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54章 粮荒与婚宴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54章 粮荒与婚宴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就在林墨在工厂里用铁尺和直觉守护着龙成厂的质量,工作逐渐步入高效正轨,龙成总厂也在轰轰烈烈的重组后全力运转之时,南锣鼓巷95号院的氛围,却一天比一天压抑、沉重。

春荒的消息还是传了开来,粮店里的供应却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曾经还能排队买到的议价粮,彻底消失了踪影。粮本上那点定量,成了家家户户最后的保障,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吃个半饱。

四合院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恐慌和焦虑。

贾家的日子最难熬。贾东旭一个人的定量要养活五口人本就捉襟见肘。以前还能靠秦淮茹的精打细算和老家分的粮食度过难关,现在农村的公社制度越来越完善,没人在乡下挣工分那就一点粮食都没有,城里的溢价粮来源也彻底断了,老家存的粮食估计顶到秋收都够呛,后面怎么办呢。

“当家的…缸里的粮食真的…快没了。明天又要回老家去搬粮食了”秦淮茹脸色蜡黄,看着空了大半的面缸,声音带着哭腔,“这个月才过了不到一半…粮本上的细粮早换完了,棒子面也…也快见底了。”

贾张氏也失去了往日的跋扈,愁眉苦脸地坐在炕沿:“听前院的闫家说鸽子市的粮价,也是见天地涨!这不是要人命吗!”她盘算着老家存的粮食,看还能吃到什么时候。

贾东旭阴沉着脸,下班回来更是一言不发,饭桌上的气压低得吓人。易中海看在眼里,私下塞给贾家十斤棒子面:“东旭,先拿着应应急。厂里…也在想办法。”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最终,贾东旭还是硬着头皮,借了单车就回老家去将以前存下来的粮食往四合院搬。

后院刘家,原本为刘光齐五一婚礼筹备的喜庆气氛荡然无存。刘海中看着存粮的代价越来越高,正在绞尽脑汁协调肉票。二大妈唉声叹气:“他爹,这光齐结婚要用的钱和粮…现在买啥都贵得要死!鸽子市那价,真是天天都在涨!”

刘海中烦躁地摆摆手:“行了行了!别嚎了!光齐的婚事是大事!不能耽搁!”话虽如此,他脸上的肥肉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眼神里透着深深的忧虑。刘光齐更是愁眉不展,婚事的花销和眼前的粮荒,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闫埠贵家则是另一番景象。三大爷的精打细算在此时发挥到了极致。他家粮缸最深,存粮最多,但门窗关得最紧。三大妈做饭时,恨不得把米粒一颗颗数着下锅,野菜也洗得格外仔细,连根都不舍得扔。闫埠贵推着眼镜,手指在裤缝上无意识地拨动着无形的算盘,盘算着万一真到了存量见地时,哪样家当能换到最多的粮食。

就连一向豁达的傻柱,也收敛了笑容。食堂的伙食标准明显下降,油水少了许多。他带回家的饭盒,分量也缩水了。看着院里邻居们愁苦的脸,他这个厨子也有劲使不出,只能闷头抽烟。

易中海和一大妈默默看着全院的女人小孩都跑出去挖野菜。易中海作为院里的一大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邻里间为了借粮、换粮产生的细小摩擦开始增多,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紧张。他深知,如果粮荒持续下去,这四合院里维系了几十年的表面平静,恐怕就要被生存的本能打破了。

时间悄然滑来到了五一劳动节。

尽管春荒的阴霾笼罩着京城,后院刘海中家却强行撑起了一片热闹喜庆的天空。为了刘光齐这场筹备了半年、关乎老刘家脸面的婚礼,刘海中用了近一年工资,又豁出老脸东挪西借,终于凑齐了所需的物资和票证。

