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21章 江湾暮春的年鉴定稿与钓技传新

清明过后,青衣江湾的绿意彻底浓了起来。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鼻腔里满是槐花的甜香与江水的湿润气息,混着远处早市的叫卖声,暮春的鲜活劲儿扑面而来。他摸了摸钓包内侧的拉链袋,里面装着小满熬夜装订的《江湾钓鱼年鉴》终稿样册 —— 封面覆了层耐磨的透明膜,少年手绘的江湾四季图在晨光下愈发鲜活,扉页新增的 “编纂说明” 里写着:“本卷收录江湾钓友 202x 年度钓技、渔获与故事,愿每一页纸,都藏着江湾的风与暖。”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槐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年鉴终稿样册,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削的竹制钓竿 —— 竿身上用细砂纸打磨得光滑如玉,还刻着 “暮春传技” 四个字,系着的浅绿绸带在风里轻轻飘。少年穿着件薄荷绿的速干衣,裤脚沾了点草汁,显然是清晨去江湾采新鲜水草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终稿!我按大家的建议加了‘应急处理彩插’和‘钓友联系表’,小林哥还帮着贴了视频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四季钓技演示!”

陈守义接过年鉴样册,指尖拂过内页的铜版纸,心里泛起暖意。“应急处理指南” 章节里,小满用彩色马克笔绘制了钓线断裂后的接线步骤 —— 从剪线、剥线到打结,每一步都标着清晰的序号;“钓友联系表” 里,不仅有姓名、电话,还贴心地备注了每个人擅长的钓法,老张的备注是 “部队传统钓”,李师傅是 “草窝诱鱼专家”,连王奶奶都有 “新手启蒙指导” 的标注;二维码旁还画着小小的鱼竿图案,旁边写着 “扫码看小满演示开江鱼调漂”,细节处满是少年的用心。“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样册放进钓包,“今天的年鉴定稿会和‘暮春钓鲫教学’都在老洄湾,老张和李师傅五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还带了新做的‘槐花酒米饵料’,说是暮春钓鲫最灵。”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绸带飘得更欢,“我还准备了‘暮春钓鲫新技法’讲义,昨天跟渔具店王老板请教的‘双钩离底钓法’,专门应对暮春鲫鱼离底觅食的情况,一会儿教给新钓友!”

两人踩着沾露的石板路往江湾走,暮春的江湾像被泼了桶绿颜料。岸边的柳树垂下浓密的枝条,新叶在风里轻轻摇曳,偶尔有柳絮飘落在水面上,引得小鱼啄食;芦苇丛已长到半人高,嫩绿的叶片间藏着细碎的芦花,风一吹,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说悄悄话;江面上的水鸟多了起来,白鹭展开翅膀掠过水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偶尔有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老洄湾的浅滩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临时讲台,用木板拼成的桌面上铺着红布,上面摆着年鉴样册和教学讲义;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饵料区,桌子上摆着各种暮春钓鲫饵料,有槐花酒米、红虫面团、嫩玉米,旁边还放着量勺,方便大家配比;小林和小周在调试投影设备,准备播放钓技演示视频;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王奶奶,也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绿豆汤,正给帮忙的钓友们递杯子。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锤子,迎上来接过年鉴样册,“就等你们的终稿了,昨天钓友群里都在问,啥时候能拿到这本‘江湾钓技百科’,今天定了稿,下周就能印刷了!”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从饵料盆里捏起一点槐花酒米:“小满,试试这个,我加了晒干的槐花瓣,香味能留三个小时,暮春的鲫鱼就爱这口。一会儿教学,你先演示‘双钩离底钓法’,我在旁边补充分享‘鱼星判断技巧’,咱们老新结合,让新钓友学得更透。”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双钩离底钓法” 讲义,分给大家:“王师傅,这是讲义,您帮着发给新钓友;赵叔,您经验丰富,一会儿要是我讲得不对,您多补充;王奶奶,您要是累了就歇会儿,绿豆汤我们来分。”

众人接过讲义,纷纷称赞小满细心。王奶奶笑着说:“小满这孩子,不仅钓技好,还会组织教学,真是咱们江湾的‘小老师’。”

上午八点半,钓友们陆续赶来,一共来了四十多人,除了小区里的老钓友,还有从附近社区赶来的新钓友,甚至有几个学校的老师,说是想学习钓技,带学生来江湾开展自然观察活动。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位钓友发了年鉴样册和教学讲义;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新钓友熟悉钓位,教他们辨认暮春鲫鱼的鱼星 —— 暮春鲫鱼的鱼星比初春多,气泡细小且密集,多集中在浅滩水草旁;李师傅和王师傅则在饵料区忙碌,给大家演示饵料配比,还不忘提醒:“暮春鲫鱼活性高但警惕性强,饵料要清淡,别加太多腥味,不然会吸引杂鱼。”

