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夏水村铸造厂
夏水村的午后,阳光把村办公室门前的老槐树影子拉得很长。仲昆带着毕庶模刚跨进办公室门槛,正坐在木椅上翻台账的夏村长就站了起来,手里的算盘珠子“啪嗒”一声落回框里。
“夏村长,忙着呢?”
仲昆笑着迎上去,侧身让出身后的毕庶模,
“给您介绍下,这是未来车辆配件厂的毕厂长,从浙江金华东风齿轮厂来的。”他顿了顿,说明来意,“今天来,主要是想同夏师傅一道去铸造厂,研究下车间部署和生产安排的事。对了,原来铸造厂的工人里,有多少是咱们村的?”
夏村长往毕庶模手里递了杯凉茶,接过话头:“不少呢,前前后后算下来有几十个,现在还在厂里的也有十几个。夏师傅的手艺是村里的招牌,我带你们去他家找他。”
三人没多耽搁,沿着村路往夏师傅家走。到了院门口,院门虚掩着,喊了两声“夏师傅”,里屋走出他老伴儿,擦着手说:
“刚往厂里去了,这阵儿怕是正忙着呢。”
仲昆见状,对夏村长道:“村长,那你先回吧,我们知道铸造厂的地方,直接过去就行。”
告别夏村长,仲昆和毕庶模驱车往铸造厂赶。刚到厂门口,就见院子里几个工人正扛着铸件往仓库挪,夏师傅站在院中央,手里比划着,正给工人交代着什么。听见汽车引擎声,他抬眼瞧见仲昆的车,连忙拍了拍手上的灰,快步迎了上来。
仲昆先下了车,拉过夏师傅,对毕庶模介绍:“毕厂长,这是夏师傅,咱们这一带铸造方面的行家,手上的活儿没的说。”又转向夏师傅,笑着介绍,“夏师傅,这是我们厂新来的毕厂长,齿轮方面的专家,从浙江来的。”
夏师傅握着毕庶模的手连说“欢迎”,又引着两人往院子里走,边走边解释:“厂子里七八月停了两个月工,一来是天太热,工人露天干活容易中暑;二来是春天加工的那些产品还没卖完,堆在仓库占地方。这不现在卖得差不多了,就等着秋天旺季多干些活儿。”
仲昆左右看了看车间的布局,随口问了句:“你们的厂长没来?”
“哪有厂长哟。”夏师傅摆摆手,“这厂子是村里的,大小事都听村长的。厂里的生产、手艺上的事,是我在负责。平时来了活就干一点,村里给工人记工分,年底按工分算钱。”
“那厂里一年能给村里挣多少钱?”仲昆接着问道。
夏师傅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些:“卖货也就卖个不到十万,除了买原材料、给工人补点补贴,一年能剩下三万五万的就不错了,还得看年头好不好,由于没有稳定的活儿。村里没别的产业,就指着这厂子这点进项维持呢。”
毕庶模听着,视线扫过车间里的熔炉、砂箱,又看了看墙角堆着的半成品,转头对仲昆和夏师傅说:“咱们先在厂里转一圈,看看车间的情况吧。”
铸造厂坐落在山脚下,北面便是郁郁苍苍的山,一道河像条银带横在厂与山之间。山上林木密得能遮严实阳光,走近了才看清,树多半是柞树——夏师傅指着山念叨,这山古来就靠柞树烧柞碳,旁的树种少得很。他熟门熟路地数着厂区的规模:东西长300米,南北150米,东侧近200米的地方,满是30年前炼焦炭的土窑,如今好些土窑还留着残迹。厂里的新厂区则偏向西边。
毕庶模一进厂区,便提议先去精密铸造车间看看。这车间不算小,300来平方米,宽约6米,长近50米,里头收拾得清爽,不见杂乱。车间主任是位中年妇女,叫夏颖,是本村人,瞧着就干净利索——能把车间打理得这般齐整,管理上定然有一套,这点,经验老道的毕庶模一眼就看明白了。
夏颖有间单独的办公室,里头陈设简单:两张桌子、几把椅子,加一个柜子,没什么多余的装饰品。三人坐下后,毕庶模从仲昆的挎包里拿出苏达成送来的齿轮样品,递给夏颖。她仔细看了会儿,开口便透着行家底气:“听夏师傅说过,要生产的就是这种齿轮。精密铸造的话,这是简单活——我们做的管件是空心的,砂型要好几道工序,比这个复杂多了。这蜡型用中温蜡就行,再加点增塑剂和硬化剂。”
“果然是行家!”仲昆接话,“我父亲那边用的材料就是这些。我想着,应该还有水玻璃?”
“那是缺不了的,”夏颖点头,“后期做砂型的主要材料就是它。”
毕庶模又接着问了些生产管理的事,末了对夏师傅说:“咱们再到其他地方走走。”
从夏颖办公室出来,三人往铸造车间去。这里满眼是旧迹:不少是炼铁土炉,只两座小型炉看着稍新些,旁边仓库里则堆满了回收的废钢铁。
仲昆看着仓库,算起了日子:“再有10天中频炉就能到,得马上收拾出地方放。”
夏师傅已有盘算:“精密制造车间旁边有个仓库,里头基本是空的,就是屋顶缺几块瓦,有点漏,修修就成。我想着,铸造暂时放那儿就够了。这边先不动,这几天我开几炉火,把这些收来的废旧钢铁炼完——不然堆着也不好处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