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57章 书页间的细碎暖意

岁时予你 第57章 书页间的细碎暖意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周一的清晨,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温柔地洒在室内的每一个角落。那些斑驳的光影,像是被时光精心裁剪过一般,不规则地分布在深色的木质桌面上,随着窗外树叶的轻轻摇曳而微微晃动,仿佛有了生命。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淡淡墨香,混合着窗外飘来的隐约青草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

苏念早早地来到了图书馆,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她轻轻地将那本厚重的《明清民间契约辑录》摊开在面前。书页已经有些泛黄,边缘甚至微微卷起,显示着岁月的痕迹和频繁的翻阅。她的指尖小心翼翼地拂过书页边缘那些用铅笔写下的标注。那是陆时砚的字迹,利落而遒劲,每一笔都透着书写者的认真与力量。遇到关键之处,他还会在空白处画上一个小小的三角符号,旁边偶尔缀着一两句简短的注解,比如“此处可对比《万历会计录》相关条目”,或者“注意此条款在不同地区的变体”。这些标注不仅仅是提示,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引路人,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为她点亮一盏盏小灯。

她顺着这些标注,一字一句地往下读。之前困扰她许久的几个难点,在这些清晰指引下,竟豁然开朗。一种拨云见日的喜悦感涌上心头,她连忙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认真地抄录要点和自己的想法。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这声音在静谧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清晰,与她内心的思绪流动应和着。她完全沉浸在了书本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眼前泛黄的书页、清晰的墨字,以及脑海中逐渐成型的思路。

时间在专注中总是流逝得飞快。不知不觉,窗外的阳光已经变换了角度,变得愈发炽烈明亮。图书馆里的人渐渐少了,午休时间已到。苏念合上厚厚的书册,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这才惊觉自己竟然对着同一页内容反复研读、思考了将近两个小时。她想起上次见面时,陆时砚曾随口说过“看完可以聊聊观点”,心中不禁一动。犹豫了片刻,她还是从书包里掏出手机,编辑了一条消息:“陆教授,您今天下午在办公室吗?想跟您请教下书中关于清代地契流转的问题。”

消息发送出去后,她有些忐忑地等待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分钟,手机屏幕就亮了起来。是陆时砚的回复,简短而明确:“在,下午三点后有空,你直接过来就行。”信息的末尾,还跟着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符号。那个小小的笑脸,在苏念看来,仿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她看着那个图标,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心中那份小小的紧张也随之消散,被一种期待的暖意所取代。

下午两点五十分,苏念抱着那本《明清民间契约辑录》和自己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准时站在了陆时砚办公室的门口。深色的木门紧闭着,透着一股严肃的气息。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陆时砚沉稳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她推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满室的书籍。靠墙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中外文典籍,有些甚至堆叠到了地上。陆时砚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前,低头整理着一叠文献,桌面上摊开着好几本厚重的史料汇编和稿纸,显得有些杂乱,却又自成一种专注的秩序。

“陆教授。”苏念轻声打招呼,将怀中的书小心地放在桌角空处,“打扰您了。”

陆时闻抬起头,目光从文献上移开,落在她身上。他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清澈而专注,带着学者特有的审慎。“不打扰,刚整理完一批材料。”他指了指书桌旁的一张扶手椅,“坐吧。是看到哪部分有疑问了?”

苏念在椅子上坐下,翻开带来的书,指向其中一页陆时砚做的铅笔标注:“就是这里,您写着‘可对比《万历会计录》’。我去了图书馆的社科阅览区和古籍部,只找到一些残卷和后世辑录的本子,没找到完整的万历原刻本或清晰的影印本。想问问您这里有没有相关的电子版可以参考?”

陆时砚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弯腰打开了书桌下的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银色的U盘,递给她:“这里面存了我之前收集和整理的一些史料扫描件,包括《万历会计录》的几个重要版本的电子版,清晰度还不错。你拿去拷贝吧,注意仅供个人研究使用,不要外传。”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又补充道,“U盘里还有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我收集的几篇近些年关于明清地契制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角度都挺新的,或许能帮你拓展一下思路。”

苏念连忙伸出双手接过U盘。在指尖触碰到U盘冰凉的金属外壳时,也不经意地碰到了陆时砚递东西过来的指腹,感受到一阵短暂而清晰的暖意。她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赶紧点头道:“谢谢陆教授!您真是帮大忙了,这下省得我再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找资料了。”

“论文写得顺利,比什么都强。”陆时砚微微笑了笑,目光落在苏念摊开在膝盖上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娟秀的字迹,还有各种颜色的标注和箭头。“看你这笔记的详实程度,应该已经有不少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了吧?”

