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十七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

醉梦瑶 第十七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第二天天刚亮,沈山河便在母亲的的催促下呵欠连天的起床了。二老昨晚嘀咕到半夜,今天天没亮就起来,看到儿子呵欠连天起不来床的样子,实在看不出“靠谱”从何而来。

果然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自家的儿就是挨揍的货。

先上了个厕所,然后洗脸,刷牙,吃饭,沈山河在母亲的催促中不紧不慢一样一样的来,其间几次看到母亲扬起的巴掌,只是最终都没呼到他后脑勺上来。

“儿子大了啊!”

沈山河母亲感慨万千,只是眼中依旧是溺爱,而心底更多的是欣慰。

“该给儿子找个对象了。”

女人的心思男孩永远跟不上。沈山河要是此时能听到自己母亲的心声,估计又要吐血三升,来个开门见喜满堂红。

吃过饭,三人便往镇上赶去。一路上沈山河的母亲热情的和熟人打着招呼。

今天直是个好日子,在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难得的出现一丝暖阳,如同一首温暖的乐章,悄然奏响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心生无尽的舒畅。山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混合着阳光的味道,让沈山河顿感神清气爽。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轮廓分明,像是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山上的树木虽然褪去了翠绿的外衣,但在阳光的映衬下,却别有一番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坚韧与静谧。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宛如地上盛开的花朵。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似无数颗钻石在水面上闪烁。谁家的狗见了生人,跟在后面叫个不停,当看到沈山河弯腰捡起石头的时候,撒腿就跑。

踏上街头,街道两旁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长长的影子,静待时光流逝。孩子们在阳光下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空气中回荡。老人则搬个椅子坐在门前晒着太阳,聊着天,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

算着路程,,建民家距离镇上近点,所以先到了,正在旱冰场和“周扒皮”老板闲聊,等着沈山河一行人。

侍人员到齐后,王建民父亲从兜里掏出预先已数好的钱,又当着大家的面数了一遍然后递向沈山河,沈山河摆手不接,说:

“这是你们那一方出的本钱,是你们私有的,不会计到合伙的账上,你们自己单独记账,我只要知道你们按照协议做了自己该做的就行。”

然后示意把钱给“周扒皮”,“周扒皮”接钱验过后,沈山河让他写了个收据,上面写明“今收到王建民门店租金人民币壹仟元整。”然后写上名字和日期交给王建民父亲。

“协议里规定谁负责的事谁自己安排,只要没违背协议,另一方不插手,怎么做是你们的事。”

沈山河怕王建民他们不理解,又多作了些解释:

“就好像我负责技术一样,我带来的那些木工用具那还是我的,只不过我拿出来供我们挣钱用。你们的钱是一样的道理,是你们拿出来咱们一起挣钱的工具。也就是俗话说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你们有你们的付出,我们有我们的付出,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搞好。”

理释完了,看着王建民父母的神情,沈山河不禁叹了气。这个年纪的乡下人,脑子里只知道钱是钱,最多材料等于金钱好接受一点,至于什么技术等于金钱、渠道等于金钱,甚至一个点子就能换钱的观念能懂,但真落到头上了又有点迷糊。

这种观念的改变不是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沈山河暂时也只需要他们愿意“各负其责”就行了。

收到租金后,“周扒皮”也没有啥要搬走的,就几张破桌椅板凳还有个大鞋柜和柜子里的不怎么像样了的溜冰鞋。故作大气的一句“全给你们啦”,客气几句,潇洒走人。

其实但凡好点的他早挑走了。不过对沈山河这个木工师傅来说,这些桌椅板凳修一修刨一刨,再上个漆就是他们的第一批货啦。绝不是弄虚作假,这些实木的桌椅板凳,他弄出来后绝对比外地进来的那些拼装板、胶合板牢固耐用。这一下子又让沈山河发现了一个新门路,收旧的实木家具,他把这个想法跟大家伙儿一说,众人连连称赞,俩父母四位纷纷表示回去就干。

农村人都有惜旧的习惯,换下来的或是坏了的都舍不得扔,放着又在地方,闹不好还能从中掏出个古董来,拣个漏什么的。

沈山河越想越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众人也越聊越兴奋,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做生意就这么简单,这么一倒腾钱就到手了,和捡钱有啥区别!

