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十八章 起步不易,未来可期。

醉梦瑶 第十八章 起步不易,未来可期。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回到家后,沈山河打开自己的“百宝箱”,拿出日记本把当天的事记了下来。

自从去年年底回家在县城那晚重游校园时,他发现曾经的许多点点滴滴都忘记了,他感觉有什么东西离他越来越远,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自那以后,他买了个笔记本,他要把每天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最主要的是,苏瑶也有写日记的习惯。

只不知,她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第二天,沈山河一家三口把木工用具和家里这些年积下来的木料还有衣服被子什么的全部扛出村子放到通往镇上的公路边,然后拦了个过路的拖拉机,谈好价钱后父子俩一路灰头土脸的到了镇上,母亲则回去守着家。

到了木工坊,俩人又把东西全卸了下来,安置好后,在周围转了一圈,找人讨来几块砖头搭了个柴火灶,搬个桌子当案台,买了锅碗瓢盆油盐米等一应生活用具,就着家里带来的菜,父子俩简单对付了一口。

吃过了饭,把床铺好。隔壁开饭店的老板娘见了,过来看了看,闭聊了几句。天色见晚,父子俩相对无言,便一起去街上慢慢溜达着。

略显破旧的街道,两边的房屋参差不齐,许多都是沈山河店铺的那种二层瓦房,

店铺在两边一字排开。沈山河想象着如果把后来修建的那些洋房依旧恢复成统一的两层瓦房,那该是怎样的一幅江南小镇形象——楼上会不会有小娘子站在窗户后面偷看她的情郎?或者巷子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婀娜背影?还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还是什么呢?沈山河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重要东西。

……

“爹,看这个。”

沈山河突然叫住前面背着双手慢慢走着的父亲,指着旁边的录像厅,门口霓虹灯管刚刚一泸,《英雄本色》四个字忽明忽暗地跳,周润发举枪的海报被北风吹得哗啦响。

“香港片?要不去看看?”

他的印象中,父亲从没进过录像厅。

“算了,有啥好看的,演戏的是疯子,硬想着把假的做成真的;看戏的是傻子,明知道是假的还要当真。”

沈山河惊呆了,没想到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竟有如此睿智的思想!真是民间藏高人啊。

虽然以前沈山河是在镇上读的初中,但学校其实离这里还有好几里路,因为是这个镇唯一的一所中学,所以大家习惯叫“镇上的学校”,习惯说“在镇上读书”,仅止而已,所以沈山河对这里也不是太熟。倒也有三五个同学在这里,但都和他关系一般,况且他们此时多半也不在镇上了。倒是他父亲偶尔赶集来的次数比他还多些,而且父亲曾经在周边许多村做过木工,认识的人也不少,这一路走过来就碰到了两个,不过都只是泛泛之交,喊一声,递根烟,道一声“有空来玩啊”便各走各的。

暮色越来越深了,街道两边的店铺纷纷关门歇业,楼上房屋的灯光次第亮了起来,电视机里传来《新闻联播》特有的声音。父子俩人便转身往回走。

回到店里,望着眼前空荡荡的店子,想睡觉又还嫌早,只好随便聊着。

“我刚才留意了一下,镇子上没有卖家具的,据我所知,这镇上也没有木匠师傅,周围村子倒是有两个,我都认识。”

沈山河父亲起了个话头。

“嗯,独家生意,做起来倒不是问题。我考虑的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乡村市场还是小了点,即使是用边乡镇家家户户都买,七五八年也就到头了,并且木工这类制品,用个几年十几年都没问题,所以我估摸着也就前五年能赚点,过后就不好说了。”

沈山河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难怪你房租五年一签,原来是担心这个啊?”

沈山河父亲点点头,满是欣慰。

“爸没想到你都考虑到了这一步,那你把王建民拉过来,不会是要到时甩给他吧?”

“那倒不是,那确实是为了互相取长补短,如果他是这块料也愿意跟着我的话,我肯定还是会带着他的。”

“那就好,挣钱归挣钱,坑人的事可不能干,那样挣来的钱长久不了。”

“爹,你放心,就他那几个钱,我才懒得费心思,儿子是要干大事的人,以后挣很多的钱,带你和妈全世界去玩。”

沈山河半真半假的和父亲说笑着。这其实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过他正儿八经的说不出来。

“少做点白日梦,你当哄孩子呢。一步步来,把眼下的事顾好,船到桥头自然直,年纪轻轻瞎操那么多心干嘛。忙完这一段,你该考虑的是找个姑娘成个家。”

这种捅心窝子的话沈山河就没法接了,不过也让他突然想通了先前隐隐觉得忘掉的是什么了,他的“百宝箱”忘了拿,今天的日记没写。

在心底叹了口气,顿时没了聊天的兴趣,明天还要去买个日记本,还要把今天的日记补上。

“还是早点睡吧!”

