可重复性,以及性能提升的具体幅度。”
“需要什么支持,虎子这边全力配合!”陈遇当即拍板,“原材料、设备、人员,优先保障!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拿出可量产的初步方案,哪怕只是部分型号、部分性能的提升,也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更是对慕尼黑这条技术路线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遇哥放心!”王小虎瓮声瓮气地应道,摩拳擦掌,“俺这就去清理实验室级别的微型生产线,保证第一时间跟上!”
整个研发和生产体系,因为孙宇团队的回归和新方向的确定,再次高速运转起来,目标明确,斗志昂扬。那种因供应链断裂而带来的停滞和压抑感,被一种攻坚克难的紧迫感和希望感所取代。
然而,就在“旭遇”紧锣密鼓地推进技术破局的同时,张伟的监控网络再次捕捉到了不寻常的动向。
“遇哥,日利和‘巨物猎手’似乎并没有因为我们在琵琶湖的成绩和慕尼黑可能的突破而放松。”张伟的语气带着一贯的冷静,但内容却不容乐观,“我们监测到,他们正在加速整合‘阿尔法研究所’的等离子体技术,并且将其与一种新型的、据称源自航空航天领域的‘纳米级孔隙修复涂层’技术进行捆绑,准备在下个月的柏林国际户外用品展上,高调推出他们的‘下一代革命性钓竿’——内部代号‘雷霆’。”
“哦?”陈遇眼神一凝,“消息可靠吗?性能参数有没有?”
“消息来源可靠。根据我们目前获取的有限情报,‘雷霆’系列宣称将在保持极高刚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和纳米涂层,实现‘超强耐磨’、‘防污自洁’以及‘极限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他们试图以此构建新的技术壁垒,直指我们‘虎煌’系列在复杂水情和长期使用后可能存在的表面磨损和性能衰减问题。”张伟调出一些模糊的产品预告图片和宣传文案。
陈遇沉吟着。对手的反应很快,而且精准地选择了另一个技术维度进行攻击。表面处理技术和涂层,这确实是碳纤维钓竿性能持久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一环,也是高端钓具竞争的下一个焦点。
“还有,”张伟继续汇报,“我们之前关注的、那几家拥有特殊矿产或高纯度化工原料的潜在供应商,其中有两家规模较小的,近期先后传来了被收购的消息。收购方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匿名基金,但资金流向最终指向了与‘巨物猎手’关系密切的资本。这进一步证实了他们在上游原材料市场进行布局和封锁的战略意图。”
“双管齐下……”陈遇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一边用新技术概念抢占市场高地,一边继续在供应链底层给我们设卡。这是不想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啊。”
“我们需要应对。”张伟陈述事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