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56章 曲奇与雨夜的默契

岁时予你 第56章 曲奇与雨夜的默契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苏念将那只浅蓝色盒子打开时,室友们正好叽叽喳喳地推门进来。一时间,宿舍里充满了年轻女孩特有的活泼气息,混合着窗外傍晚微凉的空气。

“哇!念念,这是什么好东西?”眼尖的周雨薇第一个扑过来,盯着盒子里的曲奇眼睛发亮。

“好香啊!是那家很贵的手工曲奇对不对?我上次看我男朋友想买,看了眼价格又默默放下了。”李萌也凑过来,夸张地吸了吸鼻子。

苏念看着围过来的三张好奇的脸,心里泛起一丝微妙的、混合着分享的喜悦和一点点隐秘的不舍。她大方地将盒子往中间推了推:“嗯,别人送的,大家一起尝尝。”

“别人?哪个别人?是不是……”周雨薇促狭地眨眨眼,拖长了语调,另外两个室友也立刻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苏念的脸颊微微发热,含糊道:“就是一个老师……感谢我帮他了点小忙。快吃吧,等下就不脆了。”

女孩们的注意力果然被造型精美、香气诱人的曲奇吸引了去,纷纷伸手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赞叹声和咀嚼声充满了小小的宿舍。苏念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自己也拿了一块裹着杏仁片的,小心地掰了一半放进嘴里。黄油的浓郁醇香和杏仁的坚果香气立刻在口腔里弥漫开,甜度恰到好处,酥脆得掉渣。味蕾享受这美妙滋味的同时,脑海里却不合时宜地浮现出那天在办公室,陆时砚递过盒子时,修长的手指轻轻掠过深蓝色丝带的画面,他那时的眼神,似乎是平静的,又似乎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温和。

她将剩下的半块曲奇吃完,然后细心地将盒子里剩下的曲奇分出一半,用干净的食品袋装好,递给室友们分享。自己则将另一半,大概五六块的样子,重新装回原来的袋子,封好口,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自己日常背的帆布书包的隔层里。仿佛珍藏起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甜美的秘密。

接下来的几天,这块小小的曲奇成了苏念忙碌学习生活里的一点隐秘慰藉。有时是在两节枯燥的专业课间隙,她趁着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从书包里摸出一块,就着保温杯里的温水,小口小口地吃着,仿佛能瞬间驱散脑中的疲惫;有时是在从图书馆回宿舍的林荫路上,傍晚的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一边慢慢走着,一边品尝着那份酥甜,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飘向历史系那栋安静的教学楼,猜想他此刻是在伏案工作,还是在给学生答疑;还有一次,是在深夜的宿舍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为论文绞尽脑汁时,她掰下一小块曲奇放进嘴里,那熟悉的香甜似乎能给她枯竭的思路带来一丝奇异的灵感。

每一次,当黄油的香和奶味的甜在舌尖缓缓散开时,她总会清晰地想起那个傍晚,办公室里柔和的光线,他接过蜂蜜柚子茶时微怔的神情,以及他递来饼干盒时那句平淡却不容拒绝的“就当是谢你帮我带饭了”。这些记忆的片段,因为这一块块曲奇,而被反复回味,添上了更加真切可感的温度。

时间悄然滑到了周五。下午最后一节是西方艺术史,老教授讲得投入,拖堂了近二十分钟。等到苏念收拾好书本笔记,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时,才发现外面的天色不知何时已经彻底阴沉了下来。浓重的乌云低低地压着天空,空气中弥漫着暴雨来临前特有的土腥气和闷热。她刚走到教学楼门口,豆大的雨点便毫无征兆地噼里啪啦砸落下来,急促地敲击着玻璃门和水泥地面,很快就连成一片白茫茫的雨幕,视野瞬间变得模糊。地面迅速积起了水洼,雨点砸在上面,溅起一朵朵水花。

教学楼下瞬间聚集了不少没带伞的学生,有的在打电话求助,有的干脆用书包顶在头上冲进了雨里。苏念翻遍了书包,确认自己早上出门时确实因为天气晴朗而忽略了带伞。她叹了口气,掏出手机点开打车软件,屏幕上显示的排队人数让她心里一凉——前面还有二十三位等待者,预计等待时间超过三十五分钟。看着雨幕中那些狼狈奔跑的身影,她犹豫着是冒雨冲回宿舍,还是在这里耐心等待那遥遥无期的网约车。

正当她望着瓢泼大雨发愁时,一个熟悉而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不远处传来,穿透了嘈杂的雨声和人声:

“没带伞?”

