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55章 芒种吏治萧贪墨,伪亲暗筑颠覆基

一、芒种晨暑,吏治司的“廉政铁腕”

芒种时节的帝都,暑气刚过辰时就蒸腾起来,吏治司衙署外的青石路被晒得发烫,却围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衙署门前的高台上,“叶云”(复刻叶尘大哥容貌的傀儡)身着绯色官袍,手中握着一卷厚厚的《贪腐官员查处册》,神色严肃如铁,目光扫过台下人群时,带着恰到好处的威严与痛心。

“新政推行,吏治为根!”“叶云”的声音洪亮,穿透了嘈杂的人声,“近日彻查发现,青州知府、扬州通判等三十二名官员,利用职权贪墨赈灾款、克扣流民粮,甚至勾结守旧派,暗中破坏新政!今日,朕便将这些蛀虫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禁军便押着一队身着囚服的官员从衙署内走出,镣铐拖地的“哗啦”声在寂静的人群中格外刺耳。百姓们瞬间爆发出欢呼声,“叶大人公正”“陛下英明”的喊声此起彼伏,有人甚至扔来鲜花与麦饼,落在“叶云”脚下的台阶上。

“叶云”弯腰捡起一块麦饼,语气带着感慨:“这饼,是百姓的心意,也是新政的根基。朕今日肃贪,不是为了彰显权力,而是为了守住这每一块麦饼,不让百姓的血汗被蛀虫吞噬!”

这番“亲民”又“刚正”的表态,让百姓的欢呼声更盛。没人注意到,“叶云”在弯腰时,目光飞快扫过人群中的暗卫——萧策派来的人正站在角落记录,而他这番“铁腕肃贪”的表演,正是要彻底打消暗卫的疑虑。

衙署内,“叶云”坐在案前,审核着下一批“查处名单”。这份名单是他耗时半月“梳理”的:既有真正贪墨的守旧派官员,也有叶尘的亲信——登州知州、沧州通判等忠于新政却难以策反的官员,都被他安上了“涉嫌贪墨”的罪名。

“大人,登州知州素有‘新政清官’之名,流民安置、漕运调度都做得无可挑剔,仅凭一封匿名举报信,就定他‘轻微贪墨’,会不会太过牵强?”吏治司主事捧着卷宗,语气带着犹豫。

“叶云”放下朱笔,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新政的吏治,容不得半点模糊!哪怕只有‘嫌疑’,也要暂停职务彻查——若查无实据,还他清白便是;可若是放过了真贪腐,便是对百姓的辜负,对新政的背叛!”

主事被这番“大义凛然”的说辞说服,躬身退下。“叶云”看着卷宗上登州知州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这位知州掌握着登州漕运的核心航线,又是叶尘最信任的臣子,必须先除之而后快。他所谓的“彻查”,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幌子,目的就是让新政失去这位关键的“臂膀”。

二、御书房奏对,“缜密”的证据罗织

午后的御书房,冰盆里的冰块消融了大半,却驱不散叶尘脸上的凝重。“叶云”捧着厚厚的“查处卷宗”跪在地上,将三十二名官员的贪腐证据一一呈上:有赈灾粮的账本漏洞,有百姓的联名举报信,还有官员私藏金银的搜捕记录。

“陛下,”“叶云”的声音带着沉痛,“臣本不愿相信,新政的官员中竟有如此多蛀虫。可证据确凿,臣不得不查。尤其是青州知府,不仅贪墨了三万石赈灾粮,还与守旧派官员私下通信,企图阻挠流民安置……”

叶尘拿起一本账本,指尖划过上面的篡改痕迹,语气带着怒意:“这些人,枉朕信任!新政给了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却用来中饱私囊!按你拟定的章程办,该罢官的罢官,该抄家的抄家,绝不姑息!”