被他这么一问,苏念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仿佛自己那些还不成熟的见解暴露在了行家面前。她将笔记本向前推了推,语气带着几分谦虚和试探:“是有几个初步的想法,可能还很幼稚……比如关于清代中期民间地契中‘中人’的角色演变,我注意到相较于明代契约中更偏重见证和说合,清代中期的‘中人’似乎更多地承担了实质性的担保责任,甚至出现了一些连带赔偿的条款。不知道我这个观察对不对,想请您帮我看看。”

陆时砚拿起她的笔记本,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逐页认真地翻阅起来。他看得非常仔细,遇到她用笔圈画出来的重点或者提出的疑问,还会不时停下来,用手指点着,和她低声讨论几句。阳光从办公室西侧的窗户斜射进来,恰好落在他微垂的眼睫上,在眼睑下方投下淡淡的阴影,将他原本略显冷峻的侧面轮廓晕染得格外柔和。苏念一边听着他条理清晰、引经据典的分析,一边偶尔插话补充一两点自己的理解或疑惑。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他们低低的交谈声和偶尔翻动纸页的沙沙声。时间在这种富有成效的交流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指向了下午四点多。

“嗯,你提出的这个点很有价值,观察也很细致。方向是对的,论证上还需要补充一些关键案例和量化数据。”陆时砚将笔记本合上,递还给苏念,总结道,“差不多就是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了。你回去后,再结合我U盘里那些史料和论文,把论证链条补充得更扎实一些,应该就能突破之前的瓶颈了。”

苏念接过笔记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收获的充实感。正当她准备道谢离开时,陆时砚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再次弯下腰,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个用深棕色牛皮纸仔细包裹好的小方盒,递到她面前。

“对了,”他的语气听起来很随意,仿佛只是顺手为之,“上次听你随口提了句,说学校西门出去新开的那家烘焙店的曲奇味道不错。我周末路过,就顺便买了两盒。这个你拿着吧。”

苏念完全没料到会有这一出,一下子愣在了原地,脸颊微微发热,连忙摆手推辞:“啊?不用了陆教授!这怎么好意思……上次您请我喝咖啡,已经够麻烦您了,怎么还能让您破费……”

“拿着吧,也不是什么特意买的东西。”陆时砚的语气依旧平淡自然,不容拒绝地将那个小小的牛皮纸包塞进了她手里,“写论文费神,需要补充能量。偶尔吃点甜的,大脑也能放松一下。”

纸包入手,沉甸甸的,边缘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温暖的余温,不知是来自他的手掌,还是午后的阳光。苏念捏着粗糙的牛皮纸边缘,心里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洋洋的感觉慢慢荡漾开来。她抬起头,看向陆时砚,恰好对上他望过来的目光。那目光平和而深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苏念心头一跳,慌忙移开视线,盯着手里的纸包,小声而清晰地道谢:“……谢谢陆教授。”

抱着书和笔记本,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带着暖意的牛皮纸包,苏念离开了陆时砚的办公室。走廊里很安静,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在身后拉得长长的。她走得很慢,脚步轻缓,仿佛还沉浸在刚才那场酣畅淋漓的讨论和那份意外的赠予所带来的情绪波动中。她回想起陆时砚耐心倾听她那些或许还不成熟的观点时的专注神情,想起他递过来U盘时指尖短暂的触碰,想起书页间那些认真严谨的铅笔标注,更想起此刻手中这盒带着温度的曲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像一颗颗被小心收藏起来的星星,在她心里悄无声息地闪烁着,汇聚成一片细碎而温暖的星河。

走到宿舍楼下,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过来。苏念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陆时砚发了条消息:“陆教授,我到宿舍了。谢谢您的曲奇和资料,您也早点休息。”

这一次,回复来得更快。屏幕亮起,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不客气,论文有问题随时找我。”

苏念看着这行字,忍不住又弯起了嘴角,一种踏实而愉悦的感觉充盈在心间。她抬起头,望向天边。此刻,晚霞正绚烂,大片大片的粉紫色云彩铺满了西边的天空,温柔得如同甜蜜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或许下次去还U盘和书的时候,可以顺便带一杯自己精心泡制的桂花茶给他……就像他曾经不经意间说过的那样,人与人之间这些自然而然的往来,本就该浸润着这样细碎而真切的暖意。

