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29章 撞名乌龙与教授的特殊关注

岁时予你 第29章 撞名乌龙与教授的特殊关注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晨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百叶窗,将斑驳的光影洒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苏念抱着刚整理好的实习报告,脚步轻快地走向走廊另一端的办公室。报告是她花了整整三个晚上才完成的,每一页都仔细校对过,纸张边缘被熨得平整服帖,仿佛这样就能让里面的内容显得更郑重些。

这份报告关乎她能否顺利拿到教授的推荐信。陆时砚教授是学院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学术要求严苛是出了名的,但凡是经过他指导的学生,后来都在学术领域有了不错的发展。苏念深知这份机会来之不易,从被分到他这一组实习的第一天起,就丝毫不敢懈怠。

她边走边默想着报告里几个可能被追问的数据来源,一时没留意前方拐角处有人正快步走来。等到察觉时已经来不及闪避——两人迎面撞了个正着,对方怀里抱着的文件夹哗啦一声散落一地,白花花的纸张铺满了大半个走廊。

“对不起对不起!”苏念慌忙蹲下身帮忙收拾,一迭声地道歉,“我没注意看路,真的抱歉。”

被她撞到的是同组的实习生林薇。林薇倒是没太在意,一边捡着纸张一边对着手机轻声细语:“知道啦妈,我今晚跟时砚约了吃饭,就是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学长……”

“时砚”两个字像一枚细针,轻轻扎进了苏念的耳膜。她捡纸的动作顿了一下,指尖刚触到的那页纸又滑回了地面。

她抬起头,诧异地看向林薇。电话那头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林薇脸上挂着无奈又甜蜜的笑容,显然是在和家人通话。苏念却怔在了原地——原来除了陆教授,还有人叫这个名字?

时砚。她在心里默念了一遍。陆时砚教授的名字在学院里如雷贯耳,学生们私下里谈起他时总是带着几分敬畏,连直呼其名都很少,更别说这样亲昵地省略姓氏。而此刻从林薇口中说出的“时砚”,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

等林薇通完电话,两人也差不多收拾好了散落的文件。林薇笑着对苏念说了声“谢谢”,便抱着文件匆匆离去。苏念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转角,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她摇摇头,试图甩开这莫名其妙的感觉,抱起自己的实习报告继续往办公室走。可是那句“今晚跟时砚约了吃饭”就像卡在脑海里的唱片,反复播放。

走到办公室门口,苏念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温润的男声:“请进。”

陆时砚正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低头阅读着一篇文献。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洒进来,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边。他修长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过,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指尖停留在某一行文字上,若有所思。

听见开门声,他抬起头来看向苏念,镜片后的眼睛深邃而明亮。“报告整理好了?”他的声音总是那样温和,却又带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是的,陆教授。”苏念走上前,将报告轻轻放在桌面上,“数据都已经核对过了,参考文献部分也按照您上次提出的要求做了调整。”

陆时砚点了点头,目光却没有立刻回到文献上,而是停留在苏念脸上。“看你眼圈有些重,最近熬夜了?”

苏念没想到他会注意到这个,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眼下:“还好,就是为了把报告做得细致些,多花了点时间。”

陆时砚的唇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不必太过勉强,学术研究是持久战,保持精力也很重要。”

这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或许只是客套的关怀。但陆时砚一向惜字如金,从不说什么虚礼客套的话,因而这简单的叮嘱显得格外真诚。苏念觉得耳根微微发热,忙低下头掩饰自己的不自在。

她的视线不由自主地飘向桌角的名牌——“陆时砚”三个字用端庄的楷体刻在深棕色的木牌上,每一个笔画都工整有力,就像他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严谨而稳重。

明明是和刚才林薇口中一模一样的名字,此刻看着却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一个是遥远而亲切的“学长”,一个是近在咫尺却依然令人敬畏的教授。这种反差让苏念感到一种奇异的困惑,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她心里轻轻挠了一下。

陆时砚察觉到了她的走神,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直视着她:“还有别的事吗?”

苏念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办公室里站得太久了。“没、没有……”她嘴上这么说着,脚步却没有移动,那句憋在心里的疑问终于还是冒了出来:“陆教授,我刚才听同事说,她认识的人也叫‘时砚’,跟您名字一样。”

话说出口她就后悔了。这算什么没头没脑的问题?陆时砚会怎么想?觉得她没事找事,或者更糟——认为她是在刻意搭讪?

