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28章 图书馆里的“专属”辅导

岁时予你 第28章 图书馆里的“专属”辅导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午后的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被切割成一道道倾斜的光柱,尘埃在光线下缓慢浮动,如同时光的碎屑。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特有的干燥墨香,以及一种属于知识的、宁静而肃穆的氛围。苏念抱着那本厚如砖块的《中国古代史文献集》,在密集的书架间穿行,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目光仔细搜寻着空位。

周末的图书馆总是格外拥挤,莘莘学子们埋首于书山卷海之中,为梦想和前程奋笔疾书。她绕了好大一圈,从三楼的历史文献区找到四楼的社科阅览区,才在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发现了一张暂时无人的桌子。她轻轻松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沉重的文献集放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摊开书页,明清手工业部分那艰涩的术语和庞杂的数据立刻映入眼帘,让她刚刚舒缓的眉头又不禁蹙起。论文卡在这里已经快一周了,进展缓慢得让人心焦。她深吸一口气,从笔袋里抽出钢笔,准备继续与这些古老文字搏斗。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阴影轻柔地笼罩下来,打断了她的沉思。她下意识地抬头,瞬间便撞进了一双含笑的眼眸里。是陆时砚。他站在桌前,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窗外渗入的光线在他周身勾勒出一层淡淡的金边。他手里拿着两本看起来颇为精深的精装书,熨帖的衬衫袖口卷至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而修长的指尖间,还随意地夹着一张淡黄色的便签纸。

“找这本书很久了?”陆时砚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像大提琴般醇厚,在这安静的角落里轻轻回荡。他目光落在她面前那本翻到一半、显得有些沉重的文献集上,语气里带着一丝了然的关切。他很自然地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了下来,动作流畅而优雅,仿佛只是赴一场早已约定的会谈。

“之前偶然听你提起,论文写作在明清手工业转型这部分遇到些瓶颈,恰好我手边有这本新近出版的研究专着,学术视角比较新颖,论证也颇为扎实。”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其中一本递了过来。书的装帧很考究,深蓝色的封皮透着学术的严谨。苏念注意到书脊上贴着一张浅灰色的便签,上面是他那力透纸背的熟悉字迹,用红色墨水圈出了几个关键的页码,旁边还细心地标注着一行小字:此处论述精要,可结合文献集第一百八十七至一百九十二页的原始记载进行对比分析,或有新得。

苏念连忙伸出双手接过,指尖在不经意间蹭过了那张便签纸,仿佛能感受到其上残留的、他执笔书写时的温度。一股细密而真切的暖意,悄无声息地在她心间弥漫开来。她清楚地记得,那不过是昨天下午在教研室,大家讨论结束后,她收拾东西时随口对旁边一位同事感叹了一句论文进展不顺,提及了这个具体的难点。当时陆时砚正站在窗边与系主任谈话,她甚至不确定他是否听到了这句抱怨。

没成想,他不仅听到了,还如此迅速地记在了心上,并带来了他认为可能有帮助的资料。这份出乎意料的关怀,让她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感谢。

她翻开书页,直接找到他标注的那几处。果然,里面还夹着两三张活页纸,上面是他手写的批注和梳理的要点脉络。那字迹她再熟悉不过,一如之前他批改她那份漏洞百出的实习报告时一样,条分缕析,严谨至极,每一个标点都一丝不苟,却又在关键处点石成金,让人茅塞顿开。

“陆教授,您怎么……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苏念按捺不住心中的惊讶,一边快速浏览着那些极具启发性的批注,一边压低声音问道。她今天来图书馆是临时起意,并未提前做任何计划,出门前也没跟任何人提起,甚至连无话不谈的闺蜜林薇都不知道她的行踪。

陆时砚闻言,指尖在摊开的书页上轻轻敲了敲,神态自若,语气平常得就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下午刚好没事,就来图书馆还几本之前借阅的书。在查询台办理手续时,无意间在系统里看到了你的借阅记录,显示你刚借走了这本文献集。我想,你大概会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查阅这些资料,就猜测你或许还在馆内。”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听起来一切都只是巧合。然而,他没有说的是,为了确认这个“猜测”,他特意绕了整个图书馆的三楼和四楼,目光掠过每一个阅览区,每一个靠窗或靠墙的座位。最终,才在这个最偏僻的角落,捕捉到了那个埋首书堆、显得有些困扰的纤细身影。他更没有提及,怕骤然出现打扰她的思路,他还在不远处的书架旁静静站了好几分钟,直到觉得时机合适,才缓步走来。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陆时砚并没有离开。他似乎也打算利用这段安静的时光处理一些自己的阅读工作,但更多的时刻,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对面的苏念身上。

