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56章 夏至漕运筹汛期,伪亲暗布断粮局

三十年新政·朝堂暗流录·第四十章 夏至漕运筹汛期,伪亲暗布断粮局

一、夏至热浪,漕运码头的“防汛备战”

夏至的帝都被热浪包裹,漕运码头的青石板路烫得能烙熟面饼,河道里的商船却比往日更多——按钦天监的测算,今年汛期会推迟至八月初五,所有粮草、药材、兵器需在七月底前运抵各地,码头成了新政最繁忙的“命脉枢纽”。“叶澜”(复刻叶尘三哥容貌的傀儡)身着青色官袍,站在码头的了望台上,手中握着《汛期漕运调度册》,眉头微蹙,神色专注得仿佛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防汛筹备上。

“大人,下游各州府的水位监测表来了!”漕运司主事匆匆跑来,递上一份浸着汗水的文书,“钦天监刚传消息,汛期推迟到八月初五,但雨势会比往年更大,青石桥河堤、西港码头这两处往年的薄弱点,需提前二十日加固!”

“叶澜”接过文书,指尖飞快划过上面的数据,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立刻传我命令——五日内,调八百民夫加固青石桥河堤,重点修补去年溃决的西北角,坝基要比往年深三尺;让西港码头清空仓储物资,改用东港卸货,同时检修东港栈桥的承重桩;另外,命人绘制备用航道的详细水闸图,标注每座水闸的启闭时间,确保八月初五前能完成三次分流演练!”

主事心中暗自赞叹——这位“叶大人”不仅对河道特性了如指掌,还能根据汛期推迟的消息及时调整方案,比在漕运司干了十年的老吏还要周全。他连忙领命而去,转身时还不忘感慨:“有大人在,今年汛期定能安稳度过!”

“叶澜”站在了望台上,目光扫过码头的每一处细节:左侧的主粮仓囤着三百五十万石粮食,仓房的梁柱是十年前的老木,虽每年检修,却在去年被白蚁蛀了个隐蔽的洞——这个缺陷已被他记在心里;中间的卸货区有十二条通道,每日辰时、申时各有一次物资高峰,此时守卫会全部集中在通道口维持秩序,粮仓西侧的巡逻会出现半个时辰的空缺;右侧的船坞停着二十艘漕运大船,每艘船的吃水线、载货量都标注在船身,其中五艘船的底舱有暗格,是用来运输兵器的——这些“机密”,都被他不动声色地烙在意识深处。

这时,叶婉清带着几名漕运司官员走来,擦着额头的汗水笑道:“澜哥哥,你这几日拟定的防汛方案太细致了!连备用航道的分流演练时间都算好了,陛下今早还说,有你帮我打理漕运,他终于能放下心来。”

“叶澜”转过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带着谦逊:“都是婉清妹妹的底子打得好,我只是做了些补充。漕运是新政的命脉,汛期推迟虽是好事,却也容不得半点松懈——我们得确保七月底前,各州府的粮草、药材、兵器全部到位,不然八月初五的暴雨七月,河道封锁,北方守军和流民安置点就要断供了。”

他的话既贴合“兄长”的身份,又切中新政的要害,叶婉清心中的信任又深了几分。她指着河道里的商船,语气带着欣慰:“你看,那是运往北方的粮草船,还有南洋来的药材船,再过十日就能全部卸完。等汛期过后,我们再开辟一条通往江南的新航线,到时候漕运效率还能再提两成。”

“叶澜”顺着她的手指望去,目光落在粮草船的船帆标记和药材船的吃水线上——粮草船的帆角绣着“漕运司甲字”,是供应北方守军的;药材船的吃水线很深,说明载着沉重的药材,大概率是太医院急需的清瘟草。这些信息被他瞬间记下,口中却附和着:“新航线是好事,只是要先摸清江南河道的暗礁分布,我这几日抽时间画份河道图,帮你参考参考。”

两人在码头巡查了整整一个上午,“叶澜”一边与叶婉清讨论防汛细节,一边将漕运的“命脉”刻进脑海:粮草的存储位置、守卫的换岗规律、商船的运输路线、河道的薄弱环节,甚至连民夫的籍贯、工头的姓名都没有遗漏。他表现得如此“尽职尽责”,连叶婉清都未曾察觉,这位“三哥”的目光在掠过青石桥河堤时,闪过一丝冰冷的算计——那里,将是八月初五暴雨“溃决”的关键。