苏念心头一跳,猛地回头。只见陆时砚正站在几步开外的地方,手里握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他似乎是刚从办公室出来,身上还穿着下午上课时那件挺括的白衬衫,袖口依旧一丝不苟地扣着,显得干净又利落。他的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略显厚重的牛皮纸文件袋,袋口用细绳缠绕封好。

“陆教授?”苏念有些意外,又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欣喜,“您也刚下课吗?”话一出口才想起,他的课应该早就结束了。

陆时砚走近几步,伞尖点地,目光扫过她空着的双手和略显无奈的表情,语气平和:“嗯,去教务处送份材料。”他顿了顿,视线投向门外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雨势,很自然地将手中的伞往她这边示意了一下,“刚好顺路,送你回宿舍?”

他的提议来得突然又自然,语气里没有过多的热情,却也听不出丝毫勉强,仿佛只是一件理所应当的小事。雨声哗啦,周围是喧闹的人群,苏念看着他那张平静的脸,拒绝的话在嘴边打了个转,最终还是化为了小声的一句:“谢谢陆教授。”脸颊却不由自主地有些发热。

她挪动脚步,站到了伞下。伞下的空间比从外面看起来要宽敞一些,但毕竟是为单人设计的,两个人并肩而立,距离不可避免地拉近了。苏念能清晰地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清爽的皂角香气,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和旧纸张的味道,那是常年与书籍为伴的人才特有的气息。

陆时砚撑开伞,举过两人头顶,步入了雨幕之中。他个子高,很自然地将伞举稳,却下意识地将伞面明显地向苏念这边倾斜,确保她能被完全笼罩在伞的保护下。而他自己靠近伞沿的右侧肩膀,则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了斜飞的雨丝中,浅灰色的衬衫肩头很快洇开了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苏念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雨水打湿布料的感觉一定不好受。她心里过意不去,悄悄地向他的方向挪近了一小步,几乎能感受到他手臂传来的温热。她抬起头,小声提醒:“陆教授,您把伞往您那边偏一点吧,您肩膀都湿了。”

陆时砚闻声侧过头,目光落在她带着关切和些许不安的脸上。雨天的光线昏暗,却衬得他的眼眸格外深邃,那眼底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快得让人捕捉不及。他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难得的调侃:“没事,我抗冻。”话音落下,他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依言轻轻将伞柄朝中间移动了些许,让两人的遮蔽更加均衡。虽然他的肩膀仍有一部分在伞外,但情况总算好了些。

两人并肩走在被雨水洗刷干净的校园柏油路上。雨点密集地敲击着伞面,发出沙沙的、连绵不绝的声响,像是一首单调却令人心安的背景音乐。偶尔有阵风吹过,卷着冰凉的雨丝扑到脸上,带来丝丝凉意。周围的景物都笼罩在水汽氤氲的朦胧之中,远处的教学楼和树木只剩下模糊的轮廓。世界仿佛变小了,只剩下这把黑伞下的方寸之地,以及伞下并肩而行的两个人。

沉默走了一小段路,只有脚步声和雨声交织。苏念觉得气氛有些过于安静,忍不住想找点话说。她想起书包里的曲奇,这似乎是个不错的话题。她伸手从外套口袋里掏出那个小心保存的食品袋,里面还剩最后两块曲奇。她递到陆时砚面前,语气带着点分享的雀跃:“陆教授,这个曲奇确实挺好吃的,我留了点,您要不再尝一块?”

