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6章 幼观星象知来人

文始证道录 第6章 幼观星象知来人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7

函谷关的夏夜,总带着三分凉意。晚风掠过庭院里的老槐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谁在低声絮语。三岁的尹喜不爱待在闷热的屋里,总爱搬个小小的木凳,独自坐在庭院中央,仰着脖子看天。

他的小身子裹在素色的小袍里,发髻用红绳松松系着,胸口的玉牌随着呼吸轻轻起伏。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此刻正一眨不眨地望着夜空,小手指着天上的星子,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与那些遥远的光点对话。

苏氏端着一碗温热的米汤走出来时,见他又坐在那里,不由得放轻了脚步。月光洒在尹喜的脸上,他额间的星纹泛着极淡的光泽,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喜儿,夜深了,该回屋歇息了。”苏氏轻声唤道,将米汤放在石桌上,“刚熬好的米汤,喝了暖暖身子。”

尹喜转过头,小脸上还带着痴迷的神色,指着天空说:“娘,你看那些星星,它们在动呢。”

苏氏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夜空湛蓝如墨,繁星密布,像撒了一把碎钻。可在她看来,那些星星明明是静止的,哪有什么动静?她笑着摸摸尹喜的头:“星星是不动的,那是云在飘,挡着它们了。”

尹喜却摇了摇头,小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纠正她的话:“不是云挡着,是它们自己在走。那颗最亮的星,往东边挪了一点点,还有那颗带尾巴的,在慢慢往下沉呢。”

苏氏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当是孩子的想象。她舀了一勺米汤,吹凉了递到尹喜嘴边:“快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尹喜乖乖地张嘴喝下,眼睛却又转回到天上,小手在身前比划着,时而画个圆圈,时而勾出弧线,像是在描摹着什么图案。自那场暴雨过后,他听风辨向的本事在关里传开,士兵们见了他,眼神里总带着几分敬畏,可在苏氏眼里,他终究只是个需要呵护的孩子。

这日午后,天空又变得阴沉起来。乌云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函谷关的上空,风里带着潮湿的气息,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尹虔在书房处理公文,苏氏在屋里缝补衣物,尹喜却又搬了小凳,坐在庭院里看天。

他仰着头,小脸被乌云遮得有些暗,可那双眼睛依旧亮得惊人。他的目光在天空中扫来扫去,像是在寻找什么,小手指在膝头轻轻点着,嘴里发出细碎的音节。

忽然,他像是发现了什么,小身子猛地一挺,眼睛瞪得圆圆的,指着东南方向的天空,脆生生地喊道:“角宿偏南,箕星犯月,今夜有客过函关!”

正在缝补的苏氏听到这话,探出头来笑道:“傻孩子,这天阴得连月亮都看不见,哪来的星子?再说这暴雨将至,谁会在这时候过关?”

尹喜却很笃定,小脑袋点得像拨浪鼓:“有的,角宿往南移了半寸,箕星挨着月亮了,就是有客人来的意思。”他说的“月亮”,并非肉眼可见的月轮,倒像是在说某个藏在乌云后的方位。

苏氏只当他又在说胡话,笑着摇了摇头,没再理他。

傍晚时分,暴雨果然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屋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急促地敲打着瓦片。关楼的灯火在雨幕中摇曳,远处的黄河水声被雨声吞没,整个函谷关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汽里。

尹虔处理完公务回府时,浑身都被淋湿了。他换下湿衣,坐在火炉边烤火,听苏氏说起尹喜白天的话,不由得笑道:“这孩子,一天到晚净说些奇奇怪怪的话。这般大雨,道路泥泞,夜里怎么会有人过关?”

苏氏也跟着笑:“许是看星星看出了迷,自己编的故事吧。”

夫妻二人说着话,没把尹喜的话放在心上。雨一直下到深夜,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更夫敲过三更的梆子,尹府的人大多已经睡熟,只有守夜的仆人在廊下打着瞌睡,听雨珠顺着屋檐往下淌,汇成细细的水流。

就在这时,关楼的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梆子声,紧接着是士兵的喝问声,在寂静的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尹虔被惊醒,披衣走到窗边,皱着眉听着——这三更半夜的,又是这般大雨,难道出了什么事?

没过多久,管家匆匆来报:“老爷,关楼来报,有位西域名士求见,说有紧急事务要过关,现在关下等着呢。”

“西域名士?”尹虔愣住了,“这时候来的?”

“是啊,”管家答道,“说是从西域来,要往洛邑去,路上遇上暴雨,耽搁了行程,想连夜过关。”

尹虔心中一动,猛地想起尹喜白天说的话——“角宿偏南,箕星犯月,今夜有客过函关”。他回头看向里屋,尹喜睡得正熟,小脸上还带着浅浅的笑意,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一股寒意夹杂着惊奇,顺着尹虔的脊背爬了上来——这孩子,难道真的能从星象里看出端倪?