二、御书房议汛,“周全”的调度陷阱

午后的御书房,冰盆里的冰块冒着丝丝凉气,案上摊着漕运司的《汛期备战册》和各地的粮草需求清单。“叶澜”正与叶尘、苏瑶、叶婉清商议最后的调度方案,他手指点在地图上的青石桥河堤,语气带着“周全”的分析:“陛下,青石桥河堤是下游的关键屏障,八月初五的暴雨若冲垮此处,北上的粮草船就会被阻断。臣建议,在河堤两侧各修一道临时防洪坝,坝基深三尺,再安排两百名民夫昼夜值守,每两时辰巡查一次,确保万无一失。”

叶尘看着地图,点头赞同:“此计甚妙。民夫的调配由民生司负责,值守的兵卒从禁军里抽调——一定要选经验丰富的老兵,不能出任何差错。”

“叶澜”又指向东港码头,语气带着担忧:“东港的栈桥虽是去年新修的,但近期商船集中卸货,仓储压力太大。臣建议,将部分粮草转移到西郊的备用粮仓,既能减轻东港的负担,又能分散风险——万一八月初五的暴雨冲毁东港,西郊粮仓还能应急供应。”

叶婉清立刻附和:“澜哥哥说得对!西郊粮仓是空的,正好能存放五十万石粮食,明日我就安排民夫转运。”

叶尘拿起朱笔,在《汛期备战册》上批注“准奏”,语气带着欣慰:“有你们在,漕运的防汛事宜朕完全放心。今年汛期安稳度过,新政的根基就能更稳一分。”

“叶澜”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忠诚”:“臣等定不负陛下信任,确保漕运畅通,粮草无忧。”

他看似在为防汛殚精竭虑,实则在悄悄埋下“断粮”的陷阱:青石桥河堤的临时防洪坝,他故意将坝基的夯土掺入三成沙土,遇水就会松散,看似深三尺,实则承重力不足;转移到西郊备用粮仓的五十万石粮食,他已暗中让人将粮仓的通风口堵上一半——七月底的潮热天气,只需十日,粮食就会受潮发霉;而他算好的八月初五暴雨,会先冲垮临时防洪坝,再漫过青石桥河堤,彻底阻断航道,让西郊粮仓的“发霉粮食”成为唯一“应急物资”。

散会后,叶婉清拉着“叶澜”的衣袖,语气带着感激:“澜哥哥,这次防汛多亏了你。等汛期过后,我请你去城南的‘醉仙楼’吃酒,那里的酱肘子是你当年最爱吃的。”

“叶澜”的脸上露出“怀念”的笑容,语气带着暖意:“好啊,当年在将军府,你总抢我的酱肘子吃,这次可得让我吃个够。”

这番“兄妹情深”的对话,让叶婉清彻底放下了警惕。她从未察觉,这位“三哥”在转身离开时,目光扫过御书房案上的《粮草运输清单》,将北方守军的粮草需求数量、运输时间都记了下来——这些信息,将是八月初五“断粮”的关键。

三、流民安置点“督粮”,暗植的“缺粮恐慌”

次日,“叶澜”以“督运粮草”的名义,前往北方流民安置点。车驾刚到安置点外,就见流民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粮草是否到位——登州知州被查后,安置点的粮草供应暂时由一名临时官员负责,流民们心里本就不安,见到“负责漕运的叶大人”,自然格外急切。

“大家放心,粮草已经在路上了!”“叶澜”跳下车驾,举起手中的《粮草调度单》,语气带着安抚,“再过五日,第一批十五万石粮食就会运到,足够大家吃到八月初五的汛期过后。”

流民们爆发出欢呼声,一位老农拉着“叶澜”的手,语气带着感激:“叶大人,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之前听说知州大人被查,我们都怕粮食断了……”

“叶澜”拍了拍老农的手,语气带着“坦诚”:“知州大人的事是误会,很快就会查清。只是这几日漕运忙着防汛筹备,粮草运输确实慢了些——大家再忍忍,五日之内,粮食一定到。”

他嘴上说着“安抚”,却故意强调“运输慢”“防汛忙”,悄悄在流民心中埋下“粮草紧张”的种子。随后,他跟着临时官员去查看安置点的粮仓,故意皱起眉头:“粮仓里的存粮只剩三万石了?这怎么够?若粮草不能按时运到,八月初五汛期一来,河道封锁,大家就要饿肚子了!”

临时官员连忙解释:“大人,原本存粮有六万石,可前几日南方流民安置点爆发疫病,调走了三万石……”

“叶澜”打断他的话,语气带着“严肃”:“疫病归疫病,流民的肚子也不能不管!你立刻写一份《粮草紧急需求奏疏》,我带回漕运司,催他们加快运输进度——就算防汛筹备再忙,也不能让北方的流民饿肚子!”

