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60章 权势与加入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60章 权势与加入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六三年的春天,脚步似乎比往年更蹒跚一些,倒春寒的凛冽迟迟不肯退去,一如四合院里某些人心中翻涌的、难以驱散的寒意与燥热。

中院许大茂家的风波虽暂时被那扇紧闭的房门隔绝,但那股因“无后”而生的焦虑与屈辱,却如同病菌般在许大茂心里滋生、蔓延。他将娄晓娥的眼泪和娄父那个警告电话视为奇耻大辱,愈发坚定了“唯有权力才能挺直腰杆”的念头。

往李怀德副厂长办公室跑得更勤了,言语间极尽奉承,揣摩心思,甚至开始动用娄家带来的关系网,打听一些李厂长可能感兴趣的“内部消息”或稀罕物件,准备作为进阶的敲门砖。

这股对权势的渴望,并非许大茂独有。后院刘海中家,那场关于“支援建设”的争执并未因刘光齐的返回石景山而平息,反而如同暗火,在几次刘光齐周末回家的持续“攻坚”下,灼烧着刘海中那颗既固执又充满父权虚荣的心。

“爸,您想想,这是组织安排,是光荣的任务!多少人想去还去不了呢!”刘光齐再次回家,避开母亲和弟弟,给刘海中分析利害,“去了津门,行政级别提一级,工资待遇立马不一样!将来发展空间也大!这怎么就是丢人了?这是给您长脸!”

“长脸?”刘海中坐在八仙桌旁,手里盘着那两个早已包浆的核桃,哼了一声,脸色依旧阴沉,“长什么脸?让别人说我刘海中没本事,儿子都得跟踪老丈人调出四九城?这叫长脸?这是打我的脸!”

“这跟我岳父没关系!是钢厂整体的技术输出安排!”刘光齐耐着性子解释,“爸,现在是新社会了,讲究的是为国家做贡献,在哪里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再说了,我去了津门,又不是不回来了,以后交通方便了,常回来看您和我妈。”

“说得好听!”刘海中猛地提高音量,“出去了,心就野了!还能记得这个家?记得我是你爹?我看你就是被你那个老丈人蛊惑了!觉得我刘海中一个七级锻工,比不上他一个厂里的干部,给不了你前程!”

他越说越气,胸膛起伏:“我告诉你刘光齐,你是长子!长子就得扛起这个家的责任!你想走?那家里怎么办!或者……”

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是不是你爹我,也能在厂里更进一步,当上个一官半职,让你觉得留在四九城,靠你爹我也能有前途!”

这话近乎**地暴露了刘海中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他将长子寻求个人发展的行为,扭曲成了对自己“权威”和“能力”的挑战与背叛。他认为,只要自己手握更大的权力,拥有更高的地位,儿子自然就会俯首帖耳,不会生出“外心”。

这种认知,让他对权力的渴望,前所未有地炽热起来。他开始更加关注厂里的人事变动,琢磨着如何巴结领导,甚至在家里对着刘光天和刘光福时,也常常把“老子要是当了官……”挂在嘴边,对两个小儿子的管教更是变本加厉,动辄动手,仿佛要将对大儿子失控的怒火,全都倾泻到他们身上。

刘光齐看着父亲执拗而充满权势欲的脸,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知道,短时间内很难说服父亲了。这场家庭内部的拉锯战,注定还将持续下去。

与院里这两股躁动的“权欲”暗流相比,林墨的世界则显得格外“安静”,但这种安静之下,是另一种形式的波澜。

自那日签署了保密协议,交付出那套达到极致精度的木制部件后,林墨的生活似乎并无不同。他依旧往返于学校、工作室和家之间,埋首于学业和技艺。然而,一种无形的“审查”已然悄然降临。

先是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以“例行了解优秀青年情况”为由,到四合院找几位老邻居聊了聊,问及林墨平时的为人、交往、家庭历史等,问得颇为细致。

程秀英虽有些疑惑,但一提起儿子,满是骄傲与维护,自然是往好了说。闫埠贵、易中海等人接受问询时,虽心思各异,但在这种正式场合,倒也没人会说林墨的不是,反而都夸他稳重、有出息。