“臣遵旨。”“叶云”叩首起身,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犹豫,“只是……还有两件事,臣需向陛下请旨。登州知州涉嫌贪墨流民安置款,虽证据不足,但已有十余名流民举报;沧州通判在兵器库登记时,隐瞒了五百把长刀的损耗,臣怀疑他与守旧派勾结,故意削弱新政军备。”

叶尘的眉头猛地皱起——登州知州和沧州通判都是他的亲信,也是新政的“左膀右臂”。他接过“叶云”递来的举报信和登记册,仔细翻看:举报信上的流民签名工整,语气恳切,甚至详细描述了“看到知州私藏粮食”的场景;登记册上的损耗记录确实有涂改痕迹,笔迹与沧州通判的墨宝如出一辙。

“会不会是误会?”叶尘的语气带着一丝期待,“登州知州刚安抚了十万流民,若他贪墨,流民怎会如此拥戴他?沧州通判负责兵器库多年,向来严谨,怎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叶云”早有准备,语气带着“客观”:“臣也希望是误会。但新政的公正,不能因‘功绩’或‘信任’而动摇。臣建议,暂停二人职务,派暗卫彻查——若查无实据,不仅能还他们清白,还能堵住悠悠众口,让百姓更信新政的公正。”

这番话戳中了叶尘的心思。他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准奏。让萧策亲自带队彻查,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叶云”心中暗自得意——举报信是他让流民按模板抄写的,签名是伪造的;登记册上的涂改痕迹,是他用特制墨水模仿沧州通判的笔迹画的。他要的不是“查实”,而是用“彻查”之名,将叶尘的亲信调离关键岗位,为后续的颠覆铺路。

三、流民安置点“安抚”,暗植的“民心裂痕”

登州知州被暂停职务的消息传到北方流民安置点时,流民们炸开了锅。有人不信“清官会贪墨”,有人担心安置款被克扣,还有人开始私下抱怨新政“靠不住”。

次日,“叶云”便带着“安抚物资”赶到安置点。他没有直接解释“贪腐案”,而是先让吏卒分发粮食和布匹,再走到流民中间,坐在田埂上与他们闲聊。

“老丈,今年的小麦长势真好。”“叶云”接过一位老农递来的麦穗,语气带着感慨,“这都是知州大人的功劳,他为了你们的安置,熬了多少个通宵,臣都看在眼里。”

老农叹了口气:“是啊,知州大人是好人,怎么会贪墨呢?肯定是有人陷害他!”

“叶云”的眼中闪过“理解”的神色,声音压低了几分:“臣也相信知州大人的为人。可陛下有旨,凡事要讲证据,只要查清楚了,自然会还他清白。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担忧,“这几日臣查案发现,有些官员为了政绩,确实会隐瞒一些‘小事’,比如流民的粮食不够,却上报‘充足’;屋舍漏雨,却说是‘完好’。臣真怕,这些‘小事’积累起来,会让百姓寒了心。”

这番话看似在“维护”登州知州,实则在悄悄植入“新政有弊”的种子。流民们的议论渐渐变了味,从“不信知州贪墨”,变成了“担心其他官员也有问题”。

“叶大人,那我们的粮食够过冬吗?”一个年轻流民忍不住问道,语气带着焦虑。

“叶云”拍着他的肩膀,语气带着“承诺”:“放心,臣已让人重新清点安置点的粮食,明日就会补齐短缺的部分。以后,安置点的账目会每月公示一次,让大家都能看到粮食的来龙去脉——新政绝不会让百姓饿肚子。”

他的“承诺”暂时安抚了流民,却也让他们对新政的“信任”多了一层疑虑。没人注意到,“叶云”在离开时,悄悄将一张写着“登州知州贪墨证据确凿”的纸条,塞在了安置点的公告栏下——这张纸条,会在夜间被流民发现,进一步动摇民心。

四、兵备司“协理”,暗记的“军备命脉”