临时官员连忙点头,转身去写奏疏。“叶澜”则在粮仓内踱步,看似在检查粮仓的安全性,实则在悄悄做手脚——他将粮仓角落的通风口堵住了一半,又在粮堆底部放了一小袋潮湿的麦麸,这些麦麸会在五日内发霉,污染周边的粮食,让流民误以为“存粮不足”。

离开安置点时,“叶澜”故意对着流民们喊道:“大家放心,我已让漕运司加急运输,五日之内粮食必到!若过了五日还没到,你们就去东宫找我,我亲自给大家赔罪!”

这番“承诺”让流民们暂时安心,却也让他们记住了“五日之期”。没人注意到,“叶澜”在车驾上悄悄写了一张纸条,让随从送给漕运司的“自己人”——纸条上写着“粮草运输延迟七日,借口是防汛前河道勘察需优先占用航道”。

四、太医院“催药”,暗留的“药材延误”

同一时间,“叶恒”(复刻叶尘四哥容貌的傀儡)正在太医院的药库内“协助”郑蓉清点药材。他身着绿色官袍,手中拿着《药材库存册》,对每一种药材的数量、药效、存放期限都了如指掌,甚至能指出某批甘草的霉变隐患——这些都是他通过半月“学习”记下的细节。

“恒哥哥,清瘟草的药材够不够南方流民安置点的疫病防控?”郑蓉指着一堆晒干的清瘟草,语气带着担忧。

“叶恒”拿起一把清瘟草,闻了闻气味,语气带着专业的判断:“够是够,但这批清瘟草的晾晒时间不够,药效会差一成。若要确保八月初五汛期前控制住疫病,最好再调一批新晒的清瘟草——南洋来的药材船不是运了一批新的吗?什么时候能到?”

郑蓉叹了口气:“漕运司说防汛筹备太忙,药材船要延迟八日才能卸货。我已经写了三次催货奏疏,可漕运司那边总说‘河道勘察优先,药材暂缓’……”

“叶恒”的脸上露出“担忧”的表情,语气带着“主动”:“我去漕运司催催吧。清瘟草关系到南方流民的性命,耽误不得。正好我今日要去漕运司找澜哥哥,顺便帮你催一催。”

郑蓉心中一喜,连忙道谢:“那就麻烦恒哥哥了!若药材能在七月底前运到,南方的疫病防控就能更有把握。”

“叶恒”点头应下,心中却已盘算好——他根本不会去催漕运司,反而会让“叶澜”再延迟五日卸货。清瘟草的药效本就差一成,若再延迟十三日,到八月初五汛期时,药材会因储存过久进一步变质,且河道封锁后无法转运,南方的疫病防控就会“无药可用”。

他一边帮郑蓉清点药材,一边暗中留下“延误”的隐患:在药库的登记册上,故意将清瘟草的“有效期限”改短了十五日;又在药材的包装箱上做了个隐蔽的标记——这个标记是蛮族细作的暗号,意味着“此批药材已失效,无需拦截”。

“恒哥哥,这批阳心草的叶片怎么有些发黄?”郑蓉突然指着一堆阳心草,语气带着疑惑。

“叶恒”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是最近雨水多,受潮了。放在通风处晾几日就好了,不影响药效。”他嘴上说着“不影响”,实则知道,这些阳心草早已因他悄悄添加的石灰粉,导致土壤碱性增强而失去药效,晾晒也无济于事——他计划在七月底前,再添加一次“枯土散”,确保八月初五前阳心草彻底失效。

五、兵备司“调械”,暗设的“兵器短缺”

兵备司的兵器库内,“叶峰”(复刻叶尘二哥容貌的傀儡)正在“协助”沈青薇调配北方守军的兵器。他身着玄色官袍,手中拿着《兵器调配清单》,对每一种兵器的型号、数量、运输路线都了如指掌,甚至能指出某批长枪的运输隐患——这些都是他通过半月“学习”记下的细节。

“峰哥哥,北方三州的兵器调配清单已经拟好了,你帮着看看有没有问题。”沈青薇递来一份清单。

“叶峰”接过清单,目光飞快扫过上面的内容:幽州需要两百把长刀、一百五十张弓箭,由陆路运输,途经黑风岭;冀州需要三百套铠甲、两百支长枪,由漕运运输,走东港航线;并州需要一百把短剑、五十副盾牌,由驿站传递,每日辰时出发。

