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铜钟在清晨敲响第一声时,“执法殿”前的广场已列队完毕。百名身着玄色绣金法袍的修士整齐肃立,袍角绣着的“法”字符文在晨光中泛着淡金色灵光,腰间悬着的青铜令牌刻有“监察御史”四字,令牌边缘镶嵌的灵晶闪烁着警示的红光。广场中央的高台上,嬴政手持一柄通体乌黑的长鞭,鞭身缠绕着淡淡的紫黑色灵光,与他掌心的人皇法印相互呼应——这是专为监察御史打造的“执法鞭”,能抽打违法修士的魂魄,让其在剧痛中铭记律法威严。今日,他将亲自为首批监察御史授鞭,宣告这一全新监察体系的正式启动,以填补新律执行的最后一块拼图。
设职缘起补执行之缺
“新律虽善,若执行不力,终是纸上空谈。”嬴政的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广场,清晰落在每个修士耳中。他目光扫过台下的百官与修士,指尖轻叩手中的执法鞭,“近月来,郡县奏报频传:陇西郡有县令包庇修士强占灵田,汉中郡仙门道场暗中干预启灵院招生,北地郡官吏私放违法修士……这些事,暴露了新律执行的漏洞。”
李斯上前一步,展开一卷竹简,高声念诵各地上报的违规案例:“陇西郡修士张猛,仗金丹修为强夺农夫灵田三亩,县令以‘修士纠纷’为由轻判,仅罚铜十斤;汉中郡昆仑派弟子赵玄,以‘灵脉净化’为名,强行接管当地灵泉,地方官不敢阻拦;北地郡旧贵族子弟嬴泰,勾结修士倒卖军用法器,郡守收受灵田贿赂后压案不查……”
每念一案,广场上的气氛便凝重一分。法道学院的学子代表韩平听得攥紧了拳头——他不久前在家乡巡查时,便遇到过类似的官吏包庇事件,若非他以新律据理力争,贫农的灵田几乎要不回。“律法若不能落地,公平便是空谈!”韩平身旁的赵青低声感慨,眼中闪过对执法不严的愤懑。
嬴政抬手示意李斯停念,目光变得锐利:“秦法的根基,不仅在‘立法’,更在‘行法’。官吏徇私、修士恃强、仙门越界,皆因缺乏强力监督。今日,朕设立‘监察御史’一职,便是要让律法长出牙齿,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他高举手中的执法鞭,鞭身紫黑色灵光暴涨:“监察御史由法家修士担任,直属于朕,不受郡县节制,持此‘执法鞭’巡查全国。凡遇官吏渎职、修士违法、仙门越界者,可当场讯问、临时处置,重者直接押解咸阳!”
这一宣告在朝野引发巨大震动。列国使者暗自心惊——秦国不仅立法严苛,更建立了如此强势的监察体系,其法统稳固之势已不可阻挡;秦国旧贵族则面色复杂,他们知道,这把执法鞭不仅针对修士与仙门,更会斩断他们暗中勾结的侥幸。
御史选拔严之又严
监察御史的选拔堪称秦国建立以来最严苛的人才筛选。嬴政定下“三选三考”标准:首选“心志纯一”,需通过法道学院的“测心阵”最高阶核验,确保对秦法绝对忠诚,无丝毫私心杂念;次选“修为扎实”,需至少达到金丹期修为,能熟练运用“法魂术”与新律条文,应对各类违法场景;终选“经验丰富”,需有至少五年基层执法或灵脉管理经验,熟悉郡县政务与修士习性。
选拔过程由李斯与韩非子共同主持,全程公开透明。首轮“测心阵”核验便刷掉了三成报名者——阵中浮现出的贪婪、怯懦、私念让他们无所遁形。一名曾在地方任小吏的修士因阵中浮现“收受贿赂”的画面被当场除名,韩非子厉声告诫:“监察御史是律法的眼睛,若自身不洁,如何监督他人?”
次轮“修为考”设在法道学院演武场,考生需在“执法模拟阵”中处理各类违法案例:修士私斗、仙门强占灵脉、官吏包庇等场景随机出现,需在一炷香内依法处置。来自河西郡的修士李严表现突出,面对“金丹修士欺压凡人”的模拟场景,他果断祭出法魂术束缚修士,以新律“修士犯法加刑”条款宣读处置决定,条理清晰,灵力运用精准,被韩非子亲笔批注“可堪大用”。
终轮“经验考”则更具挑战性,考生需提交过往执法案例分析,由蒙恬等军中修士提问细节:“若遇仙门长老阻挠执法,当如何应对?”“偏远郡县灵脉纠纷,缺乏证据时如何裁决?”……来自商邑的修士赵正凭借“处理灵田纠纷时先查地契、再验灵力残留”的务实经验脱颖而出,他提出的“灵脉纠纷三步核验法”(查登记、验灵力、问百姓)被纳入御史执法手册。
历经三月选拔,百名合格者最终脱颖而出。他们中有执法多年的老修士,有法道学院的优秀讲师,也有在基层表现突出的年轻修士,虽背景各异,却都有着“护法为公”的坚定信念。授鞭仪式前,李斯逐一核验他们的令牌,令牌注入人皇法印灵力后,将成为巡查时的执法凭证,可调动当地郡兵协助执法。
执法鞭成慑邪利器
授鞭仪式的核心,便是那柄让违法者闻风丧胆的“执法鞭”。此鞭由李斯牵头,联合法家炼气士与奇门阵法大师共同打造,融合了《山海经》中的灵材与玄门阵法精髓,堪称“修士违法的克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