上午九点整,年鉴定稿会正式开始。老张拿着话筒,站在临时讲台上:“今天咱们先审定《江湾钓鱼年鉴》终稿,大家有修改意见尽管提;然后由小满和李师傅负责‘暮春钓鲫教学’,最后咱们分组实践,老钓友带新钓友,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

首先是年鉴审定环节。钓友们传阅年鉴样册,纷纷提出修改意见 —— 社区医院的刘医生建议在 “安全注意事项” 里加 “中暑急救方法”,毕竟夏天快到了;小学的张老师希望在 “钓友故事集” 里加 “亲子钓鱼故事”,方便带学生参考;年轻钓友小吴则提议在 “钓点地图” 里标上公共卫生间位置,方便大家。

小满认真地把大家的建议记在笔记本上,时不时还会提问:“刘医生,中暑急救您觉得要加哪些具体步骤?”“张老师,亲子钓鱼故事您有案例吗?咱们可以补充进去。”“小吴,公共卫生间的位置您知道哪几个?我标在地图上。”

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形成了有年鉴、有教学、有传承的钓友团体,江湾的钓鱼文化不再是零散的技巧,而是成了有体系、有温度的集体记忆,而小满,就是这份记忆最好的整理者和传递者。

上午十点半,年鉴审定结束,小满汇总了大家的建议,承诺下周印刷前完成修改。接下来是 “暮春钓鲫教学” 环节,小满拿着讲义,站在临时讲台上:“今天咱们学‘双钩离底钓法’,暮春水温升高,鲫鱼会离开水底淤泥,在中层活动,双钩离底能让饵料刚好在鲫鱼活动水层,更容易咬钩……”

他一边讲,一边用鱼竿演示:先调整浮漂位置,让下钩离底约五厘米,上钩离底约十厘米;然后捏起一点槐花酒米饵料,挂在双钩上,轻轻抛入水中,“大家看,浮漂露出三目,下钩刚好触到水草,上钩在中层,鲫鱼从哪个水层来都能吃到。”

李师傅在旁边补充:“还要注意看鱼星,暮春鲫鱼的鱼星多在水草旁,发现鱼星后,把钩饵抛在鱼星前方三十厘米,别太近,不然会惊鱼。”

新钓友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提问,小满和李师傅都耐心地一一解答。陈守义和老张则在旁边示范遛鱼技巧,老张还特意钓上一条鲫鱼,演示如何判断鱼的大小、如何控制力度,让新钓友们看得更直观。

上午十二点,教学环节结束,开始分组实践。钓友们分成十个小组,每组都有老钓友带队,新钓友在旁边学习。小满和陈守义一组,带了三个新钓友 —— 社区的王阿姨、小学的张老师、年轻小伙小吴。

“王阿姨,您先试试调漂,” 小满递给王阿姨一根鱼竿,“按照讲义上的步骤,先找底,再把浮漂往上调十厘米,这样双钩就能离底了。”

王阿姨有些紧张,手抖着调整浮漂,小满在旁边耐心指导:“别慌,慢慢调,浮漂露出三目就对了,您看,这样下钩刚好离底。”

在小满的指导下,王阿姨慢慢掌握了调漂技巧,还成功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钓上来了!我钓上鲫鱼了!” 王阿姨高兴得像个孩子,举着鱼竿向大家展示,引得周围的钓友阵阵掌声。

张老师和小吴也在陈守义的指导下,陆续钓上了鲫鱼。张老师还拿出笔记本,把调漂步骤、饵料配比都记了下来:“回去我要带学生来,让他们也学学钓鱼,感受江湾的自然之美。”

中午一点,大家在浅滩旁的凉亭里吃午饭。王奶奶带来的绿豆汤很受欢迎,王师傅做的槐花饼也被抢空,钓友们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饭,一边聊着钓鱼的趣事,偶尔有新钓友请教技巧,老钓友们都毫无保留地分享,气氛格外温馨。

下午两点,分组实践继续。小满在巡查时发现一个问题:有几个新钓友钓上的杂鱼比鲫鱼多。他赶紧召集大家,分享应对方法:“杂鱼多是因为饵料太香,咱们在槐花酒米里加一点炒香的麸皮,麸皮能分散杂鱼注意力,鲫鱼也爱吃。”

大家纷纷效仿,在饵料里加了麸皮,果然,杂鱼少了很多,钓上的鲫鱼渐渐多了起来。小吴兴奋地说:“小满老师,您这方法太管用了!刚才还钓不上来,现在已经钓了三条了!”