然而陆时砚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他指尖在桌面上轻轻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笑意,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他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哦?那你觉得,是他的‘时砚’好听,还是我的‘时砚’好听?”

这话问得苏措手不及,她感觉一股热浪瞬间涌上脸颊,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现在肯定满脸通红。她设想过陆时砚的各种反应,可能是面无表情地“嗯”一声,也可能直接忽略这个无关学术的问题,唯独没料到他居然会这样反问,而且还是用那种近乎调侃的语气。

“都、都好听……”她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只能挤出这么一句毫无说服力的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陆时砚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没再继续逗她。他伸手拿起桌上的保温杯,递到苏念面前:“刚泡的蜂蜜水,温的。下次再听见‘时砚’,不用慌,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

苏念愣愣地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不烫也不凉,正是最适合入口的温度。保温杯是深蓝色的,款式简洁大方,就像他办公室里的其他物品一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自有一股沉稳的气质。

她捧着杯子,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陆时砚已经低下头继续看文献了,仿佛刚才那段对话再平常不过。苏念只好轻声道谢,抱着杯子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门在身后合上,苏念站在走廊里,低头看着手中的保温杯。杯盖是旋紧的,但丝丝缕缕的甜香还是若有若无地飘散出来,像是春日里初开的花蜜。她忍不住拧开杯盖,小心地抿了一口——温热的蜜水滑过舌尖,甜而不腻,恰到好处地滋润了她有些干涩的喉咙。

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感冒时,母亲总会为她泡一杯蜂蜜水,说是能润喉止咳。自从离家上学后,就很少有人这样细致地关心过她了。没想到今天,会在陆教授这里体验到这种久违的、被默默关怀的感觉。

她抱着杯子慢慢往实习生的公共办公室走,脑海里却不断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陆时砚镜片后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他温和中带着调侃的语气,还有那句“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这话听起来霸道,却又奇异地抚平了她心里那点莫名的躁动。

走到走廊转角处,苏念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那扇紧闭的红木门。门后是她敬畏已久的教授,是学术领域里令人仰止的高山,但此刻在她心中,却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亲近感。

她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暖烘烘的,像是被那杯蜂蜜水熨过一般。原来撞名也能撞出教授的“特殊关注”,这感觉好像也不错。

回到公共办公室,几个实习生正凑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看见苏念进来,林薇率先朝她招手:“苏念,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个数据模型,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苏念应声走过去,将保温杯小心地放在桌角不会被打扰的位置。

李哲注意到这个陌生的杯子,好奇地多看了两眼:“新买的杯子?样式挺别致的。”

苏念含糊地应了一声,没有多做解释。倒是林薇眼尖,盯着杯子看了半晌,突然压低声音:“这个杯子……怎么看起来有点像陆教授那个?”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了一瞬。几个实习生互相交换了眼神,脸上都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陆教授有轻微洁癖,从不与人共用物品,这是组里人都知道的事情。

苏念感到脸上刚刚退下去的热度又涌了上来,她强作镇定地打开电脑:“你看错了吧,保温杯不都长得差不多吗?先看数据模型吧,哪里有问题?”

大家见她不愿多谈,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但投向那个杯子的目光依然带着几分好奇。

林薇把电脑屏幕转向苏念:“就是这个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着性水平总是达不到标准,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行。”

苏念俯身仔细查看代码和输出结果,眉头渐渐蹙起。“数据预处理可能有问题,”她指着其中一行代码说道,“你们看这个离群值处理的阈值设得太高了,可能会过滤掉太多有效数据。”

“可是按照文献上的建议,这个阈值是合理的啊。”张薇反驳道。

“理论值和实际应用总是有差距的,”苏念说着,突然想起什么,“陆教授上周发的论文里正好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我找给你们看。”

她熟练地登录学校图书馆系统,很快找到了那篇刚发表不久的论文。几个实习生围拢过来,看着论文中的公式和案例应用,不时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还是你厉害,连教授刚发的论文都第一时间研读了。”李哲佩服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抽出空来看呢。”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是碰巧看到了而已。”她没说的是,自从成为陆时砚指导的实习生后,她几乎追阅了他所有的论文和着作,甚至包括他学生时代发表的几篇不那么起眼的小文章。

