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给省红旗农机厂的第一批“虎煌”导环支架,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激起滔天巨浪,却以其稳定可靠的品质,在周工负责的生产线上赢得了宝贵的信任。试用反馈陆续传回,综合成本优势明显。周工的电话里,后续扩大合作的意向也愈发明确。
这小小的成功,暂时稳住了“旭遇”在工业领域的脚跟。市场上那些恶意的谣言,虽然未能完全消散,但在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面前,其杀伤力已大不如前。
“渔火”的攻势,似乎也随之进入了短暂的蛰伏期。那种无处不在的窒息感,悄然减退。
然而,团队核心的几人都清楚,这绝非战争的结束。但无论如何,他们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一个可以将重心暂时从惊心动魄的商战,转移回他们本来身份——学生——的机会。
暑假已过半,剩余的时光显得格外珍贵。陈遇召集了一次团队会议。
“兄弟们,”陈遇的目光扫过一张张仍带着疲惫却眼神清亮的脸,“最难的关口,咱们暂时扛过去了。但接下来,咱们得清醒点。咱们的老底子,还是学生。过去这半年,欠下的功课太多了…”
毛蛋点头附和:“遇仔说得对!钱要赚,学也得上!工作室这边我和平叔先盯着。你们几个,赶紧滚回书本里去!”
目标明确后,团队的工作节奏陡然一变。毛蛋和陈平成了工作室的主力。而团队的“大脑”们,则纷纷撤回了各自的“书房”。
陈遇回到了上海水产大学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一头扎进了鱼类营养代谢的数据海洋里。
孙宇和张伟返回北京后,立刻投入了各自的学术深坑。
林莉的战场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和经济学院的数据中心。
王小虎的“战场”最为痛苦——北理工的补习教室和自习室。
当然,纯粹的学习并非全部。他们的心中,已然无法割舍那份对钓鱼和材料的热爱。而最令人期待的,是关于不久后即将举行的全国水产系统大学生钓鱼技能大赛的详细讨论。这个比赛,因其极其特殊且苛刻的规则,在国内高校,尤其是农林水产类院校中享有盛誉,被视为检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顶级擂台。
大赛的规则可谓别具一格,极具挑战性:
饵料绝对自制原则:这是大赛最核心、也是最着名的规则。严格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商品饵料、添加剂乃至半成品饵料基。从基础的谷物、薯类、藻粉、虾粉、骨粉等原料,到最终的饵料成型,全部必须由各参赛团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队员必须具备扎实的鱼类营养学、摄食生态学、有机化学知识,深刻理解目标鱼种的食性偏好和当地水情。
钓具创新鼓励:大赛设有专门的“技术创新奖”,不仅考核钓鱼最终的重量和尾数,更看重钓具上的创新应用。鼓励使用新材料、新工艺、环保材料制作或改装钓竿、钓线、浮漂、钓钩(限规定型号范围内)、甚至抄网、鱼护等辅助工具。这为“旭遇”团队的“虎煌”材料提供了绝佳的展示舞台。
赛前报备与审核:所有自研饵料的主要成分、配比思路、制备工艺,以及创新钓具的设计图、材料说明,都必须在赛前提交给大赛评委会进行审核备案,确保符合“绝对自制”原则和环保要求,防止作弊。比赛过程中,评委会随时可能进行抽检。
综合评分体系:比赛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渔获成绩(基础分):最终有效鱼获的总重量和尾数,这是传统钓鱼比赛的计分方式。
饵料评价(专业分):由资深渔业专家、营养学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各队饵料的配方科学性、针对性、环保性、制备工艺及现场表现(如雾化、附钩、诱鱼效果等)进行盲评打分。
创新应用加分:对钓具或饵料制备流程中有显着创新、且实践证明有效的团队,给予额外加分。
神秘赛制:比赛场地和目标鱼种通常会在赛前较短时间才公布,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和对团队临场应变能力、快速分析能力的极致考验。
“比赛详细通知和规则下来了!”一天,林莉在仔细研究后,通过电话会议向大家进行解读,“今年的大赛在南方某大型水库举行,目标鱼种主要是鲫鱼、鲤鱼,可能还有草鱼。创新积分权重比往年更高了!一等奖奖金除了丰厚的现金,还有机会获得知名水产饲料企业的实习offer和项目合作机会!”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既振奋又感到巨大的压力。
“太好了!”陈遇第一个响应,语气中充满了专业对口的自信与凝重,“鲫鲤草鱼,这是最考验饵料基本功的对象鱼!配方必须精细,状态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这是我的主战场!但时间很紧,需要立刻开始分析赛地水情资料和鱼情历史记录!”
“必须参加!”王小虎嚎叫,“俺要用‘虎煌’料做几套最轻最韧的抄网杆和支架!还要试试能不能做浮漂!亮瞎他们的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