他故意皱起眉头,语气带着“严谨”:“这里有几处疏漏——幽州的长刀应该是两百五十把,之前的清单少算了五十把;冀州的漕运航线,东港近期在转运粮草,应该改走备用航道;并州的驿站传递,辰时出发会遇到流民安置点的早市,容易拥堵,改在巳时出发更好。”

沈青薇连忙改正,语气带着感激:“还好有峰哥哥仔细,不然兵器运到北方,发现数量不够或者路线出错,八月初五汛期一来,河道封锁,就再也补不上了。”

“叶峰”的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语气带着坚定:“兵器是守军的命,一点差错都不能出。我们不仅要确保数量和路线正确,还要检查运输队的安全性——黑风岭最近有盗匪出没,幽州的运输队要加派十名兵卒护送;备用航道的水闸年久失修,冀州的铠甲运输要分两批走,第一批七月二十五出发,第二批七月三十出发,避开防汛勘察的船队。”

他一边与沈青薇讨论运输细节,一边暗中设下“短缺”的陷阱:将幽州的长刀数量从两百把改成两百五十把,却在实际调配时只发两百把,制造“数量短缺”的假象;将冀州的漕运航线改走备用航道,却让“自己人”在水闸处做了手脚,让第二批铠甲运输船在七月三十卡住水闸,无法按时出发;将并州的驿站传递时间改在巳时,却让驿站的“自己人”故意延迟发车,导致短剑和盾牌在八月初二才能送达——而八月初五的暴雨,会让后续补给彻底中断。

“峰哥哥,运输队的兵卒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七月二十五一早就出发。”沈青薇说道。

“叶峰”点头,语气带着“叮嘱”:“一定要让运输队的队长随身携带《兵器交接册》,到了北方要亲自交给守军统领,若遇到延误,立刻传信回兵备司——八月初五前,必须确保所有兵器到位。”

他嘴上说着“叮嘱”,心中却已算好——幽州的运输队会在黑风岭遇到“盗匪”(实则是蛮族细作),五十把长刀的“短缺”会被坐实;冀州的第二批铠甲会因水闸故障延误,赶在汛期前无法送达;并州的短剑和盾牌会因驿站延迟,只能在汛期前三天送达,守军来不及分发。到时候,北方三州的守军就会陷入“兵器短缺”的困境。

六、夜阑忆尘院,无声的“溃堤倒计时”

夜幕降临,忆尘院的灯火亮起。“叶靖”与八位“兄长”围坐在桌前,没有任何交流,只是静静地坐着,意识却在飞速运转——白天在漕运、医疗、兵备等领域布下的陷阱,正以无声的方式整合,所有环节都指向一个时间点:八月初五。

“叶靖”的意识中,“断粮、缺药、少兵”的三角陷阱已按汛期推迟的节奏调整完毕:七月底前,让北方流民安置点的存粮因麦麸霉变出现“短缺假象”,南方清瘟草因运输延迟十三日彻底变质,北方兵器运输的“短缺隐患”全部埋下;八月初一至初四,通过漕运司、太医院、兵备司的“自己人”,逐步放出“粮草不足需优先供应守军”“清瘟草药效衰减”“兵器运输遇阻”的消息,动摇民心与军心;八月初五暴雨来临时,溃决青石桥河堤阻断航道,同时让西郊粮仓的五十万石粮食因通风不足发霉,彻底切断“应急补给”,让新政陷入“无粮可运、无药可医、无兵可用”的绝境。他甚至精准计算了各环节的间隔:每两日推进一个危机,既给叶尘留出“安抚”的时间,又让他来不及彻底解决,最终在暴雨当日被多重危机压垮。

“叶澜”的意识中,青石桥河堤的“溃堤方案”已根据汛期推迟完善:临时防洪坝的夯土掺入三成沙土,坝基虽深三尺,却未夯实,遇暴雨冲刷两时辰就会松散坍塌;河堤西北角的白蚁洞,已被他用特制的“腐木膏”加固——此膏遇水后会加速木材腐朽,坍塌时会呈现“自然老化”的痕迹,绝不会暴露人为破坏的痕迹。他还调整了守堤民夫的换岗规律:八月初五子时,守堤民夫会因“防汛演练疲惫”去窝棚休息,此时河堤无人看守,溃决初期不会被发现,等天亮洪水漫过航道,叶尘再想抢修已来不及。此外,他已让漕运司的“自己人”在七月底前停止备用航道的检修,确保河堤溃决后,没有任何分流通道可用。

