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上那惊鸿一瞥的问答,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在林见鹿和苏晚晴各自的心湖中荡漾,却并未立即改变他们生活的轨迹。林见鹿依旧沉浸在他的学习、布局与远程掌控之中,江西铜业的股价在8元上方震荡巩固,为下一次冲锋蓄力;而苏晚晴也继续着她忙碌的调研与政策研究工作,东南大学的报告对她而言,只是众多行程中的一站。
然而,命运的丝线既已交织,便不会轻易断开。
几天后,一场由校学生会牵头组织、经管学院承办的小型“青年经济论坛”在经管楼的一间阶梯教室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快车:油门与刹车之间的平衡艺术”,旨在让学生们探讨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这类论坛规格不如之前的报告会,氛围更轻松,鼓励自由发言和辩论。
林见鹿本无意参加,但李立不知从哪儿弄来了几张票,又听闻经管学院几位以观点犀利着称的教授会到场点评,便硬拉着林见鹿和王浩一同前来,美其名曰“开阔眼界”。周浩轩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可能拓展人脉的场合。
让林见鹿略感意外的是,当他随着人流走进教室时,竟在嘉宾席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苏晚晴。她今天穿着更显休闲的米白色针织衫和深色长裤,少了几分官方的严肃,多了几分知性,正与身旁的一位老教授低声交谈着。她似乎只是以个人身份,作为特邀嘉宾列席。
她的出现,让这个小论坛的格调瞬间提升了不少。不少学生,尤其是经管学院的学生,目光都热切地投向她。
论坛开始,几位学生代表先后上台发言,有的强调必须保持高速增长,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是为第一要务;有的则关注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和社会公平问题,认为需要适度放缓脚步,注重发展的质量。观点各有侧重,辩论也逐渐升温。
林见鹿坐在后排,安静地听着,眼神平静无波。这些讨论在他听来,大多停留在表象和情绪层面,缺乏对底层驱动力和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
自由讨论环节,现场气氛更加热烈。一位言辞激昂的学生正在阐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点,认为当前阶段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差距,以换取整体的快速发展。
就在这时,一个清越而平静的女声通过话筒响起,打断了略显嘈杂的讨论:
“我认同发展是硬道理,但‘效率优先’的前提,是方向的正确和根基的稳固。”众人循声望去,发言的正是苏晚晴。她不知何时拿到了备用话筒,神色从容地看着那位发言的学生,“如果我们追求的效率,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透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基础上,那么这种效率是否可持续?它所带来的‘发展’,是否真正夯实了我们长远竞争力的根基?”
她的话语不急不缓,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问题的核心——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那位学生一时语塞,场面有些安静。
苏晚晴继续道:“油门固然重要,但看不清路况的猛踩油门,可能带来的是更大的风险。我们需要的是装有高质量导航系统(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拥有强劲且自主引擎(核心技术)的快车,而不是仅仅速度惊人的‘危车’。”
她的比喻形象而有力,引得在场不少教授微微颔首。
就在众人以为苏晚晴的观点将成为主导时,后排,一个同样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男声响起:
“苏处长的观点高屋建瓴,令人深思。”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看到了缓缓站起身的林见鹿。他手里没有话筒,但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教室。苏晚晴的目光也立刻锁定了他,眼中闪过一丝预料之中的神色,似乎早已察觉到他的存在,甚至……在期待着他的发言。
“但是,”林见鹿话锋一转,目光坦然与苏晚晴对视,“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关于‘油门’与‘刹车’,或者说,‘势’与‘实’的关系。”
“请讲。”苏晚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眼神中充满了认真的审视。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林见鹿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笃定,“全球化红利尚未见顶,国内市场需求正处于爆发前夜,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存在。这是‘大势’所在。在这个阶段,过于强调‘刹车’,顾虑重重,可能会错失奠定未来几十年发展格局的窗口期。”
他顿了顿,看到苏晚晴微微蹙眉,但并未打断,便继续阐述:
“您提到的资源、环境、核心技术问题,是关键,是‘实’功。但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单纯靠‘刹车’和放缓速度,更不能因噎废食。我认为,更优的解是——在踩下‘发展油门’的同时,大力给‘科技升级’和‘模式创新’这另一个油门注入更多、更优质的燃料!”
他的话语让在场许多人都愣住了,包括台上的几位教授。这种“双油门”理论,颇为新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