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西的法道学院,历经三月扩建,已从最初的院落式建筑蜕变为占地千亩的法家圣地。学院外墙以渭水玄石混合灵脉朱砂砌筑,墙面上刻满了《商君法篆》的核心条文,符文间流淌着淡淡的金色灵力,与咸阳城的“九环锁灵阵”第三环阵纹相连,形成一道“护法结界”。结界外,渭水支流环绕而过,河水被阵法引动,化作层层水幕,水幕中倒映着学院内的亭台楼阁——这是奇门遁甲中“水镜阵”的妙用,既能防御外敌,又能让学子在修炼时借水脉灵气静心。此刻,水幕外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来自六国的学子正怀着敬畏与期待,奔赴这座象征着法家正统的学术殿堂。
扩招令出震列国
“法道学院扩招令:即日起,学院生徒从两千扩至五千,凡秦国及六国学子,年满十二岁以上、灵根开窍者,均可报名入学。入学需经‘测心阵’核验心志,通过者需在‘明法台’前宣誓效忠秦法,遵守《商君法篆》,学成后不得借法谋私、不得勾结外道。学院包食宿,优秀者可获灵田、丹药奖励,结业后优先录入秦军或郡县执法队……”
这道由嬴政亲自签发的扩招令,已在六国境内张贴月余。令文以法家符文书写,张贴之处自动散发灵力波动,让寻常百姓也能清晰认读。在韩国新郑的启灵院外,一群贫家子弟围着令文欢呼,其中名叫韩平的少年攥紧拳头:“秦法说‘有功者赏’,法道学院就是我的机会!”在赵国邯郸的灵脉市集,赵国女修赵青看着令文中“男女平等入学”的条款,眼中闪过泪光——她曾因女子身份被赵国仙门拒之门外,而秦法给了她修法的希望。
扩招令的震动远超预期。六国贵族虽对秦法心存芥蒂,却无法忽视法道学院的吸引力——学院的“法魂术”修炼法门、“军功丹道”进阶体系、“灵脉管理术”等课程,皆是天下修士渴求的绝学。魏国信陵君甚至专门召集门客:“秦法虽严,却能让寒门修士有进阶之路。派族中子弟入学,学其法,观其势,于魏有益无害。”
秦国境内的响应更为热烈。启灵院的生徒们几乎全员报名,灵田农夫的子女拿着“灵田增产证明”前来报名——按扩招令附则,灵田产量达标的农夫子女,可获优先录取资格。石敢的同乡石勇,那个曾在泰山决战中受伤的年轻修士,此刻正帮着官吏登记报名者信息,他笑着对学子们道:“我当年就是靠启灵院和法道学院才有今日,秦法从不说谎,只要肯努力,这里就是你们的通天路!”
为保障扩招顺利,嬴政调派了百名法家修士负责招生事宜。他们分赴六国及秦国各郡县,携带“测心阵盘”和“启灵镜”,前者用于核验学子是否暗藏异心,后者则可快速检测灵根资质。在齐国临淄,招生修士遭遇过旧贵族的阻挠,对方声称“齐人不学秦法”,却被修士以“秦法许列国学子自由入学,阻挠者按‘禁学罪’论处”驳斥,最终只能放行——经此一事,六国再无人敢公开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学子奔赴咸阳。
学院新貌迎学子
法道学院的扩建工程,由韩非子亲自主持,融合了《山海经》中的灵材与奇门遁甲的阵法智慧。正门上方的匾额“法道学院”四字,由嬴政以人皇法印灵力书写,笔画间隐有祖巫巨熊虚影,既显威严,又含“法护众生”之意。入院第一眼可见的“明法广场”,地面以青金石铺就,镶嵌出巨大的“法”字图案,图案边缘的“天、地、人”三才纹与学院各处的灵脉节点相连,学子站在图案中央修炼,可借三才之力稳固灵力。
广场北侧是新落成的“法魂殿”,殿内供奉着卫鞅残魂凝聚的法像,像前的供桌由昆仑墨竹制成,常年摆放着学子们的修炼心得竹简。殿内四壁悬挂着秦法发展的壁画:从秦孝公与卫鞅论法,到渭水焚书立威,再到泰山决战法统归一,每一幅都以灵力渲染,学子凝视壁画时,能隐约感受到法家先辈的信念之力。
学院按“九宫格”布局划分区域:乾宫为“修炼区”,设有百间修炼室,室内布有“聚灵阵”,灵气浓度是外界的三倍;坤宫为“典籍库”,存放着《商君法篆》孤本、秦法实践案例、灵脉管理图谱等,库门由“锁灵玉”制成,需学子凭“学分令牌”才能开启;震宫为“演武场”,地面铺着东海灵贝打磨的石板,能缓冲术法冲击,场边矗立着“试法碑”,学子可在此测试术法威力,碑上会自动记录成绩并换算学分……九宫之间以“经纬道”相连,道路两侧种植着从“灵山”移栽的“明法草”,草叶天然形成“法”字纹路,散发着静心安神的香气。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学院中心的“明法台”,这是按泰山封禅台比例缩小的复刻建筑,台基上的“三才锁灵阵”微型阵纹与咸阳城地脉相通。扩招后的入学宣誓、法考仪式、优秀学子表彰等活动,都将在此举行。台顶的“镇法碑”上,刻着嬴政亲题的“法道同源,学以致用”八个大字,字缝中注入了人皇法印的灵力,时刻提醒学子:法不仅是学问,更是践行的准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