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12章 江湾初春的复苏与新约

江湾钓事 第12章 江湾初春的复苏与新约

作者:大仙女的哭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6 18:22:19

雨水节气的第三场雨过后,青衣江湾的冰壳终于彻底消融。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碾过路面残留的融雪水洼,溅起细碎的水花。他抬头望向江湾方向,淡金色的晨光正穿透薄雾,给粼粼的江面镀上一层暖光 —— 这是江湾初春最珍贵的时刻,冰融鱼醒,连风里都带着水草复苏的清甜味。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老槐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的画夹比平时更厚,帆布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木质钓竿 —— 那是他上周用家里的旧木料打磨的,杆身上还歪歪扭扭刻着 “江湾” 两个字。“您看我画的‘融冰鱼汛图’!昨天蹲在草滩边画了一下午,连鱼星的位置都标出来了!”

少年翻开画夹,纸上的水彩画里,江湾浅滩的融冰间泛着细碎的银光,岸边新生的芦苇芽下,几处淡蓝色的圆点标注着 “鲫鱼星”,角落还画着个小小的钓竿,钓线垂进冰缝里,旁边写着:“盼与爷爷寻新滩,钓取开江第一鱼。”

陈守义指尖拂过画纸,眼底泛起暖意。这孩子总把江湾的细微变化记在心里,比自己当年还多了份细腻。“画得准,” 他把画夹塞进钓包内侧,“今天不去老浅滩了,我上周发现上游有片隐秘草滩,冰刚化透,水底全是去年的枯草,藏着不少开江鲫,咱们去试试‘枯草逗钓法’。”

“枯草逗钓法?” 小满眼睛一亮,赶紧掏出小本子记笔记,“是用枯草模仿小鱼吗?”

“聪明,” 陈守义笑着点头,“融冰期的鱼活性低,不追活饵,用晒干的枯草绑在钩尖旁,慢慢逗引,比红虫还灵。”

两人沿着江堤往上游走,初春的江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苏。岸边的柳树抽出一寸长的嫩芽,垂在水面上,偶尔有白鹭掠过,翅膀扫过水面,惊起几尾银闪闪的小鱼;往年枯萎的芦苇丛里,新绿的芽尖正顶破枯叶,风一吹,枯叶簌簌落下,与新芽交织成独特的 “沙沙” 声,像是江湾的呼吸;江面上的碎冰早已漂远,只有靠近草滩的地方,还留着几缕冰碴,顺着水流轻轻晃动。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一片被芦苇环绕的隐秘草滩出现在眼前。这里的水比老浅滩更深些,刚没过脚踝,水底铺着厚厚的枯草,阳光穿透水面,能看到枯草间偶尔闪过的鱼影。

“守义!小满!”

草滩入口处,老张正坐在折叠椅上调试钓竿,旁边的保温桶冒着热气,李师傅则蹲在岸边,手里拿着几根枯草,正用细线绑在鱼钩上。“就知道你们得往这儿来,” 李师傅抬起头笑,“我凌晨来踩点,在这儿发现了不少鱼星,特意带了枯草,试试你说的老钓法。”

小满跑过去,蹲在李师傅身边看绑枯草:“李爷爷,这枯草要选什么样的?是不是越软越好?”

“要选去年的芦苇枯茎,撕成细条,” 李师傅递给他一根枯草,“软了容易断,得留着点韧性,绑在钩尖上方半寸,鱼以为是枯草下藏着小虫,就会咬钩。”

老张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根新磨的短竿:“小满,试试这个,我特意按你上次说的尺寸磨的,重量刚好适合逗钓。”

陈守义看着三人围在一起研究钓法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老张去年秋天回来后,就常跟他们一起钓鱼,李师傅更是把多年的钓技毫无保留地分享,而小满,总能带着年轻人的好奇,把老钓法玩出新花样。

准备妥当后,四人分别在草滩四周坐下。陈守义帮小满调整好鱼线长度,让钩饵刚好能落在枯草层上方;老张和李师傅则选了草滩中央的位置,那里的鱼星更密集。小满握着短竿,按照李师傅教的方法,将绑着枯草的鱼钩轻轻放入水中,然后手腕轻抖,让钩饵在枯草间慢慢移动,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

“别急,融冰期的鱼要等半分钟才会试探,” 陈守义在旁边轻声提醒,“注意看线,线动比漂动更准。”

果然,过了约莫四十秒,小满手里的钓线突然轻轻抖了一下。他屏住呼吸,手腕保持稳定,又等了两秒,线再次下沉 —— 这次的力道更明显,是鱼咬钩的信号。“提竿!” 陈守义低喝一声。

小满手腕轻扬,钓竿弯起一道柔和的弧线,一条银灰色的鲫鱼被钓出水面,鳃边还挂着一丝枯草。“钓上来了!用枯草钓的!” 少年高兴得跳起来,手里的短竿差点脱手,老张赶紧扶住他。

