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14章 遗民随西行

文始证道录 第14章 遗民随西行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7

天快亮时,庙外的冻土被踩得结实,结着层冰壳的地面上挤满了人,粗粗数来竟有近千。尹喜站在庙门口的青石台阶上,台阶被几代人的脚磨得光滑,此刻却硌得他脚心发疼。他望着底下攒动的人头,一张张脸冻得发紫,颧骨上泛着不正常的红,像被寒风抽打过的苹果;脚上的鞋大多磨破了底,露出的脚趾蜷缩着,有的裹着破布,有的干脆光着,在冰地上冻得通红发胀;还有那些被小心护在怀里的骨殖坛,有粗陶的,有木盒的,甚至有个小姑娘用绣着并蒂莲的帕子包着,帕子边角都磨烂了,却依旧被紧紧攥在手里。尹喜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声,只能任由目光在人群里逡巡,像在抚摸每一道伤痕。

“你们要去哪?”良久,尹喜才开口,声音因彻夜未眠而沙哑,像被砂纸磨过的铜铃。风从庙门灌进来,掀起他战袍的下摆,露出里面缠着绷带的左肩,绷带边缘的血渍在晨光里泛着暗褐。

人群里一阵骚动,有人互相搀扶着往前挪了挪,最前面一个穿青布长衫的书生颤声道:“先生,我们……我们没地方去了。”他的长衫肘部磨破了洞,露出里面打补丁的内衣,手里紧紧攥着一卷书,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洛阳城破了,家没了,田也成了焦土。我们找了三天,就想寻个安稳地方,能让老人孩子活下去……”他说着,声音哽咽起来,眼泪顺着冻裂的脸颊往下掉,在下巴上凝成小冰珠。

尹喜抬头望向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几颗残星渐渐隐去,唯独客星正缓缓升起,像一粒被擦亮的银珠,光芒虽弱,却异常稳定,像个执着的追随者,紧紧跟在他们队伍对应的星轨后方。《甘石星经》里“客星随主,必有归处”的字句突然在心头亮起,这星象分明在说,这些百姓是该跟着他们走的,是天意,也是人心。

他翻身下马,动作因左肩的伤有些迟缓,却依旧沉稳。靴子踩在结冰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尹喜对着众人深深一揖,袍角扫过地上的碎冰:“我叫尹喜,是函谷关的守将。”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每个人的眼睛,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函谷关虽小,却有丈高的城墙可守,有渭水灌溉的良田可耕。关内有粮仓,有药铺,还有能挡风寒的屋子。”他抬手指向西方,那里的天幕已透出淡蓝,镇星正亮得沉稳,像一块嵌在绸缎上的墨玉,“从这里往西走,到函谷关有七百里路。路上或许会吃苦——天寒地冻,可能没足够的干粮;遇着野兽或散兵,可能有危险。但只要到了关城,我尹喜对天起誓,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你们中的任何一个。”

他顿了顿,吸了口带着冰碴的空气,声音陡然提高,像一道惊雷劈开晨雾:“愿意跟我走的,现在就收拾东西,我们辰时准时出发!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庙里还剩些干粮,你们可以自己找路,寻个更妥当的去处。”

人群沉默了片刻,只有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的声音。所有人都望着尹喜,眼里的迷茫像被晨雾笼罩的湖面。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俺跟先生走!”是那个背着瘫痪老伴的老汉,他把拐杖往地上一顿,“俺们没处去了,先生肯要俺们,就是再生父母!”

话音刚落,人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呜咽,接着是此起彼伏的磕头声,“砰砰”地响在冰地上,像在敲一面沉重的鼓。“我们跟先生走!”“先生是活菩萨啊!”“只要能活下去,再苦再累我们也认!”

