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安装空气锤
清晨的微光刚漫过齿轮厂的围墙,仲昆已踩着露水走进了厂区。他径直找到正在车间查看图纸的父亲廷和,脚步轻快地汇报道:
“爸,运输队按约好的来,10点钟左右空气锤就能到。”
廷和当即放下图纸起身。“好!”他应声的同时,目光已扫过煅打车间方向,“赶紧招呼人,把垫木、滚杠都搬过来,场地也清利索——可不能等车到了手忙脚乱。”
工人们得令而动,不一会儿就把煅打车间门外的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垫木码成整齐的垛,滚杠并排摆在一旁,连墙角散落的铁屑都扫得无踪影。所有人的目光时不时瞟向厂门口,这台空气锤,是厂子扩产的关键,早一天装好,煅打车间就能早一天开工。
不到10点,远处传来的卡车轰鸣声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一辆墨绿色的卡车稳稳停在煅打车间门外,车斗上罩着的帆布被风掀起一角,能瞥见底下庞然大物的轮廓。“来了!”有人低喊一声,廷和快步迎了上去。
随同卡车来的是运输队的王队长和五名搬运队员,一共六人。车刚停稳,五名队员就利落地跳下车,王队长跟廷和简单打了个招呼:
“先卸小件,顺手。”
队员们手脚麻利,那些能人工搬动的零配件、小料,被他们一趟趟搬进车间,孔庆生也带着三名工人迎上去搭手。你递我接间,车斗上的零散部件很快就搬空了,只剩下最沉的砧座和主体设备。
“该用家伙了!”
廷和喊了一声,指向车间角落——几天前从翻砂厂拉来的三脚架和手拉葫芦正立在那儿,当时特意留着,就为了今天卸砧座。队员们七手八脚把三脚架支在车斗旁,挂钩挂上砧座,手拉葫芦的链条“咔嗒咔嗒”响起来。这葫芦能拉十吨,而砧座不过四、五吨,吊起来毫不费力,稳稳落在地面垫木的滚杠上。车间里,绞磨早已安好,队员们推着绞磨把手,滚杠在垫木上“咕噜”转动,砧座顺着预定路线,稳稳移到了的预定位置。
这边刚把砧座放稳,建筑队的两名工人就拎着工具过来了。他们蹲在砧座四角,麻利地将预埋螺栓对准预留孔,很快就把混凝土灌注进去——固定砧座的活要做扎实。
张师傅先前焊接屋架时搭的脚手架,此刻正稳稳立在厂房中央,成了这场安装战役里最靠谱的“战友”。上面架着的30号工字钢横梁更是派上了大用场——正好能挂电动葫芦,钢丝绳垂下来时。
孔庆生站在脚手架上,手里攥着指挥旗,嗓子喊得发亮:
“慢点儿!往左挪半尺!”
电动葫芦的电机嗡嗡转着,吊钩缓缓往上提,空气锤的立柱先被稳稳托了起来,悬在半空时,底下的队员和厂里的工人早蹲在砧座旁等着,眼瞅着立柱对准螺栓孔,孔庆生一声“落”,众人手忙脚乱地扶稳,立柱“咚”一声砸在砧座上,稳稳当当。
接着是桁架。电动葫芦再一次启动,桁架比立柱轻巧些,却更讲究对位。孔庆生在脚手架上挪来挪去,一会儿俯身看螺栓孔,一会儿扬手喊方向。底下的人跟着他的指挥动,桁架慢慢落下时,有人递螺栓,有人拿扳手,“叮当、叮当”的拧紧声此起彼伏,混着孔庆生的吆喝、电动葫芦的嗡鸣,把车间里的热气烘得更足了。
主体设备刚落稳,廷和便转身往配电箱走。配电箱旁的开关拨起来很轻,这会儿廷和轻轻合上闸,配电箱上的指示灯“啪”地亮了,暖黄的光映在他脸上,他心里也跟着亮堂:基础稳了,剩下的就好办了。
下午两点多空气锤的主体已稳稳立在煅打车间中央,黑亮的机身沾了点灰,却掩不住那股结实劲儿,像头蓄势待发的大家伙。王队长从车间里走出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迎上过来的廷和,伸手握了握:“杨厂长,主体就位了!剩下的管路你们慢慢弄,我们先回城里,赶下一个活儿。”
廷和送他们到厂门口,卡车发动时扬起一阵尘,他站在原地看着车影走远,转头望向车间里的空气锤,心里那块悬了好几天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只是这“落定”里还有份耐心要守。空气锤的砧座旁,预埋螺栓的混凝土正处在养护期——这大家伙作业时震动极大,混凝土得足足保养一周才能稳稳承重。没人觉得这一周是耽误,反倒像是给忙碌的节奏按了个“缓冲键”,让各方事务能顺着劲儿往前推。
孔庆生没给自己留歇脚的空,一头扎进了空气锤的安装调试里。他拿着图纸在设备旁转来转去,指挥工人按规程调整部件,时不时俯身用扳手敲敲衔接处,又凑过去看缝隙,嘴里念叨着“再紧半圈”“这里得对齐”,连徒弟递过来的水都顾不上喝。建筑队也趁着这功夫赶收尾工程,工人们扛着门窗框在厂房内外穿梭,敲钉子的“砰砰”声、锯木头的“沙沙”声,跟车间里调试器械的动静撞在一起,倒也不吵,反倒透着股“各忙各的,都在往前赶”的热闹。孔庆生跟廷和提了句“想从翻砂厂调俩徒弟来帮忙”,廷和一口应下,人手一足,进度果然快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