同一时间,“叶峰”(复刻叶尘二哥容貌的傀儡)正在兵备司的兵器库内“协助”沈青薇清点兵器。他身着玄色官袍,手中拿着《兵器库存册》,对每一种兵器的型号、数量、存放位置都了如指掌,甚至能指出某批长刀的锻造缺陷——这些都是他通过半月“学习”记下的细节。

“峰哥哥,这批弓箭的弓弦好像有些松了。”沈青薇拿起一把弓箭,语气带着疑惑。

“叶峰”接过弓箭,手指抚过弓弦,语气带着专业的判断:“是牛筋受潮了。最近雨水多,弓弦要每日晾晒,否则拉力会减弱三成。你看这里,”他指着弓弦与弓臂的连接处,“磨损已经很严重,再用半个月就会断裂,必须尽快更换。”

沈青薇心中暗自佩服——这位“峰哥哥”对兵器的了解,比兵备司的老匠人还要精通。她连忙让人去准备新的弓弦,同时对“叶峰”说道:“有你在,兵器库的问题终于能解决了。之前总担心兵器质量不过关,影响北方守军的防务,现在终于放心了。”

“叶峰”的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语气带着坚定:“兵器是守军的命,是新政的屏障,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仅要确保库存兵器完好,还要优化锻造流程——比如这批长刀,淬火时的火候差了半分,导致刀刃的硬度不够,若能调整火候,锋利度能提升五成。”

他一边与沈青薇讨论锻造工艺,一边暗中记录兵器库的“命脉”:东侧的长枪库有三百支备用长枪,守卫每两时辰换一次岗,换岗时会去库房外的茶炉喝水;西侧的铠甲库存放着五百套新铸的铠甲,铠甲的锁扣是黄铜材质,遇酸会生锈——而库房外的排水沟,正好通向太医院药田的废水渠,那里有大量废弃的草药酸液。

“峰哥哥,下月北方三州的兵器调配清单已经拟好了,你帮着看看有没有问题。”沈青薇递来一份清单。

“叶峰”接过清单,目光飞快扫过上面的内容:幽州需要两百把长刀、一百五十张弓箭,由陆路运输,途经黑风岭;冀州需要三百套铠甲、两百支长枪,由漕运运输,走西港航线;并州需要一百把短剑、五十副盾牌,由驿站传递,每日辰时出发。

这些信息被他瞬间记在脑海里——黑风岭是蛮族细作的埋伏点,西港航线的守卫在夜间会减少三成,驿站的传递路线只有两名驿卒护送。他不动声色地在清单上圈出几处“疏漏”:“这里的运输数量写错了,幽州的长刀应该是两百五十把;还有冀州的漕运航线,最近西港在维修,应该改走东港。”

沈青薇连忙改正,对“叶峰”的信任又多了几分。她从未察觉,“叶峰”修改的航线,正是蛮族细作早已布控的“陷阱航线”;而他指出的“数量错误”,会导致幽州的兵器短缺——那里,正是蛮族大军南下的第一站。

五、太医院“助研”,暗留的“药材隐患”

太医院的药田内,“叶恒”(复刻叶尘四哥容貌的傀儡)正在“协助”郑蓉培育清瘟草。他身着绿色官袍,手中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为清瘟草松土,对草药的生长习性、灌溉频率、病虫害防治都了如指掌——这些都是他通过查阅太医院的《草药培育册》记下的知识。

“恒哥哥,这清瘟草的叶片怎么有些发黄?”郑蓉蹲在田埂上,语气带着担忧。

“叶恒”放下铲子,仔细观察着叶片,语气带着专业的判断:“是缺氮了。清瘟草在幼苗期需要大量的氮肥,你看这土壤,已经有些板结,肥力不足。我们可以将腐熟的豆饼碾碎,混在土壤里,三日之内叶片就能恢复翠绿。”

