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13章 哭星彻夜明

文始证道录 第13章 哭星彻夜明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7

西归的路被一层薄霜覆盖,像谁在地上铺了层碎银,脚踩上去咯吱作响,惊得路边枯草丛里的寒雀扑棱棱飞起,翅膀扫过带霜的枝桠,抖落一片细碎的冰晶。尹喜的队伍走在最前面,踏雪马的蹄铁裹着冰碴,每一步都在结冻的土路上刻下清晰的印子,像是在为这漫漫长路盖印作证。他勒马回望,身后的队伍像一条在荒原上蠕动的长蛇——一千多士兵的铠甲上结着霜花,甲片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咳嗽声;数百个从洛阳逃出来的百姓跟在后面,大多是佝偻着背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人,手里捧着用蓝布或粗麻包着的亲人骨殖,包袱上还沾着王城的血渍,走得跌跌撞撞,每一步都像要耗尽全身力气。

天刚擦黑,墨色的夜幕就从邙山背后漫了过来,把远处的村落轮廓晕成一团模糊的灰影。哭声便从队伍末尾传了过来,起初是压抑的呜咽,像漏了风的风箱,渐渐变成撕心裂肺的哭喊,在空旷的荒原上荡开。一个裹着破棉袄的妇人抱着个小小的骨灰坛,坛子是粗陶的,边缘磕掉了一块,她边走边用冻裂的手摩挲着坛口,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儿啊,娘带你回家……咱回不了洛阳了,那地方成了鬼窝……娘带你去函谷关,听人说那里能活命……你别怕,娘抱着你走……”她的脚步踉跄,好几次差点摔倒,怀里的坛子却抱得死死的,像抱着最后一点念想。

尹喜抬头望向夜空,几颗疏星在天幕上眨着眼睛,唯独天顶那颗星亮得刺眼。它的光芒惨白,像一滴凝固的泪,周围还拖着一道淡淡的光带,那是哭星。《夏小正》里写“哭星明大,主丧亡遍野”,此刻它的光带垂落下来,像一条苍白的绸缎,洒在沿途的废墟上——那些被犬戎烧毁的村落,屋顶塌成了黑窟窿,断墙歪歪扭扭地立着,像一排排龇牙咧嘴的鬼;倒塌的房屋露出焦黑的梁木,在星光下显露出狰狞的轮廓,像无数沉默的墓碑,碑上刻满了未说出口的姓名。

“先生,前面有个破庙,要不歇歇脚?”王恒在马上欠身问道,他的左臂缠着厚厚的绷带,绷带边缘渗着暗红的血,那是在王城救一个孩童时被犬戎的刀砍伤的,此刻正被冻得发僵,每动一下都疼得龇牙。他指着前方的土坡,坡上隐约能看见半截残破的庙檐,檐角的风铃早就没了,只剩一根锈迹斑斑的铁钩在风里摇晃。

尹喜点头,催马往破庙走。庙门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两个石狮子蹲在门口,一只的头被砸掉了,另一只的前爪断了,满身都是枪眼。正殿的神像塌了半边,露出里面的泥胎,泥胎上的彩绘被烟熏得发黑,却不知被哪个有心人用石块小心地垒了个简易神龛,神龛上摆着半块啃剩的麦饼,饼上还留着牙印,旁边放着个豁口的陶碗——想来是之前有逃难的人在此落脚,临走时特意留下的,盼着后来人能有口吃食。

百姓们陆续进了庙,找墙角或草堆坐下,哭声低了些,却仍像潮水般在殿内涌动。一个老汉掏出怀里的旱烟袋,想点火,却发现烟丝早就冻成了硬块;几个妇人围在一起,把冻得发紫的手凑到一起呵气,怀里的孩子缩成一团,小声地哼唧;那个抱骨灰坛的妇人靠在断墙上,把坛子贴在脸上,眼泪无声地往下掉,在布满污垢的脸上冲出两道白痕。