每当阅读那些文字时,她总觉得能透过严谨的学术表达,窥见背后那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质——逻辑严密却不失创新,稳重踏实又敢于突破常规。这种发现带给她的喜悦,就像是挖掘宝藏一样令人着迷。

调整方法后,数据模型很快得出了理想的结果。大家松了口气,开始闲聊起来。

“对了,周末你们有什么安排?”林薇一边保存文件一边问,“我打算去新开的那家美术馆看看,听说有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李哲摇头:“我得赶报告,陆教授要求下周一交初稿,我现在才完成了一半。”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抱怨起项目的难度和时间的紧迫。苏念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杯的杯壁。

林薇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对苏念说:“说起来,陆教授虽然要求严,但对你还挺照顾的。上次组会,就你提出的方法他居然没有挑刺,还补充了两个参考文献让你参考。要知道,上次我汇报时,他一下子指出了五个问题,我当时差点没哭出来。”

苏念愣了一下,回想起那次组会。她当时提出的算法确实有几个明显的漏洞,本以为会遭到严厉批评,没想到陆时砚不仅没有直接否定,还耐心地引导她思考改进的方向。现在想来,那确实算得上是一种“特殊照顾”了。

“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提出那种方法,教授不想打击我的积极性吧。”苏念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林薇却摇摇头:“得了吧,陆教授什么时候顾及过谁的积极性了?他是出了名的对事不对人,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直接指出问题,从不拐弯抹角。所以我才觉得,他对你确实不太一样。”

其他几人也都附和起来,纷纷举例说明陆教授对苏念的“特别关照”——比如总是分配给她最有挑战性的任务,却也会在她遇到困难时给予更多指导;又比如在小组讨论中,会特意询问她的看法,即使她只是最资浅的实习生。

苏念被大家说得有些不自在,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意。她低头抿了一口蜂蜜水,温热的液体滑入喉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清甜。

那天下午的工作效率出乎意料的高。苏念不仅完成了自己负责的部分,还协助其他组员解决了好几个技术难题。每当感到疲惫时,她就会看一眼桌角的那个保温杯,然后像是获得了新的能量般继续投入工作。

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离开。苏念却坐在位子上没有动——她还得把保温杯还给陆教授。

等办公室里的人都走光了,苏念才拿起已经洗净的杯子,深吸一口气,走向陆时砚的办公室。

敲门进去时,陆时砚正在整理书架。他脱掉了白大褂,只穿着一件简单的浅灰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这让他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教授的威严,多了几分学者的儒雅。

“陆教授,我来还杯子。”苏念将保温杯放在桌上,“谢谢您的蜂蜜水。”

陆时砚转过身来,目光在杯子上停留了一瞬:“没关系。报告我大致看了一下,数据处理部分做得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细致。”

苏念没想到他已经看过了报告,更没想到会得到直接表扬,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好笨拙地说:“应该的,我会继续努力。”

陆时砚走到办公桌前坐下,示意苏念也坐。“关于第三章的那个模型,我有个想法。”他拿出报告翻到某一页,“你这里用的是传统的最小二乘法,但如果改用贝叶斯估计,或许能更好地处理样本量不足的问题。”

他娓娓道来,思路清晰而深入,不仅指出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还详细解释了新方法的优势和实施要点。苏念听得入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两人竟就这样讨论了小半个时辰。

等到讨论暂告一段落,窗外已是夕阳西下。橙红色的光芒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为一切景物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陆时砚看了眼手表,似乎有些惊讶于时间的流逝。“已经不早了,你该回去了。”他说着,突然想起什么,“我记得你是住在学校宿舍?”

苏念点点头:“是的,就在西校区。”

“那我顺路送你回去吧,”陆时砚站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正好我要去西校区那边办点事。”

苏念怔住了,下意识地想拒绝:“不用麻烦教授了,我可以坐校车……”

“这个时间点校车很挤,”陆时砚已经穿好了外套,语气不容拒绝,“而且我也确实要去西校区,顺路而已。”

就这样,苏念迷迷糊糊地跟着陆时砚来到了停车场。他的车是辆深色的国产轿车,款式低调而大气,内部收拾得一尘不染,散发着淡淡的皮革清香。

车内空间不算很大,苏念坐在副驾驶座上,能清晰地闻到陆时砚身上那股淡淡的书卷气息,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薄荷清香。她有些不自在地绞着手指,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校园景色。

傍晚的校园别有一番韵味。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披着夕阳的金辉,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林荫道上,有的匆匆赶往食堂或图书馆,有的悠闲地散步聊天。远处操场上传来阵阵欢呼声,似乎正在进行着什么比赛。

在一个红灯前停车时,陆时砚突然开口:“刚才那个问题,你现在有答案了吗?”

