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晨光穿透云层,将“法统殿”的金砖映照得如同熔金。嬴政站在巨大的《九州灵脉图》前,指尖划过图中蜿蜒的金色线条——这些标注着“昆仑墟”“岐山”“云梦泽”的线条,代表着天下最丰沛的灵脉,却也长期被仙门与旧贵族垄断,成为法统公平的最大阻碍。案上堆放着监察御史与市易官的联名奏折,每一本都记录着灵脉垄断的恶果:寒门修士因无灵脉进阶艰难、启灵院因灵脉不足难以扩招、百姓灵田因灵脉被占减产……嬴政的指尖在“昆仑墟灵脉”的标注上重重一点,玄色帝袍在晨光中扬起锐利的弧度:“灵脉者,天下之公器也,非一人一党之私产。今日,朕便要将这天下灵脉收归国有,还公平于修士,还丰足于百姓!”
国有化令出震朝野
“朕诏曰:即日起,天下灵脉无论此前归属,皆收归秦国所有,由中枢灵脉署统一登记、管理、分配。凡有功于秦法推广、军功卓着之修士,按等级授予灵脉使用权;各郡县启灵院、法道学院,按生徒数量分配灵脉份额;百姓灵田所需灵脉,由官府统一疏导,确保普惠。仙门、旧贵族原占灵脉,除保留少量道场、祭祀所需,其余尽数收回,拒不执行者,以乱法论处!”
嬴政的诏令以人皇法印灵力书写,通过“传讯符”传遍秦国每一个郡县,其威力不亚于泰山封禅台的惊雷。诏令中,“灵脉国有”四个字以金红二色符文书写,投射在咸阳城的“明法台”上空,三日不散,让天下人都看清秦法的决心。
诏令的核心是“三统一”原则:统一登记,由法家炼气士组成“灵脉测绘队”,携带《山海经》灵脉图谱与奇门遁甲“测脉阵盘”,逐脉核验、登记造册,确保无遗漏、无隐瞒;统一分配,按“军功丹道等级”“法统贡献度”“生徒规模”制定分配标准,灵脉署每月公示分配明细,接受监察御史监督;统一管理,在重要灵脉节点设立“镇脉塔”,塔中供奉人皇法印拓片与《商君法篆》竹简,以阵法约束灵脉无序流动,确保分配公平。
为保障推行,嬴政特设“灵脉署”,由韩非子兼任署长,抽调法道学院学子、军中炼气士、基层官吏共两千人,分为“登记队”“分配队”“执法队”,各司其职。登记队负责测绘造册,队中修士皆精通《山海经》灵脉记载与“测脉术”;分配队掌管份额授予,需严格核对修士军功、学院生徒数;执法队则由蒙恬麾下锐士修士组成,携带“锁灵鞭”(执法鞭升级版,专克灵脉相关术法),负责强制收回抗拒者的灵脉。
诏令颁布当日,咸阳城的反应两极分化。法道学院的学子们欢呼雀跃,韩平拿着自己的“灵脉分配申请表”激动不已:“有了国有灵脉,寒门修士终于有进阶之路了!”灵田农夫们奔走相告,北地郡农夫赵老汉对着咸阳方向叩拜:“陛下终于要让咱的灵田重新增产了!”而仙门道场与旧贵族府邸则一片死寂,昆仑派在咸阳的联络处紧闭大门,旧秦贵族嬴侈的府邸更是灵力紊乱,显然在紧急商议对策。
灵脉测绘定根基
灵脉国有化的第一步,是摸清天下灵脉的“家底”。五十支灵脉测绘队带着《山海经》拓本、测脉阵盘、锁灵鞭奔赴各地,他们的任务是三个月内完成所有灵脉的登记造册,标注灵脉等级、流量、覆盖范围及原归属者,为分配提供精准依据。
测绘队的工作充满挑战。在昆仑墟边缘,测绘队遭遇仙门修士阻挠,对方声称“昆仑灵脉乃地仙所留,凡人无权染指”,队长李严(原监察御史)亮出诏令与锁灵鞭,鞭身“破妄纹”亮起,专克仙门灵力:“新律规定,仙门灵脉需经官府登记,拒不配合者按‘抗法’论处!”他指挥队员启动测脉阵盘,阵盘投射出昆仑灵脉的立体影像,将仙门隐瞒的三条支脉清晰显现,仙门修士见状只能退让,眼睁睁看着测绘队在灵脉节点埋下“登记符”。
在岐山旧贵族嬴封地界,测绘队遇到了更棘手的抵抗。嬴封之子嬴武调动私兵,在灵脉入口架设“禁灵阵”,阻止测绘队进入,声称“岐山灵脉乃嬴氏祖产,有先祖符箓为证”。测绘队中的军中炼气士王猛冷笑一声,祭出“破阵符”:“秦法不认私产符,只认国法令!”符纸与禁灵阵碰撞,阵纹寸寸断裂,嬴武的私兵在炼气士面前不堪一击,最终只能看着测绘队将嬴氏垄断数代的岐山主脉登记在册。
测绘队的成果远超预期。三个月内,他们共登记大小灵脉三千七百余条,其中仙门占据的七百二十二条、旧贵族占据的一千一百五十九条、其余为散修或百姓共用。《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墟主脉”“岐山龙脉”“云梦泽水脉”等大型灵脉皆被精准测绘,甚至发现了十余条未被记载的隐脉,这些隐脉随后被优先分配给了灵田贫瘠的郡县。
登记册以“灵脉等级”分类,从“一品”(如昆仑墟主脉)到“九品”(如村落小灵泉),每脉都附有三张图谱:实测灵脉流向图、历史使用纠纷图、未来分配规划图。册子边缘刻有“溯源阵”符文,任何篡改都会触发警报,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当这本厚厚的登记册摆在嬴政案上时,韩非子感慨:“有此册在手,灵脉分配再无暗箱,法统公平才有根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