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带着盛夏末段的炽烈,穿过“澈观资本”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办公桌上摊着一份宁德时代的产能报告,蓝色水笔在“2018Q3电池产能预计提升15%”的字样旁画了圈,旁边还放着半杯冒着热气的龙井——林澈习惯在看财报时泡上一壶,茶香能让他的思路更清晰。
突然,桌角电话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张一鸣”三个字,让林澈停下了笔。他指尖划过接听键,听筒里立刻传来一阵带着急促呼吸的声音,那是张一鸣的声音,却少了往日的冷静,多了几分压抑不住的雀跃。
“林澈!你现在方便说话吗?印尼的数据刚出来,我必须第一时间告诉你!”张一鸣的声音里混着背景音——隐约能听到键盘敲击声和欢呼声,显然字节跳动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正一片沸腾。
林澈往后靠在真皮座椅上,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别急,慢慢说。是TikTok的用户数据?”
“对!日活!日活破百万了!”张一鸣的声音陡然提高,“就在刚才,后台数据跳转到100.2万,印尼市场!我们从3月上线到现在,五个月时间,终于冲破百万日活了!你当初说的‘先啃东南亚,再冲欧美’,真的走通了!”
林澈的嘴角微微上扬,目光落在窗外——黄浦江面上的货轮正缓缓驶过,像极了TikTok在海外市场的步步推进。他想起2017年底和张一鸣在中关村咖啡馆的那次长谈,当时字节刚决定把抖音推向海外,内部对首站市场有分歧:有人建议先攻欧美,觉得发达国家用户付费意愿高;也有人想先做东南亚,认为文化差异小。是他力劝张一鸣选印尼,理由是“东南亚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刚突破50%,短视频还是蓝海,且用户对魔性内容接受度高,适合做冷启动”。
“恭喜你,一鸣。”林澈的声音平稳却带着真诚,“百万日活是个里程碑,但你有没有发现,前三个月用户增长一直卡在50万左右,这半个月突然提速,核心原因是什么?”
电话那头的张一鸣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我们之前做的本地化太浅了,只是把界面翻译成印尼语,内容还是国内抖音的搬运。这半个月按你之前提的,加了印尼本地运营团队,推了几个本地网红的视频,没想到效果这么明显。但具体怎么深化,我还在琢磨。”
林澈站起身,走到数据墙前,手指在空白处虚划着印尼市场的用户画像:“浅本地化只能拉新,深本地化才能留存。你要让TikTok变成‘印尼人的TikTok’,而不是‘中国人做的印尼版抖音’。具体分三步:第一,内容要贴地,找当地最火的‘ Dangdut 音乐’——就是那种带手鼓节奏、歌词简单的神曲,比如最近在雅加达街头巷尾都在放的《椰岛摇》,让运营团队找本地音乐人合作,做个#椰岛摇挑战,引导用户拍对口型或者编舞视频,这种内容自带传播属性。”
他停顿了一下,想起前世TikTok在印尼爆火的关键节点,补充道:“第二,达人要本土化,别找国内网红过去,就签印尼本地的小网红——比如大学社团里的舞蹈队、夜市里的小吃摊主,他们更懂当地用户喜欢什么,而且粉丝信任感强。给他们开流量扶持计划,发布视频给现金奖励,让他们带动普通用户创作。”
“第三,运营要借势,印尼下个月有独立日(8月17日),可以发起#我的印尼骄傲 挑战,让用户拍家乡的风景、传统服饰,把内容和当地节日绑定,既能提升用户粘性,还能获得当地政府的好感,避免政策风险。”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随后张一鸣的声音带着恍然大悟的兴奋:“我明白了!之前总想着把国内的成功经验复制过去,忽略了‘因地制宜’。你这三步,把内容、达人、运营都钉在印尼本土上了,比我们现在做的深多了!我马上召集海外运营团队开紧急会,今晚就把方案定下来!”
“另外,”林澈补充道,“数据监测要跟上,每天看挑战的参与量、用户留存率,尤其是7日留存,要是能从现在的30%提到50%,就算真正扎下根了。”
“放心,我盯着!”张一鸣的声音里满是干劲,“等印尼跑通了,我再跟你聊泰国、越南的布局,到时候还得请你出主意。”
挂断电话,林澈转身,才发现李娜和陈默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显然已经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李娜穿着一身浅灰色职业装,脸上带着按捺不住的好奇;陈默则是休闲的连帽卫衣,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文件都忘了递过来。
“林总,刚才是……张一鸣总?TikTok在印尼真的……”李娜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求证的期待——她知道林澈在2017年天使轮投了字节跳动,占10%的股份,这笔投资一直被团队视为“压箱底的布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