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苏达成提供重要信息
晨光刚漫过齿轮厂的围墙,早晨调度会的余音还未散尽,仲明便拿着张边角泛卷的图纸快步走向建筑队。那是他熬了半宿绘制的新大楼一层机床平面图,图纸上用红笔圈出的机床基座位置格外醒目。他蹲下身,从石灰桶里抓出石灰粉,慢慢撒着,一道白线自东向西铺开,一连三行、十八个规整的基座标记很快在地面显现,与中心采光顶下早已挖好的四个钢立柱基坑形成呼应——此刻基坑旁的混凝土搅拌车正嗡嗡待命,只待浇筑指令。
建筑队长俯身核对完基线,直起身拍了拍仲明的肩膀:“这二十二个基座一完工,就得赶紧打一层地面。但要回填五百立方土,租辆二十五立方的自卸车也得跑二十趟,眼下最愁的是土从哪儿取。”这话让仲明心里一沉,他记下问题,转身往办公室赶,脚步比来时更急了些。
一进办公室,仲明就把填土的难题和父亲廷和说了,话锋一转又提了个建议:
“要不您找杨村长一趟?正好能一起解决两件事,一是咱们得要求农具厂增加四台车床扩产能,二就是这五百立方回填土的来源。”
廷和听罢没多犹豫,揣上早就拟好的产能规划表就往村委去。
杨村长听明来意,当即起身:
“走,先去农具厂找洪波聊聊。”两人踏进农具厂车间时,杨洪波正趴在车床上车齿轮坯,金属碎屑溅在围裙上亮晶晶的。见他们来,他立马停了机器,引着二人往隔壁刚收拾好的小厢房走——那是临时腾出来的办公室,桌上还摆着半盒没吃完的早餐。
“齿轮厂想扩产能,计划加四台车床。”
廷和刚把规划表递过去,杨洪波的眼睛就亮了,但随即又皱起眉:
“加设备是好事,利润能翻两倍!可现在车间挤得慌,最多再塞下一台。”他看向杨村长,语气带着期待:
“要是能把北面那排旧房子拆了,盖八间大厂房,最少能装五台车床,您看可行不?”
杨村长沉吟片刻后拍了板:“办法是好,就是建筑队全在齿轮厂工地抽不开身。这样,晚饭后我找队长商量,让他匀一两个人过来,我再组织村里的闲劳力先把旧房子拆了,把新墙砌起来。齿轮厂这边暂时用不上瓦工,正好趁这个空当赶进度,今年先把瓦装上,车床就能进场,至于抹灰,等明年春天再弄也不迟。”
仲明拿着从县机电公司抄来的电话号码,指头在“沈阳第一机床厂”那串号码上顿了顿,随即拨了过去。办公室的吊扇慢悠悠转着,只有电话接通时的声音。
“是一机床厂吗?想咨询下滚齿机和珩齿机的价格。”他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把来电目的清晰托出——厂里要生产拖拉机变速箱齿轮。
“需要什么型号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北方口音,干脆利落。
“滚齿机想要类似南京产的3180H型,珩齿机也是配套生产齿轮用的。”仲明报出心里早就盘算好的参照。
“3180H是通用机型,参考价在6万到8万之间。”对方顿了顿,又补充道,“最好你能亲自来一趟,看看实物,对比着选才放心。”
挂了电话,仲明对着那张写着价格的纸条出神,6到8万的数字在眼前晃,既在预期之内,又让人忍不住盘算后续的衔接。没等他想透,办公室门被推开,廷和顶着一头汗走了进来。
“刚跟沈阳第一机床厂通了电话,问了滚齿机和珩齿机的价。”仲明迎上去,把通话内容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连“最好去现场看”的建议也没落下。
廷和听完,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又迅速舒展开,语气斩钉截铁:“这几天你把手里的活儿理顺,抽时间跑趟沈阳。”他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记住,这事就咱俩知道,绝不能让仲昆觉察到半点风声。”
仲明心里“咯噔”一下,抬头看向廷和严肃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两人之间的地板上投下一道影子,像是把这个秘密,悄悄圈在了角落里。
上午十点刚过,一阵引擎声打破了大院的宁静,一辆吉普车缓缓驶入。机具站的工程师刚停稳车,早已等候在此的永明便快步迎了上去,熟练地接过工程师递来的四个预埋件和水准仪,引着他径直走向工地。
此时的工地现场,四座钢柱基础已有两座完成浇筑,混凝土表面还带着未完全消散的潮气。工程师二话不说,迅速架起水准仪,目光专注地校准着位置与标高,每一个数据的确认都细致入微。待精度达标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两块预埋件嵌入浇筑好的混凝土中,动作沉稳而精准。
从架设仪器到校准定位,再到依次安装好全部四个预埋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前后不过一小时便顺利完成。临行前,工程师特意拉住永明叮嘱:
“记住,预埋件上平要比室内地坪低10公分,预埋螺栓留9公分,后续做地面时一并抹平。这几天钢柱就会送到,五天后就能用塔吊立起来,到时候给站长打个电话,我再来现场盯着。”话音落下,吉普车再次启动,朝着大院外驶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