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1051章 康熙拖延念祭文

康熙正史 第1051章 康熙拖延念祭文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被杀之后,他们兄弟二人,也倒霉了。

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混乱中被朝廷大军抓获。

他们被捆绑着,眼中充满了绝望和仇恨。

李成梁的妻子偶然间见到了这两个年轻人,她被他们的仪表所吸引,认为他们将来必定有所作为。

于是,她心生怜悯,偷偷地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放走。

努尔哈赤带着满心的仇恨,逃离了明军的追捕。

他发誓要为爷爷和父亲报仇,将所有的罪责都归咎于尼堪外兰。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建州女真,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在漫长的路途中,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遇到了额义都等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的拥戴。

这些人对他的才能和领导能力深信不疑,坚信他能够带领建州女真走向辉煌。

于是,在众人的推举下,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建州女真的新首领。

当他回到建州女真的领地时,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

他无法接受父亲和爷爷被大明所杀的事实,决定要为他们讨回公道。

努尔哈赤遣使者前往大明,质问他们为何要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的亲人。

面对努尔哈赤的质问,明朝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为了平息他的怒火,明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安抚他。

他们不仅为觉昌安和塔克什平反,还赐予了努尔哈赤 30 匹马和 30 道敕书,封他为龙虎将军,并将他父亲和爷爷的遗体归还给他。

努尔哈赤在得到这些补偿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为父亲和爷爷报仇雪恨。

于是,他开始重整旧部,召集那些曾经跟随他父亲和爷爷的将领们。

在他的号召下,建州女真的众多将领纷纷前来投奔,其中包括费扬古父子、额义都、费英东部众等,总计有二十几人。

这些人都是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勇士,他们愿意跟随努尔哈赤,一同为建州女真的未来而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费英东正是鳌拜的亲叔叔,而额义都则是遏必隆的父亲,也就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的祖父。

这一系列的人物关系,为后来清朝的历史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努尔哈赤依靠着这二十几人,以及仅有的十三副铠甲,毅然起兵。

从此,他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日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步步征服着周围的部落和势力。

而如今的盛世大清,正是在一百年前,努尔哈赤起兵之时,播下了繁荣的种子。

他的奋斗和努力,为清朝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年。

遥想当年,太祖仅凭区区十三副铠甲和二十几位部将,便开启了统一华夏的征程。

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建立起如今繁荣昌盛的大清帝国。

值此百年之际,康熙站在宫殿前,仰望着天空中那弯弯的月牙,心中感慨万千。

他不禁自言自语道:“一百年了,太祖的丰功伟绩,难道不值得在重阳节这一天进行祭拜吗?”

一旁的高士奇闻言,赶忙点头附和道:“皇上所言极是,太祖爷统一女真部,实乃千古一帝,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祭拜。”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他接着说道:“如今华夏大地虽已基本统一,但仍有孤岛台湾尚未收复。这几日,朕日夜期盼着东南方向的奏折,盼望着能早日传来台湾收复的好消息。”

说罢,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似乎能穿越重重山峦,看到那片被大海环绕的宝岛。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尽管康熙日日期盼,可一直到九月初八日,他始终未能收到来自东南的奏折。

这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重,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如约而至。

这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盛大的祭祀仪式在大清福陵隆重举行。

礼部官员们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文武百官们则按照既定的程序,依次跟随着皇帝进行祭拜。

康熙身着华丽的龙袍,神情肃穆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他的步伐稳健而庄重,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大清的历史和未来。

在他的身后,是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文武百官们整齐地排列着,共同向列祖列宗表达着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礼仪在中午时分终于结束,但令人意外的是,原本应该由康熙亲自诵读的祭文却迟迟未能被念出,似乎被康熙有意拖延了下来。

“皇上,该念祭文了!”礼部官员眼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中愈发焦急,忍不住高声提醒道。

然而,这已经是他连续催促的第五六次了,可康熙却依然无动于衷,仿佛完全没有听到一般。

终于,康熙缓缓抬起头,瞄了一眼头顶高悬的太阳,心中暗自估量,发觉此时已临近正午时分,若再不诵读祭文,恐怕就要错过吉时了。

于是,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打开祭文,准备开始诵读。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太监飞奔而至,口中高呼:“东南急报……东南急报……”

这突如其来的急报,让原本肃穆的气氛瞬间被打破。

康熙闻言,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怔,随即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连忙吩咐道:“呈过来。”

那名太监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接过奏折,然后像风一般地一路小跑,将奏折稳稳地递到了康熙的手中。

在众目睽睽之下,康熙迅速打开奏折,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一时间,整个清福陵都变得异常安静,众人皆屏息凝神,等待着康熙的反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的脸色却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本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显然,奏折中的内容让他感到颇为不快。

待康熙阅毕,他默默地将奏折折叠好,小心翼翼地放入了袖口中,然后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似乎想要平复一下内心的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