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结识满桂
第一节:箭术较技
辽东,秋高气爽,正是演武练兵的好时节。这一日,宁远城外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大同总兵满桂率领的亲兵卫队。满桂以勇武着称,是明末有名的猛将,此次前来宁远,明为观摩练兵,实为试探王磊的虚实。
"满桂此人,性如烈火,最重勇武。"洪承畴在督师府中私下对王磊交代,神色凝重,"他此次前来,必会提出较技。王参将需小心应对,既要展现实力,又不可过于锋芒毕露。满总兵在朝中颇有根基,若能结交,对辽东大有裨益。"
王磊心中了然。明末军阀势力渐起,各镇总兵拥兵自重,对后起之秀多有忌惮。满桂作为老牌悍将,镇守大同多年,与蒙古各部关系密切,显然对辽东新近崛起的势力心存试探。
果然,满桂入城次日,便提出要"观摩新军操练"。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满桂端坐观礼台,身后簇拥着数十名家丁亲兵。这些家丁个个膀大腰圆,目露精光,太阳穴高高鼓起,显然都是百战精锐。满桂本人更是威风凛凛,一身山文甲,腰佩镔铁长刀,不怒自威。
"久闻王参将练兵有方,今日特来开开眼界。"满桂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挑衅,"不如让儿郎们切磋切磋,助助兴?"
洪承畴面色不变,从容应对:"满总兵有意,自当奉陪。不知要如何切磋?"
满桂大手一挥,声如洪钟:"简单!先比箭术,再试骑射,最后较量刀枪。让咱看看辽东新军的成色!"
王磊心中冷笑。这分明是要给天雄营下马威。但他表面谦恭,躬身行礼:"末将新练之兵,恐难入总兵法眼。既是助兴,不如点到为止?"
满桂却步步紧逼,虎目圆睁:"诶!练兵如炼刀,不见血怎知利钝?王参将莫不是怕了?"
话已至此,王磊不再退让,昂首道:"既如此,末将遵命。"
第一场比试箭术。满桂亲自下场,取过三石硬弓,搭箭开弓,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只听"嗖嗖嗖"三声,三支雕翎箭接连射出,箭箭命中百步外的靶心。箭尾白羽兀自颤动,显见力道惊人。
"好箭法!"观战将士齐声喝彩。满桂的亲兵们更是敲盾跺地,声势惊人。
王磊由衷赞叹:"总兵神射,末将佩服。"随即取弓上场。他现代特种兵的射击训练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突出,虽然弓术不如满桂娴熟,但对力学原理的理解让他能更好地控制箭矢轨迹。只见他凝神静气,三箭连发,不仅命中靶心,更奇特的是三箭先后射中同一点,后箭劈开前箭,堪称神技。
校场上顿时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喝彩。满桂眼中闪过惊讶,但很快掩饰过去,抚掌笑道:"王参将果然名不虚传。接下来比试骑射如何?"
这正是满桂的强项。他自幼在蒙古长大,精通骑射,有"塞上飞将军"之称。只见他翻身上马,那匹枣红马如通人性,立即扬蹄疾驰。满桂在奔驰中连发三箭,全部命中移动靶心,动作潇洒自如。
王磊虽然骑术不及满桂,但他现代人的科学知识让他能更好地计算提前量和风力影响。他策动乌云驹,这匹神骏似乎懂得主人心意,步伐稳健。王磊三箭射出,虽然不如满桂那般潇洒,却同样全部命中,最后一箭更是在百步外射中靶心。
满桂终于动容,忍不住赞道:"王参将果然了得!不过最后一场刀枪较量,可要动真格的了。"
王磊心中警醒。他知道满桂以勇武着称,刀枪较量必是生死相搏。但此时已无退路,只能应战。
两人各持兵器,在场中对峙。满桂使一柄镔铁长刀,刀身暗沉,势大力沉;王磊用腰刀,刀光如水,灵活轻便。较量开始,满桂猛攻如虎,刀刀致命,带起阵阵劲风;王磊则以巧破力,避实击虚,身形如游龙。
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满桂越战越勇,突然大喝一声,使出家传绝学"破军斩"。这一招势不可挡,刀光如匹练般直劈王磊面门。
千钧一发之际,王磊现代格斗技巧发挥作用。他不仅巧妙避开致命一击,更趁机贴近满桂,刀尖直指其咽喉。
"总兵承让了。"王磊收刀后退,彬彬有礼。
满桂愣在原地,半晌才哈哈大笑,声震四野:"好!好!好!王参将真乃英雄也!满某征战半生,未尝见过如此身手!佩服!佩服!"
他解下腰间佩刀,郑重递过:"此刀随满某征战多年,饮血无数,今日赠予参将,聊表敬意。"
王磊双手接过,只觉刀鞘古朴,刀柄温润,显是久经摩挲:"总兵厚赐,末将愧领。必以此刀斩将杀敌,不负总兵厚望。"
经此一役,满桂对王磊刮目相看。两人从较技对手变成莫逆之交,这段友谊在未来的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场上的将士们更是对这位年轻参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军心大振。
比试结束后,满桂拉着王磊的手,亲切地说:"参将年少有为,实乃国家之幸。今后若有事,只需一纸书信,满某必率军来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