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13章 暮春水库的草鱼秘踪与传承新章

谷雨过后,青衣江湾的绿意已经浓得化不开。清晨五点半,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空气中满是槐花的甜香,混着江湾水汽的湿润,格外沁人心脾。他低头看了看脚下的帆布鞋,鞋边还沾着上次去草滩时的泥点 —— 那是小满特意提醒他别擦的,说 “带着江湾的泥去水库,能钓上大草鱼”,孩子气的话让他忍不住笑了。

“爷爷!快一点!张爷爷和李爷爷都在小区门口等咱们了!”

楼道口传来小满的喊声,少年穿着件浅绿色的速干衣,背着鼓囊囊的双肩包,怀里抱着一个竹编篮,里面装着用纱布包裹的嫩麦粒 —— 那是他昨天下午在小区附近的麦田里亲手摘的,颗粒饱满,还带着新鲜的麦香。“您看我选的麦粒,是不是比市场上买的更饱满?李爷爷说用这个泡白酒,钓草鱼最灵!”

陈守义接过竹篮,指尖触到温热的麦粒,心里泛起暖意。这孩子为了今天的水库之行,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不仅去摘麦粒,还在画夹上画了水库的地形草图(是他从老张给的旧地图上临摹的),甚至还做了个简易的 “鱼情记录表”,说要把钓上的鱼的大小、咬钩时间都记下来。“小满有心了,” 他把竹篮放进钓包,“老张说水库的西岸有片浅滩,长满了水草,草鱼都在那儿觅食,咱们今天就去那儿。”

两人快步往小区门口走,暮春的清晨格外热闹。早起的老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收音机里播放着舒缓的戏曲;卖早点的摊位已经支起来,油条的香气飘得很远;路边的月季开得正艳,红色、粉色的花瓣上还沾着露珠,像撒了一层碎钻。

小区门口,老张和李师傅早已背着钓包在等。老张手里拿着一根新组装的路亚竿,竿身上还缠着防滑带;李师傅则提着一个保温箱,里面装着泡好的嫩麦粒饵料,还有几瓶矿泉水。“可算来了,” 老张笑着递过一张折叠地图,“我昨晚又标了几个钓点,西岸浅滩的水草区标红了,那里的水最深两米,刚好适合钓草鱼。”

李师傅也打开保温箱,拿出一小袋泡好的麦粒:“这是我用高度白酒泡了两天的,还加了点蜂蜜,香味能扩散得远,草鱼肯定喜欢。”

四人背着钓包,提着装备,往小区外的公交站走。小满一路上都在兴奋地翻看着地图,时不时指着某个标记问:“张爷爷,这里为什么画个叉啊?是不是水太深了?”“李爷爷,水草区的草鱼会不会躲在草根下,得用长竿才能钓得到?”

老张和李师傅耐心地一一解答,陈守义则走在旁边,看着少年好奇的样子,想起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去水库钓鱼的情景 —— 那时候也是这样,缠着老战友问东问西,眼里满是对未知钓点的期待。

坐了四十分钟公交,再步行十分钟,一片开阔的水库出现在眼前。暮春的水库波光粼粼,远处的群山被绿意覆盖,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水库西岸的浅滩上,长满了茂密的水草,风一吹,水草随风摇曳,像是在向他们招手;偶尔有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引得小满兴奋地指给大家看。

“先勘察一下地形,” 老张放下钓包,从包里拿出一个折叠工兵铲,“咱们先在水草区边缘挖几个窝,把泡好的麦粒撒进去,提前引鱼。”

四人沿着西岸浅滩走,李师傅时不时蹲下来,用手试水温:“暮春的水温刚好,草鱼活性高,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觅食高峰,咱们得抓紧时间打窝。”

小满跟在李师傅身边,认真地学习如何判断水温:“李爷爷,是不是水温在十八度左右,草鱼最活跃啊?我在书上看到过。”

“没错,” 李师傅笑着点头,“水温太低,草鱼不爱动;太高了,又会躲到深水区,这个温度刚好,它们会在水草区觅食。”

走到一处水草相对稀疏的地方,老张停下脚步:“就这儿吧,水草稀疏,方便抛竿,而且靠近深水区,草鱼觅食完能及时躲进去,有安全感。”