苏念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问题?”

“那个人的‘时砚’,和我的‘时砚’,哪个更好听?”他的语气平淡如常,仿佛在讨论学术问题般自然,目光却透过镜片斜睨过来,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

苏念感觉自己的心跳突然加速,她攥紧了衣角,鼓起勇气看向陆时砚的侧脸。夕阳的光线勾勒出他挺拔的鼻梁和坚毅的下颌线,镜片后的眼睛注视着前方的路况,显得专注而深邃。

“我觉得……”她深吸一口气,声音虽轻却坚定,“还是陆教授的‘时砚’更好听。”

红灯转绿,车子重新启动。陆时砚没有立即回应,只是唇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

过了好一会儿,就在苏念以为他不会回应的时候,他却突然轻声说道:“谢谢。我也这么认为。”

车内再次陷入沉默,但气氛却不再尴尬,反而流淌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暖意。苏念放松下来,靠在椅背上,任由夕阳的余晖洒满全身。

到达宿舍楼下车时,苏念解开安全带,郑重地向陆时砚道谢:“谢谢教授送我回来。”

陆时砚点点头,目光温和:“明天见。报告剩下的部分,就按我们今天讨论的思路来修改。”

“好的,教授。”苏念推门下车,站在路边目送车子驶远,直到尾灯消失在拐角处,才转身走向宿舍楼。

她的脚步轻快,心情像是被春风拂过的湖面,荡漾着层层涟漪。回到宿舍,室友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苏念只是笑笑说在办公室多忙了一会儿。

那天晚上,苏念失眠了。她躺在床上,反复回想这一天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个意外的撞名乌龙,陆时砚出乎意料的调侃,那杯温热的蜂蜜水,还有车上那段简短的对话。

她想起自己刚得知被分到陆时砚组里实习时,那种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那时她只知道他是学术圈里冉冉升起的新星,是许多学生仰慕却又畏惧的严师。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发现陆时砚并非表面上那么冷峻疏离。

他会在组员遇到困难时耐心指导,会在学生提出创新想法时给予鼓励,甚至会注意到实习生熬夜后的黑眼圈,泡上一杯蜂蜜水。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比他那些耀眼的学术成就更令苏念心动。

想到这里,苏念忍不住把脸埋进枕头里,掩饰自己上扬的嘴角。她意识到,自己对陆时砚的感情,早已超出了学生对教授的普通敬仰。

而最让她心跳加速的是,她似乎能从陆时琴的言行中,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回应。那种特别的关注和照顾,那种不同于他人的温和态度,甚至今天主动送她回宿舍的举动——这一切是否意味着,在陆时砚心中,她也是有些特别的存在?

夜渐深了,宿舍窗外月色如水。苏念在辗转反侧中终于入睡,梦中似乎又回到了那辆行驶在夕阳下的轿车里,听着身边那人温和低沉的嗓音,说着:“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

而此时,陆时砚站在书房窗前,手中拿着那个已经收回的保温杯,目光望向远处西校区宿舍楼的方向,若有所思。

他想起白天苏念那泛红的耳尖和闪烁的眼神,想起她认真讨论学术问题时的专注模样,想起她捧着蜂蜜水时那受宠若惊的表情,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多年来,他习惯了与人保持距离,尤其是在学术圈这个看似开放实则复杂的环境里。但苏念的出现,像是一缕阳光穿透层层迷雾,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

她那纯粹对学术的热情,那不畏惧挑战的勇气,那善于思考又虚心求教的态度,都让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但除此之外,还有某种更加私人的情感在悄然滋生——那种想要呵护她、引导她、看她茁壮成长的心情,已经超出了师生之谊的范畴。

陆时砚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保温杯,杯壁上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温度。他决定顺应自己的内心,给这段关系一个发展的机会。毕竟,人生苦短,能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并不容易。

而此刻的苏念,在睡梦中露出甜甜的微笑,完全不知晓明天等待她的,将是怎样一段令人期待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