苏念沉浸在那本专着和他详尽的批注中,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遇到新的疑问。每当她眉头紧锁,停下笔来思索时,对面总会适时地传来低沉而耐心的声音,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梳理文献的内在逻辑,理清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

遇到特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是复杂的生产流程,比如“纱缎机具之改进”与“账房放料取货制”的具体运作,陆时砚便会极其自然地拿过苏念手边的草稿纸,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寥寥几笔,清晰直观地将其中的关键和彼此的联系勾勒出来。他讲解时的语气平和而专注,旁征博引,却又深入浅出,与课堂上那位惜字如金、被学生们私下称为“行走的历史词典”的严师形象判若两人。

夕阳逐渐西沉,光芒变得愈发温存而厚重,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毫无保留地倾洒进来,将他整个人笼罩其中。光线把他浓密的睫毛染成了浅金色,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浅浅的阴影,使得他平日里略显清冷的气质变得格外柔和。苏念聆听着他低沉的讲解,偶尔抬起头,目光总会不期然地撞进他专注而深邃的眼眸里。那眼神如此认真,仿佛此刻解答她的疑问,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每一次这样的对视,都让她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悄悄漏跳一拍,或是快上半拍,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在心底悄然滋生。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和书页的翻动声中悄然流逝。图书馆内响起了舒缓的闭馆音乐提示。苏念从沉浸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开始收拾桌面上摊开的书籍和散落的笔记纸笔。

这时,她注意到桌角那个被遗忘的、深色的保温杯。那是陆时砚的杯子,他刚才一边讨论一边喝过几口水。

“陆教授,您的杯子!”苏念拿起杯子,连忙起身追了出去。

陆时砚刚走到图书馆门口,正准备下台阶。听到身后传来的喊声,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到苏念微喘着气跑过来,手里举着他的保温杯,他眼底先是掠过一丝极细微的讶异,随即那笑意便深深漾开,比晚霞还要温软几分。

“瞧我这记性,倒是把这个给忘了。”他接过杯子,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莞尔,目光在苏念因小跑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上停留了一瞬。

“陆教授,真的非常谢谢您,”苏念站定,认真地再次道谢,语气诚挚,“不仅占用您这么多时间帮我辅导,还特意为我找了这么珍贵的资料,您的批注让我受益匪浅。”

陆时砚接过杯子,却没有立刻转身离开。他看着她,夜色初降的薄暮里,她的眼睛亮得如同浸在水中的星辰。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空着的那只手伸进口袋里,略微翻找了一下,然后拿出了一颗用透明糖纸包裹着的草莓糖,递到了苏念面前。

“晚上回去别熬得太晚,”他的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温和,“资料虽好,也需细水长流,看完重点部分记得早点休息,身体才是治学之本。”

苏念微微一怔,下意识地伸出手掌。那颗小小的、红色的糖果轻轻落在她的掌心,带着他指尖残留的、令人安心的暖意。

他顿了顿,仿佛斟酌了一下语句,又补充道,声音比方才更轻缓了几分:“后续若是再看资料,或者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懂的地方,不必顾虑时间,也不用非要等到上班时间,随时都可以发消息问我。”

说完,他这才对她微微颔首,转身步下了图书馆前的台阶,颀长的背影渐渐融入图书馆外渐浓的夜色与流动的车灯光晕之中。

苏念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收拢,握紧了掌心那颗小小的草莓糖。糖纸的棱角微微硌着皮肤,带来一种真实而微妙的触感。她没有立刻离开,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个背影,直到他走向路边一辆黑色的轿车,车灯闪烁了两下,他拉开车门坐进去,引擎低声轰鸣,车辆缓缓驶离,最终汇入街角的车流,彻底消失在视野尽头。

晚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心间那股持续蒸腾的暖流。她低下头,慢慢拆开那颗糖的包装纸,将那颗红色的、散发着甜美气息的糖果放入口中。瞬间,清甜的味道在舌尖迅速蔓延开来,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就在这甜意弥漫的瞬间,一个念头如同被糖纸折射出的光芒骤然点亮般,清晰地撞入她的脑海——这位总是被她在心底悄悄称为“老狐狸”的教授,他所展现出的所有温柔与体贴,从来都不是什么偶然的巧合或一时兴起的善意。那是一种深藏的、缜密的用心,被他巧妙地编织在每一个看似云淡风轻的“刚好”背后,隐藏于每一次看似顺理成章的“顺便”之中。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悄然滋养,静待花开。人们常说,最深厚的关怀往往悄然无声,它并非总要张扬于外表,而是蕴含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之中,体现在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点滴行动上。治学需要沉潜的功夫,人际间的温暖何尝不是如此,真正的体贴往往化于无形,却又能实实在在地抵达人心最深处。