四人开始分工:老张和陈守义用工兵铲挖窝,每个窝直径约三十厘米,深度十厘米,每隔两米挖一个,一共挖了五个;李师傅则负责往窝里撒泡好的麦粒,每个窝撒两把,确保饵料能均匀分布;小满则拿着画夹,把每个窝的位置都画在草图上,还标注了距离和水深,方便后续记录。

打窝结束后,四人坐在折叠椅上休息,李师傅从保温箱里拿出泡好的麦粒,开始教小满如何挂饵:“挂麦粒要选颗粒最大的,从麦粒的一端穿进去,另一端露出来,这样草鱼咬钩时,更容易中钩。”

小满按照李师傅教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把麦粒挂在鱼钩上,然后拿起老张给他准备的长竿 —— 这根竿长六米三,是特意为钓草鱼准备的,重量刚好适合他的力气。“爷爷,我先抛竿试试,看看能不能抛到窝子里。”

陈守义点点头,在旁边指导:“抛长竿要注意力度,手臂往后拉,然后顺势往前送,让钩饵轻轻落在窝子中央,别太用力,不然会惊到鱼。”

小满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竿柄,按照陈守义教的方法,轻轻往后一拉,然后往前一送 —— 钩饵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准确地落在第一个窝子中央,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露出两目。“成功了!爷爷,我抛到窝子里了!” 小满兴奋地喊道,眼睛紧紧盯着浮漂。

老张和李师傅也纷纷抛竿,钩饵都准确地落在各自的窝子里。四人坐在折叠椅上,静静地等待着鱼上钩。水库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水草的清香和麦粒的甜香;远处的水鸟时不时掠过水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偶尔有草鱼在水草区游动,激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让小满的心跟着怦怦直跳。

“别急,草鱼进窝需要时间,” 陈守义在旁边轻声提醒,“注意看浮漂,草鱼咬钩前会先试探,浮漂会轻轻晃动,然后再猛地往下沉。”

过了约莫二十分钟,小满的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他屏住呼吸,手指紧紧握住竿柄,眼睛死死盯着浮漂。又过了几秒钟,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提竿!” 陈守义大喊一声。

小满反应迅速,双手握着竿柄,猛地往上一扬 —— 鱼竿瞬间弯成一道紧绷的弧线,鱼线被拉得 “嗡嗡” 响,一股巨大的力道从竿子末端传来,差点把他拉得站起来。“爷爷,好沉啊!肯定是条大草鱼!” 他兴奋地喊道,手臂都在发抖。

“别硬拽,顺着鱼的力道来!” 老张赶紧跑过去,双手扶住小满的胳膊,帮他调整鱼竿的角度,“你看,鱼往深水区跑,你就稍微放线,等它没劲了,再慢慢往回拉。”

草鱼在水里拼命挣扎,时而往深水区冲,时而又往水草区游,鱼线被拉得笔直,仿佛随时会断。小满按照老张教的方法,慢慢放线、收线,脸上满是专注。他能感觉到鱼的力道在一点点减小,鱼竿的弧度也渐渐变小,心里越来越兴奋。

约莫过了二十五分钟,草鱼终于没了力气,被小满慢慢拉到了浅滩上。那是一条四斤多的大草鱼,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又宽又大,嘴里还叼着半颗麦粒,看起来格外精神。“钓上来了!爷爷,我钓上大草鱼了!” 小满高兴得跳起来,手里的鱼竿都差点掉在地上。

李师傅赶紧拿起抄网,帮小满把草鱼抄了上来,放进铺着湿纱布的大桶里:“这条草鱼够肥,晚上回去做红烧草鱼,肯定好吃。”

陈守义也钓上了一条三斤多的草鱼,老张和李师傅也各钓上了一条,四人的渔获都很丰厚。小满蹲在桶边,仔细看着自己钓的大草鱼,然后拿出 “鱼情记录表”,认真地记录起来:“时间:早上八点十五分,钓点:西岸浅滩第一个窝子,鱼重:约四斤,饵料:白酒泡嫩麦粒,咬钩方式:浮漂先动后沉。”