窗外谁家传来《心太软》的歌声: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今夜,注定无眠——

而在沈山河心头喷血的痛苦时刻,王建民一家子正守在电视机旁边看电视边聊天。

“我总觉得咱们吃亏了,他沈山河一分钱不出还占着大头,咱这不是典型的冤大头吗?”王建民老娘硬是想不通,自打交了租金后越想越觉得不通。

“人家出的是技术,技术是无价的,最起码,要备齐一套木匠行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王建民给老娘做着解释:

“人家可以不用我们自己干,咱们不出点什么人家凭啥带着你?”

“咱们不会做,但咱们可以进了货自己卖啊?”

“隔行如隔山,说事容易做事难。”

好在王建民父亲还站在他这边。

“你自己的崽自己没点逼数,除了耍个嘴皮子,东西的式样、质量他能说出个啥来?”

“这都是可以慢慢学会的,也就才开始可能上点当,花点冤枉钱。”

“花点冤枉钱,这一点是多少?你以为是衣服呢?几块钱就能进到货。再说家具维修,定做这一块的生意你也指望你个龟儿子学得会。”

王建民虽然很爽老爹帮自已说话,可这有一脚没一脚的往自己身上踹算什么回事?有心声明一下,不过想想还是算了。现在还只是单方输出,别到时候没讨到好还赚个“混合双打”。

“人家沈山河脑子灵活主意正能找到好门路,人家又要负责最累的部分,你儿子啥心也不用操心就动动嘴皮子还想啥都不出,咱家是姓王但不是真的王。没有人家,就算让你儿子去进家具卖,你又放心拿那么多钱让他去做?现在虽然出了租金,但进货的钱不是省了吗?你叫儿子一个人干,库房照样少不了,你总不可能一次就进个三五件家具吧?租金省不了。货款呢?货款要多少?现在咱们自己有人做,顶多进点外面流行的款式,而且货款、材料也是人家出大头,人家咋就占着你便宜了?一句话,人家不缺咱一家子照样玩得转,咱缺了人家就抓瞎,至少是半瞎。”

王建民今天才彻底明白,原来自己嘴皮子好使是先天的遗传,他还一直沾沾自喜以为是自己后天的努力。直是倍受打击的一夜啊。

“做生意光靠嘴皮子是做不长久的,生意讲的是诚信,用咱们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口碑,人家沈师傅的口碑在这十里八乡还是可以的,虽然不是人人夸赞,起码说他的东西不行的我还真没听到过。这是人家多少年攒下来的,现在咱们打着他的牌子,这就占着不少光了,别还得了便宜说肚疼。以后不要有这想法,人家小沈别看着年轻,看人做事的眼光可不一般,别让人家心里有隔阂。”

“好了,好了,就你会说,就你会做人行了吧。你这么厉害咋就跟你崽一样没出息呢?咋就要跟到人家屁股后头吃人家剩下的呢?”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王建民老妈的嘴皮子也是不省油的。

“咋叫吃人剩下的。人家小沈都说了是各取所长,互相帮助。咱们也是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咱们两不相欠。你看人家老沈家,孩子的事孩子说了算。咱家孩子好不容易正儿八经的作次主,你干嘛就想泄他的气,灭他的火,给他添乱呢?”

“漂亮。”

王建民在心里给老爹喊666。

“咱灭啥火了?灭你老王家香火啦?说我添乱,他王建民有能耐自己把租金掏了,我以后给你老王家一天三柱香,一年365天,天天不断。就你这个种,能结出个什么好瓜来?没有我当家做主,你爷俩喝西北风都得先买个指南针,现在嫌我了是不是?”

“得了,又要投降了。”

王建民恨铁不成钢,果然——

“不是,不是,这个家缺谁都行就是缺不了你老人家,你消消气,我就一时说顺嘴多说了几句,你别介意。”

然后又回过头去对王建民吼道:

“还看什么看,还不去睡,明天早点起来去镇上帮忙,平时没事你天天往镇上跑,现在有事了你搁家里装乖宝宝。”

王建民赶紧溜了,他早就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就是个出气筒,谁气不顺了就拿他吹几口。

第二天天一亮,沈山河父子俩就起来了,开了门,就准备去木工坊做早餐。隔壁老板娘听得动静跑了出来热情的打着招呼。

“沈师傅早啊,快来吃个早餐,等下我把要修的桌子板凳送你那去。”

边说边返回店里,拉开凳子:

“来,坐这里来,吃点什么,面条还是稀饭?”

