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小型经济论坛上的理念交锋,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林见鹿和苏晚晴各自的心湖中激起了远比表面看来更为汹涌的波澜。论坛结束后好几天,李立和王浩还在津津乐道地复盘当时林见鹿与那位“苏处长”的精彩对决,言语间对林见鹿的崇拜又加深了几分,连周浩轩偶尔看林见鹿的眼神,都带上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仿佛在重新评估这位室友的“能量级”。
林见鹿自己,则比以往更加沉默了些。他依旧规律地作息、学习、关注着他的资本布局,但偶尔在图书馆翻阅期刊,或是在深夜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时,苏晚晴那双清亮而充满智慧锋芒的眼睛,以及她那句“在高速行驶中更换引擎的魄力和能力”的反问,会不期然地浮现在脑海。
这不是男女之情的萦绕,而是一种遇到真正思想上的“对手”时,本能产生的兴奋与审慎。他意识到,苏晚晴并非只是系统中描述的“官场红颜”符号,她是一个有着独立且深刻思考能力的个体,她的观点基于扎实的调研和身处其位的全局视角,与自己凭借超前认知和系统悟性得出的结论,形成了有趣的互补与张力。
“棋逢对手……”林见鹿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这种感觉,倒是不坏。”
他并未主动去寻求再次接触。潜龙的首要任务是积蓄力量,而非急于展示所有鳞爪。他相信,若真有缘分与必要,自会再有交集。
巧合的是,苏晚晴那边,同样萦绕着类似的心绪。
回到省城办公室,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数据报表,那个名叫林见鹿的年轻学生的身影,却总在不经意间闯入她的思绪。他那番“双油门”理论,那种在高速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的锐气,与她所接受的稳健、可控的政策制定思路颇有出入,却又偏偏……直指核心,让她无法轻易驳斥,甚至在某些深夜,会不自觉地沿着他的逻辑去推演可能性。
“既有仰望星空的格局,又有脚踏实地的逻辑……更难得的是那股舍我其谁的锐气。”苏晚晴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轻声自语,“这样一个年轻人,仅仅是个学生吗?”
她想起了之前合金股份的精准预言,想起了他放弃清北选择东大的“离经叛道”,再结合这次论坛上展现出的思想深度,一个愈发清晰且立体的形象在她心中形成。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幸运儿或学霸,其心志、眼光、格局,都远超同侪,甚至让她这个见惯了各路才俊的省长千金,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性。
她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李秘书的号码:“李秘书,之前让你留意东南大学微电子和无线电领域的动向,有什么进展吗?”
……
几天后的一个周六下午,秋阳明媚,空气里带着桂花的甜香。林见鹿难得没有泡在图书馆或工作室,而是被李立和王浩生拉硬拽,来到了学校附近一家颇有名气的咖啡馆,美其名曰“体验大学生活的精髓”——据说这里经常有文艺青年和漂亮学姐出没。
咖啡馆装修得颇有格调,原木桌椅,暖黄色灯光,空气中飘荡着蓝调音乐和咖啡豆的醇香。三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李立和王浩兴奋地打量着周围,林见鹿则要了杯美式,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财经杂志翻看起来。
就在他刚翻开杂志没多久,咖啡馆的门再次被推开,风铃叮当作响。一道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苏晚晴。
她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绒开衫,搭配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长发随意披散,少了几分工作时的正式,多了几分生活化的柔美与随意。她似乎是独自一人,目光在店内扫视,寻找空位。
几乎是同一时间,她也看到了窗边那桌,看到了正抬起头,目光与她撞个正着的林见鹿。
四目相对,两人都有一瞬间的微怔。
随即,苏晚晴的唇角率先牵起一抹浅浅的、真实的笑容,不再是那种官方场合恰到好处的微笑。她主动走了过来。
“林见鹿同学,真巧。”她的声音比在论坛上时柔和许多。
李立和王浩看到苏晚晴,瞬间紧张得手足无措,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这可是在电视和报告会上才能见到的人物!
林见鹿放下杂志,从容起身,微笑道:“苏处长,是好巧。一个人?”
“嗯,忙里偷闲,出来透透气。”苏晚晴点点头,目光扫过明显有些拘谨的李立和王浩,“不打扰你们吧?”
“不打扰不打扰!”李立和王浩连忙摆手,几乎是异口同声。
林见鹿指了指对面的空位:“如果不介意,一起坐?”
“好啊。”苏晚晴从善如流,在林见鹿对面坐了下来,点了一杯卡布奇诺。
气氛一时间有些微妙的安静。李立和王浩恨不得把自己缩进椅子里,尽量减少存在感。
还是苏晚晴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看着林见鹿,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论坛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你关于‘双油门’和‘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观点,很受启发,但也有些疑问想进一步探讨,不知是否冒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