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大军的旌旗如赤色潮水般漫过淮河平原,周文身披楚式犀皮甲,腰悬“赤霄剑”(吴广仿制的楚地古剑),立于高车之上。十万“赤眉修士”列成的“朱雀战阵”在阳光下泛着灼热的灵光,修士们眉心的朱砂印记与体内的赤霄煞气共鸣,行军时踏出的步伐竟引动沿途灵脉同步震颤。这是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的关键一役,周文按“楚地灵脉图”规划的路线,避开秦军重兵布防的要道,沿着淮水、涡水的灵脉支流西进,沿途的散修与失地农民如百川归海般汇入大军,抵达函谷关时,原本十万的队伍已膨胀至三十万,旌旗连绵百里,气势直逼咸阳。
赤眉修士:西行路上的星火燎原
周文的“赤眉修士”部队是西征大军的核心战力。这些修士多是楚地遗民或受秦廷迫害的散修,因修炼火系术法时双眉会泛起赤光而得名。周文按《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朱雀阵图”将他们编练成军,每百名修士组成一个“灵火小队”,能凝聚“南明离火”攻击敌军;千名修士可布“焚天阵”,火焰形成的朱雀虚影能焚烧灵力防御——这种战法在楚地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如今成了西征的破局利器。
大军行至陈留(今河南开封)时,遭遇秦军五千人的拦截。秦将倚仗城防工事和三名炼气士,试图阻挡义军西进。周文却不急于攻城,而是命“赤眉修士”在城外布下焚天阵。随着阵旗挥动,三千修士同时引动灵力,城郊的灵脉突然爆发,地面涌出丈高火焰,形成巨大的朱雀虚影。虚影振翅间,火焰如流星雨般砸向城墙,秦军的防御符阵在烈焰中噼啪作响,很快便失去光泽。
“此乃楚巫秘术‘朱雀焚城’!”秦军炼气士惊呼着祭出“玄冰符”,试图灭火,却被火焰反噬,口吐鲜血。周文趁机下令攻城,赤眉修士以“火弹术”掩护,义军士兵架起云梯奋勇攀登,不到半日便攻破陈留。此战让“赤眉修士”威名远扬,附近郡县的散修闻讯赶来,其中不乏精通奇门遁甲的高人,周文皆委以重任,让他们负责侦查灵脉、破解秦军阵法。
西进路上,周文严格执行陈胜“伐无道,诛暴秦”的号令。大军所过之处,废除秦廷苛法,开仓赈济百姓,对投降的秦吏既往不咎,甚至吸纳有才能者参与军务。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一名曾掌管灵脉监的秦吏献上“关中灵脉详图”,标注出秦军布防与灵脉节点的关联,周文当即任命他为“灵脉参军”。这种宽容政策让义军获得了关中百姓的广泛支持,不少青壮年自带干粮参军,连妇女儿童都来送水送饭。
部队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挑战。粮草供应日益紧张,修士间的术法冲突时有发生,部分六国旧贵族出身的修士还因派系之争产生矛盾。周文采纳谋士建议,在军中设立“灵粮营”,由擅长“催生术”的修士培育速成灵稻;建立“术法堂”,让各流派修士交流心得,融合术法;规定“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凭战功封赏,很快稳定了军心。
抵达函谷关前,周文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他展开秦吏献上的灵脉详图,指着函谷关的位置说:“此关是关中门户,秦廷在此布下‘七星锁关阵’,依托崤山灵脉运转,防御极强。但图中显示,关南十里有处‘灵脉断层’,是阵法弱点。”他看向负责秘术的修士首领,“能否用楚巫秘术暂时压制阵法?”
修士首领沉吟道:“需准备‘三牲灵祭’,以精血沟通地脉阴煞,可暂时扰乱崤山灵脉半个时辰。但此术耗费巨大,且会折损施法者阳寿。”周文起身行礼:“为伐暴秦,何惜性命!烦请诸位成全!”修士首领慨然应允:“愿为张楚效死!”
函谷关破:楚巫秘术的惊天逆转
函谷关的城墙如巨蟒般横卧在崤山之中,秦廷在此经营数十年,关墙用玄铁混合灵脉石砌筑,高达三丈的城楼上布满“弩箭符阵”,关后更是依托山势布设了“七星锁关阵”的七大阵眼。秦军守将司马欣站在关楼,望着远处连绵的义军旌旗,虽面色凝重,却对防御充满信心——此关自秦孝公以来从未被攻破,七星锁关阵更是由法家高人布下,能引崤山灵脉灵气自动防御。
“将军,义军正在关南布阵,似有异动。”亲兵禀报。司马欣冷笑:“不过是乌合之众,想用蛮力破关?传令下去,启动一级防御,让他们尝尝七星阵的厉害!”秦军修士立刻按动机关,关墙符文亮起,与远处的七座山峰产生共鸣,山间云雾凝聚成七个巨大的星象虚影,散发着磅礴的灵力威压。
周文站在阵前,看着函谷关的防御阵启动,对身旁的修士首领点头示意。十二名楚巫修士抬着三牲祭品登上祭台,以自身精血绘制“阴煞阵纹”。随着咒语响起,祭台周围的地面渗出黑色雾气,与关南的灵脉断层产生共鸣。修士首领一口精血喷在阵旗上,嘶吼道:“以我残命,换煞破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