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28章 登州察器归帝都,深宫夜话叙温情

一、辰时归京入朝堂,登州捷报传殿内

七月廿日辰时,叶尘的龙驾刚驶入帝都城门,等候在宫门外的内侍总管李德全便快步上前,躬身迎驾。紫宸殿内,户部尚书张谦、兵部尚书等重臣早已列班等候,连武器生产基地的叶靖,也特意从登州赶回,立在偏殿首位。

“登州之行,诸位辛苦了。”叶尘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叶靖身上,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父亲与九位兄长在登州各司其职,武器生产计划有序推进,朕甚是满意——基地的规制、工匠的调度,都合朕的心意,往后便按此节奏稳步生产。”

叶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臣与孩儿们定不负陛下所托,守好登州基地,按时完成每一批生产任务。”

叶尘点头,又与张谦等人商议了午时的田税减免核查进度、学堂筹建的集资明细,直至午时才散朝。李德全候在殿外,轻声提醒:“陛下,皇后娘娘已在长乐宫备下午膳,说是等您归来一同用。”

二、酉时长乐宫夜话,灯下诉语话家常

酉时的长乐宫,烛火映得窗纸泛着暖光。苏瑶穿着淡紫色宫装,正坐在桌边看着宫女布菜,见叶尘进来,立刻起身迎上前,自然地接过他脱下的龙袍:“陛下一路奔波,定是累了,先喝碗莲子羹垫垫。”

叶尘坐在她身旁,看着碗里软糯的莲子,笑着说:“还是瑶儿细心,知道朕路上没胃口。”两人并肩吃饭时,苏瑶轻声说起这十日的琐事:“城西的医馆已建好两所,昨日我让宫女送去了些药材;学堂的桌椅也运到了三批,工匠们正忙着组装,孩子们路过时都扒着门看呢。”

叶尘放下筷子,握住她的手:“这些事辛苦你了。往后新政落地,百姓日子好了,你也能少些操劳。”苏瑶靠在他肩头,声音柔和:“能陪着陛下做这些事,我一点也不辛苦——只盼着天下的孩子都能读书,百姓都能安康,咱们的日子也能安稳长久。”

灯下,两人就着烛火翻看学堂的选址图,苏瑶指着燕赵州的乡道学堂:“这里离农户家近,孩子们上学方便,我想着在学堂旁种些桃树,等春天开花了,定是好看。”叶尘笑着点头,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红点:“都听你的,明日就让人去备桃树苗。”

三、次日晚璃贵妃居处,琴边论曲谈新政

第二日晚,李德全捧着鎏金托盘进来,托盘上的玉牌刻着“璃贵妃”三字。叶尘跟着内侍往柳若璃的瑶光殿去时,远远就听见了琴声——柳若璃正坐在窗边弹《平沙落雁》,琴音清越,带着几分悠然。

见叶尘进来,柳若璃收了琴弦,起身行礼时,鬓边的玉簪轻轻晃动:“陛下今日处理了不少公务,要不要听臣妇弹首舒缓的曲子?”叶尘坐在她对面的锦凳上,看着琴上的断纹:“方才听你弹的曲子,心境平和,想来这几日你也没少关注外面的事。”

柳若璃点头,取过一旁的宣纸,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臣妇听宫人说,登州的武器基地建得规整,还有学堂的集资榜,乡绅们捐的银钱已够建十所初等学堂了。”叶尘拿起宣纸,指尖拂过字迹:“你心思细,这些事记得清楚。往后商税合理了,商户们也会多捐些,学堂会越建越多。”

她重新坐下调弦,琴音缓缓响起时,叶尘轻声说:“等明年春天,咱们去城郊的高等学府看看,那里会建工科的工坊,你若感兴趣,也能去看看匠人锻造器物。”柳若璃的琴音顿了顿,带着笑意回应:“好,臣妇等着陪陛下一起去。”

四、第三日晴贵妃庭院,月下观星话农桑

第三日晚的翻牌,是苏晴的晴雨轩。苏晴性子爽朗,没等叶尘进门,就带着宫女在庭院里候着,手里还拿着一卷农书:“陛下,您看这是太医院新修订的农桑图,上面写着改良后的稻种,亩产比以前多两石呢!”

叶尘接过农书,与她并肩坐在月下的石凳上,翻到稻种培育的页面:“登州回来时,朕路过燕赵州的田埂,农户们已开始试种新稻种,说是长势比旧种好。”苏晴眼睛亮起来,凑近了些:“那明年是不是就能大面积种了?百姓们的余粮就更多了,日子也能更宽裕。”

“是啊。”叶尘指着天上的星子,“你看那北斗星,农人们种地都靠它辨时节,往后有了农书、有了学堂教农务,他们再也不用只靠经验种田了。”苏晴笑着点头,伸手接过他递来的农书:“臣妇明日就把这农书抄几份,送到各县的学堂去,让先生们教给孩子们。”

五、第四日婉贵妃书房,灯下研墨论书文

第四日晚,叶清婉的凝香殿里,书案上摊着几张宣纸,砚台里的墨还冒着热气。叶尘进来时,她正俯身写着什么,见他进来,连忙起身:“陛下来得正好,臣妇正想请您看看这篇《学堂劝学文》,是写给孩子们的,不知用词合不合适。”

叶尘走到案边,拿起宣纸细看——文中没有晦涩的词句,只写着“学堂免费,可学算术,可学农务,学好本事,能养父母,能利天下”,字迹清秀,语气亲切。他笑着说:“写得好,孩子们能看懂,也能明白读书的用处。”