沈山河听他们热火朝天的商量着哪家有什么不要了,哪家有什么坏了。心里满是感慨。

迷题在知晓答案后人们都会觉得简单,都觉得自己只是一时没想到而已,但他们不知道,这个一时短可以是灵光一闪的刹那,长也许会是一辈子。他们也不会知道,别人在这一时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个一时。看似机缘巧合下的轻而易举,背后皆藏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苛刻要求。

譬如,要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那个她……

又走神了,沈山河默默的叹了口气。

有些事,即便是错了那也是另一种风景,他不想去改变。

……

本来就是一个空旷的场地,地面又平整光滑,而且是用来当作坊当库房用的,也就不需要做擦窗抹墙的面子工作,所以也没费什么功夫。

然后一起又去了旁边原来买衣服的店铺,这是一座清末风格的砖木混合的房子,楼上木结构住着房东,房东是一个老太婆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家大多时间都在儿女家,但就是空着老房子委托他人照看着坚决不卖只将楼下店铺出租。楼下店铺墙是砖砌的但柱子是木柱子,一个4米宽10米深的房间,旁边有个窄窄的楼递间上楼,后面2米隔出了卧室和卫生间,没有厨房,看来还要在木工作坊里搭个灶台了,也好,起码生火做饭柴火是不用愁的。作为一个卖家具的店子,这个面积显得小了点,不过库房就在旁边,这里稍微摆些样品就行。

同样的流程又走了一遍,这里就稍微麻烦了一点。沈山河干脆买了白色涂料,一起把店里刷了个雪白。都是手脚利索的人,用不了多久便收拾得妥妥当当,然后又回到溜冰场(以后应该叫木工坊了)商量接下来要做的事。这时虽然到了中午,不过大家平常大多都是一日二餐,也寻思着省点钱,就没吃中餐。

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起个名字做个招牌,大家七嘴八舌,有叫“旺财”、“来福”的,有叫“兴盛”、“长隆”的,沈山河都不满意。

“像是在给家里养的狗取名字,干脆‘大黄’得了。”

沈山河在心里吐槽。

其实沈山河心里早有名称,只是为了让大家都有参与感故意先不说出来。而大家鼓捣了一阵皆不满意之后才想起这群人中间沈山河是学历最高的,又是他牵的头,最后还是把这个“重任”交到了他手里。

就叫“苏师傅木工家具店”好了,沈山河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在他心中的蓝图中,“苏师傅”以后会叫做“苏记”“木工”将来是要改成“木业”的,“家具店”将来也是要做成厂做成公司的,这只不过是万丈高楼的第一块砖,他的木工传承则是地基。

王建民一家虽然感觉有点别扭,“好像没他家什么事。”不过想到“苏师傅”在这十里八乡虽说不是如雷贯耳,却也都还有所闻,不说家家户户,一个村总还能找出几样他做的东西来。确实比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名字好,便也就认可了。

招牌也不用去找别人做,沈山河父子俩表示他们回去后找两块合适的木板雕上名字,刷上油漆就好了,一块雕“苏师傅木工家具店”,一块雕“苏师傅木工作坊”。另外还顺便做个牌子,到时候放在店门口,上面写上“旧家具回收,修理”还有“来料加工,木制品定作”什么的,以后再有什么其他需要也可以写出来。

大家一致叫好。

招牌的事讲完,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确定开业日期。沈山河提出就下个月的赶集的日子,也就是下月二十六,他要留出两个月的时间赶制出第一批货来撑门面。

这一次的提议遭到了一致反对,他们都觉得还是要请个人算算。

沈山河只好随大溜,其实要按他们的说法,“选日不如撞日,”时运到了,随口而出的反而是最合适的,时运不济,算了也白搭,除非是真有大能力的人给你逆天改命。但那是要背负因果的,你又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能让一个真正的大能为你而承受因果反噬?

所以,我们日常听到的什么风水命术,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迷信的角度都是解不通的,所谓的算准了不过是几分观言察色几分话术又凑巧碰上了你天时地利人和齐全罢了。你想想,若真有,那什么人会愿意承担“五弊三缺”的反噬为你指点迷津?就为你那三毛五毛?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那有杠精就会说,那你看看那些算命看风水的,一个个瞎眼瘸腿的,不正说明他们泄了天机受了因果,证明了这些个东西存在吗。

那我告诉你,这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因为残缺后才走这条路混点吃喝的呢?剩下的百分之一不过是个巧合意外罢了。

就好像结婚,有多少人不是慎之又慎的选日子,难道离了的是日子没选对?那重新选个日子再办个结婚证办次酒席试试,会有本质上的改变吗?

所以,关键在人,在这天地之间,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走不了别人一样的路,别人也左右不了你的人生。除非,你自己放弃。

就好像此时的王建民,他只是受着沈山河,受着父母的影响,但路还是他自己选的自己要走的,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牵扯,但是风是雨他都得担着。

选日子的事就交给两个老娘们去操心。任她们俩一路呱唧呱唧去农贸市场门口去找那靠在墙脚昏昏欲睡的算命的老瞎子。

工坊里顿时安静了不少。四个男人便一边等着一边慢慢的聊着要做些什么东西才好卖。

“是不是还少个漆匠师傅?”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

“是啊,是啊,这可是个当紧事。”

王建民父亲担心道。

然后就和沈山河父亲盘点着哪里有合适的漆匠。

“我来吧,用不着请人。”

沈山河开口道:

“也没什么难的,就刮个底刷上漆就行,基本上人人都干得出来,难点的就是调漆,不过现在有现成的调好的漆买,或者都有说明书写着怎么调,再不成也可以叫卖漆的老板帮忙调一下。”

“这能行吗?”