陆时砚显然没料到她会突然拿出这个,脚步微微一顿,低头看向她递过来的小袋子,里面圆形的曲奇散发着淡淡的甜香。他沉默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接了过去。他的指尖不可避免地碰到了苏念捏着袋子的手指,温热的触感一掠而过。苏念像被细微的电流触到,迅速缩回了手。

他拆开袋口,取出一块曲奇,并没有立刻吃,而是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才送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着。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评价道:“嗯,比我上次开会时吃到的味道更正一些。看来那家店的手艺确实名不虚传。”

听到他认可,苏念心里有点小小的得意,话也多了起来:“我室友们也都说特别好吃,还猜是哪家店买的。我说是您开会带回来的,她们还说呢,说这家手工烘焙店特别有名,平时要是现买都得排好久的队才能买到。”她说着,忽然想起曲奇的来源,便顺势问道:“对了陆教授,您上次说是去外地开会,是去做学术交流吗?”

“嗯,”陆时砚将剩下的曲奇袋子递还给她,目光投向迷蒙的雨幕,语气平稳地回答,“去邻市的A大参加了一个关于明清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研讨会,为期三天。”

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学术领域。陆时砚像是想起了什么,侧头看她,关心地问:“说起来,你最近的论文初稿进展得怎么样了?框架都搭好了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卡壳的地方?”

提到论文,苏念微微蹙起了眉,脸上露出一丝苦恼:“框架大致是定了,就是具体写到明清时期民间契约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功能那部分,感觉找起来料来有点费劲。图书馆里几本专门讲这个的专着,比如那本《明清契约文书研究》和《民间法惯与社会秩序》,我都去查过,但都被借出去了,预约排队的人还挺多。网上能找到的电子资源又不太全,关键章节总是缺失。”

她只是随口抱怨一下遇到的困难,并没指望能得到立即的解决方案。然而,陆时砚听完,脚步却停了下来。他沉吟片刻,将手中的牛皮纸文件袋换到拿伞的那只手上,空出的手熟练地解开了缠绕的细绳,从文件袋里抽出了一本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书。书的封面是暗黄色的,纸张边缘已经微微泛黄卷曲,显然被翻阅过很多次。他将其递给苏念:“这本《明清民间契约辑录》是我多年前在旧书市场淘到的,虽然不是正式出版物,是内部资料汇编,但里面收录了不少稀见的契约原文,后面几章的分析也很有见地,恰好涉及到你刚才说的那些问题。你拿去参考吧。”

苏念惊讶地接过这本书,触手是一种干燥而脆弱的质感。封面上手写的书名毛笔字苍劲有力。她翻开几页,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铅字印刷,间或有用蓝色钢笔写的娟秀批注,以及更多用铅笔写的、字迹遒劲有力的笔记,那笔锋她认得,和陆时砚在她作业上留下的批注一模一样。这显然是他经常使用和参考的私藏书籍。

“记得爱护点,别弄脏了,看完还我就行。”陆时砚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对旧物的珍视。

苏念双手捧着这本书,感觉它沉甸甸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物理重量,更因为它所承载的知识和主人的信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抬起头,望向陆时砚,眼睛因为惊喜和感激而格外明亮:“谢谢您!陆教授,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资料呢!”

看着她瞬间亮起来的眼眸和脸上毫不掩饰的欣喜,陆时砚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线条冷硬的脸部轮廓似乎也柔和了些许。“举手之劳。”他淡淡地说,重新迈开步子,“等你看完,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我们可以找时间聊聊,或许能给你的论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嗯!好的!谢谢陆教授!”苏念连忙点头,将书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生怕被雨水打湿。

就这样,一边讨论着论文可能涉及的观点,一边走着,不知不觉间,宿舍楼已经近在眼前。雨势虽然小了一些,但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苏念在宿舍楼门口的屋檐下停住脚步,将怀里抱着的书换到一边,伸手想要接过陆时砚手中的伞柄:“陆教授,谢谢您送我回来,伞给您。”