小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是跟渔具店王老板学的,咱们互相学习,才能进步更快。”

下午四点,实践环节结束。新钓友们都有收获,最少的也钓上了两条鲫鱼,最多的小吴钓上了五条,还钓上了一条半斤多的大鲫。大家围在一起,分享今天的收获,新钓友们纷纷表示,不仅学会了暮春钓鲫技巧,还感受到了江湾钓友的温暖,以后要常来。

老张看着眼前的场景,笑着说:“以后咱们每个月都办一次钓技教学,春天教开江钓,夏天教草窝钓,秋天教酒米钓,冬天教冰下钓,让更多人爱上江湾、爱上钓鱼!”

“好啊!” 众人纷纷响应,掌声雷动。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下,给江湾的水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钓友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小满把《江湾钓鱼年鉴》终稿样册分发给每个人,还在每本样册的扉页上签了名 —— 给老张的写着 “张爷爷,感谢您的部队钓技分享”;给李师傅的写着 “李爷爷,您的草窝技巧永远是榜样”;给王奶奶的写着 “王奶奶,您的绿豆汤和故事一样暖”。

众人拿着样册,脸上满是珍惜。刘医生说:“我要把样册放在医院的阅览室,让同事们也看看江湾的钓鱼文化。”

张老师也说:“我要把样册带给学生,让他们知道,除了课本,大自然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

众人沿着江湾的小路往回走,暮春的晚风带着槐花的甜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笔记本,还在跟大家讨论下个月的教学计划 —— 五月教 “浅滩钓鲤技巧”,六月办 “亲子钓鱼活动”;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今年的钓点规划,夏天去水库的柳树林,秋天去江湾的芦苇荡,冬天还在老洄湾办冰钓;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样册,还在跟大家说着要把今天的照片洗出来,贴在小区的公告栏上,让更多人了解江湾的钓鱼教学活动。

回到小区,众人在门口道别,约定下周来拿印刷好的年鉴,下个月再聚开展 “浅滩钓鲤教学”。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着用今天钓的鲫鱼做的鲫鱼汤,还有一盘槐花饼,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

“今天教学和年鉴审定怎么样?”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鲫鱼汤。

“特别好!大家都喜欢年鉴,新钓友也学会了暮春钓鲫技巧!”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年鉴样册拿给老伴看,“下周就能印刷了,以后每年都要更新,还要办更多教学活动,让更多人爱上江湾!”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槐花饼:“好!奶奶支持你,以后你去教学,奶奶给你做更多好吃的,让你有力气教大家钓鱼!”

晚饭过后,小满坐在书桌前,开始修改年鉴终稿。他在 “安全注意事项” 里加了中暑急救步骤,在 “钓友故事集” 里补充了亲子钓鱼案例,还在 “钓点地图” 里标上了公共卫生间位置,每一项修改都仔细核对,生怕出错。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夜深了,小满把修改好的年鉴终稿发给印刷厂,然后走到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湾。暮春的江湾安静而美丽,远处的路灯在夜色里泛着暖光,江面上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在夜色里闪着光,像一颗小小的星。

小满心里满是期待 —— 下个月,他要教大家浅滩钓鲤技巧,办亲子钓鱼活动;夏天,他要带大家去水库的柳树林钓草鱼;秋天,他要组织第二次鲤鱼赛;冬天,他还要办冰钓教学,让江湾的钓鱼文化全年不断档;明年,他要把《江湾钓鱼年鉴》第二卷做得更厚,记录更多钓友的故事和技巧。

而江湾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情的土地上,陈守义、小满、老张、李师傅,还有更多热爱钓鱼的人,会把这份对钓鱼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邻里的温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无论是暮春的槐花酒米,还是盛夏的草窝诱鱼,无论是深秋的酒米打窝,还是寒冬的冰下逗钓,江湾的流水会记得,江湾的芦苇会记得,江湾的每一个人,都会记得 —— 那些在江湾度过的日子,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传承的故事,永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清明的钟声早已敲响,但江湾的春天还没结束。小满对着窗外的江湾,默默许下心愿:愿江湾的水永远清澈,愿江湾的鱼永远肥美,愿江湾的钓鱼文化永远鲜活,愿《江湾钓鱼年鉴》里的故事,永远写不完。

而江湾的流水,带着暮春的花香,带着教学的温情,带着传承的希望,缓缓向前,流向更远的地方,也流向更热闹、更温暖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