“小满记录得真详细,” 老张凑过来看,忍不住称赞道,“以后咱们可以根据这个表,总结出最佳的钓鱼时间和饵料,钓更多的鱼。”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四人的渔获越来越多。陈守义又钓上了一条五斤多的大草鱼,是今天最大的收获;李师傅钓上了几条鲫鱼,说是给家里的小孙女熬鱼汤;老张则钓上了一条翘嘴,鳞片泛着银光,看起来很新鲜;小满也又钓上了两条草鱼,虽然比第一条小,却也都在两斤以上。

临近中午,太阳渐渐升高,气温也变得有些炎热。李师傅从保温箱里拿出矿泉水和面包,分给大家:“先吃点东西,补充体力,下午咱们去水库的北岸,那里有片柳树林,阴凉,而且柳树枝掉进水里,草鱼喜欢在那儿觅食。”

四人坐在树荫下,一边吃着面包,一边聊着天。小满拿出画夹,把上午钓草鱼的场景画了下来,还在旁边写了几句心得:“暮春钓草鱼,选水草区浅滩,用白酒泡嫩麦粒,耐心等待,必有收获。”

陈守义看着小满的画,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不仅钓鱼技术进步了,还懂得总结经验,把每次钓鱼的收获都记下来,这种认真的态度,比钓上多少鱼都让他开心。

下午一点,四人收拾好东西,往水库北岸的柳树林走。北岸的柳树林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斑驳的光点;柳树枝垂在水面上,偶尔有叶子掉进水里,引得小鱼前来啄食;浅滩上的水很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偶尔有草鱼在石缝间游动。

“咱们就在这儿打窝,” 老张放下钓包,“用柳树叶和麦粒混合,草鱼喜欢吃新鲜的柳树叶,再加上麦粒的香味,肯定能引鱼过来。”

李师傅和小满负责采摘柳树叶,陈守义和老张则负责打窝。小满摘下几片新鲜的柳树叶,用手揉碎,和麦粒混合在一起,然后撒进窝里:“这样香味更浓,草鱼肯定会来。”

准备妥当后,四人开始抛竿。小满握着长竿,把钩饵轻轻抛进窝里,然后耐心地等待着。没过多久,他的浮漂突然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一沉。“提竿!” 小满大喊一声,双手握着竿柄往上一扬 —— 鱼竿弯成了一道弧线,一条两斤多的草鱼被钓了上来。

“小满越来越厉害了,” 李师傅笑着说,“现在不用我们指导,自己就能钓上鱼了。”

小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记录鱼情。下午的时光过得很快,四人又钓上了不少鱼,直到傍晚时分,才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回去的路上,小满坐在公交车上,还在兴奋地聊着今天的钓鱼经历,手里的 “鱼情记录表” 都快写满了。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坐在旁边,听着少年的话,脸上满是笑容。

回到小区,四人把渔获分了分,小满把自己钓的大草鱼给了王奶奶一条,还把 “鱼情记录表” 给她看,讲今天在水库钓鱼的趣事。王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要给小满做红烧草鱼,让他明天来家里吃。

晚上,陈守义家里飘起了红烧草鱼的香味。老伴把小满钓的大草鱼做成了红烧草鱼,还熬了鲫鱼汤,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着鲜美的鱼肉,聊着今天的水库之行,其乐融融。

“爷爷,下次咱们还去水库钓鱼好不好?” 小满一边吃着鱼肉,一边问道,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 陈守义点点头,“等过段时间,咱们去水库的南岸,那里有片芦苇荡,听说有很多大鲤鱼。”

小满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拿出画夹,在上面写道:“下次目标:水库南岸芦苇荡,钓大鲤鱼!”

夜深了,陈守义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湾,心里满是幸福。他想起今天在水库的点点滴滴,想起小满兴奋的样子,想起老张和李师傅的笑容,突然觉得,钓鱼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传承 —— 传承着技巧,传承着情谊,传承着对生活的热爱。

而江湾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情的土地上,陈守义、小满、老张和李师傅,还有更多热爱钓鱼的人,会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钓鱼故事,让这份传承和情谊,像江湾的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