他定了定神,对管家说:“请他到客厅稍候,我这就过去。”

穿戴整齐后,尹虔冒着大雨赶往关楼附近的客房。推开房门,只见一位身披红袍的学者正坐在那里,他高鼻深目,须发皆卷,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却难掩一身沉静的气度。见尹虔进来,学者起身拱手行礼,口中说着生硬的汉话:“山人鸠摩罗什,自龟兹而来,欲往洛邑求法,叨扰令尹了。”

尹虔忙还礼,请他坐下,让人奉上热茶。两人寒暄了几句,尹虔才知道,这位鸠摩罗什是西域有名的学者,因听闻中原道法兴盛,特意跋涉万里前来求法,一路上历经艰险,若不是今夜必须过关,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雨前来叨扰。

送走鸠摩罗什后,尹虔站在雨幕中,望着僧人远去的背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尹喜白天的话犹在耳边,字字句句都与眼前的情景对上了。一个三岁的孩子,竟能通过星象预测过客,这绝非偶然。

回到府中,尹虔走到尹喜的床边,借着微弱的烛光,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他想起尹仲说的“与道有缘”,想起尹喜听风辨向的本事,再联想到今夜的星象预言,忽然意识到,自己或许一直低估了这个孩子。他身上的异能,并非孩童的戏言,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第二日雨停了,天空放晴,函谷关的空气格外清新。尹虔从书房里翻出一个尘封的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几本泛黄的竹简,最上面的一卷,赫然写着《甘石星经》四个古字。这是他年轻时在洛邑求学时,一位老先生赠予的,据说记载了上古以来的星象变化,只是内容深奥,他一直没能看懂,便束之高阁了。

他拿着竹简走到庭院里,尹喜正蹲在地上,用小石子画着什么。尹虔把竹简放在他面前,轻声问:“喜儿,你认识这些字吗?”

尹喜抬起头,好奇地看着那些竹简,小手指着上面的文字,一个一个地念了出来:“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他的声音稚嫩,却吐字清晰,那些连尹虔都觉得晦涩的古字,他竟认得大半。尹虔心中又惊又喜,忙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吗?”

尹喜点点头,拿起一根小石子,在地上画出一个弯弯的图案:“这是角宿,像龙的角,它在东边的时候,春天就来了。”他又画了一个像簸箕的形状,“这是箕星,它要是离月亮太近,就会有风有雨,还会有远方的客人来。”

这不正是他昨夜说的“箕星犯月”吗?尹虔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他蹲下身,握住尹喜的小手:“喜儿,爹教你看这些星经,好不好?”

尹喜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

从那天起,尹虔便开始教尹喜研读《甘石星经》。他本以为孩子年纪太小,即便有天赋,也需循序渐进,可没想到,尹喜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一卷竹简,尹虔读两遍,他便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不仅如此,他还能指着上面的星图,说出各种星象对应的吉凶祸福。

“爹你看,”尹喜指着一幅星图,小脸上满是认真,“这是荧惑守心,荧惑是火星,心宿是明堂,它俩凑在一起,就会有灾祸。”

“还有这个,”他又指向另一处,“太白食昴,太白是金星,昴宿主兵事,金星遮住昴宿,预示着边疆会有战事。”

尹虔听着儿子的话,心中震撼不已。这些星象对应的吉凶,《甘石星经》中虽有记载,却语焉不详,需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可尹喜仿佛天生就懂得其中的奥秘,总能一针见血地说出关键。他额间的星纹,在研读星经时会变得格外清晰,仿佛与星图上的纹路相互呼应,指引着他探寻天地的玄机。

消息很快传开,函谷关的人都说,令尹家的小公子不仅能听风辨向,还能观星知吉凶,真是神仙下凡。尹虔却愈发谨慎,叮嘱家人不许在外炫耀,只在府中教导尹喜研读星经。

他知道,这份天赋是恩赐,也是枷锁。在这乱世之中,懂得太多天地的秘密,未必是好事。但他更明白,尹喜的路,早已由天注定,他能做的,便是引导他学好这身本事,将来或许能用这份天赋,做一些对天下有益的事。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庭院。尹喜坐在小凳上,捧着一卷竹简,小声地念着星经,尹虔坐在他身边,含笑听着。晚风吹过,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对父子伴奏。天上的星辰尚未显露,可在尹喜的眼中,它们早已在心中排好了位置,等待着他去解读那些藏在星光里的秘密。

函谷关的夜,又将到来,而属于尹喜的星辰之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