她缓缓踱步走下台阶,口中的甜味久久不散。回到寝室,林薇还没回来,房间里一片安静。苏念将那颗糖纸展平,夹进了常用的笔记本里。然后她打开台灯,柔和的光线洒满书桌,她再次翻开陆时砚带来的那本专着和他的批注,重新沉浸进去。这一次,心境却与下午截然不同,少了许多焦躁,多了几分沉静与笃定。他的批注条理清晰,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她省去了许多在迷雾中摸索的功夫。

夜色渐深,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次亮起,如同地上繁星。苏念遇到一处关于明代匠役制度演变的理解难点,几个概念纠缠在一起,让她有些捋不清。她想起他临走时的话,犹豫片刻,还是拿起手机,组织了一下语言,将问题发了过去。她并没指望立刻能得到回复,毕竟时间已晚,他或许在忙,或许已经休息。

然而,消息发出去不过五六分钟,手机屏幕便亮了起来。他的回复不仅迅速,而且极其详尽。他先是肯定了她思考的方向,然后分条缕析地解释了那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甚至又随手举了一个文献上的例子来佐证,最后还提醒她可以重点参考专着的第几页到第几页,以及文献集上的另一处对应记载。

看着那长长的、充满严谨学术气息却又透着无比耐心的回复,苏念仿佛又能看到他坐在图书馆对面,拿着草稿纸为她画图讲解时的专注神情。一种被重视、被精心呵护的感觉包裹着她,比口中的草莓糖还要甜上几分。

她回道:“谢谢陆教授,这么晚打扰您了,我明白了!”

这次他回得很快,却只有简短的三个字:“早休息。”

没有多余的表情符号,也没有客套的寒暄,却让她感到一种踏实的安心。她放下手机,重新投入阅读,效率惊人。世间最美的馈赠,莫过于在他人的指引下找到前行的方向,这份知遇之恩,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知识的航道。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的论文写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顺畅期。陆时砚那天的辅导和提供的资料如同钥匙,打开了她思路的锁。她偶尔还是会通过短信向他请教,问题或大或小,他总是能及时回复,解答得清晰透彻。

有时,她会在教学楼里遇到他。他或许刚下课,臂弯里抱着几本书,正被几个学生围着提问。他解答问题时,神情依旧是课堂上的严谨模样,但目光与她相遇时,总会几不可查地微微停顿,递过一个极浅的、只有她能意会的眼神,仿佛在无声地询问:“进展如何?”或者“还有问题吗?”苏念则会微微点头,回以一个同样不易察觉的、表示“一切顺利”的微笑。

这种微妙的、仅限于两人之间的默契,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在她心底轻轻摇曳,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雀跃和动力。她更加努力地投入论文写作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似乎更是为了不辜负那份隐藏在“刚好”和“顺便”背后的深沉期待。

一周后,苏念终于完成了论文最困难的章节初稿。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巨大的成就感充盈着内心。她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把这个消息分享给陆时砚。她拿起手机,编辑了一条短信:“陆教授,明清手工业那部分的初稿写完了!特别感谢您之前的帮助!”发送成功后,她看着手机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着。

几分钟后,手机响了。不是短信,而是直接的电话。屏幕上跳跃的名字,让她心跳骤然加速。

她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陆教授?”

电话那头传来他熟悉的声音,背景音很安静,似乎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写完了?效率很高。”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过程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苏念的声音里带着完成重大任务后的轻快,“多亏了您那本专着和批注,还有您之前的讲解,帮我理清了很多思路。”

“那就好。”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什么,然后语气自然地问道,“明天下午三点,图书馆老地方?如果你方便的话,可以把初稿带来,我帮你大致看一下结构和方法上是否有大的疏漏。”

苏念握着手机,指尖微微收紧。又是图书馆?又是……老地方?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新的“刚好”即将发生。

“方便的!”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明天下午一定准时到。”

“好。”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低沉而稳定,“那明天见。”

挂断电话,苏念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窗外的阳光明媚灿烂,正如她此刻的心情。她忽然意识到,他提供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更像是在她求学道路的特定阶段,为她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一程路。这份指引,弥足珍贵。而那颗草莓糖的甜味,似乎至今仍残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