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郡的秋意带着凛冽的杀气,卷过黄土高原的沟壑。曾经滋养灵田的“渭水支脉”此刻却散发着紊乱的灵力,河床两侧的崖壁上,旧贵族私兵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旗帜上绣着的“嬴”“赵”等旧族标识与仙门的“昆仑玄纹”交织,在残阳下投下诡异的阴影。一场由陇西旧贵族与部分仙门修士联手发动的叛乱,已如箭在弦上——他们不甘心灵脉国有化剥夺既得利益,更妄图以武力逼迫嬴政收回成命,重新夺回对灵脉的垄断权。而在郡城之外的秦军大营,王翦正站在帅帐前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叛军的营垒,玄甲上的“军功符文”在暮色中闪烁,手中的令旗早已蓄势待发。
叛乱起因蓄杀机
陇西旧贵族的叛乱,源于灵脉国有化推行后的利益剧痛。作为秦国老牌贵族聚居地,陇西的“嬴”“赵”“魏”等旧族世代垄断着渭水支脉、崆峒山余脉等优质灵脉,靠着灵脉资源豢养私兵、勾结修士,甚至暗中操控地方政务。灵脉国有化诏令颁布后,他们的灵脉使用权被大幅收回,仅保留少量祭祀用脉,每年损失的灵材收益超过百万石,这让习惯了特权的旧贵族们无法接受。
“嬴政小儿夺我灵脉,断我根基,是可忍孰不可忍!”在陇西旧族宗主嬴武的密帐中,十余位旧贵族首领正围着沙盘密谋。嬴武虽在灵脉收回时被废去部分修为,却仍凭借祖传的“嬴氏灵玉”维持着金丹期实力,他指着沙盘上的灵脉节点:“渭水支脉是我等命脉,灵脉署派来的‘镇脉队’已在节点设塔,再不夺回,不出三年,我等将沦为与庶民无异的破落户!”
坐在首位的赵平(旧赵贵族后裔)阴恻恻地补充:“光靠我们的私兵不够,我已联络昆仑派与崆峒派的不满修士,他们答应派金丹期高手相助。仙门提供‘乱脉符’与‘隐灵阵’,我们出私兵与粮草,里应外合拿下陇西郡城,再以‘灵脉暴动’为借口,号召天下旧族响应,不信嬴政不妥协!”
仙门修士的加入让叛乱底气倍增。昆仑派长老青云子(黑风口截杀幸存者)带着五名金丹修士潜入陇西,带来了“通天符”残片炼制的“爆脉符”,可引发灵脉短暂暴动;崆峒派弟子则献上“隐灵阵盘”,能屏蔽秦军的灵脉监测,让叛军动向隐匿无踪。他们的条件是:叛乱成功后,陇西灵脉的三成使用权归仙门,且秦法不得再干涉仙门灵脉事务。
为制造舆论,叛军还散布流言:“嬴政贪暴,强夺灵脉献祭人皇法印,已引发天怒,陇西灵脉枯竭,百姓将颗粒无收!”流言配合仙门的“惑心术”,在偏远村落引发恐慌,不少不明真相的农夫被裹挟加入叛军,成为外围炮灰。
灵脉署驻陇西的官员早已察觉异动,多次向中枢预警:“旧贵族私兵集结,仙门修士频繁出入,恐有叛乱。”但嬴武等人靠着“隐灵阵”掩盖,秦军主力未到前,叛军已悄然完成部署,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他们选定在灵脉署“月度灵脉分配仪式”当天动手,此时郡城兵力分散,正是突袭良机。
叛乱爆发惊陇西
灵脉分配仪式当天的陇西郡城,本该是修士与百姓领取灵脉份额的热闹日子。郡城中心的“分脉台”前,百姓排着长队,灵脉署官员正按名册核对发放“灵脉引符”(用于接引分配的灵脉灵气)。谁也没注意到,分脉台西侧的旧贵族府邸中,嬴武正手持“嬴氏灵玉”,与青云子交换眼神。
“动手!”嬴武一声低喝,灵玉爆发出刺目的红光,与城中隐藏的“隐灵阵盘”共鸣。刹那间,郡城的灵脉波动骤然紊乱,分脉台的灵气突然中断,百姓手中的灵脉引符纷纷失效,现场一片混乱。
“天怒了!灵脉真的枯竭了!”早已混入人群的叛军奸细趁机高喊,配合仙门的“惑心术”,百姓瞬间陷入恐慌,四散奔逃,城中秩序大乱。
与此同时,郡城四门同时爆发激战。嬴武的私兵穿着秦军服饰,突然袭击城门守卫,玄甲上的旧族标识在混乱中格外刺眼;青云子带着仙门修士祭出“爆脉符”,轰击灵脉署的“镇脉塔”,塔体剧烈震颤,符文光芒黯淡,原本被压制的灵脉煞气喷涌而出,城中修士纷纷灵力紊乱。
“拿下灵脉署!活捉灵脉官!”赵平率领私兵主力冲向灵脉署,他们手持灌注灵脉煞气的弯刀,砍杀抵抗的官吏与护卫,鲜血染红了署衙前的青石板。灵脉署主官李严(原测绘队队长)虽奋力抵抗,祭出“锁灵鞭”抽打叛军,却因兵力悬殊被围困在署衙后院,只能启动“传讯符”向秦军大营求救:“陇西叛乱,郡城失守,速援!”
叛军占领郡城后,立刻控制了所有灵脉节点,嬴武在分脉台上竖起“复我灵脉”的大旗,当众宣布:“废除灵脉国有令,陇西灵脉归还旧族与仙门!响应者免赋税三年,反抗者格杀勿论!”青云子则祭出昆仑派法旗,声称“仙门将庇护陇西,恢复灵脉秩序”,试图以仙门威望稳定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