“叶恒”的意识中,药材的“短缺计划”也同步延后:七月二十七,他会以“检查药效”为由,再次前往太医院药田,给阳心草撒上“枯土散”——此散可让叶片在三日内保持翠绿,却会让根系彻底坏死,八月初一叶片才会发黄,正好在暴雨前引发“药材失效”的恐慌;清瘟草的运输延迟十三日,七月底才能卸货,他已安排药库的“自己人”在卸货时故意将药材堆放在潮湿的角落,三日内就会发霉,八月初二郑蓉发现时,河道已开始因防汛限流,无法重新调运;而被篡改的药材库登记册,会让叶尘误以为“清瘟草过期失效”,进一步延误解决时机。

“叶峰”的意识中,兵器的“短缺方案”节奏更精准:幽州的运输队七月二十五出发,他安排的三名蛮族细作假扮兵卒,会在七月二十七抵达黑风岭时“引盗匪袭击”,故意放走几名“盗匪”,让他们带着“劫走五十把长刀”的消息传回帝都,八月初一叶尘收到消息时,正值“粮草不足”的流言发酵,会误以为是守旧派勾结盗匪故意破坏;冀州的第二批铠甲运输船七月三十出发,备用航道的水闸已被他的人拧松了关键螺丝,船行至水闸时会卡住,八月初二才能疏通,此时距离暴雨仅剩三日,无法再改道运输;并州的短剑和盾牌八月初二送达,守军来不及分发,八月初五暴雨冲毁部分驿站,后续的兵器补给彻底中断——三重“短缺”叠加,北方守军在汛期来临时,恰好处于“兵器未齐、补给中断”的状态。

“叶云”的意识中,吏治的“混乱计划”也已跟上节奏:七月三十,他会呈上《登州知州贪墨查实奏疏》,用伪造的“流民证词”和账本坐实罪名,此时叶尘正被“粮草、药材、兵器”的危机缠身,无暇细查,只能批准将登州知州打入大牢;同时,被策反的青州知府会“供出”十余名“新政官员贪腐”的假线索,让吏治司在八月初一至初四陷入无休止的调查,无法协助处理其他危机——他要让叶尘在暴雨前,既失去亲信助力,又被吏治混乱分散精力。

几人通过咒术在意识层面完成所有细节的衔接,没有任何言语,却对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处陷阱的“意外痕迹”都了如指掌。“叶靖”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每一次敲击都对应一个关键日期:七月二十七(兵器被劫)、七月三十(铠甲延误)、八月初一(药材失效 贪腐定罪)、八月初二(清瘟草发霉 短剑送达)、八月初五(暴雨溃堤)——节奏紧凑却不重叠,每一步都像多米诺骨牌,只等着最后一击。

当月亮升至中天,“叶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东宫的方向,语气带着冰冷的命令:“记住,七月底前,所有人都要留在各自负责的岗位上,确保每一个陷阱都按计划埋下;八月初一至初四,要表现得‘焦虑却无能’,既向叶尘汇报危机,又提不出有效解决办法,让他彻底依赖我们;八月初五暴雨来临时,我们要‘守在各自岗位抗汛’,远离东宫,避开溃堤后的第一波混乱——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新政崩塌的最后一幕。”

八位“兄长”齐声应下,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窗外的夜风卷着热浪吹进屋内,灯火摇曳,映在他们脸上,却照不透眼底的寒意——他们布下的罗网,已随着汛期推迟的节奏,悄然收紧,只等着八月初五那场暴雨,将新政彻底拖入深渊。

而东宫的御书房内,叶尘还在翻看“叶澜”呈上的《汛期漕运保障册》,指着青石桥河堤的加固方案,对苏瑶笑道:“澜哥哥考虑得真周全,连汛期推迟的变数都算到了,八月初五的暴雨,定能安稳度过。”

苏瑶点头附和,指尖却无意识地划过案上的《北方守军兵器需求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只是最近各地的奏疏都在说运输延迟,会不会……”

叶尘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笃定:“有父亲和兄长们在,不会出问题的。他们都是叶家的人,都是为了新政,绝不会让粮草断供、药材短缺、兵器不足。”

他从未怀疑,那些“周全”的方案是精心设计的陷阱,那些“忠诚”的承诺是包裹着毒刺的谎言。他更不知道,自己亲手批注的《汛期漕运保障册》,正将新政推向一场“时间精准到日”的灭顶之灾;而他视若亲人的“父亲”与“兄长”,已在暗中倒计时,等待着八月初五那场“毁堤断粮”的暴雨,将他与整个中原的希望,一同淹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