叶清婉取过新的宣纸,研磨时轻声说:“臣妇想着,每个学堂门口都贴一张,再让先生教孩子们念,让他们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八股,是为了学真本事。”叶尘拿起笔,在文末添了“中原兴旺,在尔辈少年”八个字:“加上这一句,让孩子们也知道,他们是中原的未来。”两人并肩站在案前,烛火映着纸上的字迹,格外暖亮。

六、第五日莲贵妃膳房,灶边谈食念民生

第五日晚翻到吴莲时,叶尘刚走到她的锦湘殿,就闻到了饭菜香——吴莲正站在膳房门口,系着素色围裙,手里还拿着锅铲:“陛下,臣妇想着您爱吃清淡的,炖了些冬瓜排骨汤,还蒸了杂粮糕,都是养身子的。”

叶尘跟着她走进膳房,看着灶上冒着热气的砂锅:“你总是这么贴心,知道朕的口味。”吴莲盛了碗汤递给他,轻声说:“昨日听李德全说,凉地的粮车已到了,农户们领到了新粮种,臣妇就想着,等明年粮食丰收了,百姓们也能顿顿吃上饱饭,不用再忍饥挨饿。”

叶尘喝着汤,点头道:“田税减半后,百姓的余粮会越来越多,往后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你这杂粮糕做得好,明日让御膳房学做些,送到学堂去,给孩子们当点心。”吴莲笑着应下,转身又去端杂粮糕,灶边的火光映着她的笑容,格外温柔。

七、第六日雪贵妃廊下,花前说药关医馆

第六日晚,柳若雪的倚梅轩里,廊下摆着几盆草药,叶片上还沾着水珠。叶尘进来时,柳若雪正弯腰给草药浇水,见他进来,直起身时手里还拿着一片艾叶:“陛下,这是太医院送来的草药,说是能治风寒,臣妇想着在医馆旁种些,百姓们要是得了小病,也能自己采些煮水喝。”

叶尘走到她身边,看着廊下的草药:“你心思缜密,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医馆的药材已备足,但能让百姓自己懂些草药知识,也能少些麻烦。”柳若雪把艾叶递给他:“臣妇还抄了些草药的用法,想贴在医馆门口,比如艾叶煮水治风寒,生姜熬汤驱寒邪,都是简单易做的。”

叶尘接过艾叶,放在鼻尖闻了闻:“好,明日就让人把你的抄本印出来,送到各州府的医馆去。有你这样关心百姓的心意,医馆定能帮到更多人。”两人站在花前,晚风带着草药的清香,格外宜人。

八、第七日容贵妃殿内,针黹旁话衣念寒

第七日晚翻到郑蓉时,长乐宫的偏殿里,郑蓉正坐在窗边做针线,手里拿着一件小棉衣,针脚细密。叶尘进来时,她连忙放下针线:“陛下,臣妇想着天气快凉了,给学堂的孩子们做件小棉衣,他们上学时就不会冷了。”

叶尘拿起棉衣,摸着手感厚实的棉絮:“你手巧,做的棉衣暖和。孩子们要是穿着你做的棉衣上学,定能感受到暖意。”郑蓉笑着说:“臣妇已让宫女们一起做了,打算做一百件,先送到城西的学堂去,那里的孩子大多是农户家的,家里条件差些。”

叶尘握住她的手,轻声说:“等明年,咱们让御织房多织些布,给所有学堂的孩子都做一件棉衣,再做一双棉鞋,让他们冬天上学也能暖暖和和的。”郑蓉点头,重新拿起针线,叶尘坐在她身旁看着,殿内的烛火映着两人的身影,格外温馨。

九、第八日薇贵妃亭中,茶边论书思人才

第八日晚,沈清薇的听竹亭里,石桌上摆着一壶热茶,旁边放着几卷书——都是新印的《算术入门》《农务要义》。见叶尘进来,沈清薇倒了杯茶递给他:“陛下,这是新采的雨前茶,您尝尝。臣妇看了这些新书,觉得写得真好,孩子们学了定能用上。”

叶尘喝着茶,翻着《算术入门》:“这些书都是让先生们按实用写的,比如算术里教怎么记账、怎么算田亩,农务里教怎么选种、怎么施肥,都是百姓们用得上的本事。”沈清薇点头:“臣妇想着,等高等学府建好了,能招些有才华的学子,教他们学医、学工,将来成为中原的人才,帮陛下治理天下。”

叶尘看着她,笑着说:“你说得对,人才是中原兴旺的根本。等学堂建多了,定会有更多有本事的人涌现出来,咱们的中原,也会越来越强。”两人坐在亭中,茶烟袅袅,说着对未来的期盼,直至夜深才回殿内。

十、十日温情藏心底,晨起再谋新政事

第十日清晨,叶尘醒时,苏瑶正坐在床边看着他,手里拿着今日的公务清单:“陛下,今日要核查州府的学堂选址,还要见退役战士的代表,他们想问问岗位培训的事。”

叶尘坐起身,接过清单,指尖划过上面的条目,想起这十日的夜话——苏瑶的家常、柳若璃的琴音、苏晴的农书、叶清婉的劝学文、吴莲的饭菜、柳若雪的草药、郑蓉的棉衣、沈清薇的茶话,每一段都带着温情,也藏着对中原的期盼。

他握住苏瑶的手,轻声说:“有你们陪着,朕做这些事更有底气了。今日忙完公务,晚上咱们还在长乐宫吃饭,接着看学堂的图纸。”苏瑶笑着点头,帮他整理好龙袍:“好,我让御膳房做你爱吃的菜,等你回来。”

叶尘走出长乐宫时,晨光正好照在宫墙上,远处传来工匠们建校的锤声,近处的宫女们正忙着搬运学堂的桌椅。他深吸一口气,大步往紫宸殿走去——有身边人的温情相伴,有百姓的期盼支撑,这中原的新政,定能一步步落地,让天下人都过上安稳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