尹喜靠在东墙的断壁上,墙缝里还留着些干草,被他蹭得簌簌往下掉。他从怀里掏出星图,羊皮纸被体温焐得发软,上面用朱砂标注的星轨在星光下清晰可见。图上“哭星守路,主遗民西迁”几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出来,出发前总觉得这星象晦气,心里堵得慌,如今看来,竟是分毫不差地应了眼前的景象——哭星在前引路,遗民在后追随,这路,注定要浸着眼泪走。

“先生,水来了。”一个年轻士兵端着半罐水过来,他的战袍被划了道长长的口子,露出里面冻得青紫的皮肤。他是洛阳人,爹娘和妹妹都死在了犬戎刀下,此刻眼里的红血丝还没退去,像布满了蛛网。“这是在庙后的井里打的,水有点浑,沉淀了会儿。”

尹喜接过水罐,罐口结着层薄冰,他用手捂了捂,才拧开盖子。刚要喝,就见庙门口的破帘子被风吹得掀起,一个老汉背着个瘫痪的老伴站在门口,老汉穿着件露出棉絮的单衣,冻得嘴唇发紫,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枣木拐杖,杖头被摩挲得油光锃亮。他看见尹喜的队伍,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像两盏快熄灭的油灯又燃了点火星,“扑通”一声跪在了结冰的地上,膝盖撞在石头上发出闷响。

“官爷!带我们走吧!”老汉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几乎是在哀求,“洛阳不能待了,犬戎杀回来咋办?俺们村的人都被他们杀光了,就剩俺俩……求您了,带我们去函谷关吧,哪怕给您做牛做马都行啊!”他背上的老伴也挣扎着要下来,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眼泪顺着眼角的皱纹往下流。

很快,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到庙外,都是从附近村落逃出来的,有的是听见动静寻来的,有的是一路打听着追过来的。他们大多空着两手,顶多揣着块干粮,有个年轻媳妇怀里抱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孩子冻得嘴唇发青,却没力气哭;一个瞎眼的老婆婆被小姑娘牵着,手里攥着块脏兮兮的布,说是她老伴的汗巾;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手里拿着削尖的木棍,像握着武器似的,眼里满是警惕。

他们的哭声混着风声,在夜空里回荡,时而尖利如刀,时而低沉如诉,与天上的哭星遥遥相对,像一场天地同悲的祭奠。风卷着雪沫子灌进庙里,吹得人脸上生疼,却没人肯挪动一步,只是望着尹喜,眼里的绝望里透着一丝微弱的期盼,像在黑暗里看见一点星火。

尹喜望着那些绝望的脸,忽然想起《甘石星经》里“哭星与客星相随,主天下流离”的说法。他抬头看天,果然见哭星旁边有颗暗淡的小星,正亦步亦趋地跟着,那是客星。原来这星象不仅预示着丧亡,还藏着“相随”二字——这些百姓,不是来乞讨的,是要跟着他们寻找生路啊。

他把水罐递给身边的士兵,声音在寒风里显得格外清晰:“把剩下的干粮都拿出来,分了。再烧堆火,让老人孩子暖和暖和。”

“先生,那我们……”王恒有些犹豫,剩下的干粮本就不多,再分出去,怕是撑不到函谷关。

“分了。”尹喜打断他,目光落在那个瞎眼老婆婆身上,“都是爹娘生的,能多活一个,就多活一个。”

士兵们应声去翻行囊,百姓们看着递过来的半块麦饼、一把炒豆子,突然有人“扑通”一声跪下,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跪了下来,哭声里第一次有了点别的东西,像感激,又像终于找到了依靠的委屈。

尹喜靠在断墙上,望着跳动的火苗映在百姓脸上,又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哭星。光带依旧惨白,却似乎柔和了些。他知道,这西归的路会更难走,但只要这些人还肯跟着,只要这哭星还在引路,他们就不能停下。

夜色渐深,庙外的风还在呼啸,庙内的火堆却越烧越旺,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通红。那个抱骨灰坛的妇人把坛子放在火堆旁,像是怕孩子冻着;瞎眼老婆婆的手被小姑娘握在怀里,慢慢暖和过来;刚出生的婴儿终于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啼哭,像一粒种子,落在这片被泪水浸透的土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