而这暖意,正如同书页间流淌的智慧,悄然滋养着成长的道路。

傍晚的宿舍区渐渐热闹起来,结束了一天课程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归来,笑语声夹杂着脚步声,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苏念穿过略显嘈杂的楼道,回到了自己位于三楼的寝室。室友还没回来,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渐暗的天光透进来。

她将怀里的书和笔记本轻轻放在书桌上,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那个牛皮纸包。里面是一个设计简洁的白色纸盒,打开盒盖,一股浓郁的黄油和巧克力的香甜气息立刻扑鼻而来。盒子里整齐地排列着十几块烤成金褐色的曲奇饼干,每一块都镶嵌着大颗的巧克力豆,看起来诱人极了。

苏念拿起一块,咬了一小口。饼干酥脆可口,巧克力在口中融化,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她一边小口吃着曲奇,一边将陆时砚给的U盘插入电脑。点开文件夹,里面果然如他所说,分门别类地存放着许多资料。《万历会计录》的扫描件清晰度很高,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古籍上原有的批注。而那个名为“相关论文”的文件夹里,则收集了十几篇近年的学术文章,其中几篇还是发表在国内顶尖期刊上的,显然花费了不少心思搜集。

她不禁感慨,陆教授对待学术的严谨和对学生的提携,真是体现在了方方面面。这种无声的关怀,比任何言语上的鼓励都更让人感动。她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开始专注地阅读起屏幕上的文献资料,时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补充几句。有了这些扎实的材料支撑,她感觉自己的论文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了。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几乎泡在了图书馆和宿舍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的写作中。她反复研读陆时砚提供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完善论证。偶尔遇到卡壳的地方,她会停下来,看看那盒还没吃完的曲奇,或者翻一翻书页上那些熟悉的铅笔标注,仿佛能从其中汲取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周四下午,她又去了一趟图书馆,想查证一个关于清代田赋制度的细节。在古籍阅览区,她意外地遇到了同样来找资料的陆时砚。他正站在高高的书架前,仰头寻找着什么,侧影在窗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陆教授。”苏念轻声打招呼。

陆时砚闻声转过头,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笑意:“这么巧。来找资料?”

“嗯,”苏念点点头,“想确认一下《清实录》里关于顺治年间土地清丈的一条记载。”

“那一卷应该在那边。”陆时砚很自然地指了一个方向,然后说道,“我正好也要过去找点东西,一起吧。”

两人并肩走在安静的书架之间,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轻轻回响。找到所需的卷宗后,他们甚至就在阅览区找了一张空桌,低声交流了几句各自遇到的问题。虽然谈话内容依旧围绕着学术,但氛围却比在办公室时更加轻松随意。离开图书馆时,天色已近黄昏,陆时砚很自然地问道:“论文进展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多亏了您给的资料。”苏念真诚地说,“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那就好。”陆时砚点点头,“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随时可以约时间。”

“嗯,谢谢陆教授。”

这次偶然的相遇和简短的交谈,像一阵轻柔的风,再次在苏念的心湖上吹起了涟漪。她发现,自己和陆时砚之间,除了学术上的请教与被请教之外,似乎也开始建立起一种更为自然、平等的交流关系。这种变化让她感到欣喜,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珍惜。

周末,苏念决定放松一下,同时也是为了表达感谢,她想起了之前那个泡桂花茶的想法。她特意去了趟超市,挑选了品质上乘的干桂花和一款口感清醇的绿茶。回到宿舍,她用心地泡制了一壶桂花茶,将茶水倒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中,小心地盖好。

周一一早,她带着泡好的桂花茶、已经拷贝好资料的U盘以及那本《明清民间契约辑录》,再次来到了陆时砚的办公室门口。敲门前,她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微微加速的心跳。

“请进。”

苏念推门进去,看到陆时砚正站在窗边给一盆绿萝浇水。晨光洒在他的背影和翠绿的叶片上,画面宁静而美好。

“陆教授,早上好。”苏念走上前,“我来还书和U盘,资料已经拷贝好了,非常感谢您。”她把书和U盘放在桌上,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拿出那个装着桂花茶的玻璃瓶,“这个……是我自己泡的一点桂花茶,味道很清淡,不知道您喝不喝得惯……就当……谢谢您的资料和曲奇。”

