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1052章 水师再次吃瘪

康熙正史 第1052章 水师再次吃瘪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随后,康熙打开纳兰性德写的祭文念道:“

维康熙二十一年,岁次壬戌,八月庚辰朔,越祭日戊戌,孝玄孙皇帝谨以清醴太牢、三牲粢盛之仪,昭告于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赫赫天命,肇启龙兴。

皇祖起于危微,愤明祚之昏聩,以十三遗甲奋扬黄钺。

征建州而部族归心,创八旗而貔貅效命。

萨尔浒一役,乾坤震动;辽沈之基,自此而固。

此皆皇祖神武英断,披荆棘于草昧,开万世之丕图也!

皇孙每念创业之艰,裂甲碎刃,未尝不临风涕泣,惕厉于心!

幸赖皇祖在天之灵,默佑后昆。

太宗文皇帝承继鸿业,开国大清,廓清寰宇。

世祖章皇帝应天受命,挥戈入关,定鼎燕京。

迨至皇孙冲龄践祚,仰承皇考世祖遗烈,夙夜兢兢。

赖列祖之威灵,赖将士之用命,赖苍生之企望,

十年之间,削平三藩逆孽,荡涤膻腥;更遣天兵南指,穷追朱明余烬,终擒伪孽朱由榔,献俘太庙。

今华夏再归一统,日月重光,九域咸宁,此实皇祖圣德所庇,皇考、皇父宏业所延也!

然皇孙午夜扪心,五内如焚。

台湾蕞尔之岛,郑氏犹窃据波涛,阻隔王化,此诚皇孙之深疚,亦大清之未竟!

遥想皇祖当年,十三甲胄犹能开基立业。今皇孙坐拥四海,带甲百万,竟使海波未靖,祖灵蒙羞,岂非不孝之尤?

今指东海以为誓,对苍穹而沥胆:必当整我艨艟,砺我锋镝,期以必克,肃清海表!

使台澎重隶版图,波涛永息。他日舆图之广,必令金瓯无缺,远迈前明!皇祖神威在天,日月共鉴此心!

伏惟圣灵,默察精诚。赫赫功业,永祀不迁;巍巍陵寝,山岳同固。

谨奉馨香,虔申告奠。皇祖其尚飨哉!”

最初,康熙念祭文之时,大家均弯腰侧耳倾听。

这祭文是纳兰性德所写,起初他也没有听出来什么。

不过到了后边,康熙直接把祭文给改了。

康熙再后面加上一段:

台湾蕞尔之岛,郑氏犹窃据波涛,阻隔王化,此诚皇孙之深疚,亦大清之未竟!

遥想皇祖当年,十三甲胄犹能开基立业。今皇孙坐拥四海,带甲百万,竟使海波未靖,祖灵蒙羞,岂非不孝之尤?

康熙临场更改祭文,一来充分说明他文采甚高。

二来康熙向列祖列宗谢罪,说太祖爷也十三副铠甲起兵,到顺治爷入关。

而他握有亿兆黎民百姓,兵甲百万,却没有能收复台湾。

原本平定三藩之乱的大功劳,变成了儿孙不孝。

由此可见,康熙的心情已经跌到了谷底。

当天祭祀仪式结束后,按照惯例,康熙要对参与祭祀的官员们进行赏赐。

此次赏赐的范围涵盖了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地的衙门官员,每人都能得到二百两银子的赏赐。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康熙感到十分疲惫,仿佛身体被掏空一般。

完成所有仪式后,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行宫。

一进入行宫,康熙便如释重负地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叹了口气。

高士奇轻声走了进来,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

康熙抬起头,看了一眼高士奇,然后将手中的奏折扔给了他,说道:“哎……你看看吧。”

高士奇面色凝重地接过奏折,缓缓念道: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三十日,姚启圣、施琅及臣李光地,率大清水师趁冬季季风,自铜山启航,直驱台湾。当日东北风不甚强劲,亦利于行船。然行至半途,风暴突至,千艘船虽已卸帆,仍尽被吹散。

施琅遂下令返航,然船只失控,难以转舵。九月一日,待风暴稍减,经查沉没三十余艘船、失踪六艘。

姚启圣复下令东行,然与三十日情形相同,虽冬季季风顺风,却难航行,船队难以列阵成型,更难以指挥。此番东行,与施琅所料无差,足证施琅所言非虚.......”

念道此处,众人也都惊的一身冷汗。

他们的船队尚未抵达台湾,就已经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三四十艘战船沉没,众多战将也不知所踪。

这样的情况让人不禁担忧,如果真的到达台湾,恐怕会被刘国轩打得更惨。

康熙心中焦虑,他转向高士奇,问道:“高士奇,对于目前的局势,你有什么看法?”

高士奇略作迟疑,然后回答道:“呃……冬天的季风确实对我们有利,但是……但是攻打台湾郑氏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康熙见状,觉得高士奇的回答有些含糊其辞,于是追问:“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呢?”

高士奇支支吾吾,始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康熙见状,不再追问高士奇,而是将目光转向陈廷敬,问道:“陈廷敬,你对东南局势有何见解?”

陈廷敬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

“东南……臣以为,攻打台湾郑氏确实面临巨大的困难。郑经已死,冯锡范夺取了大权,掌控了郑氏。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强行进攻,不如尝试派人和谈,或许能找到一个更为妥善的解决方案。”

康熙心中略有不快,但还是强压着情绪,继续询问道:“南怀仁,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南怀仁,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洋人,他远渡重洋来到大清,本是为了传播教义。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让他机缘巧合地进入皇宫,并拜汤若望为师。

在三藩之乱时,他更是凭借自己的才华,为大清铸造并改良了火炮,立下了赫赫战功。

面对康熙的问题,南怀仁稍作思考后回答道:“陛下,汪洋大海与大陆截然不同。虽然臣是乘船来到大清国的,但对于海上作战,臣确实知之甚少啊。”

他说的的确不假,南怀仁能够抵达大清,确实是依靠船只。

但要论及行船之术,他可就一窍不通了。

毕竟,能够熟练掌控船舵的人,大多都是从小在海边长大的。

康熙心中暗自叹息,心想:“此时此刻,如果明珠和索额图在身边就好了,至少他们二人能够给朕出谋划策啊。”

然而,再多的思考也无济于事,想起来明珠,康熙突然想起身边还有一个纳兰性德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