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伞齿轮定价
翌日天刚亮,仲昆已踏着微凉的晨风,匆匆赶往贸易公司的办公室。推开办公室的门,空气中还残留着昨日的纸张气息。仲昆放下公文包,没有先整理桌面,也没有急着冲泡热茶,而是径直走到电话机旁——与长沙中南电炉厂的联系,是他今日要敲定的第一件事。
“喂,您好,是中南电炉厂吗?我是贸易公司的仲昆。”
仲昆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稳,
“关于之前谈的中频炉采购,我想再和您确认几个细节......”
从设备的功率参数到交货周期,从安装调试的配合到后期的维修保障,他逐条与对方核对,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当电话那头传来"所有细节都没问题,就按咱们之前说的来"的回复时,他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些。
挂掉电话,仲昆拿起那份标注着‘100kW中频炉,单价8.6万元’的合同,
每一个条款都经过了反复斟酌。他深吸一口气,从抽屉里取出公司的公章,在合同末尾的盖章处——鲜红的印记如同一个郑重的承诺,‘甲方’字样下方。紧接着,他提笔签下自己的名字,。
将合同抚平,他快步走到传真机旁,将合同放入进纸口。随着‘滋滋’的机械声响起,纸张缓缓卷入,一行行文字化作信号,跨越千里传向长沙。仲昆站在传真机旁,目光追随着纸张的移动,直到最后一页完全进入,才轻轻按下了确认键。
他原以为至少要等上一两个小时,甚至做好了下午再跟进的准备,没想到效率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不过半小时,传真机突然响起"嘀嘀"的提示音,绿色的信号灯闪烁着,仲昆快步上前,抽出刚传过来的纸张——中南电炉厂的公章清晰地盖在对应位置,销售负责人的签名也工工整整。
仔细核对过公章编号与签名无误后,他将合同传真件叠整齐,转身走向宋会计,她正整理着昨日的单据,见他便抬起头。
“宋会计,这是和中南电炉厂的合同,你先收好。”仲昆将文件递过去,又特意叮嘱道,“尽快给他们汇去4.3万元定金,正好是总价的一半,别耽误了后续的生产和发货流程。”
“好嘞,我这就办。”宋会计应声接过合同,当即从文件柜里取出汇款单,低头开始填写信息。
处理完电炉合同,仲昆趁着毕庶模撰写报告的间隙,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拖拉机厂。他此行是为了与销售科的苏达成碰面,核心是商量伞齿轮的采购价格。
见到苏达成后,对方先递过来一句实在话:“那款伞齿轮,厂里其实不太主张用进口的,300元一个的价格实在太高;但国内200元的又不行,质量没保障——上半年就出了次事故,一辆拖拉机陷在泥里,伞齿轮直接报废了。我们厂派了两个人去处理,换了个进口的,车子一下就开出来了。”
显然,“性价比”成了当下的关键。两人稍作合计,决定带着仲昆父亲试制的伞齿轮样品,去找王厂长谈谈。
王厂长见到仲昆,脸上堆起热情的笑,连忙让座倒水:“稀客啊,怎么今天有空过来了?”
仲昆笑着说明来意:“我父亲从春天开始,就一直在试制你们厂主要靠进口的那款伞齿轮,试了好多次,总算搞成功了。”说着,他把样品递了过去。
王厂长接过样品端详片刻,点头道:“早听永明说过,他一直在帮着忙活这事。”随即转头问苏达成:“样品试过没有?怎么样?”
“试过两次,每次都比进口的表现好。”苏达成接过话头,摆数据道,“进口的荷载到180%时,20分钟后油温能升到65℃;但这个样品在同样条件下,油温才35℃,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王厂长眼里闪过一丝认可,追问:“什么时候能投产?”
“十天后就能批量出产品。”仲昆答得干脆,又坦诚补充,“不过现在加工难度大,产量还上不去,估计每个月能维持在1000个左右——当然,具体还要看最终定的价格。”
王厂长下意识看向苏达成:“我们之前进的不是200元一个吗?就按这个价格不行?”
“厂长,200元的齿轮本身就不合格啊,上半年那事故您忘了?好在只是陷在泥塘里,没造成更大损失。”苏达成连忙摆手,又看向仲昆的样品,“这齿轮质量比进口的还好,价格肯定不能按300元来,也没必要跟进口的比。我看,最少也不能低于250元,等将来生产正规了,成本降下来,再考虑降价也不迟。”
王厂长沉吟片刻,当即给生产科挂了个电话,把生产科长叫到了办公室。生产科长拿起样品反复查看,又听了苏达成对试用情况的描述,表态道:
“单看外观,不比进口的差。要是第一批产品进厂后,我们抽测两次都没问题,这个价格可行。先用它替代进口齿轮,既能降成本,又不影响质量;等后期产量上去了,再逐渐淘汰国内其他厂家的产品——虽然比200元的成本略增,但能确保质量,值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