陆时砚却没有松手,反而将伞柄更稳地握住,然后轻轻往前一送,塞进了她的手里。“雨还没完全停,你拿着用吧。”他的语气不容置疑,“下次来办公室的时候,顺便带给我就行。”他抬眼看了看宿舍楼前方不远处被雨雾笼罩的停车场方向,“我的车就停在那边,几步路就到了。”

“可是……”苏念还想推辞,觉得这样太麻烦他。

“没什么可是,快上去吧,别淋湿了。”陆时砚打断她的话,说完,便转身步入了细密的雨帘中。他的背影挺拔,步伐稳健,黑色的身影在灰蒙蒙的雨景中显得格外清晰。他走了大约十来米,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又停下脚步,转过身,隔着雨幕朝仍站在楼门口的她挥了挥手,示意她赶紧进去。

苏念握着手中还带着他体温的伞柄,站在原地,一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停车场的方向,才缓缓转过身,走进宿舍楼。楼道里干燥而温暖,与外面的湿冷形成鲜明对比。她收起伞,水滴顺着伞骨滑落,在地面上聚成一小滩水渍。伞柄上似乎还残留着他握过的温度,怀里那本旧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岁月的气息,而口袋里,虽然曲奇已经吃完,但那份甜意仿佛还萦绕在舌尖。

她低头,不由自主地笑了笑,心底一片柔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以及随之而来的共伞同行,借书解惑,反而成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带着湿漉漉暖意的记忆。

回到宿舍,只有李萌一个人在戴着耳机看视频。苏念轻手轻脚地走到自己的书桌前,先将那把黑色的长柄伞小心地靠在墙角沥水,然后像对待珍宝一样,将那本《明清民间契约辑录》轻轻放在了桌面上。它和旁边那本陆时砚亲笔签名的专着,以及那个已经空了的、却依旧被她保留着的浅蓝色曲奇盒子,并排放在了一起。这三样东西,静静地诉说着近期与她与陆时砚之间那微妙而自然的交集。

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发出细密的声响。苏念坐在书桌前,却有些心神不宁。她想起刚才在伞下,他微微淋湿的肩膀,想起他递过书时那双沉稳的手,想起他说话时,眼底那偶尔流露出的、与平时严肃形象不符的温和。一种莫名的牵挂涌上心头。她拿出手机,犹豫了片刻,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打,最终写下了一条短信:“陆教授,您到家了吗?雨天地滑,路上请小心。”

信息发出去后,她将手机放在桌上,目光有些游离地望着窗外朦胧的雨景,心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没过多久,手机屏幕倏地亮了起来,微光在略显昏暗的室内格外醒目。苏念立刻拿起手机,点开消息。

是陆时砚的回复,内容简洁依旧:“刚到。你也早点休息。书慢慢看,不急着还。”

目光落在最后那几个字——“不急着还”上,苏念的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弯起,漾开了一个温柔而欣喜的笑容。她反复看着这条简短的信息,仿佛能从这寥寥数语中读出更多的含义。她把手机轻轻放在那本旧书旁边,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她翻开扉页,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些年代久远的污渍和磨损的痕迹。但书页的空白处,那些用铅笔写下的密密麻麻的笔记,笔力遒劲,思路清晰,与她熟悉的、出现在她论文稿上的批注笔迹一模一样。这些字迹,像是他思想的无声流淌,此刻,她正被允许窥见一斑。

她忽然觉得,或许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理由和机会。比如归还这把伞,比如送回这本书。这些看似平常的“往来”,这些隐藏在借还之间的细小纽带,这些共享的片刻时光(无论是晴日里的一碗面,还是雨夜中的一把伞),本身就是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靠近方式,自然得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足以让种子发芽。

这个雨夜,因为一把共享的伞,一本珍贵的书,几条简短的讯息,而在苏念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同于往常的、湿润而温暖的印记。她知道,下一次去办公室还伞时,她大概又会忍不住,为他带上一瓶温热的饮料吧。这种默契,似乎已经开始悄然形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