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关的雄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一头蛰伏的巨兽横亘在通往咸阳的要道上。这座依山而建的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咸阳最后的天然屏障。关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高达十余丈,墙面上布满了秦军修士刻画的防御符文,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关隘两侧是陡峭的山崖,崖壁上隐约可见秦军设置的滚石和箭弩,稍有异动便会引发致命攻击。刘邦率领的义军抵达关下时,无不被这险峻的地势所震撼,心中暗暗叫苦。
雄关险阻:秦军的最后屏障
峣关守将赵贲是秦军的一员悍将,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炼气士之术。他深知峣关的重要性,自接任以来,便对关隘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和改造。关墙内侧增设了多层防御工事,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足以支撑长期坚守。更重要的是,他请来了秦军灵脉监的修士,在峣关周围布下了“奇门遁甲·金锁阵”,使得关隘的防御能力大幅提升。
“金锁阵”是根据奇门遁甲八门方位布设的防御阵法,将峣关及其周边地区划分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其中,生门和开门是秦军的通道和补给线,死门和惊门则布满了陷阱和杀阵。阵法由百名炼气士日夜催动,不仅能增强关墙的防御,还能干扰敌军的灵力感知,使敌军修士的术法威力大减。
赵贲站在关楼之上,望着关下的义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接到情报,知道刘邦的义军一路西进,声势浩大,但他并不放在眼里。“一群乌合之众,也想攻破峣关?简直是痴心妄想!”赵贲对身边的副将说道,“传令下去,加强戒备,尤其是生门和开门,绝不能让义军靠近粮道。”
秦军士兵在赵贲的严令下,士气高昂,各司其职。弓箭手在箭楼上严阵以待,投石机蓄势待发,炼气士们则在阵眼处盘膝而坐,维持着金锁阵的运转。峣关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等待着义军的冲击。
刘邦的义军在关下扎营,连续数日攻城,都被秦军击退,损失惨重。“峣关果然名不虚传,如此强攻下去不是办法。”刘邦在中军大帐中忧心忡忡地说道。将领们也纷纷表示赞同,连日的攻城让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张良在一旁沉思良久,说道:“沛公勿忧。峣关虽险,但并非不可破。赵贲虽勇,却刚愎自用,且多疑猜忌,这正是我们的可乘之机。”刘邦眼前一亮:“先生有何妙计?”
张良定计:离间与诈降的连环策
张良微微一笑,说道:“峣关地势险要,硬攻损失太大。我有一计,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用离间之计,分化秦军内部,让赵贲猜忌部下,动摇其军心;第二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往诈降,麻痹赵贲,使其放松警惕;第三步,趁赵贲放松戒备之机,派精兵奇袭粮道,焚烧粮草,引发秦军混乱,然后主力强攻,必能拿下峣关。”
刘邦闻言大喜:“先生妙计!只是,不知谁能担此离间和诈降的重任?”张良说道:“离间之事,可由我亲自负责,用‘离间符’配合流言,定能奏效。诈降之事,非郦食其先生莫属,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定能麻痹赵贲。”
刘邦当即决定采纳张良的计策,命张良和郦食其分头行事。张良回到自己的营帐,立刻开始准备。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符纸和朱砂,绘制了大量的“离间符”。这种符咒源自奇门遁甲中的“遁去的一”之理,能放大人心底的猜忌和不信任,虽不能直接控制人的思想,却能巧妙地影响人的判断。
夜深人静时,张良派几名擅长潜行的士兵,将离间符悄悄送入峣关,贴在秦军的营房和指挥中枢附近。同时,他还让人在关下散布谣言,说秦军副将与义军私通,准备献关投降。“秦军副将早已不满赵贲的严苛,暗中与刘邦联络,约定里应外合……”这样的流言很快就在峣关内外传开。
赵贲本就多疑,听到流言后,果然开始猜忌副将。他虽然没有直接发作,但却暗中加强了对副将的监视,将其统领的部分兵力调走,秦军内部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副将察觉到赵贲的猜忌,心中不满,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张良见离间计初见成效,便请郦食其准备诈降。郦食其胸有成竹地说道:“沛公放心,赵贲虽多疑,但也贪功好利,我定能说动他。”他整理行装,带着一些金银财宝作为“见面礼”,前往峣关求见赵贲。
赵贲见到郦食其,心中充满了警惕。“你来此何为?莫非是为刘邦说降?”赵贲开门见山地问道,语气冰冷。郦食其不卑不亢地说道:“将军明鉴。刘邦深知峣关险要,硬攻难以奏效,故派我前来,希望能与将军达成协议。若将军肯放义军过关,刘邦愿献上金银财宝,并保证不干扰将军的防务。”
赵贲冷笑一声:“刘邦小儿倒是打得好算盘!他以为这样就能收买我?”郦食其说道:“将军误会了。刘邦并非要将军背叛大秦,只是希望将军能网开一面。如今天下大乱,义军四起,将军何必为行将灭亡的大秦卖命?不如留一条后路,将来也好有个依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