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88章 明远收徒:严选弟子,传匠心精神

“豫菜育才计划”结业礼的坩埚余温尚在,30枚火纹币被学员揣向天南海北,而留在这座中原院落的,是三枚被李明远暗中扣下的“候选币”。

他在名册上圈出三个名字:

张强——刀工第一,能把豆腐切成 4096 根“可穿针”丝;

李娜——川菜改行,用河南杂粮做出“三不沾”的绵柔;

王浩——零失误的“火候计时器”,被王建业戏称“人肉秒表”。

圈完,李明远在旁边写下一行小字:“技艺过关,再考一次‘心’。”

加试题目只有一句:

“明早 4:00,到明远楼老灶间,不许带手机,不许戴表,干等 3 小时,做什么,现场再通知。”

通知发出,三人准时出现。

灶间只点一盏煤油灯,灯芯短,火苗像黄豆。

李明远不在,留一张宣纸:“等。”

张强靠墙蹲下,数地砖——横 38,竖 27;

李娜把围裙带拆了又系,系了又拆;

王浩搬三块砖,垫屁股,闭目听老鼠啃木头,“咔、咔”,每 47 秒一次。

3 小时 07 分,李明远推门而入,把一只生铁釜坐到灶口,扔进 3 把生糙米:“谁先把米煮开花,谁留下。”

灶膛没火,只有一盏煤油灯。

张强把灯罩摘了,灯焰舔釜底, 40 分钟,米花微绽;

李娜用砖缝里的细沙包釜盖,保温增压, 35 分钟,米花全开;

王浩把袖口棉花撕下一团,蘸灯油,做简易酒精灯,火苗稳而低, 28 分钟,米汤初乳。

李明远没说话,只在笔记本写:“张:擅借势;李:懂物理;王:能造火。”

三人通过。

隔日夜 10 点,三人被带到豫菜文化研究会图书室。

屋中央,一张 1949 年的老榆木案,摆三部线装书:

《东京梦华录》《齐民要术》《中州百味考》。

李明远发 3 张 A4 纸,题目:

“请写出《东京梦华录》提及的 12 种豫菜技法,并各配一句原文;

《齐民要术》里,与‘炙’相关的黄河鲤鱼记载在第几卷第几页;

《中州百味考》记录‘套四宝’最早出现的店家名号、街名。”

不能查手机,不能翻书,限时 40 分钟。

张强 30 分钟交卷, 12 技法全对,页码只错 1 处;

李娜交卷时,在卷尾画了一张“炙鱼”小像,页码对,店名却写错一字;

王浩写到最后,突然起身,把试卷倒扣,说:“我背不下来,但我会做。”

李明远挑眉:“那你做。”

王浩把《中州百味考》提到的“铁炙黄河鲤”现场复原:

取 1 斤 8 两鲤鱼,改牡丹花刀,抹杞县酱菜老汁,垫铁鏊,覆炭火, 6 分钟翻面, 12 分钟外焦里嫩。

李明远尝一口,在试卷写:“满分。”

五月初五,端午,阳气最盛,宜拜师。

地点选在明远楼三楼“祖师阁”,阁内供一座 1:20 铜铸老灶台,正是 1938 年明远楼创店原物。

仪式极简,却处处是“豫”的密码:

——第一杯茶,黄河水。凌晨 4 点,李明远亲自到花园口黄河滩取水,沉淀 3 小时,只取中层,象征“取其清、弃其浊”;

——第二杯茶,嵩山泉水。登少室山 20 公里,在达摩杖影泉眼取水,象征“取其坚、砺其志”;

——第三杯茶,伊尹祠井水。祠在虞城,井水甘甜,传说伊尹当年即用此水调羹,象征“取其和、传其味”。

三杯并陈,李明远率先举杯,对铜灶三敬:

“一敬黄河——纳百川,故为大;

二敬嵩山——立万仞,故为高;

三敬伊尹——和五味,故为长。”

敬毕,他转身,目光扫过张强、李娜、王浩:

“今日之后,你们不是我员工,是我门生。传汝技艺,更传汝心法——守中,致和。”

三人双膝跪地,额头触地,双手举过头顶,接过“老灶模型”。

模型 1:10,灶门可开,膛内藏一枚火纹币,币面仍带坩埚火痕。

李明远说:“币是育才计划熔的,今天再熔一次,加进去你们的名字缩写。以后你们收徒,再熔一次,火纹叠火纹,像年轮,也像豫菜的根。”

语毕,鼓声三响,不是锣,不是钟,而是厨房里的“面盆鼓”——

倒扣紫铜盆,用擀面杖敲,声音清亮,旧时师傅喊“开灶”就这么敲。

今日,它喊的是“开宗”。

张强, 24 岁,周口商水人,初中毕业, 15 岁进厨房,外号“张一刀”。

拜师第七天,李明远给他一张 A3 打印纸:

《汴京烤鸭》工序 87 步,从选鸭到片皮,每步 0.5 分,满分 43.5。

“ 10 天内,把工序背下来,更要做出来,差 1 分,重来。”

张强用 3 天背熟, 4 天做出 12 只鸭子,片鸭时,李明远突然把灯关掉,只点一根蜡烛:“片鸭 108 片,薄可透字,错一片,重片。”

烛光下,张强手稳如磐石, 108 片,片片 2 毫米、 4 厘米、菱形,摆回鸭型,不差毫厘。

灯亮,李明远在评分表写:“ 10 分,可出师。”

但真正的考验是“夜盲刀”。

农历六月十五,无月,凌晨 1 点,李明远把张强带到地下车库,关掉所有灯,递给他一把 1.5 斤重传统桑刀, 1 块豆腐。

“ 20 分钟,切 4096 根,不许断,不许出声。”

黑暗里,张强只能听:——刀落板的“噗”;

——豆腐丝落水的“沙”;

——自己心跳的“咚”。

19 分 47 秒,他举手。

李明远开手机手电,光束穿过豆腐丝,像穿过 4096 条时间线。

“数对了, 4096。”

张强在黑暗里哭,眼泪砸在脚背,却不敢出声。

李明远拍拍他肩:“以后你收徒,也给他点黑暗,让他听见自己的心跳。”

李娜, 29 岁,信阳固始人,成都新东方毕业, 10 年川菜经验,拿过 2021 年四川省烹饪赛金奖。

她来学豫菜,只想解一道心结:

“为什么豫菜‘炒三不沾’能不沾锅、不沾铲、不沾盘,却入口黏糯?”

李明远没直接回答,只给她 5 斤河南杂粮:——荥阳柿子面、

——博爱姜薯粉、

——林州山楂渣、

——原阳糙米、

——伊川小米。

“ 30 天,用它们重做‘三不沾’,做到我满意,再教你‘套四宝’脱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