婚礼当天,四合院里张灯结彩。刘家门口贴着崭新的大红喜字,崭新的“永久”自行车擦得锃亮,系着红绸,停在最显眼的位置。屋里,“蜜蜂”缝纫机盖着红布,“红星”收音机播放着欢快的音乐。刘海中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腆着肚子,脸上堆满了志得意满的笑容,在门口迎接着前来贺喜的宾客。二大妈也难得地穿上了压箱底的呢子外套,招呼着女眷。

傻柱使出了看家本领,以他拿手的川菜为主打。婚宴设在中院,借用了邻居家的桌椅板凳,考虑到定量紧张,刘家最终只摆了四桌,遵循了“每家一位代表入席”的默契。傻柱的川菜手艺在此时发挥了优势——重油重味,更能掩盖食材的不足,也更显丰盛:

油亮喷香、肥瘦相间的回锅肉,蒜苗青翠,豆瓣酱香浓郁。

整只肥鸡被拆解成块,炸得外酥里嫩,与大量的干辣椒、花椒爆炒成辣子鸡丁,红彤彤一片,香辣过瘾。

那几条林墨弄来的大鲤鱼,被傻柱做成了糖醋鲤鱼,这是跟何大清学的鲁菜,颜色也很配现在的喜庆气氛。

四喜丸子个头稍小,更显精致。

一道麻婆豆腐,红油赤酱,肉末酥香,豆腐滑嫩。

还有一道清爽的炝炒莲白和凉拌三丝。

每桌摆了一瓶“二锅头”和一瓶“北冰洋”汽水!

这四桌川菜为主席面,在粮食定量已经开始紧缩的1959年五一,以其浓烈的香气和油亮的色泽,营造出一种超乎寻常的丰盛感。邻居们围坐桌旁,看着满桌的红油赤酱,闻着扑鼻的麻辣鲜香,虽然嘴上说着恭喜道贺的话,但眼神深处却难掩复杂。羡慕刘家的“豪横”之余,更有一丝隐隐的恐慌——这顿饭,吃在嘴里,麻辣刺激着味蕾,却仿佛带着一种“最后的狂欢”的滋味。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看着那油汪汪的菜,低声嘀咕:“太费油了…”

刘光齐穿着崭新的工装,胸口别着大红花,脸上洋溢着新郎官的喜悦和一丝拘谨。他的新娘,石景山机械厂技术科副科长的女儿张红梅,穿着时兴的列宁装,梳着两条油亮的大辫子,面容清秀,举止大方得体,一看就是有教养的城里姑娘。刘海中的亲家——张副科长,也带着妻子来了。张副科长梳着整齐的干部头,穿着笔挺的深色中山装,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与刘海中握手寒暄,言谈举止间透着机关干部的派头和隐隐的优越感。这让刘海中更加挺直了腰板,觉得倍有面子。

贾家来的是贾东旭。他闷头喝酒,眼神时不时瞟向桌上的辣子鸡和水煮鱼,喉结滚动。秦淮茹在家看着孩子吃着刘海中家刚刚送过来的烩菜,这也是难得的油水充足的菜了。闫埠贵推着眼镜,一边斯文地夹着麻婆豆腐拌饭,一边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这桌席面的成本。易中海作为一大爷,坐在主桌,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和刘海中、张副科长推杯换盏,说着场面话。

林贤作为林家代表,随了份子,林墨以都是中专生知识分子比较有面让他作为代表。他安静地吃着饭,感受着这喜庆喧嚣下涌动的不安。他知道,刘海中这是在用一场盛大的仪式,为儿子的前程“冲喜”。

婚宴结束后,刘光齐夫妇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带着简单的行李,搬到了轧钢厂为双职工新分配的一间宿舍里。那里离工厂近,条件虽比四合院拥挤,但象征着他们新生活的开始。刘海中望着儿子儿媳远去的背影,满足之余,心底也掠过一丝空落落的感觉。

然而,“最后的狂欢”余温未散,冰冷的现实便兜头浇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