那个抱着骨灰坛的妇人挤到前面,坛子被她揣在怀里焐得温热。她扑通一声跪在尹喜面前,把坛子举到他眼前,泪水模糊了双眼:“先生,这是我儿,他……他才十五,死在洛阳城楼上了,被犬戎的箭射穿了胸膛……”她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您能不能……能不能让他也跟着您,到函谷关看看安稳日子?他这辈子,就盼着能过上不用躲躲藏藏的日子……”

尹喜接过坛子,入手很轻,轻得像一片羽毛,心里却重得发沉,像压着块巨石。他对着坛子深深一揖,额头几乎碰到冰冷的陶壁:“孩子,我带你走。到了函谷关,就再也没人能欺负你了,那里有暖炕,有热粥,还有安稳觉。”

妇人哭得更大声了,却不是之前的绝望,而是带着点释然,像终于把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辰时整,队伍重新出发时,人数已从一千多变成了三千多,像一条长龙蜿蜒在西去的路上。百姓们互相搀扶着,年轻人帮着抬伤员,老人牵着孩子,手里大多只拎着个小包袱,装着仅有的家当。虽然步履蹒跚,脸上却没了之前的麻木绝望,眼里像被晨光照亮的水面,泛着点微弱的光。

尹喜让士兵们把剩下的干粮都分了,自己只留了半块麦饼揣在怀里。他又把备用的衣物找出来,都是些磨得发白的旧袍,却还厚实,分给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姑娘接过一件带着补丁的棉袄,怯生生地说了句“谢谢先生”,然后飞快地套在身上,小脸上瞬间有了点血色。

王恒跟在尹喜身边,看着不断拉长的队伍,眉头拧成了疙瘩:“先生,咱们的粮食本就不多,原计划是够弟兄们支撑到函谷关的,现在带上这么多人,怕是撑不到一半路就会断粮。”他的左臂还在隐隐作痛,却更担心这些人的生计,“万一……万一到时候没吃的,岂不是害了他们?”

尹喜指着天上的客星,此刻它已升得很高,光芒比刚才亮了许多,像一盏挂在天幕上的灯:“你看,客星随主,这是天意。天意要这些人活下去,就绝不会让他们饿死在路上。”他勒住马,等后面的人跟上,“粮食不够,我们就边走边找,路边的野菜、野果,只要能吃的,都收起来;遇着废弃的村落,就去翻翻有没有剩下的粮窖;实在不行,我去跟沿途的驿站借——总会有办法的。”

他忽然勒住马,让队伍停下,目光落在路边一个背着药篓的老郎中身上。老郎中头发胡子都白了,穿着件打满补丁的夹袄,药篓里装着些干枯的草药,正被一个小伙子搀扶着慢慢走。尹喜催马过去,在他面前停下:“老丈,您懂医术?”

老郎中抬起头,露出缺了牙的嘴,笑起来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略懂些,年轻时在药铺当过学徒,能治风寒、外伤,配些止痛的药膏。”他的声音有些含糊,却透着股温和。

“太好了。”尹喜笑了,这是自王城破后他第一次笑,像冰封的河面裂开一道缝,露出底下的活水,“队伍里有不少伤员,还有老人孩子,天寒地冻的,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您要是不嫌弃,就跟我们一起走,药篓我让人帮您背。”

老郎中眼圈一红,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先生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没用?”

“嫌弃什么?”尹喜拍了拍他的肩,掌心的温度透过单薄的夹袄传过去,“到了函谷关,我让人给您盖间药铺,临街的,敞亮,让您安安稳稳行医,给关里的人瞧病,也能传传手艺。”

老郎中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药篓里的草药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散出淡淡的苦味,却让人心里踏实。

队伍继续西行,哭星渐渐西沉,像一滴泪落入西山,光芒越来越淡;客星却越发明亮,像一盏引路的灯,始终悬在队伍上空。百姓们的哭声少了,偶尔能听见孩子们的笑声,是那个瞎眼老婆婆身边的小姑娘,被一个士兵用长矛挑着的布兜里晃悠,笑得咯咯响。那声音像颗石子,在尹喜沉重的心里漾开一圈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去,荡起些微暖意。

路边的枯草上结着白霜,在阳光下闪着光。尹喜望着前方西去的路,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风雪,有坎坷,但他知道,只要这客星还亮着,只要身边的人还肯跟着走,他们就一定能走到函谷关,走到那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风从西边吹来,带着点渭水的湿气,不像来时那么凛冽了。尹喜深吸一口气,催马往前走,踏雪马的蹄声轻快了些,像在为这漫长的西行,敲起一支希望的鼓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