陆时砚转过身,看到苏念手中那瓶透着淡金色泽的茶水,微微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个清晰的笑容,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谢谢你,费心了。”他接过玻璃瓶,触手是温热的,显然刚泡好不久。“我很喜欢桂花茶的香气。”

看到他欣然接受,苏念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也绽开了轻松的笑容。“您喜欢就好。”

陆时砚拧开瓶盖,一股清雅甜蜜的桂花香立刻飘散出来,混合着绿茶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他倒了一小杯,尝了一口,点点头:“嗯,泡得恰到好处,很香。”

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论文的进度。临走时,陆时砚对苏念说:“以后不用这么客气。学术上的互助本是寻常。”

苏念点头应下,心情愉悦地离开了办公室。她知道,陆教授说的是实话,但这种“寻常”之中所蕴含的尊重与关怀,恰恰是最不寻常的温暖。

春深夏浅,校园里的梧桐树叶从嫩绿变为深绿,阳光也日渐炽烈。苏念的论文在陆时砚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进展十分顺利。她不仅完成了初稿,还在陆时砚的建议下,尝试将部分内容提炼成一篇小论文,准备投给系里举办的本科生学术论坛。

这期间,她和陆时砚的接触也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有时是在办公室讨论问题,有时是在图书馆偶然遇见后简短交谈几句,有时甚至只是邮件往来探讨某个细微的史料解读。每一次交流,苏念都能感受到陆时砚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愈发感受到他待人接物时那种内敛而真诚的温和。

她开始留意到更多关于他的细节。比如,他书桌上那盆绿萝被他照料得生机勃勃;比如,他习惯用那种很老的英雄牌钢笔;再比如,他思考问题时,食指会无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这些发现,让她心中的那个“陆教授”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和真实,不再仅仅是学术上的仰望对象。

五月中旬,本科生学术论坛如期举行。苏念的论文入选并在分论坛上做了报告。那天,她穿着略显正式的白衬衫和黑裙子,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坐着的老师和同学,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然而,当她看到坐在后排角落里的陆时砚时,他投来的那道平静而带有鼓励意味的目光,瞬间让她的心安定了不少。她顺利地完成了报告,并回答了评委的提问。

报告结束后,苏念刚走下讲台,手机就震动了一下。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讲得很好,逻辑清晰,台风也稳。”

短短一行字,却让苏念的心像被阳光照亮的湖面,泛起了粼粼波光。她回复道:“谢谢陆教授!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论坛结束后,系里为参会者准备了简单的茶歇。苏念正和几个同学聊天,看到陆时砚准备离开,便快步走了过去。

“陆教授,您要回去了吗?”

陆时砚转过身,看到她,点了点头:“嗯,系里还有点事。今天表现得确实不错,继续努力。”

“我会的。”苏念用力点头,然后从随身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小纸袋,递给他,“陆教授,这个……送给您。”

陆时砚有些意外,接过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小包独立包装的桂花糖藕粉,旁边还有一张手写的感谢卡,字迹工整清秀,表达了对这段时间以来他悉心指导的诚挚谢意。

“自己做的?”陆时砚拿起那包藕粉,看了看。

“嗯,”苏念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是我家乡的特产,做法不难,就是比较费时间。味道很清淡,桂花也是家里寄来的,想着您可能会喜欢……”

陆时砚看着手中的礼物,又抬头看了看眼前目光清澈、带着些许忐忑和期待的学生,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细腻的感动。他温和地笑了笑,将纸袋仔细收好:“谢谢你,苏念。这份心意,我很喜欢。”

那一刻,苏念看到他眼中清晰流淌过的暖意,比任何语言都更能传达他的心情。她知道,自己这份笨拙的谢礼,送到了他心里。

夏日的傍晚,微风拂面,带着花香和青草的气息。苏念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回想着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从图书馆里对着书页标注的苦思冥想,到办公室里的耐心指导;从那一盒意外的曲奇,到那一瓶自制的桂花茶;从学术上的启发,到生活细节的关怀……这一切,如同散落在书页间的阳光碎片,细小,却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温暖,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也悄然温暖了她的青春时光。

她明白,这段亦师亦友的情谊,这段在书香墨韵中沉淀下来的暖意,将会成为她大学生活中最珍贵、最明亮的记忆之一。而未来,还有更长的路,更多的书页等待她去翻阅,去书写。但这份细碎的暖意,将始终陪伴着她,给予她力量和勇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