接着,水木大学这边,林墨也隐约察觉到一些迹象。班主任吴老师找他谈过一次话,语气比平时更正式,询问了他参与校外项目的情况,以及对当前一些国内外形势的看法。

林墨回答得坦诚而谨慎,既肯定了国家出口创汇政策的意义,也表达了作为学生当以学业为本、报效国家的决心。系里的刘副主任,甚至偶尔在校园里“偶遇”他,会状似随意地问起他父亲当年在厂里的情况,以及他与龙成厂、木器一厂那些老师傅、领导的交往细节。

这些动静虽然不大,但落在有心人眼里,还是能品出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周伟私下里问过林墨:“墨子,最近是不是有啥好事?感觉系里领导对你更关注了啊?”林墨只是笑笑,含糊地以“可能是之前发动机项目的影响”带过。

他心里明镜似的,这必然是与那份保密协议和钱研究员背后的项目有关。对于这种政治审查,他心态平和。身家清白,历史清楚,一心向学,并无任何不可告人之处。他积极配合着各种或明或暗的了解,言行举止一如既往的沉稳。

他的这种表现,显然也给审查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四月中的一个下午,春光明媚。林墨被辅导员叫到了办公室。除了辅导员,系党总支的一位副书记也在场,神色严肃而庄重。

“林墨同学,”副书记开门见山,语气郑重,“经过组织上长期的考察,以及对你个人情况、家庭历史、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的全面了解,认为你符合一名组织成员的基本标准。你的加入组织申请和考察流程,已经走完了了。”

饶是林墨心性沉稳,此刻心中也不由得涌起一阵激动。在这个时代,加入组织,不仅意味着政治上的认可,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

“谢谢组织的信任!”林墨站起身,郑重地说道。

随后,在系里一间布置得简单而庄严的会议室里,面对着鲜红的党旗,林墨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在副书记的领誓下,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地宣读入组织的誓词。

宣誓完毕,副书记和辅导员与他亲切握手,勉励他今后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仅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思想上不断进步,真正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战士。

走出会议室,林墨深深吸了一口春天清新的空气。

加入组织的宣誓词犹在耳畔回响,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尚未平复,一项更为艰巨和隐秘的任务便已降临。四月底,在水木大学和系里领导的直接部署下,一个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旨在针对特定威胁,开展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的防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其重要性和保密等级都远超林墨之前接触过的任何课题。

林墨被作为项目的辅助人员,并不接触理论,只是根据研究员的要求制作各种各样的木制的工具,他甚至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

他接到的第一个实质性任务,是协助一位姓冯的副研究员,搭建一座小型的缩尺模型。要模拟结构内部应力分布、变形模式乃至失效机理的关键研究平台。模型的精度和还原度,将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当冯研究员将厚厚一叠结构图纸和技术要求交到林墨手中时,纵然是早有心理准备,林墨也不禁感到了压力。图纸上的结构异常复杂,包含了多层板柱体系、交错通道、多种规格的预留孔洞以及模拟不同材料强度的区域划分。

技术要求更是苛刻到了极致:整体尺寸误差要求,关键承重构件的角度、平面度要求极高,甚至要求模拟出混凝土施工缝的微观效果。

这不是普通的木工模型,而是对结构力学、材料特性乃至施工工艺都有深刻理解后,才能着手进行的精密“复制”。

林墨没有退缩。他将这视为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与考验,也是将自身木工技艺与现代防护工程理论深度融合的绝佳机会。他再次沉入“鲁班工坊”,将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反复拆解、琢磨。

他运用在藏书阁汲取的古建筑抗震智慧,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土力学》中学到的现代知识,去理解模型中每一道墙体、每一根梁柱在冲击荷载下可能的行为。

在实际制作中,他选用了质地均匀、稳定性极佳的椴木和榉木,针对不同部位模拟的强度要求,对木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浸胶硬化处理。

他改进了传统榫卯,使其在微小尺度下既能保证连接强度,又能展现出一定的延性。制作那些模拟厚重防护门的可活动部件时,他对铰链和闭锁机构的精度要求,几乎达到了之前为钱研究员制作精密齿轮的水平。

冯研究员起初对这个被“特招”进来的年轻学生还将信将疑,但随着模型的逐步成型,他的态度从审视变为惊讶,最终化为了彻底的佩服。

他从未见过有人能将木工手艺与工程理解结合得如此完美,模型不仅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甚至在一些结构细部处理上,林墨提出的优化建议,让模型更贴近真实结构的受力特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