郑蓉连忙让人去准备豆饼,同时对“叶恒”说道:“还好有你在,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清瘟草关系到南方流民安置点的疫病防控,若是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叶恒”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带着谦逊:“都是为了新政,为了百姓。我们不仅要培育好清瘟草,还要优化它的药效——比如在开花前,用蜂蜜水喷洒叶片,能让药效提升两成,还能减少苦味,方便流民服用。”

他一边指导药农培育草药,一边暗中留下“隐患”:在阳心草的灌溉渠里,悄悄混入了少量石灰粉——阳心草喜弱酸性土壤,石灰粉会让土壤碱性增强,十日之内叶片就会发黄,且难以察觉是人为所致;在清瘟草的试验田旁,埋下了一小袋“枯根菌”——这种菌会在土壤中蔓延,导致清瘟草的根系腐烂,且初期无任何症状。

“恒哥哥,清瘟草的临床试验定在七月初一,地点就在西郊医坊,到时候还要麻烦你帮忙记录数据。”郑蓉说道。

“叶恒”点头应下,心中却已盘算好——西郊医坊的药童是守旧派官员的远亲,可通过他篡改试药记录;医坊的药材柜里,存放着清瘟草的对照样本,他可以悄悄用普通的野草替换样本,让试验结果“无效”。

当夕阳西下,“叶恒”离开药田时,郑蓉还在感激地挥手。她从未察觉,这位“恒哥哥”在离开前,将一把石灰粉悄悄撒进了阳心草的灌溉渠;也不知道,她视若珍宝的清瘟草,已被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六、夜阑忆尘院,无声的“计划整合”

夜幕降临,忆尘院的灯火亮起。“叶靖”与八位“兄长”围坐在桌前,没有任何交流,只是静静地坐着,意识却在飞速运转——白天在吏治、兵备、医疗等领域收集的情报,正以无声的方式整合。

“叶靖”的意识中,新政的“命脉图”已愈发清晰:吏治司的核心官员被调离,新政的吏治体系开始松动;兵备司的兵器库防御、运输路线已记清,足以让蛮族细作精准破坏;太医院的草药隐患已埋下,能在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制造混乱;流民安置点的民心已动摇,只需一个“导火索”就能引发骚乱。

“叶云”的意识中,吏治的“瓦解计划”已成型:登州知州、沧州通判被暂停职务后,可安排守旧派官员暂代他们的职位;被策反的青州知府,已答应指证更多“新政亲信”,进一步搅乱吏治司。

“叶峰”的意识中,军备的“破坏方案”已完善:七月初五,北方三州的兵器运输队途经黑风岭时,蛮族细作会发动突袭;兵器库的通风口、锻造坊的水道,已标记为“突破口”,可在夜间潜入破坏。

“叶恒”的意识中,医疗的“瘫痪计划”已敲定:七月初一清瘟草临床试验时,替换样本、篡改记录,让试验“失败”;阳心草在七月初十左右会因土壤碱性发黄,导致流民安置点的疫病防控“无药可用”。

他们没有任何肢体接触,也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只是通过咒术在意识层面完成计划的衔接。这种无声的协作,既避开了暗卫的监视,又能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当月亮升到中天时,“叶靖”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冰冷的命令:“七月初七,汛期来临,按计划行事——先让河堤溃决断粮草,再让清瘟草试验失败乱民心,最后引蛮族细作破坏兵器库。三个月内,要让新政陷入‘无粮、无兵、无药’的绝境。”

八位“兄长”齐声应下,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带着刺骨的寒意。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映出他们沉默的身影,如同九尊潜伏在暗处的恶鬼,正等待着颠覆中原的时机。

而御书房内,叶尘还在翻看“叶云”呈上的《吏治整顿后续方案》,嘴角挂着欣慰的笑容。他不知道,自己信任的“兄长”,正用“肃贪”的名义瓦解新政的根基;他视若“肱骨”的“亲人”,已在暗中布下天罗地网,只等着汛期来临,将他与整个新政,一同拖入毁灭的深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