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东灵脉的全面掌控
魏武侯七年的孟夏,河东平原的 "龙脊灵脉" 突然爆发出刺目的青光。吴起率领的五千锐士修士在灵脉主峰布下 "九鼎锁灵阵",九座用昆仑玄石打造的阵台按《奇门遁甲》"九宫" 方位排列,将整条灵脉的能量压缩至核心区域 —— 这种源自《山海经?中山经》的 "聚灵术",能让魏国练气士的修为增速提升三倍,是魏国强盛的根基所在。
"君上,龙脊灵脉的纯度已达八成。" 吴起的青铜剑在阵眼划过,青光中浮现出游动的灵脉龙影,"按此速度,年底前可培养出百名 ' 通灵境 ' 修士,战力远超秦国的双纹术修士。"
魏武侯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星台上,望着平原上整齐划一的练气士方阵。这些修士身着统一的玄色劲装,袖口的 "魏" 字纹在灵脉流中泛着金属光泽,手中的铜剑同时指向天空,青光组成巨大的 "魏" 字,与龙脊灵脉的龙影产生共鸣 —— 这是魏国国力的最直观展示,也是对河西秦国的公然威慑。
与秦国分散的灵脉资源不同,魏国通过 "灵脉专营制",将河东的七条主要灵脉全部收归国有。吴起在每条灵脉的源头设立 "监脉府",由亲信练气士掌管,采用 "轮采制"(每处灵脉开采三月后休养生息),既保证持续供应,又避免灵脉枯竭,这种科学管理让魏国的灵脉利用率是秦国的五倍。
"河西的灵脉溪已在我掌控之中。" 魏章的破甲剑挑着缴获的秦国灵脉囊,囊中的能量在魏国灵脉流中迅速变质,"秦简公的双纹田不过是小打小闹,他们的修士连最基础的练气诀都没掌握,还敢妄谈与魏国抗衡?"
二、练气士的体系化扩张
魏国的 "锐士修士" 体系在吴起的主持下,形成了远超秦国的规模与质量。练气士按修为分为 "士、尉、将" 三级:士级修士掌握基础炼气术,负责边境巡逻;尉级修士精通 "气爆术水纹阵 "等进阶术法,担任小队首领;将级修士则能施展" 九鼎镇灵 " 等禁术,是军队的核心战力 —— 这种体系化培养,让魏国在十年间练气士数量从三千激增至八千,其中尉级以上修士占比三成。
"这是新研制的 ' 聚气符 '。" 魏章向武侯展示的黄色符纸,在接触灵脉流时瞬间膨胀,青光中凝结的灵气团相当于秦国修士三日的消耗量,"灵脉溪的资源虽不如龙脊,但有此符辅助,边境修士的战力仍能稳压秦国人一头。"
魏国练气士的优势在于 "军阵与术法的完美融合"。吴起将《吴子兵法》的战术思想融入炼气术,创造出 "方阵炼气阵":万名修士组成的正方形阵列,外围修士的气墙形成防御,内部修士的气箭密集投射,这种战术在模拟对抗中,曾一次性击溃三倍于己的秦国双纹术修士。
"秦国的三族融合术法看似花哨,实则破绽百出。" 吴起在给练气士的训示中,用青光投射出秦队的双纹阵弱点,"血络符刚猛有余而持久不足,煞灵纹防御虽强却难以移动,清灵术净化有余而攻击不足,三者的配合存在致命延迟,正是我军突破的机会。"
为提升实战能力,魏国在河东修建了 "演武灵脉场"。这座占地十里的场地,按《山海经》记载的不同灵脉环境设计,有模拟昆仑雪山的寒灵区、南疆瘴气的毒灵区、西陲荒漠的旱灵区 —— 练气士在不同区域轮换训练,适应各种环境的作战,这是秦国修士院从未有过的系统训练。
三、灵脉资源的垄断掠夺
魏国对河西灵脉资源的掠夺,采取 "系统化、常态化" 策略。吴起在灵脉溪、断脉谷等边境地带,设立 "灵脉巡检司",由魏章直接管辖,配备特制的 "吸灵车"(用龙脊灵脉的核心打造),能在一日内抽干方圆百里的浅层灵脉,导致秦国双纹田的收成锐减三成。
"今日的 ' 收获 ' 不错。" 魏章的吸灵车在灵脉溪西岸停下,车中储存的灵脉能量已达临界点,青黑色的液体在容器中翻滚,"这些从秦国人双纹田偷来的灵气,足够我们培养十名士级修士,真是多谢简公的 ' 慷慨 '。"
更恶毒的是 "灵脉污染术"。魏国练气士在夜间将特制的 "腐灵散"(用龙脊灵脉的废气与毒草炼制)投入秦国灵脉井,导致井水变质,接触者的血络符会出现溃烂。河西的十二口秦井中,已有七口遭此毒手,芈平的清灵术团队虽能净化,却需消耗大量清灵草,让原本就紧张的资源雪上加霜。
"君上,魏人在断脉谷修建了 ' 镇灵塔 '。" 嬴勇的密报上,附着用血络符绘制的塔形图,"此塔高九丈,每面刻有 ' 锁脉符 ',能压制十里内的双纹术,我们的修士在塔下连血爆术都难以凝聚。"
秦国的应对显得杯水车薪。简公下令在灵脉井周围布下 "反污染阵",用三族术法结合形成防护罩,但消耗的灵气是往常的两倍;嬴禾带领修士破坏镇灵塔,却被魏章的方阵炼气阵击退,伤亡惨重,连新型的双纹甲都未能抵挡气箭的穿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