“这条有六两多,” 李师傅接过鱼,放进铺着湿纱布的桶里,“开江鲫这么肥,少见。”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四人的渔获渐渐多了起来。陈守义用枯草逗钓钓上一条一斤多的鲤鱼,鱼鳃边沾着枯草,显然是被 “枯草藏虫” 的假象骗了;李师傅钓上十几条鲫鱼,条条都很肥硕;老张则钓上一条罕见的 “金背鲫”,鳞片泛着淡淡的金黄色,是初春草滩特有的品种;小满最惊喜,他在钓竿上绑了个小小的铃铛,鱼咬钩时铃铛轻响,竟然钓上了一条躲在枯草根部的小翘嘴。

“这铃铛是个好主意,” 老张看着小满钓竿上的铃铛,“融冰期水流声大,有时候听不见线动,铃铛能提醒。”

小满眼睛一亮:“我下次试试在铃铛上缠点彩色线,说不定还能吸引鱼注意!”

临近中午时,桶里的鱼已经装了大半。李师傅突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对了,社区食堂的王师傅昨天说,要是咱们钓了开江鱼,能不能送几条过去,给独居老人做鱼汤。”

“这主意好!” 陈守义立刻点头,“咱们留几条够吃的,剩下的都送去,让老人们也尝尝鲜。”

小满也积极响应:“我去送!我还能帮王师傅择鱼,上次我跟妈妈学过。”

收拾钓具时,小满特意把那条 “金背鲫” 单独放在小桶里:“这条送给王奶奶,她上次给我做的青团特别好吃。”

四人提着渔获往社区食堂走,小满走在最前面,手里的小桶晃悠悠的,嘴里还哼着自己编的钓鱼歌;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跟在后面,聊着下午要去给钓竿上漆,顺便给小满的新钓竿刻上名字。

社区食堂门口,王师傅已经在等他们了。看到满桶的鱼,高兴得合不拢嘴:“正好今天做鲫鱼汤,有这些开江鱼,老人们肯定高兴。”

小满放下桶,就跟着王师傅进了厨房,帮忙择鱼、刮鳞,动作熟练得像个小厨师。陈守义三人则坐在食堂门口的长椅上,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小满,又望向远处的江湾 —— 晨光下的江面泛着暖光,芦苇丛里的新绿越来越明显。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有这么热闹的日子,” 老张感慨道,“以前在外地,总想着江湾的鱼,现在不仅能钓鱼,还能跟你们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

李师傅也点头:“小满这孩子,给江湾添了不少活力,咱们这些老骨头,也跟着年轻了。”

陈守义看着江湾的方向,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第一次在江湾遇到小满时,少年还拿着塑料竿不知所措,如今却能独当一面,甚至把老钓法创新;想起老张回来后,三人重拾当年的情谊;想起李师傅、王奶奶这些邻居,用平凡的善意温暖着彼此。

中午,社区食堂飘起了鲫鱼汤的香味。小满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递给陈守义:“爷爷,您尝尝,这是用咱们钓的鲫鱼做的,王师傅还放了嫩豆腐。”

陈守义喝了一口,鲜美的鱼汤带着淡淡的豆香,还有一丝枯草的清甜味 —— 那是开江鱼独有的味道,也是江湾初春的味道。老张和李师傅也端着鱼汤,坐在旁边聊天,小满则跑前跑后,给食堂里的老人送鱼汤,偶尔还会讲几句钓鱼的趣事,引得老人们阵阵发笑。

下午,四人回到江湾,把剩下的渔获分给了邻居,然后一起去了老张的小院。老张拿出油漆和刻刀,给小满的新钓竿刻上 “满” 字,陈守义则在旁边帮忙打磨,李师傅则教小满如何给钓竿上漆,防止受潮。

“等漆干了,咱们去水库钓草鱼,” 老张一边刻字一边说,“我打听好了,水库的草鱼刚开食,用嫩麦粒钓正好。”

“我要把水库的景色也画进画册里,” 小满摸着钓竿上的刻字,“还要把枯草逗钓的方法写进指南,让更多人知道老钓法也好用。”

夕阳西下时,四人站在小院门口,看着远处的江湾被染成金色。小满手里拿着刚上漆的钓竿,陈守义的帆布包里装着小满的新画,老张和李师傅则提着剩下的枯草,约定明天再来江湾试试新的钓法。

“爷爷,” 小满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着陈守义,“江湾是不是不仅能钓鱼,还能把大家都连在一起啊?”

陈守义摸了摸他的头,望向江湾的方向:“是啊,江湾的水是活的,咱们的情谊也是活的,以后啊,还会有更多人来这里,把这份热闹传下去。”

晚风拂过,带着江湾的水汽和青草的清香。远处的航标灯渐渐亮起,像是江湾的眼睛,注视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也注视着这份跨越代际的情谊与传承。而小满手里的钓竿,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光,仿佛正预示着,江湾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