两个大男人实在不好推辞,只好从了,一人要了一碗面条。

吃过早餐,沈山河问多少钱,老板娘不要,说她请客,以后吃的再给。沈山河不答应,坚持要给。

这时候胡艳妮出来了,在一旁看着和她娘拉扯的沈山河,吃吃的笑着,就像看大灰狼和小绵羊似的。

小绵羊终究敌不过大灰狼,沈山河哪经历过这阵状,面红耳赤的败下阵来,在小妮子的娇笑声中落荒而逃。

开了木工坊的门,架上木马,下好料,沈山河父亲便开始修复桌椅,沈山河则开始刻字雕招牌。

不多久,胡艳妮和她父亲拿着要修的桌椅过来了,两个大人在一起寒喧,胡艳妮则提了个凳子坐到沈山河面前看他雕字。

所谓“忙者不会,会者不忙。”沈山河描好字模,各种尖的圆的刻刀一溜排开,有条不紊的削、刻、挑、凿一顿操作下来,一个个字形慢慢显现,看得小姑娘两眼放光,全然不顾自己父亲早已来回两趟早回去了。

“你雕得真好,比我用笔写出来的都好看。”

小姑娘由衷的感慨道。

“那你还没见过真正的老师傅,他们的刻刀那才跟真的跟我们的钢笔一样。”

“我不信,要有那只怕也是七老八十的老师傅了。”

小妮子化身小迷妹。

有了异性的加持,沈山河使出浑身解数,把平常十分的能耐用出了十二分的效果。

“哟,都在呢。”

王建民不知何时走了进来,跟沈山河老爸打了声招呼就怼着沈山河去了,

“美人作伴啊,这老板当的。小妮子,离那家伙远一点,他可有八百个心眼子。”

“那总比你一肚子坏水强。”

胡艳妮随手甩过去一块木头,

“你叫谁小妮子?你个贱民。”

“小妮子,小妮子。”

王建民一边伸手接住飞过来的木头一边不停嘴:

“你爸叫你小妮子,我就叫你小妮子,我是个听话的好宝宝。”

说完还做了个鬼脸,论斗嘴除了家里那两个他谁来都不怕。

“王——贱民,你死定了。”

胡艳妮站起来就要去揍人。

“来啊,来啊,妮儿,哈哈哈。”

王建民转身就跑,嘴里一通乱喊。

就这样打打闹闹,在木工坊里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时候王建民故意装作被逮到的样子挨上几拳,只是那贱贱的满是享受的表情让胡艳妮更加咬牙切齿。

沈山河父子便一边微笑着看他们打闹一边做着手上的活,只是偶尔提醒一下别碰刀具上,有时也偷偷给王建民使个绊子。

日子就这么过着,胡艳妮除了赶集忙不过来的时候,慢慢的其它时间几乎都在木工坊内,帮沈山河做事,跟王建民斗嘴。有时候三个人也一起去街上逛逛。但沈山河很少答应单独陪胡艳妮逛街。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纯粹的不习惯与苏瑶之外的任河女孩子单独相处。王建民则巴望不得,得了机会就屁颠屁颠的献殷勤,艳妮,艳妮的叫得人肉发颤。

店牌早已做好放在库房,只等开业那天吉时挂上,字填的红漆刷了透明的底料,木料做了仿旧处理显得古香古色,配着清末风格的瓦房,自会有一番韵味。

另外还做了块招牌,早就放在门口,上面写着:“重大启事,木店定于阴历三月二十六日(阳历五月十三日)辰时(8点)开张营业。本店经营各类木工家具并回收,定制一切木工制品。数百年传承手艺,质量保障,价格公道,恭候各亲朋好友莅临。”

家具店的牌子还没挂上,但“苏师傅木工作坊”的牌子已经挂上了,暗红的底色,墨黑色的大字,透着做旧过的木材自然的纹理,尽显古朴大气。

店里的家具样品已经摆上,有八仙桌、四方桌,也有配套的长凳、方凳,以及木椅、小凳,大件的有三门的大衣柜,一高一低的电视柜,书桌还有时下兴起的靠背床。然后就是一些小物件,比如小孩座的木马,摇床等等,总之乡下常见的木制用品基本都有,没有的只要你能说出个大致样子来也多半能给你造出来。这就是几代传承的木工匠人的底气,更何况沈山河还有《鲁班经》在手。

木工坊里更是摆得满满当当,店里有的这里都有,还不止一两件。另外还有不少的未组装的散件,这都是这两个月来,沈山河父子俩的功劳。王建民则帮忙打个下手,并兼职做了厨子。连胡艳妮也经常来搭把手,他娘还笑着说要沈山河干脆请了她算了,洗衣、做饭、打扫交给她。沈山河笑着答应等以后挣了钱一定请。

木工坊现在大致的用家具隔成三个区域,最宽敞的靠里面的是木工制作区域,靠大门的是刷漆的区域,然后在里面的角落里有一小块作了厨房。工坊外面的檐下堆着木料,是这几天王建民家陆续送过来的,沈山河都折了价用本子登记了起来,一式两份,两人各管一份。其间还送来些旧家具,捡着好买的已修复翻新了,剩下的就摆在外面用朔料布罩着,等有空了再慢慢来做。总之,还没开业就显现出大有可为的苗头,看得两位趁赶集来送东西的当家女主人喜笑颜开,说话的声音都比平时高了一度。

睡觉就简单了,店铺里有卧室可以睡沈山河与王建民两个,要是再有人过夜,随便在店面也好库房也好,新床上加两床被子就解决了。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开业那天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