沈山河老爸有些怀疑,一个千百年传承的行当就这么简简单单完事了?

“确实不难。”

王建民发话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在厂里做喷漆的,以前根本没碰过漆。你们看市场上买的那些家具,厂里来的,刷漆的不就是我们这些乡下去的。也没见过几个正儿八经的漆匠。”

“那倒也是。”

所谓凡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点心,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后人可以学,但前人呢?总有人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何况现在的条件胜前人千百倍。

虚惊一场,众人轻松了不少,然后又仔细想想还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一时也再想不出有什么遗漏的,至于证照什么的,别说他们,沈山河也只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也懒得去跑。反正听说到时候会有人上门来办的,到时再说。

没过多久,去选日子的两个女人嘻嘻哈哈的回来了,看了两个日子,下个月的十六、二十六,说是和沈山河他俩八字相合,大吉大利。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下个月二十六开业,十六仓促了点。

女人就是这样,不付出代价的,她们都觉得不靠谱。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一样,轻而易举得到的,总是轻而易举的放弃,无法相握的,却又苦苦追求着,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中选择了痛苦,放弃了欢乐。

一切就这么尘埃落定,因为未吃午饭,回去又还有不短的路要走,沈山河提议一起去吃个饭,他请客。

就在他们要开的家具店旁边找了家馆子,以后就是邻居了,少不得要打交道,提前照顾一下人家的生意,先混个脸熟。

这是一个家庭店,一家子人,父亲炒菜,母亲和女儿做服务员。同样的年纪,老板娘依旧比今天刻意收拾过的沈山河和王建民的母亲都显得年轻光鲜些。旁边的女儿十**岁,正是如花怒放的时节,虽当不上貌美如花,却透着一股干脆利索的爽朗。热情的招呼着沈山河一行。

小镇除了赶集,平常生意并不多,点好了菜,老板和女儿去后面厨房忙呼,老板娘则陪着沈山河他们聊天。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正好三个,于是戏台子立马搭起,三个女人迅速进入了角色。

不一会沈山河就知道了这一家子也是附近村子里的,来镇上五六年了,当时是孩子来镇上上学不放心,男人又正好炒得一手好菜,一合计开脆就来镇上开了个店。

沈山河和王建民嘀咕了一下,得,这还是个学妹,就差了一届。不过别说差一届,就是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女大十八变,不说起名字咋一看也都不一定认得出来。

老板娘也很快知道了沈山河一行来镇上的目的,连连表示欢迎,还表示开业那天一定捧场,又说自己店里正好有些桌椅要修一修。这倒不是客套话,沈山河此时屁股下的凳子就随着他的动作在吱呀作响。

至于说饭店生意不怎么样为什么不让女儿出去,老板娘说一是女孩子出去不放心,二是家里还有老人,再过个一两年就得回去打招呼,这里就打算交给女儿打理,所以就不作出远门的打算。还说这两年内打算给女儿找个男人,就可以放心把店子交给他们了。

这话说得沈山河和王建民的老娘眼光发亮,在人家女儿身上扫过来扫过去,那眼神,钢刷一般,几下就给人家姑娘脸上刷到通红。

王建民更是心头百转千绕,合计着怎么样一手托两家。沈山河只是带着淡淡的笑,看着一个个的神态各异,心无波澜。他倒是想让王建民成了,这样不就可以免费蹭个饭什么的,想想还挺好的。只他母亲看着恨不得上去照着后脑勺就是一巴掌。

王建民娘老子也恨不得给她儿子一巴掌,她觉得和别人的儿子的云淡风轻比起来,自己的孩子没出息的样子长个尾巴就是动物园的猴,越看越泄气。

“唉,希望老天开眼,那姑娘瞎了眼吧。”

要被瞎眼的姑娘姓胡,胡艳妮,普通的人,普通的名字。她其实见过王建民,只是一直把他当街上的混子,自然也不会去打听他的名字他的事迹,“校友”的关系,不去经营也就是个陌生人。至于沈山河,她知道名字,不过是在中考之后,毕竟一个乡镇中学能考上县城最好的高中的也就那么几个,学校是有宣传的,至于长什么样,以前真没注意,知道名字后人家已经走了,所以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沈山河自然更不用说,别说学妹,就是同班女生,也没能记住个什么。

在他心中,就只有两个女人,一个苏瑶,一个其她。至于他母亲,那是一座山,是他永远走不出去的一座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